日本疫情加劇,這家生產口罩和「神藥」的企業卻股價大跌,咋回事

2020-12-09 馮侖風馬牛
封面圖 | 《感染列島》

文|風馬牛 (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

就在我們少出門、不扎堆,一切以抗疫為重的時候,日、韓等鄰國疫情告急。目前,日本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已超 800 例。一個月前曾為中國送來大批救援物資的日本,如今不得不催促企業加班加點趕製口罩。

日本是口罩大國, 1.24 億人口,每年卻要消耗數十億隻口罩,支撐起一個年產值超過 370 億日元(約合 25 億元人民幣)的產業。日本口罩琳琅滿目,其中一款「加溼口罩」曾風靡中國,生產商是小林製藥。小林製藥在中國知名度很高,有人說,去日本旅行,如果不能背回一堆小林製藥的「神藥」,就算是白去了一趟。

與之前介紹過的工業防護口罩霸主 3M 相似,口罩只是小林製藥產品線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在這次疫情中,由於地域和產品種類,小林製藥面臨著比 3M 更複雜的處境。

01

百年「小」店

金融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

1 月 16 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確認國內首例新型肺炎,許多日本醫療器材相關企業股價聞風而漲,尤其是口罩生產商,其中卻不包括製造出「加溼口罩」爆款的小林製藥。隨後一個月,小林製藥股價甚至大幅跳水,令人跌破眼鏡。

投資者是精明的。小林製藥生產的「加溼口罩」,是一款典型的日式功能口罩。在產品說明中,小林製藥這樣寫道:口罩採用透氣無紡布和特殊形狀的過濾器,過濾器中的水分會因呼吸而變成蒸汽,並滋潤喉嚨。下面還有一行小字寫著:口罩不能完全防止感染。換言之,這款口罩不能用於醫學防護,最大的功能就是滋潤喉嚨,順便給你一點香薰的享受。

小林製藥加溼口罩 | 多種口味任君選擇

日式口罩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類似「加溼口罩」這樣的功能口罩,比如在中國明星街拍中頻頻出鏡的日本 Pitta Mask 口罩,外型時尚,但最出眾的功能僅僅是阻擋花粉顆粒,對細菌、病毒防護作用十分有限。

作為一家掛著「製藥」名頭的公司,小林製藥當然很清楚這種口罩防護力度弱,然而規規矩矩的防護口罩毫無特色,在競爭激烈的日本,沒有特色就沒有賣點,為了活下去,只能比拼創意,各種功能型口罩爭相上市。

小林製藥是日本製藥行業競爭潮流中的佼佼者,雖然體量和武田製藥、安斯泰來製藥沒法比,但知名度卻遠高於這些巨頭,「加溼口罩」只不過是其中一個應景之作。在中國消費者不遠萬裡,也要人肉背回的「神藥」中,就有小林製藥的看家產品液體創可貼、止痛藥安美露、命之母更年期保健藥、洗眼液、扁桃體粉劑、口氣清香丸等產品。

從這些產品中不難發現,小林製藥的涉獵很廣,非處方藥、保健藥、日用品、化妝品都有涉及,單價也不貴,和人們想像中財大氣粗的製藥企業完全不同。

被捧為「神藥」的小林製藥產品,是日本藥妝店的必買爆款。圖源:澎湃新聞

這種「接地氣」的產品線,是小林製藥作為一家「百年小店」琢磨出來的生存之道。

1886 年,也就是明治 19 年,小林製藥的前身,小林日雜店開業了。當時明治維新如火如荼,創始人小林忠兵衛同樣意氣風發,潛心學習 8 年後推出了 10 種自製藥品,日雜店成功轉型為藥房。但小林忠兵衛並非醫學專業出身,即便合併了幾家藥房,也仍然以「學習、薄利、信用、迅速、誠實」的日雜店理念經營著,直到 1956 年才正式定名為小林製藥。

在這期間,日本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整個製藥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戰期間,日本政府頒布了《染料藥品製造獎勵法》,鼓勵藥品生產,製藥企業數量大增,非專業出身的小林製藥依靠自製藥很難對抗,不得不研製一些特別的日用品,比如芳香劑之類的,貼補公司。這也是後期小林製藥非處方藥、日用品兩條腿走路的來源。

二戰後,日本開始推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醫療收入劇增。在當時,醫院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藥品,製藥企業大受鼓舞,紛紛研發新藥。小林製藥也不例外,但苦於沒有雄厚的研發資金,只好另闢蹊徑。

小林製藥的研發人員注意到,許多人都有舊傷,如果能開發出一款消炎止痛的藥劑,即便不經過醫院,銷量也一定很好。

於是 1966 年,小林製藥第一款拳頭產品安美露誕生了,不用口服,也不用像膏藥似的貼一整天,只需要塗抹一層安美露藥液,很快就能緩解疼痛。成立 80 年,一直名不見經傳的小林製藥,靠著安美露這一款產品,終於在日本打響了知名度。

安美露 | 小林製藥半個世紀以來的看家

戰爭留下的疼痛過去了,發展經濟帶來的疼痛又接踵而來。隨著日本經濟重建,大量產業工人、企業白領日以繼夜地投身其中,職業病流行開來,安美露的配方一再改進,借著早期搶佔的口碑高地,成為日本民眾必備的鎮痛良藥。

安美露的成功,也讓小林製藥更加堅信,差異化、創意化才是它這樣資源較弱的製藥企業的突圍之道。之後的幾十年裡,小林製藥循著這條路子發展,在高投入、低產出的製藥行業裡獨樹一幟,成了日本民眾最熟悉的「家庭醫生」。

02

癢處與痛點

如果說安美露照亮了小林製藥的前路,那麼無意間開啟的中國市場,就是小林製藥發展中最給力的加速劑。

長期以來,日本都是中國遊客流入量最大的國家之一,這幾年,日本企業更是深刻感受到了中國民眾的消費熱情。繼往回背馬桶蓋、電飯鍋之後,輕便高效的小林製藥產品也進入了遊客必買清單。

恰逢此時,中國自媒體興起,好物分享成為時興的一大主題。經過一波又一波「自來粉」的推薦,小林製藥在中國聲名鵲起,實現淨利潤 19 年連漲的同時,還養活了一大幫代購。

尤其是 2015 年,中國赴日遊客人數為 490 萬人次,對比前一年的 245 萬人次,同比增長了 100.42% 。與此相對應,小林製藥當年面向外國遊客的銷售額比上一年大漲九成。小林製藥就這樣被中國民眾用人民幣推到了聚光燈下,成為了日本官方認證的「入境消費概念股」。

對於這個稱號,小林製藥又喜又憂。一方面,中國市場廣闊,消費者熱情高昂,只要來到日本,不僅是「受到好評的產品暢銷,擺在店裡被認為有意思的產品也跟著走俏。」但另一方面,小林製藥貼上「入境消費概念股」的標籤後,受旅遊業影響頗大,一旦入境人數減少,市場表現也就不如預期。

例如今年,由於新冠疫情的爆發,超過 40 萬中國旅客沒能出遊日本,再加上「鑽石公主號」的影響,日本國內旅遊業一片蕭條,儘管小林製藥旗下防護力很弱的「加溼口罩」也被恐慌的民眾買斷了貨,但單一產品對整體業績的帶動力並不明顯。

日本官方確認:新冠肺炎已在日本事實上

小林製藥不是沒想過主動出擊,擺脫「入境消費概念股」的標籤。但事與願違,面對中國市場,小林製藥的進擊顯得有些遲緩無力。

小林製藥旗下有 63 個品牌,大致可分為兩類:非處方藥品和日用品,打入中國市場的策略也各不相同。小林製藥選擇先打開日用品的通道,背靠口碑,利用成本較小的電商,作為日用品主要銷售渠道。然而,在同一賽道,日本同行花王、獅王比小林製藥耕耘時間更久,離開「神藥」的加持後,小林製藥日用品的優勢並不明顯。

分頭出擊也是無奈之舉,在中國,進口非處方藥限制頗多,小林製藥幾番迂迴,終於在 2018 年收購了一家虧損的中國藥廠,用來本地化生產止痛藥安美露,這才稍微打開了一些局面。

然而,中國本土鎮痛藥也不在少數。小林製藥的廣告負責人曾經解釋過,為什麼海外遊客愛買小林製藥的產品,就是因為「日本製造的安心感和市場上缺少類似的商品」。一旦安美露在中國本土生產,配方又經過了調整,出現了所謂日版和國產版的差異,「神藥」的光環也就大打折扣了。

小眾、原版進口是小林製藥難以放棄的光

除了擺脫旅遊業的負面影響難,小林製藥在看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後,為中國消費者「量身定製」的產品,也讓這個劍走偏鋒的製藥企業走得有些迷糊。

2016 年,小林製藥生產的一款中藥(日本稱「漢方藥」)上了中國遊客的必買清單。這款藥名為「清肺湯 DUSMOCK」,據稱能夠「能增加支氣管黏膜分泌的氣道黏液,方便痰液流出」。

這款藥原本是為吸菸者和支氣管炎患者打造的,但為了吸引中國遊客,小林製藥專門製作了海報,在一片霧霾的天空下,貼出藥品包裝,並且用中文寫上了「適合空氣汙染」,打著「對抗 PM 2.5 」的旗號,直接搔到了中國消費者的癢處。

日經中文網也以「PM 2.5 對策」宣傳清

不出所料,蜂擁而至的中國消費者買走了 20% 的清肺湯,使其銷售額上漲了 40% ,但隨之而來的爭議卻淹沒了小林製藥:這是一款經過實驗的藥嗎?有具體的臨床數據嗎?吸菸、消炎和防霧霾是一個概念嗎?

值得一提的是,爭議未消,國內已經開始流傳一篇題為《日本人拿中藥賺全球的錢,中國卻拿西藥糊弄自己》的文章,清肺湯作為其中一例,佐證了日本企業漢方藥的「逆襲」。

如今,小林製藥仍然以平均 13 個月一款創新產品的速度,推出新品。在眾多拼資金、拼人才的製藥企業中,小林製藥拼的是創意,更是市場營銷能力,「你想到,我做到」是小林製藥員工的口號。然而,市場越大,風浪和質疑聲也越大。這次疫情就像驟然退去的潮水,帶走了日本極為依賴的假期經濟,也令小林製藥的隱患和痛點暴露出來。

在全人類共同的疫病面前,生產「神藥」的百年企業,也有著亟待醫治的一面。

資料來源:

[1] kobayashi.co.jp:小林製薬の歴史

[2] 小林製薬:2015 年 12 月期決算簡訊〔日本基準〕(連結)

[3] 包雨朦:日本小林「神藥」淨利潤創新高,已連漲 18 年,澎湃新聞

[4] 孫一楠:日本醫藥產業研究及對我國的啟示,瀋陽藥科大學碩士論文

[5] 肖可:旅日遊客最愛的小林製藥收購了一家還在虧損中的中國製藥廠,界面新聞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 | 毛洪濤 主編|王滔 編審|陳潤江 顧問|王淑琪

相關焦點

  • 日本疫情加劇,這家生產口罩和爆款「神藥」的百年企業卻股價大跌...
    小林製藥在中國知名度很高,有人說,去日本旅行,如果不能背回一堆小林製藥的「神藥」,就算是白去了一趟。 與之前介紹過的工業防護口罩霸主 3M相似,口罩只是小林製藥產品線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在這次疫情中,由於地域和產品種類,小林製藥面臨著比 3M 更複雜的處境。
  • 全球疫情大爆發 家電企業推出口罩生產業務
    【家電網HEA.CN 3月3日原創】近日,由於日韓的疫情形勢不容樂觀,夏普公司計劃在日本三重縣龜山市(Kameyama, Mie prefecture)的工廠開始生產口罩,該工廠此前用於生產大尺寸LCD液晶面板和電視組裝。
  • 早報| Gucci母公司預計第一季度收入大跌15%;巴黎世家開始生產口罩
    Gucci母公司預計第一季度收入大跌15% 開雲集團周五發布聲明,預計截至3月31日的第一季度同店銷售額將大跌15%,整體銷售額跌幅約在13%至14%之間。據時尚商業快訊數據,2019年第一季度開雲集團銷售額大漲21.9%至37.85億歐元,這意味著該巨頭因疫情將至少損失約5.5億歐元。
  • 「不思進取」卻讓企業在疫情期間化險為夷
    ・「佛系」與「喪文化」・疫情的災難・空空蕩蕩的服裝店:西松屋・每天只賣100份的餐館:「佰食屋」・工人想幾點上班就幾點上班的海鮮工廠如果是經常網上衝浪的小夥伴,一定聽說過「喪文化」、「佛系」等說法。「佛系」這個詞最初以「佛系男子」的用法出現在日本,指的是那些喜歡按自己節奏做事,嫌戀愛麻煩而不願意費時間精力的人。在國內指一種內心平靜、無欲無求,啥都想開了的狀態。從比較悲觀的「喪文化」到相對樂觀的「佛系」,其中都包含了大家對現實的無奈和妥協,也體現了希望不努力也能輕鬆過上好日子的美好願望。
  • 因為生產口罩而爆紅的3M,是一家什麼樣的「神奇」公司?
    疫情面前,許多人的奉獻精神凸顯了出來,與此同時,3M 這家口罩製造商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1 月 22 日,3M 中國 CEO 宣布,工廠正在開足馬力,7×24 小時全產能運轉,以保證口罩供應。3M 是一家怎樣的公司,當我們全力與病毒對抗時,為什麼大家都選擇信任它的產品?
  • 迪奧童裝工廠將生產口罩;香港2月奢侈品銷售額大跌逾58%;永旺夢樂...
    (DIOR)宣布將啟用Baby Dior工廠生產口罩,以解決法國口罩短缺的問題。為更好地支援抗疫,Dior的香水工廠還在生產洗手液並免費向指定機構發放。迪奧官方微博表示,「DIOR迪奧關注您的健康,也不遺餘力地支持在抗擊新冠肺炎一線照顧病人、拯救生命的醫務工作者。我們榮幸地重啟位於法國雷登(REDON)的BABY DIOR工坊,工匠們自願投入口罩生產工作,以空前的團結和慷慨姿態,夜以繼日地奮戰在生產線上,盡力為那些甘願冒著巨大風險,捍衛我們健康和安全的人們提供幫助與保護。
  • 早報| 羅永浩直播銷售額破億;CK母公司錄得虧損股價大跌13%
    2019年全年,該集團收入增長2.7%至94億美元,淨利潤則大跌44.2%至4.15億美元。截至周三收盤,PVH集團股價大跌13.3%至32.63美元,市值約為24億美元。 Tailored Brands重啟工廠生產口罩 美國男裝服飾集團Tailored Brands表示已重新開放其位於麻薩諸塞州的製造工廠,並與醫療用品製造商合作生產口罩。為度過此次疫情難關,董事會還通過一項短期股東權益計劃,以防止任何個人或集團以較低股價獲得集團控制權,該計劃持續到2021年3月29日。
  • 早報|羅永浩直播銷售額破億;CK母公司錄得虧損股價大跌13%;路易...
    2019年全年,該集團收入增長2.7%至94億美元,淨利潤則大跌44.2%至4.15億美元。截至周三收盤,PVH集團股價大跌13.3%至32.63美元,市值約為24億美元。延伸閱讀:病急亂投醫?延伸閱讀:LV母公司警告一季度營收或大跌20%,是近10年來首次下滑09Tailored Brands重啟工廠生產口罩美國男裝服飾集團Tailored Brands表示已重新開放其位於麻薩諸塞州的製造工廠
  • 疫情下的口罩「瘋狂製造」:物料飈漲40倍, 3天回本「印鈔機」
    無紡布、熔噴布、耳帶、鼻梁條等口罩原材料的需求每天都在倍數級增長,遵從客觀市場運作規律,漲價無可避免。 「有人叫到 30 萬了,還不一定拿得到貨。」這個春節,某市科技局的王中軍過得格外忙碌,除了牽頭本地科技企業攻堅口罩生產,也要操心人工和原材料。 「都知道缺熔噴布,但熔噴料緊缺才是源頭。 」 王中軍有些無奈。
  • 直擊|從一場聲援納豆的粉絲行動,看日本經濟的「疫情帳」
    一時間,這被日本媒體稱為危機營銷的案例。當然,並非所有行業和企業都像「不倒翁」這樣幸運。新冠肺炎疫情在不斷擴大的同時,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也正逐漸顯現。旅遊業:沒人來!拖累「白色戀人」暫時停產北海道著名旅遊商品「白色戀人」的製造商近日已宣布,將暫停生產約一個月。這一決定背後是對銷售前景持續低迷的預判。2月25日,在日本東京的一輛計程車內,乘客(左)和司機都戴著口罩。
  • 買光日本的口罩,夠中國人「戰疫情」嗎?
    本次疫情恰逢春節假期,口罩生產行業出現了工人房價、人手不足的現象造成了產能下降,但是,「2月3日,口罩的產能已經恢復了60%左右,即已經可以做到每天生產1000萬隻以上的口罩」。鈦媒體獲悉,國內有資質的口罩生產企業已經被政府「徵用」,以確保防疫一線的資源供給。
  • 中國遊客捧紅日本「神藥」:小林到底「神」在哪裡
    中國遊客捧紅日本「神藥」:小林到底「神」在哪裡 澎湃新聞記者 包雨朦 2016-02-19 16:43 來源:澎湃新聞
  • 從「一罩難求」到「口罩滯銷」,法國只用了兩個月時間
    結果到了六月份,隨著疫情慢慢緩和,法國媒體突然爆出一條消息:今天上午,法國經濟和財政大臣Agnès Pannier-Runacher和法國時尚奢侈品戰略委員會召開了一次會議,會議的主題是「如何解決口罩滯銷問題」。
  • 疫情期間口罩簡史
    一些城市的公共運輸,以及便利店、藥店等公共場所,要求必須佩戴口罩才能使用或進入。對於普通人來說,面對沒有特效藥的新冠肺炎,口罩,是他們最後的心理安慰。在口罩最難買的日子裡,一些人甚至在明知道是假冒偽劣產品的情況下,懷著「聊勝於無」的心理仍然選擇了購買。中國是口罩原材料以及口罩生產大國。
  • 疫情期間的口罩「焦慮症」
    隨著口罩被徵用的情況越來越多,恐慌也開始加劇。論壇中,一些討論口罩儲備的帖子下面,已經有網友認為,至少要囤夠3個月用的口罩。另一件事在某種程度上也加劇了口罩恐慌。對於買不到口罩,並且看不到疫情有明顯好轉跡象的普通用戶來說,這樣的消息,很容易加劇對口罩匱乏的恐慌。2月初是口罩搶購最困難的階段。在生產側,各類線上線下的店鋪基本已經賣完了庫存,口罩生產商因為假期延長也沒有完全復工。
  • 西裝大佬雅戈爾,研發新型口罩!市場不買帳,股價大跌8.67%
    2020年1月27日,雅戈爾在官方微博上稱公司決定定向捐贈1000萬元,用於寧波市醫務、救援人員和患者,助力疫情的治療和防控。除此之外,雅戈爾集團還通過自身渠道採購口罩、進口防治疫情的醫療設備,如檢測儀、防護用品等。 為抗疫病捐款捐物是一個企業的良心,也是其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 ...美國、日本、新加坡和印尼, 繼續提升產能及投入醫用N95口罩生產
    [HK]巨星醫療控股:自願公告 - 一次性醫用口罩產品出口美國、日本、新加坡和印尼, 繼續提升產能及投入醫用N95口罩生產 時間:2020年04月16日 07:46:02&nbsp中財網 原標題
  • 日本口罩概念股也大賺了!尤妮佳上半年銷售額和營業利潤創歷史新高
    日本也有口罩概念股。日本上市公司尤妮佳的股價自今年3月上旬低位已上漲超40%。8月5日,該公司公布了最近的財報,受口罩、消毒用品等需求大漲影響,今年上半年(1月-6月)該公司的銷售額和營業利潤雙雙創新高,銷售額達3565億日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同期營業利潤大增41%達553億日元。
  • 中國企業研發口罩生產線:每小時生產5000隻KN95口罩!日本企業都來...
    根據工信部披露的數字,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我國口罩的總體產能是日產2000多萬隻,產能為全球最高。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口罩瞬間成為需求最為迫切的防疫物資,隨著逐漸到來的全面復工,國內的口罩日需求量也在不斷加大。
  • 貴州百靈 新冠:苗藥治新冠?火速刪文的貴州百靈不「靈」了,背後實...
    疫情以來, 「神藥」從不缺席!雙黃連熱炒開頭,一夜盡販,並未掀起太大浪花。不過,隨後的連花清瘟橫空出世,專家背書,以嶺藥業股價一度翻了近三倍,靠幾條蟲子發家的吳以嶺院士身價大漲。這個故事來得太及時,康美藥業的神話坍塌後,囊中羞澀的中藥企業們嗷嗷待哺,這一下子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