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火熱!體育上市企業有怎樣的成績單?

2020-12-09 手機鳳凰網

進入7月,滬深兩市成交量持續破萬億,火熱的股市正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這被認為是行情啟動的民間情緒標識。

而在資本市場上,綜合來看32家在A股、新三板、港股、美股上市的企業,在經歷了2019的甜蜜和2020年初的困頓之後,也有不同的晴雨表現。

從新華體育獨家發布《體育上市公司發展力排行榜》來看,分別分析了營收、淨利潤、現金流淨額、研發投入、研發強度、淨資產收益率和市值漲幅等維度之後,可以幫助大家對未來有更為清晰的認識和判斷。

本文首發於新華體育,作者丁峰

ECO氪體 授權發布,有調整

7月以來,中國股市驟然暴漲,人民幣匯率大幅反彈,全國股民一片歡騰,紛紛交流投資經驗,抖擻精神準備入局。

而聚焦體育市場的話,各家公司則表現不一。結合看2019的年度財報, 過去一年裡,有些公司疾攀高峰,有些公司谷底徘徊;有些公司開拓進取,最終收穫頗豐,有些公司投機取巧,卻是竹籃打水;有些公司波瀾不驚,安安穩穩待來年。

那麼,過去的2019年,作為體育產業翹楚的中國體育上市公司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投射到2020,有沒有哪些體育企業值得投資和關注的呢?

跟隨32家公司的2019年財報,一起勾勒出行業和公司背後的發展「畫像」。

百億俱樂部豪取六成營收,淨利潤一覽眾山小

2019年,在內外部經濟環境複雜多變,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背景下,體育上市公司專注主業,業績整體穩中有增,32家上市、掛牌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765.75億元,同比增長12.71%;實現淨利潤137.35億元,略有下滑0.69%;若統計剔除恆大淘寶和萬達體育,30家公司實現淨利潤177.94億元,同比增長11%。

而同期,滬市主板公司實現營收增長9%,淨利潤增長9%;深市公司實現營收增長10.2%,淨利潤增長3.4%。

在32家體育公司裡,有21家公司實現營收正增長,佔比65.63%;15家公司實現營收和淨利潤的雙增長。

就體量而言,安踏體育、滔博、申洲國際、李寧、波司登等5家公司進入「百億俱樂部」,共計營收1163.43億元,營收佔比為65.89%,實現淨利潤154.44億元,淨利潤佔比為112.44%,明顯呈現「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

其中,安踏體育(339.28億元)、滔博(336.9億元)、申洲國際(226.65億元)穩坐體育上市公司營收榜三強位置,李寧(138.7億元)、波司登(121.9億元)緊隨其後,特步國際、萬達體育、華米科技、西王食品、361度位列營收榜前十。

就淨利潤排名來看,2-3名排序略有變化。安踏體育(53.44億元)繼續位居體育上市公司淨利潤榜首;申洲國際憑藉50.95億元的淨利潤大幅甩開滔博,位列第二;滔博(23.03億元)則退居第三;李寧(14.99億元)和波司登(12.03億元)分別位列第四和第五;非凡中國2019年營業收入只有5.7億元,營收排名靠後,主業雖不振,但通過出售李寧公司股票而獲利8億元,最終以7.6億元的淨利潤飆升至第六;特步國際、華米科技、361度、比音勒芬分別位列七至十位。

值得一提的是,「百億俱樂部」成員均在港股上市。如果將他們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放在A股比較,也是妥妥的優質藍籌。

位列榜首的安踏體育,在滬深3700家公司裡營收和淨利潤兩項關鍵指標分別能排到第243和99名 ,與食品賽道龍頭企業海天味業、創新藥龍頭恆瑞醫藥不分伯仲。

安踏孵化十年的FILA品牌在2019年貢獻營收147.7億元,同比增長73.9%,安踏主品牌營收為174.49億元,同比增長21.8%;兩者之間差距愈來愈小,FILA已經成為安踏體育的新增長引擎。

運動鞋服企業優勢難撼,後來者勢頭正盛

從產業結構來看,14家運動鞋服類企業仍是體育上市公司的主力軍,共計實現營收1396億元,營收佔比79.08%,實現淨利潤167.57億元,盈利佔比122%。

安踏體育、申洲國際、滔博和李寧、波司登等五家運動鞋服類企業佔據體育上市公司多個榜單前五,這也充分說明國內運動鞋服行業壁壘加深且不斷強化,差異化競爭格局下當前高景氣度有望維持。

特步國際、361度、比音勒芬和健盛集團保持營收與淨利潤雙增長。361度、比音勒芬和健盛集團淨利潤增速分別達到42.39%、39.13%、32.39%。

以戶外鞋服起家的探路者在2019年轉讓了易遊天下和綠野國旅的股權,放棄旅行服務業務「聚焦主業」,營收雖然負增長,但淨利潤達到1.13億元;主營業務為戶外用品和鞋服的牧高笛,營收和淨利潤雙雙負增長,但維持住盈利正值;只有三夫戶外和貴人鳥出現營收與淨利潤雙降並虧損,貴人鳥2019年巨虧10.18億元,因為連續三年虧損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相較安踏體育等上市已久的傳統運動鞋服企業,春風動力和華米科技這兩家分別在2017年和2018年新鮮上市的「後來者」,業績增長突出。

春風動力主營業務為動力運動裝備,全地形車和運動摩託車,去年營收增長27.4%,達32.4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50.57%,為1.81億元。

近幾年來,智能可穿戴與體育產業高度融合,消費者對於智能運動手錶的購買熱情愈發高漲。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華米科技通過自研晶片和生產智能運動手錶,2019年創造營收58億元,同比增長58.12%,淨利潤5.75億元,增幅達69.15%。

兩家自行車上市公司上海鳳凰和信隆健康,攜手從共享單車泡沫中走了出來。伴隨興起的國人騎行熱,上海鳳凰2019年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9.75億元、0.27億元,增速為28.02%、33.39%;信隆健康2019年營收為19.67億元,增長30.87%,淨利潤0.42億元,同比增長283.87%。

商譽仍在減值,風險有待出清

在2018年,體育上市公司中出現巨額虧損的情況,多數是因為有大量計提商譽減值 ,探路者甚至因此2017年度、2018年度連續兩年業績虧損。

到了2019年,這種情況仍在延續。

計提最大的當屬萬達體育,產生了2.5億歐元(約20億元人民幣)的商譽減值,主要來自2015年以總價約9億美元收購的世界鐵人集團。這直接導致了萬達體育淨利潤由盈轉虧,全年巨虧2.7億歐元(約21.2億元)。

其次是西王食品,2016年耗資7.3億美元收購了加拿大運動保健品公司Kerr100%的股份,但因為去年運動營養板塊境外部分業績未及預期,營收減少2.02%,為57.27億元,於是商譽計提15億元。 2018年西王食品淨利潤4.69億元,2019年則因為商譽資產減值,淨利潤大幅下滑-260.52%,虧損達7.52億元。

貴人鳥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對控股子公司名鞋庫計提了0.76億元的商譽;三夫戶外2019年度財報淨利潤為負,稱主要受存貨跌價準備及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等影響。

特步國際則在2019年財報中首次確認了商譽。這源於去年公司宣布啟動多品牌戰略:與美國Wolverine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在大中華區經營Saucony(索康尼)和Merrell(邁樂)品牌;同年8月,又完成了對瑞士運動品牌K-Swiss(蓋世威)和法國運動品牌Palladium(帕拉丁)的收購。也因此,特步國際的商譽增至8.3億元。

而剛剛再次更名的當代文體,過去數年多次收併購,帳面上躺著33億元滾滾商譽「天雷」,卻硬扛著不願大幅計提。上交所6月10日發函質疑:新愛體育虧損6.64億元,漢為體育虧損6054.84萬元,為什麼不做資產減值?

幾項關鍵數據可以解釋當代文體不願推動減持:業績出現雙降,營收17.82億元,同比減少33.21%,淨利潤1.05億元,同比減少40.9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淨虧損5.09億元,公司報告期主要依靠非經常損益盈利;截至6月12日,大股東們有共計2.32億股被質押。

這表明, 一些玩資本遊戲的體育公司,其高估值難以繼續維持,市場仍在為前幾年體育產業的「資本熱」買單。風險有待持續出清。

雖然商譽減值會在短期內影響公司利潤,但當減值過後,才能反映公司真實價值。

研發投入近30億元,研發強度呈上升態勢

研發投入是上市公司保持高成長性的重要支撐,重視研發有助於提高公司的創新性、鞏固行業地位,也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

新華體育統計顯示,32家體育上市公司中,有22家披露了2019年研發費用,合計28.89億元,同比2018年22.61億元的費用支出,增長了16.15%,平均每家公司研發支出金額為1.31億元。

其中,有16家公司2019年研發投入處於增長擴張狀態,英派斯、華米科技、李寧等三家公司研發投入增幅最大,同比2018年分別增長了102.58%、63.67%、58.08%;中體產業、三夫戶外等6家公司的研發投入同比呈收縮減少。

就費用支出金額來看,安踏體育2019年研發投入達7.89億元,位列體育上市公司研發投入榜榜首;華米科技、李寧和361度緊隨其後,研發投入分別為4.31億元、3.62億元和2.14億元;超1億元的上市公司還有特步國際、春風動力和英雄互娛。

從馬拉松路跑產業觀察,研發投入最多的前五家公司都與之密切相關。2019年堪稱「國產競速跑鞋元年」,湧現出安踏C202、李寧「䨻」跑鞋、361度「FEISU 非速」和特步160X等一批有「深厚科技功底」的專業跑鞋。

研發投入維持較高的水平,也就能逐漸擁有自己的核心科技。安踏、華米科技、李寧等體育頭部公司開始構築自己的「護城河」。當營收增速逐年增加時,意味著前期研發投入迎來了收穫期,也就是公司深耕技術研發下的厚積薄發。

相比研發投入總額,用研發強度(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來衡量體育上市公司對研發的重視程度更為有效,如此可以減少公司規模帶來的誤差。以國內最重視研發投入的公司華為為參照系,2019年研發費用高達1317億元,佔到營收比重的15.3%。

對標華為提振企業發展信心,波司登與中國登山隊深度合作,公司董事局主席高德康去年曾表示,公司43年專注研發、設計,希望未來波司登成為中國羽絨服品牌中的「華為」。但遺憾的是,未在公司財報中查詢到有關研發投入的具體數據。

新華體育統計顯示,已披露數據的體育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總額佔營收比重達3.24%,2018年這一數據為2.94%,研發強度呈上升趨勢。

其中,頭頂「中國電競第一股」的英雄互娛,研發強度位列體育上市公司第一。2019年公司營收13.75億元,淨利潤0.25億元,研發投入金額達1.56億元,佔營收比重的11.34%,相當於淨利潤的5倍用於研發。英雄互娛成立於2015年,目前在新三板掛牌,2019年曾先後嘗試借殼赫美集團和東晶電子登陸A股,但均不幸鎩羽而歸。

排在二三名的是英派斯和華米科技,其研發強度分別為7.82%、7.41%。英派斯主營業務為健身器材的生產和銷售,公司稱本期研發投入加大,是因為委託開發費用增加所致。

研發投入榜居於前列的安踏體育和李寧,則在研發強度榜上排名一般,分別為第17名和14名。

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發投入和研發強度兩個榜單上,排名靠前的都是民營企業,中體產業和上海鳳凰兩家國企均名列榜末。顯然,民企體育上市公司在技術研發、儲備的積極性上更高。

8公司淨資產收益率超15%,隱形冠軍清晰可辨

ROE是淨資產收益率,指的是淨利潤/淨資產,反映資產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這一指標大多數情況下是越高越好,越長期保持在高位越穩定優質。巴菲特表示ROE能常年持續穩定在15%以上的公司就是好公司。貴州茅臺的ROE長期保持在30%以上,騰訊的ROE在27%—33%之間。

新華體育統計顯示,2019年有8家體育上市公司ROE超過15%,為滔博、安踏體育、華米科技、非凡中國、李寧、比音勒芬、申洲國際和春風動力。

其中,非凡中國屬於依賴出售李寧股票而ROE得到大幅改善,但主營業務出現萎縮下滑,不具有參考性。

在研究體育上市公司ROE背後的本質時,新華體育發現高ROE公司具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在某個細分行業有技術或者研發優勢,或者說是某個細分領域的冠軍。因為平時外界對體育公司關注較少,這類公司可以統稱為體育細分市場的「隱形冠軍」。

而「隱形冠軍」這一概念是德國學者赫爾曼·西蒙通過對德國400多家卓越中小企業的研究,於1986年提出。

滔博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運動鞋服零售商,去年剛剛在港股完成上市,其淨資產收益率達到驚人的36.88%,位列體育上市公司第一。截至報告期末,滔博在國內300多個城市共擁有直營門店8395家,同比上年淨增加52家,毛銷售面積增長10.6%。

安踏體育的ROE為29.81%,創下新高。公司近十年以來ROE基本都保持在20%以上,僅在2013年滑至18.91%。安踏體育也是本土最大的運動鞋服企業。

小米運動手環出貨量全世界第一,其背後的代工企業就是華米科技。根據IDC的報告,2019年第四季度,華米品牌在印度、印尼和西班牙智能運動手錶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在俄羅斯和中國(成人)智能運動手錶排名第三。

紐約時裝周的成功,「中國李寧」重塑了品牌整體形象,李寧在國潮領域走在了行業前列,李寧2019年ROE23.17%就是見證。

比音勒芬在高爾夫服飾這一運動細分領域賽道,保持著絕對領先優勢。

憑藉規模和技術上的優勢,申洲國際深度捆綁耐克和阿迪等運動品牌巨頭,已由當初的小型服裝代工廠穩步發展成國內乃至全球最大的縱向一體化針織製造商。

隨著年輕人對時尚、運動的追求,摩託車重新獲得青睞,春風動力多款車型問鼎國內銷量冠軍,此外,公司生產的全地形車佔國內產量的70%,全球排名第7。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健盛集團。雖然公司2019年ROE只有9.33%,但相比2018年的7.24%和2017年的6.23%,每年都在穩步提升。公司主營業務為針織運動服飾的生產製造,目前已經是全球產能規模最大、配套最全的襪品企業和世界一流的無縫運動內衣製造商。

21家上市公司跑贏上證指數,中潛股份跨界收購成年度妖股

根據新華體育統計,2019年31家上市公司有23家公司市值漲幅為正,佔比為74.19%,其中4家公司漲幅超過100%。

當年同期上證指數漲幅為3.61%,若以此為標準,合計有21家公司跑贏指數,10家公司跑輸指數。萬達體育和智美體育等幾家公司跌幅最大。

在跑贏上證指數的公司中,多數都是因為業績提升和未來發展前景較好,而獲得投資者買入肯定,公司市值則水漲船高。

李寧去年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1.95% 、109.59%,2019年市值漲幅高達181.33%。

春風動力2019年漲幅為170.29%,截止當年年末,有67家機構投資者購入公司1800萬股份,合計佔流通市值的27%左右。

波司登原本被吐槽「土得掉渣」,從2017年開始轉型,打出「暢銷全球72國」口號後,產品逐漸熱銷再次重回國人視線中,公司股價在2019年翻了一番,達102.16%。

憑藉武磊加盟西班牙人俱樂部引發的「武磊效應」,以及公司體育板塊收入的快速增長,星輝娛樂也一舉躥紅,年內市值漲幅為55.93%,居行業內前列。

當然,也有不正常的現象。主業為生產潛水裝備和提供潛水服務的中潛股份,2019年股價漲幅達400.89%,位列體育上市公司第一。2020年4月,公司市值最高曾達到375億元,而其2019年營收為5.28億元,淨利潤0.28億元,ROE只有4.95%。

中潛股份之所以成為A股市場上備受矚目的「妖股」,導火索就在於公司先後意圖收購大數據公司北海慧玉網絡科技和跨界併購集成電路晶片企業大唐存儲。

詭異的是,北海慧玉的總資產、總負債和淨資產均為0元,營收和淨利也是0元。當第一個目標失敗之後,中潛股份再次瞄準大唐存儲,但很快就被揭露自成立以來公司已連續多年虧損。

更令人瞠目的是,中潛股份為了能完成收購,不惜出售支撐公司一半利潤和營收的子公司中潛運動。

匪夷所思的「神操作」和嚴重脫離基本面的股價,引起了監管層的高度關注,表示如發現違法違規線索,將啟動立案調查程序,並依法嚴厲查處。今年3月至今,中潛股份已8次收到深交所的監管函。截至6月18日,中潛股份股價已從年內最高219元跌至128元。

現金流整體回暖,但「亞健康」群體趨向固化

公司的存在是要實現盈利,然而盈利又不僅僅是利潤表中披露的淨利潤,而是實實在在能夠在經營中產生現金流。

新華體育統計,32家體育上市公司2019年經營現金流淨額合計為269.68億元,2018年為196.4億元,同比增長37.31%,經營現金流整體回暖。

從規模上來看,安踏體育、滔博、申洲國際和李寧等四家上市公司經營現金流淨額超過30億元,屬於第一陣營。

如果經營性淨現金流大於淨利潤,甚至超過淨利潤的增長速度,通常是競爭力強的體現,表明公司可以通過佔用上下遊的現金來進行經營。

結合淨利潤增速來看,安踏體育、滔博、申洲國際、李寧、361度、春風動力、比音勒芬、信隆健康等8家上市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和淨利潤同步保持較高增長趨勢,說明公司主營業務發展良好,所披露的淨利潤質量可靠,屬於優質增長型。

特步國際、星輝娛樂、健盛集團、金陵體育、上海鳳凰、探路者等6家公司淨利潤和經營現金流保持同步增長,屬於穩健增長型。

營收端和淨利潤端表現出色的華米科技,卻在經營現金流上有失水準,2019年同比下滑-39.51%,減少了2.8億元,說明公司可能採取了比較激進的銷售賒銷行為,而這種情況通常匹配的是應收帳款或存貨大幅度的增長:2019年華米科技應收帳款增長220.64%,達1.89億元,存貨增長84.43%,為8.94億元。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波司登身上:2019年經營現金流12.33億元,同比減少18.29%。財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波司登存貨為27.3億元,同比增長41.2%。其中,製成品存貨為22.6億元,同比增長約61.4%。此外,波司登存貨周轉天數上升至155天,較上年的129天增加28天。

同時,2019體育上市公司現金流排行榜顯示,恆大淘寶、貴人鳥、中體產業、萊茵體育、智美體育和三夫戶外等6家公司現金流淨額為負值。反映相關公司處於「亞健康」狀態,自身造血能力出現了問題。

恆大淘寶頭頂馬雲和許家印光環,國內資本市場名副其實的「足球第一股」,但2019年現金流淨額為-22.2億元,同比繼續下滑40.21%。雖然公司2019年門票和廣告業務帶動營收增長29.85%,達到7.83億元,但球員薪酬及轉會費用居高不下,使得淨利潤虧損-19.43億元,也累及現金流表現不佳。

而在2020年上半年,包括中超球隊天津天海在內的14支職業聯賽球隊宣布解散退出足壇,拉響了「金元足球」的警報。

受「遞國旗」和「拽停選手」等事件影響,智美體育付出了傷筋動骨的代價,失去了一手打造的「奔跑中國」馬拉松運營權,2019年營收銳減65.09%,現金流則驟減157.8%,為-0.56億元。

2019年3月,高繼勝家族將萊茵體育控股權轉讓給成都體投集團後,公司戰略聚焦似乎全無,最直觀的反映就是營收跌幅高達八成,靠著最後時刻甩賣資產才扭虧為盈,而經營現金流從2018年的4.64億元重挫119%,為-0.88億元。

雖然國內股市火熱,但從公司層面來說,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仍在持續。對於體育上市公司而言,穩定充沛的現金流直接關乎到公司生存和戰略目標的實現。

經營虧損不一定會讓公司倒下,但現金流斷裂卻會導致業績優秀的企業轟然崩坍。擁有健康的現金流,才能為公司的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本文首發於新華體育,作者丁峰

相關焦點

  • 中國股市成績單:全球股市年度榜單排名前三
    不得不提的是中國股市交出的成績單:在全球股市年度榜單中排名前三,深證成指、創業板指以年漲幅超過40%的佳績躋身全球股市漲幅前列。歐美股市亦屢創新高,多隻中概股表現亮眼。在市場一片看多聲中,2020年行情即將開啟,全球股市能否再續牛市值得期待。
  • 國內體育品牌紛紛亮出2018年營收成績單 - 國家體育總局
    國內體育品牌紛紛亮出2018年營收成績單 發布時間:2019-03-21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王世讓 字體: 大 中 小
  • 黃奇帆談A股未來大趨勢:每年上市企業和退市企業大體相當
    近日,證監會表態,近期部分企業IPO被暫緩,是交易所依法依規作出的決定,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我國資本市場,不管是20多年來,還是最近幾年來,都有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就是很多的擬上市企業壓在那裡,曾經有六七百家企業排隊要上市,形成「堰塞湖」。
  • 肺炎疫情對體育產業產生的五大影響
    體育製造與銷售行業面臨挑戰   體育製造尤其是體育運動裝備也受到一定程度影響,主要體現在裝備生產製造、銷售兩個方面的問題。   因疫情,延遲假期和推遲復工時間,體育製造企業面臨著停工的問題。尤其是春季,在新品上市的關鍵節點,新產品的生產問題受到影響已是不爭的事實。
  • 環保概念股有哪些 上市公司龍頭企業一覽
    股票的行情不少炒股的人都會去了解,而股票的漲跌是不可控的,現如今炒股的人增多,其中環保概念股也是有人關注的,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環保概念股票也逐漸熱門起來,那麼環保概念股有哪些呢?環保概念股如何 其實,所謂「環保」概念股是指主板市場中涉足環境保護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汙水處理垃圾回收環保產品生產等。股市中,環保概念股有不少,環保上市公司龍頭企業也值得留意,我們一起來看看!
  • 舒華體育上市,我們問了這幾個問題
    舒華體育在2016年就掛牌新三板,2018年企業因戰略發展需要及在境內資本市場上市的戰略規劃從新三板退市,隨後開啟了衝擊A股主板上市的道路。兩年前的2018年5月10日,舒華體育進行了首次IPO,在華菁證券的保薦之下曾一度推進至反饋意見階段,但遺憾的是,舒華體育最終選擇主動終結了其首次向資本市場衝刺的腳步。2019年5月,舒華體育再度遞交其IPO申請。
  • 鈕文新:怎樣的股市才具戰略價值?
    2020年10月9日,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頒布,其中提出六個方面17條舉措,藉以強化中國資本市場質量。我們是否可以稱之為「國17條」?在我們看來,今天的「國17條」與當年的「新國9條」、「國33條」一脈相承,都體現了中國最高決策層對新時代中國資本市場戰略價值的重要認知。
  • 業績如何,誰最亮眼……讀懂科創板165家上市企業半年成績單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 根據上交所今日消息,截至2020年8月31日,科創板165家上市企業通過中期報告、上市公告書等形式披露了
  • 軟銀選擇的這種上市方式為何這麼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BT財經年初還深陷巨虧的軟銀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因為股市V型反轉,現在不僅扭轉虧損,還計劃通過SPAC上市。去年,太空旅遊第一股維珍銀河通過與SPAC公司Social Capital Hedosophia Holdings合併,成功借殼上市。今年,電動卡車製造商Nikola Corp.和在線體育博彩平臺Draft-Kings Inc.等明星初創公司,均通過SPAC併購交易成功上市。今年7月,Airbnb也與一家SPAC就合併上市進行接洽。
  • 疫情對體育用品行業有何影響?這是廈門企業給出的答卷
    2020年,跟往年一樣的是,一大批廈門體育用品製造企業又將在體博會上相約而聚,不同的是,在遭遇疫情現狀下,這些廈門當地的企業究竟又是如何應對疫情的衝擊,如何面對未來的市場變化呢?經歷了如此成功的2019年之後,當2020年影響全球的疫情來襲,當世界經濟受到衝擊,這又會給廈門的體育用品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呢?02疫情後的市場變化該如何應對?
  • 商標、商號被判停用 喬丹體育上市夢碎?
    中國法學會消法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俊海表示,商號就是企業的名稱,新穎別致的商號有助於企業開拓市場、增強可識別性。但商號的使用要符合法律規定和倫理原則,像喬丹體育這般被判停用,對企業來說就意味著以前靠「喬丹」商號打造的知名度、聚攏的用戶群體都付諸東流,而重新打造新商號則需要花費大量資金投入廣告宣傳。
  • 科創板公司上市元年首份「成績單」全部披露,有這些亮點
    總體看,科創公司上市元年的首份「成績單」符合市場預期,也展現出科創板上市公司群體鮮明的科技創新風貌。一是業績穩中有升。2019年年報顯示,科創板公司上市首年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共實現營業收入1471.15億元,同比增長14%;歸母淨利潤178.12億元,同比增長2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母淨利潤158.98億元,同比增長11%。
  • 跟投成績單出爐 科創板迎來重要時間點
    評:中泰證券剛剛申購還未上市,卻有另一隻券商搶先一步實現上市,不過這並不算突然,因為關於湘財證券與哈高科的關係早已經不是秘密,這次也是走程序,沒有意外,順利通過。3、科創板第一年跟投成績單出爐作為註冊制的「試驗田」,科創板的改革為證券行業帶來了顯著變化。截至4月30日,35家券商跟投100家科創板公司,投入總成本44.51億元,整體浮盈50.3億元,跟投收益率超過100%,與券商在科創板上擒獲的保薦收入相近。
  • 喬丹體育商標侵權案一審敗訴:商標被禁用,上市路或受衝擊
    12月30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前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訴喬丹體育公司、百仞貿易公司姓名權糾紛案作出了一審宣判。判決結果顯示,喬丹體育公司公開在報紙和網絡上向原告賠禮道歉,並澄清兩者關係。喬丹體育公司停止使用其企業名稱中的「喬丹」商號以及涉及「喬丹」的商標。
  • 股市華興社:衛龍憑啥全球走紅?
    股市華興社報導,假如問當今中國市場有什麼零食能夠紅火幾十年的話,股市華興社指出那麼你得到的答案一定會是辣條,這個曾經在各個學校門口幾毛錢一袋的「渣滓食品」往常卻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成為中國最有名的出口食品,而辣條的扛把子龍頭大哥衛龍以至還要上市了,很多人都很疑惑這個渣滓食品是怎樣勝利到這種地步的?
  • 中國股市為什麼騙子奇多?
    在中國股市,缺少真正的長期投資者,政府隨意地管制,大家沒有穩定的預期,不出問題才怪呢。  「自己掐不死自己」。如果製造假冒偽劣的企業是政府的企業,政府就很難下手。這跟民營企業不一樣,民營企業要是名聲壞了,它也就完蛋了。但如果是國有企業,市場要你死,政府還想讓你活呢。這種產權結構必然對市場產生破壞作用。  如果股市出現了很多騙子,那麼一定有受害者。
  • 訴訟落敗上市擱淺 喬丹體育一步慢步步慢
    而天眼查App司法解析信息顯示,在喬丹體育公司所涉及的上百件訴訟案件中,案由涉及「侵犯商標權糾紛」的有90多件,位列首位,加上「商標權權屬、侵權糾紛」8件,相關商標權糾紛的案件佔比超一半。北京商報記者聯繫喬丹體育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未收到相關回復。
  • 舒華體育上市,我們問了這幾個問題丨專訪
    2017年,舒華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單位」。回顧舒華體育的上市之路,可謂是歷經波折。舒華體育在2016年就掛牌新三板,2018年企業因戰略發展需要及在境內資本市場上市的戰略規劃從新三板退市,隨後開啟了衝擊A股主板上市的道路。
  • 回望2019中概股赴美IPO,逾七成企業上市即巔峰
    這32家中國企業,共募資35.65億美元,平均每家募資 1.11 億美元。具體來看,募資金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有10家,0.5億至1億美元的有6家,0.1億至0.5億美元的有10家,不超過1000萬美元的有6家。
  • 註冊制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註冊制是利好還是利空?
    我相信知道股市的人應該知道一些關于于股票發行註冊制的事情。原本是在科創板實行,而現在加入了創業板之後相信很多投資者深有體會,那就是現在的申購的新股非常的多。事實上,對於股票投資者來說,如果它能讓股市受益,那麼它就是受歡迎的。註冊制對股市影響具體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