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價錢越貴就越好?不一定,滿足這些條件,才是釣魚人的好浮漂

2020-12-21 漁趣

一款浮漂的好壞,我覺得不在於價格,並不是貴的浮漂就是好浮漂,我覺得一款好的浮漂需要滿足很多必要的條件,只有這些條件達到了釣魚人的需求,那麼這款浮漂才可以稱之為好浮漂。

我記得之前我一個朋友經常和我說買浮漂一定要買貴的,其實我是完全不贊同這種說法,一個好的浮漂我覺得,浮漂材質、漂相反饋、吃鉛量、靈敏度等參數才是評價一款浮漂好壞最重要的指標。

之前我買浮漂價格雖然不是我衡量浮漂好壞的指標,但浮漂的同心度一直是我衡量一款浮漂好壞的重要參數,但後來我越來越發現,浮漂的同心度只能是衡量浮漂好壞的單一參數,而不應該整體衡量一款浮漂的好壞。

浮漂

其實浮漂的同心度現在只要是一款價格稍貴的浮漂都可以達到非常精準的同心度,現在價格稍貴的浮漂,同心度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反而是那些幾元一支的浮漂,同心度非常差,所以太貴的浮漂不一定是好浮漂,但價格太低的浮漂也不能說是完美的浮漂。其實我們只要不買到次品,價格適中的浮漂就完全可以了。

其實浮漂如果只看使用的功能,那麼魚訊的及時反饋,才是好浮漂的重中之重,浮漂快速的把魚訊傳遞到漂相上,那麼浮漂的靈敏度是非常重要的。

選浮漂首先看靈敏度

靈敏度關乎著魚在水下吃餌時,浮漂是否能第一時間把漂相呈現出來。如果一款浮漂材質、吃鉛量、長短、漂型都一樣,那麼這時候主要是看漂尾,漂尾越細,那麼浮漂的靈敏度也就越高,細微的浮漂可以輕易地觀察出輕口魚的吃餌動作,也是競技高手在黑坑中長勝的秘密。

細尾漂

漂尾越細的浮漂,越是容易出現頓口、黑漂等漂相,浮漂漂尾的粗細一直是釣魚人判斷浮漂是否靈敏的一個關鍵因素,我們在釣大魚的時候往往都是採用粗漂尾的浮漂,這不僅是釣大魚使用長竿容易觀察到浮漂的漂相,更是釣大魚不能太過靈敏的細節。

粗尾漂

浮漂的靈敏度在夏秋兩季溫度高水溫高魚活性高的情況下或許差別不大,但如果在冬季作釣輕口魚時會發現細尾的浮漂漂相更加乾脆有力。所以我們在作釣輕口魚的時候選擇靈敏度較高的細尾浮漂才是好浮漂,但如果我們作釣的目標魚是大魚,那麼我建議大家選擇加粗尾的浮漂。

在看浮漂吃鉛量

浮漂的吃鉛量為什麼是衡量浮漂好壞的指標?原因是吃鉛量決定著我們在釣魚的過程中是否易於拋竿,釣友都知道浮漂的吃鉛量越大,那麼我們在拋竿的過程中越是容易拋投,釣短竿或許不覺得吃鉛量小的浮漂拋投起來有什麼難度,但是如果換成長竿,那麼吃鉛量小的浮漂就非常難拋投,特別是遇到颳風的天氣,在颳風的天氣更加增加了我們拋竿的難度。

細長身浮漂

使用長竿我們可以去選擇吃鉛量大的浮漂,但如果作釣短竿那麼使用吃鉛量小的浮漂會更加靈敏一點,吃鉛量越小,那麼相對而言浮漂就會更加靈敏。

所以我們在判斷浮漂好壞的同時,吃鉛量決定了我們使用長竿或者短竿作釣時是否好用,所以我覺得好用的浮漂才是好浮漂的意義所在。

浮漂的材質和漂型也決定著浮漂好壞

在材質方面大多數人都認為孔雀羽、蘆葦漂更加靈敏,但我覺得如果是野釣我們大可以不用去使用價格過於昂貴材質的孔雀羽和蘆葦漂,雖然之前提到了靈敏度是判斷浮漂好壞的一個指標,但僅僅是一個指標,浮漂的好壞我們還需要考慮性價比如何。

我反而覺得納米材質的浮漂在野釣時表現更加優異,比如不吃水、不容易爆頂、漂相沉穩等。其實納米材質的浮漂靈敏度也不差,反而在價格上比孔雀羽和蘆葦漂更加便宜。

材質只是影響浮漂靈敏的一個參數,浮漂的漂型才是靈敏的重要參數,我們如果想讓浮漂出現黑漂和頓口較多的漂相,那麼選擇漂身細、漂肩窄的浮漂漂型才是重點,這種漂型的浮漂,對於水流的阻礙較低,出口往往非常誇張。

納米材質浮漂

易於觀察出漂相的浮漂是浮漂好壞的判定原因之一,我們不應該覺得昂貴材質的浮漂才是好浮漂的代表,浮漂的設計往往也決定浮漂是否好用。

漂相反饋是好壞浮漂的重要指標

浮漂漂相反饋的是否及時是浮漂好壞的重要指標,當然有時候我們也可以通過調釣去實現,但如果我們調釣一致,那麼浮漂反饋漂相準確及時的浮漂才更加好用。

浮漂是否吃水是漂相能否正確反饋的關鍵,吃水的浮漂可能從調四釣二,釣一釣變成了釣三目甚至是四目,這時候浮漂肯定不能很好的及時的去反饋魚是否在吃餌。

浮漂的材質有時候也決定了浮漂反饋是否及時,但材質又不是判別浮漂好壞的全部條件,雖然孔雀羽和蘆葦漂不得不說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要比納米或者是巴爾沙木的浮漂更加靈敏,但蘆葦的浮漂不適合在天氣較熱的條件下去使用,而孔雀羽浮漂又十分的容易損壞,所以浮漂判定好壞的標準不能完全靠單一標準。

多種多樣的浮漂

漂相的反饋是判定中魚的唯一條件,所以好用的浮漂一定要有及時的信號反饋,我們在作釣的過程中有時候大多數釣友會發現,浮漂沒有傳達出信號,這時候提竿有可能會發生中魚的情況,這時候不一定就是我們調的過鈍,有時候也會存在浮漂信號反饋的不及時。

最後總結

浮漂的好壞是對整個浮漂參數的考量,而不是光通過材質、細尾、細長身、吃鉛小就靈敏,更不要讓價格決定浮漂的好壞。

好的浮漂需要全面的去考量,從塗裝、做工、吃鉛量、靈敏度、漂型、浮漂材質、漂相反饋、性價比等情況去參考,不要讓單一的因素去決定這個浮漂是好是壞,因為單一的因素決定不了。

寫在最後:

我是漁趣,本文的原創作者(侵權必究)

如果本文能給你帶來一定的收穫請給我個關注吧!請多轉發和評論謝謝!

相關焦點

  • 浮漂 | 釣魚人的第三隻「眼睛」!
    都說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這就充分說明了浮漂在釣魚過程中是多麼重要了,一個好的浮漂可以幫助釣魚人更好的釣魚,判斷提竿的時機,無論是選擇浮漂,垂釣過程調漂以及魚漂的保養
  • 浮漂:釣魚人的第三隻「眼睛」!
    都說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這就充分說明了浮漂在釣魚過程中是多麼重要了,一個好的浮漂可以幫助釣魚人更好的釣魚,判斷提竿的時機,無論是選擇浮漂
  • 吃鉛克數不同的浮漂,漂尾大小目數相同,浮漂的靈敏度會一樣嗎?
    那麼,很多人會問,吃鉛1克的浮漂和吃鉛3克的浮漂,在浮漂長度、漂尾大小、漂尾目數都一樣的情況下,它們的靈敏度是不是一樣?在理論上來說,鉛墜的重量與浮漂的浮力達到臨界點時,它們的靈敏度都是一樣,沒什麼區別。但在實際垂釣中,它們還是有小小的差別,主要是垂釣環境、垂釣目標魚和釣法有很大關係。只是在現實垂釣中,這些靈敏度的差別,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影響不到釣魚,下面談一下我個人對靈敏度的看法。
  • 哪種材質的浮漂最好?孔雀羽釣魚真的有靈性?信了你就選錯了
    釣魚人都知道,好的浮漂是必不可少的釣具之一,但是這個「好」字需要怎麼理解才對呢?是許多商家請「釣魚大師」宣傳的好?價格貴的好?名人貼牌高價的好?還是適合的才好呢?更有甚者,直接從浮漂的材質「宣傳」,比如,說孔雀羽材質的浮漂——「有靈性」~這是太多釣魚人耳熟能詳的吧?以上這些您如果相信了,那常見就等於進入了誤區,這些說法無一例外僅是商家的噱頭罷了。
  • 三種不同魚情的浮漂選擇技巧,來get吧!
    浮漂是人在水下的眼睛,不同的動作告訴我們水下有著什麼樣的魚情,但魚情出現後,浮漂不合適,出現的浮漂動作也不穩定,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更換一根合適的浮漂來適應魚情
  • 教你徹底搞明白哪種材質的浮漂最好用,選浮漂再也不盲目亂花錢!
    選購浮漂的時候肯定有很多釣友因為選什麼材質而發愁,畢竟現在的浮漂有多種材質,每一種材質在宣傳的時候都可以號稱自己超高靈敏度、釣魚穩定,但是實際上這些材質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每一種材質都是有利有弊,我們釣魚人只要能搞清楚這些材質的特點,就可以做到在選擇浮漂的時候心中有數。
  • 技術大牛手把手教你做浮漂,又可以省錢了!
    經常有人問我是納米浮漂好,還是蘆葦浮漂好,其實市場上常見浮漂材質就四種:巴爾沙木,納米,蘆葦,孔雀羽,這些材質的浮漂各有優缺點。巴木浮漂前些年用的多,由於性能穩定,中規中矩,是初學者首選。近幾年納米浮漂迅速佔領市場,從幾元到上百元,納米浮漂最大的好處是不怎麼吃水,即便是便漆面破了,滲水了也沒事,基本上能保持原來的浮力繼續使用。
  • 關於夜釣時,是用夜光浮漂好,還是用夜光燈好呢?
    關於夜釣釣時,是用夜光浮漂好,還是用夜光燈好呢?關於夜釣用夜光浮漂好還是用夜光燈好這個問題,我們今天來分析一下!喜歡夜釣的人基本上都用過夜光燈和夜光浮漂(電子浮漂),為什麼有的釣魚人堅持使用夜光燈,卻對電子浮漂棄之不用?而有的釣魚人卻堅持使用電子浮漂,卻不用夜光燈呢?先說一下夜光浮漂(電子浮漂)的優點和缺點吧!電子浮漂的優點:A,方便攜帶。和普通浮漂一樣不需要另外單獨打包裝,重量輕!
  • 野釣時,浮漂的漂尾,用軟尾比較好,還是硬尾比較好
    ,最大的缺點只有一個,就是貴,很多釣友說,為什麼有些品牌浮漂這麼貴,漂肚是巴爾衫木的,怎麼也這麼貴,除了品牌效應,其實就是玻璃纖維這種材質,分等級,特等的最貴,但是可以把漂尾打磨的極細,比如我們常用的細圓尾、細扁尾,都是這種,可能有釣友說了,便宜點的行不行?
  • 選擇浮漂時,千萬別忽略漂腳的長度,長短不同,抓口效果不一樣
    1、漂腳越短,浮漂越不容易從漂座脫離,反之,浮漂脫離的可能性就越高;2、漂腳越短,浮漂訊號越多,反之,浮漂信號越穩定;3、漂腳越短,釣距相對較短,反之釣距就越長;隨著材料的更新換代,矽膠材質的浮漂座,已經減少第一種情況的出現,但是在野釣實戰中,依然還是會出現,浮漂的漂腳越長,浮漂脫離漂座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已經越來越少見了;而第二種,因為浮漂漂腳短,水線受到外力影響時,很容易幹擾到浮漂的穩定
  • 浮漂調釣,貴在精細
    因釣一目一黑格是相當精確的,就不能使用質量差的浮漂,選擇一款質量好的浮漂是魚獲多少的關鍵。浮漂調整好後,就掛餌試漂,拉或搓多大的餌團才能讓那一條黑格露出水面,要做到心中有數,在垂釣中才會得心應手。夏天遇到輕口鯽時釣一黑格,在其他釣友看不到浮漂動作煩躁的時候,你卻能抓住有效信息而不停地上魚。
  • 闢謠:納米浮漂真的是高科技產物嗎?別被一個長度單位衝昏了頭腦
    (三)納米浮漂的「不靈敏」,更適合野外作釣:其實在我看來納米浮漂之所以不靈敏的原因只是因為在相同體積下浮力更大而已,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只有納米材質的浮漂才會做粗目?加了粗目後浮漂的靈敏度的確要略差一些,但這些降低幾乎對野釣沒有影響。野釣中影響浮漂的因素太多了,所以略微遲鈍的浮漂恰恰能夠過濾掉這些!
  • 錯誤的命名卻締造了巨大變革,浮漂界的後起之秀:納米浮漂
    這樣算下來一支納米浮漂的漂身原材料成本最低可以控制在1元錢左右,而最高也不超過5元錢,納米浮漂的出現讓浮漂生產成本大幅降低。 一支蘆葦浮漂的市場售價最少不會低於10元,而孔雀羽浮漂的價格更貴,但是一支納米浮漂的售價能低至3元左右。在納米浮漂出現之前,很多偏遠地區的釣魚人會使用家禽的羽毛或者是泡沫來替代浮漂釣魚,隨著納米浮漂的誕生,更多的釣魚人也能夠開始使用專業浮漂,專業浮漂的普及程度因為納米浮漂的出現被大幅提升。
  • 【化氏論壇】浮漂配重和靈敏性
    使用浮漂的人幾乎都要接觸配重問題,簡單得說就通過鉛皮的增減來調整浮漂的調目和釣目。浮漂配重的重要意義在於決定在水中的平衡性。如果1支浮漂配重失當,在水中站都站不穩,還談何準確傳遞信號?配重主要和自重有關。選購1支浮漂的時候,需要考慮吃鉛量。如果2支外型、外觀、尺寸都相等的浮漂,兩者都調相同的目數,A浮漂吃鉛(配重)較B浮漂多,那麼我們就認為A漂比B漂靈敏,會購買A漂。
  • 浮漂選錯了,魚口再好也會空手回家!
    有一大部分釣魚人在平時作釣的時候,對每一個釣魚的細節都想把握得極致,比如說對經常用的釣竿還有釣線等裝備,在挑選的時候就十分講究了,不過大家在釣魚的時候,就要根據具體的水情和魚情,去挑選正確的釣魚裝備,通常來說要是水情越差的話,對大家作釣細節把控就越精細。釣魚你習慣用長漂還是短漂?
  • 浮漂的靈與鈍是什麼意思?千萬不要只看字面意思
    所謂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調漂的準確與否能夠直接影響我們最後的漁獲,所以如果各位釣友想自己的釣技更進一步,深入學習調漂是必須的。
  • 浮漂選用的規則,不僅看目標魚體型,和魚口的關係更緊密
    釣魚用的浮漂,現在已經分類的非常細緻了,材質多樣化,漂型多樣化,連漂尾的目數,都可以細分,根據釣法不同,都會分為淺水、行程的不同種類,雖說百花齊放才是春,但是對我們釣魚人而言,卻也不見得是好事,無他,種類太多,挑花了眼,要說浮漂的細分,對實戰的漁獲,是不是真的影響那麼大,其實更多抱得是,寧可信其有
  • 老釣友談用漂體驗:貴的不一定好,合適自己的的才是最好的
    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能否讀懂一隻浮漂的動作,是釣好魚的必要條件。在同一片水域同一個釣點,外界影響因素都相同,有的釣友用空心尾浮漂釣得好,而有的釣友用實心尾浮漂釣得好。如果兩人用的漂對換,可能都釣的不會順心,這是因為他們只對自己的浮漂有感覺。
  • 這4招讓浮漂信號變大好幾倍
    放大浮漂信號的4個方法一、小鉤細線,降低線號1-2個號小鉤細線應對冬季輕口魚,已經是釣魚人公認的一點。但是很多釣魚人知道這樣做,卻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在冬季魚的活動力下降,小鉤細線完全可以釣魚,不需要擔心魚掙扎力度過大,切線跑魚的問題。
  • 對比棗核與細長身,談不同魚情下浮漂的選擇
    我倒並不是說棗核漂不好、也不是推薦大家去用細長身的,只是感覺釣魚人應該對自己所用的裝備有一個基礎的認識,何況浮漂還是釣魚人的眼睛相當地重要。浮漂的選擇,首先應該考慮個人的使用習慣,如果你用慣了細長身這類漂,突然拿一隻棗核來你就會用不慣,如果自己用不慣、不知道該怎麼去抓口,那麼即使它再好都沒用,當然反過來也一樣,你用慣棗核漂突然給你一隻細長身,你也用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