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人基因組揭示歐洲人存在尼安德特人血統

2020-12-17 美通社

冰島雷克雅維克2020年4月27日 /美通社/ -- 基因解碼公司(deCODE genetics)的科學家們,攜手來自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以及丹麥和冰島大學的同行們,今天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了一項同類首個研究。基於來自一個群體的全基因組序列數據,該研究揭示:5萬多年前,現代人祖先與古人類之間混種繁殖,對當今人類的遺傳特點產生了影響。總體來說,這些研究發現支持了科學家們之前的猜測,即非洲以外的大多數現代人約包含了2%的遠古血統,這主要是由於智人不同群體和多個尼安德特人之間反覆接觸和混種繁殖的結果。研究結果還顯示,來自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組片段比預期的更多。丹尼索瓦人是另一種古人類,與尼安德特人和智人都有過混種繁殖。  

 

 

然而,這項研究的主要意義在於,科學家利用大量數據來了解遠古血統的性質和影響,規模之大,前所未有。在第一階段,研究利用了1000基因組項目(1000 Genomes)中2.8萬名冰島人(佔總人口的近10%)的全基因組序列數據,以及286名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的全基因組序列數據。限制以往研究的因素之一是過度依賴於在現代基因組中尋找序列片段,而這些序列片段僅來自我們擁有廣泛序列數據的三個古人類:兩個尼安德特人和一個丹尼索瓦人。本文作者將這種方法反過來,利用非洲人序列作為研究智人的基線,沒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滲入,並將其與冰島人序列數據相比較。在冰島人身上發現但非洲人身上沒有的染色體碎片,構成了一個含有1500萬個假定古人類基因片段的巨大目錄。

The Neanderthal In All Of Us - Dr. Kari Stefansson and Dr. Agnar Helgason

 

在合併相同和重疊的片段後,作者發現了超過5萬個不同的古人類基因片段,涉及38-48%的基因組測序讀段。這些基因組包含了近40萬個單字母序列變異,而這些變異在非洲人樣本中不存在。有趣的是,在冰島人的樣本中,作者發現了近300個「古人類基因沙漠」(archaic deserts),那裡沒有古人類基因碎片;這些覆蓋了近25%的基因組,包括整個X染色體。

為了深入了解古人類基因變異的表型影響,基因解碼公司團隊對21萬冰島人的全基因組數據中的271個表型進行了關聯研究。在篩選暗示關聯以排除那些鄰近的非古人類基因變異之後,他們確定了五個具有全基因組顯著關聯的古人類基因變異。一個之前被認為與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水平降低和前列腺癌風險有關,但目前尚不清楚其古人類起源;兩個與血紅蛋白水平和質量下降有關;第四個和血液凝結所需時間增加有關;第五個和身高降低有關。

基因解碼公司執行長、研究論文的資深作者卡裡-斯特凡松(Kari Stefansson)表示:「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我們的基因組告訴我們來自哪裡,讓我們更多地了解自身是誰。這項研究是關於人類物種之一的古人類報告。它告訴我們,在這個特定的地區,我們不僅是智人後代,也是其它古人類的後代,與我們相近物種的血統並沒有完全滅絕。我們對這種混血遺傳的研究並不算深入。我們所知道的是,從古人類時代到現在的5萬年裡,適應性和多樣性使我們能夠在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混合、遷移、定居和繁榮,而他們沒有做到這一點。在當下困難時期,我們應該牢記,我們身上的差異實際上是我們成功的標誌,因此我們要盡最大努力互相幫助。」

基因解碼公司位於冰島雷克雅末克,是人體基因組分析和了解方面的全球領導者。基因解碼公司將人類遺傳學方面獨一無二的專長,與轉錄組學和人群蛋白質組學方面的豐富知識以及大量的表型數據結合起來,發現了數十種常見疾病的遺傳風險因素,並能為這些疾病的發病機制提供重要的洞察分析。了解疾病的遺傳性是為了利用這方面的信息來開發新的疾病診斷、治療和預防方法。基因解碼公司是安進公司(Amgen)(NASDAQ: AMGN)旗下全資子公司。

相關焦點

  • 近代人類與尼安德特人3萬年前一直瘋狂交配
    在研究古歐洲人DNA之後,科學家發現近代人類跟尼安德特人到尼安德特人絕種的3萬年前一直都有在交配。這比之前的認知要在更接近現代。這驚人的發現是在上星期基因組生物學的會議上提出。最新的發現是當這叄種人碰在一起時,事情並不都是敵對的狀態。  研究家在看尼安德特人基因組的結構時發現他們與歐洲人比非洲人更相近。這表示當近代人類與尼安德特人碰到時,他們比較多是愛人而不是敵人。
  • 「怕痛基因」促使了尼安德特人的滅絕
    那麼,為什麼相比一般人,這類人會非常怕疼呢,最新的研究指出,這可能和尼安德特人遺傳給我們的「怕疼基因」有關,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基因的存在加快了尼安德特人的滅絕。尼安德特人生活的環境其實非常艱險,雖說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尼安德特人個個骨骼粗大、肌肉強壯,抗打擊能力強,這讓他們可以捕獵大型的野生動物,用血肉之軀去對抗野牛、猛獁等危險生物。
  • 大規模測序揭示人精子基因組在減數分裂過程的變異情況
    大規模測序揭示人精子基因組在減數分裂過程的變異情況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5 8:53:08 美國哈佛醫學院Steven A.
  • AI在人類基因組中發現了一個未知的「幽靈」祖先
    現在科學家們能確定的就是這個女性並不是唯一的,這意味著在人類史前史中可能存在著尼安德特人和智人之外的另外一種人屬物種。這迫使最近科學家們嘗試用深度學習的AI來分析這一我們此前從未遭遇過的人類祖先族群之一的DNA,今天的謎團之一。
  • 因紐特人不怕冷,因為可能從已滅絕的古人類那裡繼承了基因
    考慮到這些嚴酷的生活條件,人類學家幾十年來一直認為,格陵蘭和北極其他地區的因紐特人可能擁有一些能夠幫助他們忍受極寒天氣的獨特的生物學變異。上周三發表在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了格陵蘭因紐特人的一些基因變異,這些變異似乎可以生成能夠發熱的身體脂肪,幫助他們適應寒冷的氣候。這些變異可能來自。作為遠古人類的一個群體,丹尼索瓦人(以及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類的分化發生在大約五十萬年前。
  • 更多證據證明消失的尼安德特人很聰明,他們自己會做繩子
    什麼是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簡稱尼人,也被譯為尼安德塔人,常作為人類進化史中間階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稱。因其化石發現於德國尼安德特山洞而得名。尼安德特人是現代歐洲人祖先的近親,從12萬年前開始,他們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兩萬四千年前,這些古人類卻消失了。
  • 6萬年後仍能切割,西伯利亞洞穴發掘多個尼安德特人「瑞士軍刀」
    趣味探索訊 尼安德特人,一種曾在地球上生存了近10萬年的原始人類,但不知為何卻在24000年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有人說最後尼安德特人最後與現代人通婚,基因已融入到現代人身體內,也有人說尼安德特比較愚蠢,是一種愚人,沒有現代人類聰明睿智,最後不得不被自然界所淘汰,畢竟那時的地球還是一個物競天擇的年代
  • 現代人類和尼安德特人共處了數百年,交換技術、工具和伴侶
    據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發的論文,考古學家在葡萄牙大西洋海岸的一處洞穴挖掘出一批現代人類特徵的石器,這些石器與早已滅絕的尼安德特人有明確的聯繫,因此這項研究證明現代人類抵達歐洲西部比以往認為的要早5000年,並於尼安德特人有重疊。
  • 喙頭蜥基因組揭示羊膜進化的古老特徵
    喙頭蜥基因組揭示羊膜進化的古老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6 19:08:06 2020年8月5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紐西蘭奧塔哥大學Neil J.
  • 才不是彎腰駝背的「穴居人」!尼安德特人原來是這樣生活
    「尼安德特人的活動方式會影響他們在可利用資源下的存活能力。」哈佛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兼通訊作者Patricia Kramer說,「尼安德特人與我們密切相關,他們一些複雜的文化適應和現代人類非常相似,但其外形在很多重要的方面都與我們不同。理解尼安德特人的適應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我們自身的演化路徑。」過去150年來,歐洲、亞洲和中東的很多地方都曾發現尼安德特人的遺蹟。
  • 尼安德特人滅絕的元兇:眼睛太大?
    事實上,兩者如此相似,我們的祖先跟他們曾「異種交配」,繁衍後代。然而,也有一些不同之處。最為突出的一點是,他們的眼睛大的出奇。乍看之下,擁有一雙大眼睛似乎是件好事。眼睛大可能意味著尼安德特人的視力比我們更好。但一種有爭議的理論認為,尼安德特人的大眼睛致使他們遭遇了滅頂之災。在有人類之前就有尼安德特人。
  • 德國美女拉拉·魯納森:有著一半冰島人的血統,混血美女就是美
    拉拉·魯納森(Lara Runarsson)是一位來自於德國的美女,她身上有一半是冰島人的血統,有著混血基因的她,顏值非常的高。拉拉今年22歲,是一位內容的創作者,經營著自己的網站。而拉拉也是一位在社交平臺上面非常活躍的人,在instagram上面發布過1354篇帖子,幾乎每天都更新自己的動態,擁有39.7萬粉絲。拉拉現在住在維爾茨堡,她在自己的網站上面說過,自己算是半個冰島人。這種德國跟冰島的混血美女看起來確實美。
  • 芡實與金魚藻三代基因組揭示早期被子植物演化
    ,通過與其它代表性陸生被子植物代表基因組進行了深入的比較分析,揭示了早期被子植物的複雜演化歷史。幾十年的努力已經極大地解決了被子植物的系統發育問題,但是主要分支之間的演化歷史始終存在爭議。例如,核心被子植物的五大類群之間的系統發育關係仍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核心被子植物包含約99%的現存被子植物,分為真雙子葉植物、單子葉植物、木蘭類植物、金魚藻目以及金粟蘭目五大類群,現有研究根據不同的形態學或分子層面證據,提出了不同的發育分支拓撲結構。
  • 亞洲人為什麼會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還比歐洲人的比例高?
    亞洲人帶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東亞人身體內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佔比甚至高於歐洲人。智人祖先走出非洲後,一直在跋涉,他們在歐洲大陸與尼安德特人的融合記錄在後代的基因裡,然後帶到了亞洲,大洋洲。線粒體數據分析證實,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類擁有的共同的祖先,在77萬年前到55萬年前,智人種族和尼安德特人種族分支演化。40萬年前,尼安德特人是歐亞大陸西部的主要人類,他們的地盤從歐亞大陸的西邊一直蔓延到亞洲腹地的阿爾泰山脈。
  • 聰慧頑強的古人類——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曾被認為是食腐動物,但他們其實是頂級「掠食者」。尼人的食譜裡有各種不同的肉,這和他們居住的地方有關。在森林裡居住的尼人吃各種植物和小型動物,水邊的尼人則收集水生動、植物。他們大部分時間都不缺肉吃,但在植物匱乏的冬季依然要保持飲食多樣化,以防止純肉食導致的營養素缺乏和蛋白質中毒。
  • 研究揭示高效從頭基因組組裝工具WENGAN
    研究揭示高效從頭基因組組裝工具WENGAN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5 16:18:36 法國裡昂大學Marie-France Sagot、Alex Di Genova研究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昆明植物所利用基因組揭示板藍靛藍生物合成的遺傳基礎
    近期,昆明植物所民族植物學團隊研究員王雨華課題組和木本資源發掘與農林複合系統構建團隊研究員劉愛忠課題組合作,開展了板藍的精細基因組測序研究並揭示靛藍生物合成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結合MinION單分子測序和Hi-C測序技術,首次獲得了板藍染色體水平的精細基因組(圖1c,板藍基因組網站)。
  • 這張「人類進化圖」是錯的,誤導了無數人!
    而在過去十年來,有了新的化石發現,通過先進的DNA測序和蛋白質分析技術,科學家確定人類進化過程中存在著多樣化,甚至在過去的10萬年中,有五種人類生活在地球上。 所以現代人類的基因組包含了來自這些其他古代人類的DNA片段。大部分歐洲人有大約2%的尼安德特人DNA,而東亞和東南亞的人的基因組中也有丹尼索瓦人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