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化烯烴部中控室集中升級改造項目開工建設,建設周期約一年。上海石化供圖
中新網上海6月19日電(李佳佳 胡擁軍)中國化工領域也正在加快行業智能化的步伐。
6月19日,上海石化烯烴部中控室集中升級改造項目開工建設,建設周期約一年。項目建成後,將大幅提升裝置智能化水平,提高裝置自控率和平穩率,推進高質量發展。
上海石化乙烯生產起步較早,是國內主要的乙烯生產企業之一。1977年7月建成後,成為中國當時最大的現代化石油化纖生產基地。首套11.5萬噸/年乙烯裝置的投產,對推動中國化工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1990年4月,上海石化三期工程建設完成,30萬噸乙烯裝置建成投產,上海石化乙烯總產量達到41.5萬噸,使中國乙烯總產量超過200萬噸,位居當時世界第八位。
2002年4月,以70萬噸乙烯改造工程為龍頭的上海石化四期工程全面建成投產,新增乙烯30萬噸,乙烯總產量超過80萬噸。
此後,為響應上海市政府節能減排號召,2013年11月,上海石化關停了曾為解決全國人民穿衣難作出過巨大貢獻的1號乙烯裝置。
由於裝置分步建設,目前,上海石化烯烴部2號、3號烯烴聯合裝置,各分布在老區和新區,共用3個控制室。由於設施建設年代久遠,既不符合現行安全規範,又跟不上中央控制室集成化、智能化要求,升級改造勢在必行。
據該公司烯烴部總經理徐建偉介紹,乙烯是石化工業的龍頭,乙烯裝置的運行水平,直接影響到化工板塊的經濟效益。乙烯裝置的高度自動化運行,需要一系列的自控系統、聯鎖系統進行保障,這就需要高度智能化的中央控制技術作支撐。當前,上海石化乙烯裝置的全流程優化項目已經完成,具備了向先進水平挑戰的條件,但是,已經運行了數十年的中央控制系統,總體水平相對落後,制約了裝置的高質量發展。
此次改造將體現幾大亮點:一是控制系統全面實現國產化,助推「中國智造」。二是集大成的控制室,不僅節約資源、集中管理,而且為今後發展留下廣闊的系統空間。三是新建控制室選址突出「以人為本」,抗爆性能更強,安全性能更高。
據了解,升級改造項目建成投用後,上海石化乙烯裝置智能化水平將佔據國內領先地位,中控系統能夠自動應對各種數據變化,基本可以替代人工操作,可有效提高運行精準水平,解放生產力,為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乙烯裝置創造條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