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成都·城廂天府文化古鎮項目推介會舉行。數百位全國品牌代表、文化名人應邀到場。會上,城廂天府文化古鎮項目與十多家國際性知名品牌完成入駐籤約。其中,先鋒書店、喜林苑、新星星藝術、Localand均為首次入川品牌。
此次城廂古鎮項目推介會分為「真味城廂」「自在城廂」兩個章節,設置有城廂項目參觀、推介會等議程。
城廂古鎮如何打造?劍指第二個寬窄巷子
特色小鎮作為一種微型產業集聚區,具有細分高端的鮮明產業特色、產城人文融合的多元功能特徵、集約高效的空間利用特點,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各地積極打造文創、康養、音樂、功夫、體育、禪意、網際網路等特色小鎮。特色小鎮既是本國中產人士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居所,也是外國遊客旅遊觀光之地。
那麼,城廂在古鎮打造中又將圍繞什麼主題,凸顯什麼特色呢?青白江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欣介紹,對城廂古鎮的定位是中國古縣治活態讀本、青白江天府文化展示全本、成都人文院落商旅融合範本、成都輕度假體驗樣本。
「這裡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古縣治城市格局以及分布期間的32個巷子和64處院落給城廂留下了難以複製的歷史文化底色,在成都乃至四川的古鎮中獨具一格。九思巷、營房巷、堅強巷、上壽巷、奎閣巷,這些千百年未有改變的街巷機理,置身其中讓人恍如穿越歷史。」王欣說。
據了解,國內28家知名設計公司200多人的設計團隊正在加緊對古鎮近9萬平方米的歷史保留建築進行方案設計,還原川西建築風貌,賦予現代場景功能。64個院落建成後,城廂古鎮將成為成都的第二個寬窄巷子,「成都遊巷子,城廂轉院子」 將成為遊客們的共識。
嘉賓建言:保護傳承歷史遺產並更新、活化
中國步行商業街工作委員會主任韓健徽認為,城廂應當堅持「宜業宜居,以人為本」,立足形態、業態、文態、生態做好每個細節,把城廂打造成為露天建築博物館、天府主題文化園、特色產業集聚區、旅遊休閒目的地、城市形象新名片。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二季)等大型紀錄片總導演陳曉卿就「煙火人間」做了精彩闡述。他表示,所謂人間煙火,不過三餐茶飯,四季衣裳。對於一個地方的發展,商業升級與文化留真往往很難平衡。
作為城廂古鎮項目的開發商,一德集團董事長陳俊在推介會上表示,對城廂的振興,不僅是對歷史記憶的重溫,更強調的是以先進的理念、成熟的經驗,保護傳承歷史遺產並更新、活化,讓歷史傳統文化與當今生活方式深度融合。誠摯邀請各位與會者,共同關注城廂,共同參與他的重要節點,共同呵護這樣一座擁有豐厚歷史人文資源的活態古鎮。
模式創新!眾多文化頭部品牌搶先入駐
城廂古鎮傳承宋代的龜背制格局,擁有6處省級文保單位,64處人文院落,保存了4街32巷的老城肌理,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是成都唯一傳承千年縣域格局的古鎮,也是青白江文化的核心地標,一座沉睡在成都北部的千年古鎮。古鎮建於公元553年南朝時間的西魏,直到1950年金堂縣遷址趙鎮,已有1600年建制史和1400餘年縣治史。
這裡,古鎮護城河內0.64平方公裡的範圍內有北宋的營城格局、明代遺蹟、清代的繡川書院、民國的院落建築,也有「三線」建設時期留下的工業廠房。各個時期的歷史文化元素融於一體,賦予古鎮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人文魅力和多元消費場景。
同時,城廂天府文化古鎮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重點項目。其合作方是世界500強、大型央企—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下屬的中交生態和國內文旅行業的頭部企業江蘇一德集團。2019年12月,青白江區人民政府和中交生態環保投資有限公司牽頭的聯合體社會資本籤訂PPP協議,傾力合作,打造城廂天府文化古鎮。這種模式有利於發揮政府和企業各自優勢,較少政府支出,降低企業風險。作為成都市唯一進入財政部ppp項目庫的文旅項目,該項目範圍約1.2平方公裡(1800畝),其中地上建築面積約21萬㎡,商業面積約16萬㎡,總體投資274881萬。
目前,古鎮各項工作均在穩步推進中。前不久,項目公司中交環投(成都)文旅與青白江支行、工行成都青白江支行、農行成都高新支行籤訂了金額為21.59億元的項目銀團貸款協議,為項目建設運營夯實了資金保障。同時,通過與金融體系的合作,提供惠民政策,對城廂當地的企業予以扶持,為特色老店、當地居民喜愛的店鋪進行品牌升級。
據了解,已籤約文化頭部品牌,包括被譽為全球十大最美書店之一的先鋒書店、在地文化展示的領軍企業—Localand、全國第一個青年當代藝術平臺—新星星藝術中心、北京東村藝術家集群發起人之一蒼鑫的工作室。特色住宿品牌,則包括喜林苑、詠歸川、瓦當瓦舍、鄉伴、貳麻酒館等。
6大功能組團!形成一鎮讀千年的格局
城廂古鎮距離成都國際鐵路港僅三公裡。國家經開區、自貿區、綜合保銳區、金青新彭大港區、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以及成德眉資同城化等國家、省、市戰略的賦能,讓這裡成為投資熱點。
近年來,青白江開始轉入人口淨流入時期,戶籍和流動人口逐年穩步增長,消費潛力逐步釋放。成德同城化實施,青白江半徑30公裡範圍內有近500萬人口的消費市場。在成都的北部缺乏以文化為魂、業態多樣的古鎮產品。城廂古鎮是對這一市場空白的填補。依託大成都2000萬人口的龐大消費市場,人口紅利讓人們對城廂古鎮充滿期待。
未來,城廂古鎮利用生態環境整治、古建修繕活化、城鎮空間織補、產業導入等運營等手段,以史為脈,以文助商,堅守地方文化獨特性、原真性;從保護、傳承、發展、創新、活化五個維度出發,重塑千年古鎮肌理、天府人文性格。致力將城廂古鎮打造成「流域治理+文旅古鎮開發」示範項目。
在組團規劃上,城廂古鎮分為6大功能組團「風情繡川、1956文創園、千年西街、廂逢九思、蓉歐客廳、雁歸東湖」相映成趣。每個組團既有獨立特性,又能互為補充依託,形成了一鎮讀千年的格局。
在文化傳承上,「詩禮傳家」的城廂性格以另一種方式得以延續。24個文化場館點亮城廂。文廟、武廟、覺皇殿、繡川書院……以「修舊如故,活化更新」的方式煥發新生。
在生活更新上,城廂的建設也終將服務於人民。設計更新、生活提檔……除了市政管網和居住環境的提升,城廂鎮還規劃有2萬平方米的微更新,社區中心、養老院、菜場、社區營造有了落地基礎。充滿「成都味兒」的美好原真生活,是提升地方文化自信、保護地方文化特性的創造開篇。
在國際化連結上,毗鄰青白江國際鐵路港、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中歐班列(成都)始發站,城廂古鎮擔負起展示成都地方文化的展示廳、國際門戶職能。並以中歐班列(成都)起點打通國際國內時代印記與產業繁榮。通過原真性與國際化並存的多重體驗,讓城廂成為開放包容的新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