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滅千年的猶太人怎麼突然跑到巴勒斯坦去建國了

2020-12-16 不嚴肅問題研究室

通常情況下,一個國家或地區經常經常被打,如果不是民族、宗教、領土問題,那就是資源太豐富或者地理位置太好,而自己的武力值又不夠,只能被動接受大國的再教育。

中東集中了上述所有的問題,而且阿拉伯人表麵團結,實際上內部分裂的不行,所以亂成今天這副德行。

最近二十年,中東地區的麻煩主要來自宗教極端分子,但在上個世紀後半段,中東鬧得最兇的是巴勒斯坦地區,說白了就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被滅國2000多年的猶太人,怎麼就突然鼓起勇氣跑回巴勒斯坦要求復國?隨後,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又是怎麼打起來的?

01

巴勒斯坦基本上就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但卻是個非常著名的宗教創業基地,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把該地區的耶路撒冷當成自己的聖城,所以這個地方幾千來就沒消停過。

耶路撒冷

根據聖經《舊約》記載,公元前14世紀末,大概是咱們商朝那會兒,先知摩西帶著猶太人出走埃及,在「裸男」大衛的帶領下,來到了耶路撒冷這個地方,然後在山上修了座聖殿,被稱為第一聖殿,那個山就叫聖殿山,在今天就是一堆石頭。

到了咱們戰國那會兒,公元前587年,耶路撒冷被新巴比倫人給滅了,猶太領導層和民眾被集體拉到伊拉克那個地方當奴隸,直到半個多世紀後,波斯人滅掉了巴比倫,猶太人才重返耶路撒冷,並且又修建了第二聖城。

猶太人覺得兩個聖城都建在耶路撒冷,肯定是風水不錯,所以就把耶路撒冷當成了聖城。

不巧的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也把耶路撒冷當成了聖城。

基督教把耶路撒冷當作聖城的理由很充分,當年耶穌在耶路撒冷傳過教,而且還死在了這個地方,教主的遺蹟和墳頭就在耶路撒冷,所以自然的就把這裡當成了聖城。

而穆斯林們就非常不理性了,他們有好幾個聖城,穆聖的出生地麥加是第一聖城,傳教的麥地是第二聖城,耶路撒冷是他們的第三聖城,原因是穆聖有一天做夢,夢到自己在耶路撒冷升天了,這讓穆斯林覺得有必要把耶路撒冷也歸類為聖城。並且他們還有第四、五、六聖城…在方便穆斯林兄弟就近朝拜的同時,還可以多收門票,也算是創收的一個重大舉措吧。

公元1070年,也就是北宋那會兒,信了伊斯蘭教的塞爾柱突厥人攻陷了耶路撒冷,他們並沒有阻止猶太人和基督徒前來朝聖,只不過在耶路撒冷的城外增設了一個售票窗口,想要朝聖的猶太人和基督徒,需要和穆斯林一樣,先把門票錢給交了。

這件事直接惹毛了歐洲的基督徒,隨後便爆發了200多年的十字軍東徵。這裡就有個問題,基督徒和穆斯林互削的時候,猶太人跑哪去了?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猶太人就被羅馬人轟出去了,之後的一千多年裡,猶太人散落在世界各地,其中大部分聚集在東歐各國。

02

事實上,在希特勒屠猶之前,整個歐洲就非常排斥猶太人,理由也是千奇百怪,說什麼的都有,比如猶太人太聰明太有錢、猶太人是異教徒而且不容易同化、猶太人喜歡搞陰謀詭計、耶穌是猶太人害死的、黑死病是猶太人下的毒…好像歐洲人的不幸全是因為猶太人。

很明顯,這些理由都是胡扯,其實歐洲討厭猶太人根本不需要什麼理由。

1840年,還是奧斯曼帝國統治的時候,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第一個定居點,他們從巴勒斯坦人手裡買下一堆石頭地,在上面開荒種地。

1882年,沙俄爆發了大規模的屠猶事件,東歐地區的猶太人開始成批次的逃到巴勒斯坦,猶太的知識分子開始產生復國的想法。

一戰前,奧斯曼帝國因為擔心英、法、俄瓜分自己,於是選擇了勝算不大的德國,而這就給了歐洲反猶的理由,於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強制驅逐運動展開了,大約有5.9萬的猶太人被強制移民,其中俄國搞得最激進,直接把國內的猶太人運到亞歷山大港(埃及的第二大港口),讓奧斯曼自己看著辦。

奧斯曼倒是非常寬容,畢竟自己的地盤大,又多是鳥不拉屎的沙漠地帶,於是便把新來的猶太人安排在今天以色列的那個地方,並且把青壯年編入自己的軍隊,送去戰場當炮灰。一戰結束前,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就超過了6萬,這在沙漠裡算是個中等規模的部落了。

眾所周知,大英帝國能夠縱橫世界三百年,靠的是有勇有謀沒下限。

一戰爆發後,英法聯軍在加裡波利的戰役中被奧斯曼打的家家掛孝。英國人正面打不過,就開始琢磨著從奧斯曼的內部找突破口。

他們先是派出間諜遊說麥加城裡的海珊家族,許諾如果阿拉伯人能在背後捅奧斯曼一刀,就讓他們建立一個獨立的阿拉伯國家,隨後海珊家族就開始搞串聯,整個阿拉伯的部落都騷動起來,隨後搞起了「沙漠革命」,四面受敵的奧斯曼扛不住駱駝們的折騰,最後撤出了中東。

就在一戰即將結束之際,英國人莊嚴的宣布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定居點建國,這就是著名的《貝爾福宣言》。這就相當於一個八桿子打不著的國家,把另一個國家的土地許給了第三個國家。

這麼沒下限的操作,居然被大英包裝的非常非常體面,口口聲聲都是為了猶太人,實際上還是為了保護自己控制的蘇伊士運河。在這點上,後來美國明顯不如英國,同樣是在中東搞事情,但美國的吃相要比英國難看多了。

一戰後,英法俄都想著瓜分奧斯曼好給自己補補。俄國人佔了君士坦丁堡,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出海口;法國人要拿敘利亞和黎巴嫩,從而打通歐亞的通道;英國眼光毒辣,佔了伊拉克還控制了蘇伊士運河,為了防止阿拉伯人威脅到蘇伊士運河,英國人讓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從而成為蘇伊士運河的緩衝區。

顯然,英國人玩弄了阿拉伯人的感情,不僅沒有兌現當初自己的承諾,還安排了一個小三和阿拉伯人搶地盤。在猶太人建國這件事上,甚至都沒有和阿拉伯人打聲招呼。

阿拉伯人當然不同意一個佃戶在自己家裡另立門戶,所以雙方在建國問題上爭吵了幾十年,一直吵到了二戰結束,也沒有結果。在這期間巴勒斯坦地區一直被英國託管著。

03

二戰期間,納粹在歐洲殺害了600多萬的猶太人,等到盟軍打敗德國,集中營裡倖存的猶太人還剩200多萬,這200多萬人的安置問題就擺在了歐洲各國的面前。

眾所周知,歐洲本來不歡迎猶太人,特別是東歐。二戰結束後,這些國家自然也不願意接收倖存下來的猶太人。這時候新晉大哥美國人說話了,既然這事是英國人搞出來的,那英國應該放寬移民條件,讓猶太人集體移民到英國吧。

英國人馬上就懵逼了,心想大英從來都是往外轟人,你什麼時候見過大英從外面收人?你們美國怎麼來的心裡沒點逼數嗎?而且二戰中,英國被砸的稀巴爛,海外的那些殖民地也全都丟了,現在哪有心情收留猶太人?

而且此時的英國和阿拉伯國家走得比較近,奉行英阿同盟政策,所以對猶太人建國這事就不那麼上心了。這就直接刺激到了猶太人,一些激進的猶太組織就開始在巴勒斯坦搞恐怖活動,並且還搞起了非法移民,號召全世界的猶太人回來復國。

這期間,英國也提出過幾個解決方案,不過都被雙方給否了。1947年4月,被巴勒斯坦問題搞的十分苦惱的英國,乾脆把問題甩給了聯合國,聯合國表示這種爛事不能自己扛,索性搞了一個集體投票,讓聯大成員一起背鍋。

聯大提出了一個明顯偏袒猶太人的提案:50萬人左右的猶太人分到1585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而110萬人左右的阿拉伯人分到了11000平方公裡。猶太人的人口數量只佔到巴勒斯坦地區總人口的1/3,但國土面積超過了50%。

另外,聖城耶路撒冷和附近的村子由聯合國託管,要求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兩年後各自建國,逾期不候。

美國當然對此決議舉雙手雙腳贊成,然後又拉上西歐和拉丁美洲的國家投了贊成票;

蘇聯和東歐國家也支持這個決議,因為阿拉伯的保守派對這些無神論者也沒有好感,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蘇聯和東歐國家也投了贊成票;

最終這個決議以33票贊成、13票反對、10票棄權的結果通過,反對這項決議的當然是阿拉伯世界和穆斯林國家。

消息傳到中東地區後,整個阿拉伯世界就炸了,阿拉伯人在一戰後被英國人坑了一次,現在又被坑了第二次,再好脾氣的駱駝被逼急了也會暴走,隨後示威遊行、暴力活動席捲了整個巴勒斯坦地區。

面對暴走的阿拉伯人,美國有點虛了,建議聯合國重新對巴勒斯坦實施託管。不得不說,剛當上帶頭大哥的美國明顯經驗不足,重新託管相當於之前的工作全白幹了,巴勒斯坦的問題就變成了無解,所以這事遭到了蘇聯、英國、阿拉伯國家和猶太人的集體罵街。

就在阿拉伯人天天上街喊口號的時候,猶太人私下裡開始建立自己的武裝。

猶太女政客梅厄,也是後來的以色列總理,親自跑到美國搞募捐,還從美國和歐洲搞來了大量廉價的舊軍火和軍工設備,同時猶太的武裝力量「哈加納」也開始大量招募會員,補充裝備。

果爾達.梅厄

1948年3月,猶太人還和捷克籤訂了第一個軍火訂單,第二個月就爆發了代爾亞辛村大屠殺事件。

4月9日,猶太復國主義的200名極端分子,跑進耶路撒冷附近的代爾亞辛村,不分男女老少展開了無差別襲擊,總共打死250名村民,其中多半是婦女和兒童。

在恐怖襲擊問題上,猶太人顯然要比阿拉伯人先走一步,隨後中東地區開始流行襲擊平民、暗殺高官,各種的報復行動、恐怖襲擊都被開發了出來,整體畫風就跟北野武的黑幫電影一樣。

代爾亞辛村事件也成了巴以衝突的導火索,雙方隨後便展開了遊擊戰,只不過阿拉伯人戰鬥力比較渣,一直處在被壓制的狀態。

到了1947年12月,忍不下去的阿拉伯世界終於動手了,七個阿拉伯聯盟的成員國在開羅宣布成立「阿拉伯斯坦解放軍」,反對聯合國的分治決議,準備和猶太人死磕。

這件事並沒有嚇到猶太人,次年也就是1948年5月14日,英國提前宣布不再託管巴勒斯坦,當天下午猶太人就宣布成立以色列國,隨後美國和蘇聯相繼承認以色列,阿拉伯世界陷入了尷尬。

阿拉伯世界有個特點,表面上非常團結,實際上內部的問題也是一大堆,隊友之間也想法各異,對於以色列建國這事,有的阿拉伯國家說乾脆就這麼算了,趕緊讓巴勒斯坦人也建國吧;

而反方認為,這種行為無疑就是在向西方世界認慫,異教徒在先知的地盤開公司這事怎麼能忍呢?如果巴勒斯坦人也建國,那不就等於承認了聯合國的分治決議?所以反方堅決不同意讓巴勒斯坦人建國,而且還要用武力說服教育猶太人,讓他們滾出先知的土地!

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埃及、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五個阿拉伯同盟國的成員,拿著AK47,開著蘇式坦克衝向巴勒斯坦邊境,隨即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後來又先後打了三次,都是以猶太人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第一次中東戰爭中的阿拉伯士兵

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人的戰鬥力遭到了群嘲,也讓以色列在中東扎穩了腳跟。

由於篇幅問題,關於四次中東戰爭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成立,咱們找個機會再開一篇吧。

最後多說一句,19世紀末,猶太人曾意淫想要在咱們東北建國,當時的正值軍閥混戰,中國也是亂的不行。後來猶太人思考再三,覺得東北這個地方雖然資源豐富,但周圍都是狠人,北邊是俄國人,東邊還有日本,更關鍵的是如果哪天中國重新崛起,豈是猶太一個小族能抵抗的?隨後又不得不把目光看向了迦南。

說白了,猶太人當時敢在中國身上打主意,主要還是看到民國不夠團結,覺得自己有機會趁亂摸個魚啥的。猶太人還是明智的,很快中國就出現了一位神一樣的人物,迅速又把中國重新捏合到了一起。

自此,再沒有人敢意淫中國的土地了。

此文完,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也請順手點個讚吧。

相關焦點

  • 一直都在「流浪」的猶太人,為何對狹小、貧瘠的巴勒斯坦有「故土觀...
    而猶太人也是如此,甚至在以色列建國以前,幾乎所有的猶太人都認為迦南地區是自己的故土。所以,他們想盡一切辦法搬回去,獨立建國。猶太人的遠祖亞伯拉罕,曾經帶領著自己的家族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也就是蘇美爾人建立的烏爾帝國附近。而後遷移到迦南地區,也就是如今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境內。後來,猶太人在這裡建立了希伯來帝國。
  • 美蘇兩大集團,為什麼都同意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蘇兩個陣營一直處於對立狀態,可是在這個期間,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以色列」,兩個國家竟然不謀而合的一致同意,中間牽扯到哪些問題!美國支持,我們暫且不談,主要說一下,蘇聯為何也支持猶太人建國!這個問題我們要把他放在、美蘇冷戰這個時代背景下來說。
  • 聯合國當年為什麼要讓以色列在中東建國?這不是製造矛盾嗎
    不就是猶太人建的國家嗎?它的位置在什麼地方?嗯,對,就在中東地區。 沒錯,以色列是在中東地區,而且在中東地區是一個比較獨特的存在。怎麼獨特呢?也就是整個中東地區,只有以色列是猶太人,其它國家,諸如巴勒斯坦、約旦,都是阿拉伯人。這就給中東地區帶來一個很大問題:種族問題。
  • 猶太人在中國生活了上千年,為什麼他們在現代卻杳無音訊了?
    猶太民族起源於迦南(今巴勒斯坦地區),公元一世紀,由於發動起義反抗羅馬帝國,而被驅趕出故鄉,流散到四方。從那時候起,到1948年以色列建國,他們在外漂泊了差不多有兩千年。1163年,為了獎勵猶太人的貢獻,金朝撥款在開封的教經胡同建起第一座猶太會堂。元滅金後,猶太人繼續為元朝服務,同樣得到了元朝的認可。1279年,會堂得到重建,面積擴展到一萬多平方米。開封猶太社區的真正鼎盛期是在明朝,發展到500多戶,超過5000人。
  • 跨越千年的「愛戀」!猶太人與伊朗為何一直相愛相殺不停歇
    猶太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聖經》就是猶太人創造的,猶太人在數千年的人類歷史上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古往今來造就出了一大批思想家、科學家、政治家和巨商,但是猶太人的發展歷史又是一部充滿血和淚的流浪史、苦難史,在《聖經》中曾經記載,波斯(今伊朗)這個地方是猶太人開始流浪世界的第一個起點。
  • 從《聖經》到「利劍」:英國與巴勒斯坦的恩恩怨怨
    但兩千年來英國人一直嚮往巴勒斯坦這片土地。他們在這裡尋找自己的根源,寄託自己的信仰,朝聖冒險、殺伐徵戰、書寫傳奇,以致許多英國人會這樣說:「當我死後,打開我的胸膛,你們會發現巴勒斯坦躺在我的心裡。」巴巴拉·W.塔奇曼(1912—1989),美國歷史學者,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首位女性院長,備受費正清、約翰·甘迺迪、威廉·夏伊勒等人推崇。
  • 巴林和以色列籤和平協議,伊朗痛批巴林背叛巴勒斯坦,巴林怎麼回事?
    》,單純看這個名字,會讓人誤以為這是一本紀實文學,記載了巴以衝突是怎麼結束的。1948年巴以分治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以沙特為首的阿拉伯聯軍就浩浩蕩蕩去剷平以色列了,這個是第1次中東戰爭。為了剷平以色列後面還有4次中東戰爭,前後5次中東戰爭裡彈丸小國巴林雖然只配打醬油,但是從資金到態度方面都支持大哥們的決定,在以色列的眼裡,巴林不是個省油的燈。 為什麼要打中東戰爭呢?是為了巴勒斯坦人。
  • 為什麼她能成為以色列建國的基石?
    去年跟朋友遊芝加哥,往北1小時車程是密爾沃基,現在想來應該去看看,因為梅厄夫人在那裡度過了幸福的少年和求學的青年時期。也是在這裡她接觸到了錫安主義的理念。她來自俄國的猶太家庭,移民美國之前住在基鋪,8歲左右跟父母移民來到了美國。猶太人自從公元70年被羅馬人逐出了猶大地後分散在世界各地,近的生活在北非,中東,遠的去了歐洲。
  • 猶太人:因為他們賺不到錢
    歷經苦難的猶太人公元前721年,亞述國王薩爾貢二世攻陷撒馬利亞,滅了以色列,並擄走27290人。南方的猶太國靠耶路撒冷的堅固城防雖倖免滅頂之災,但卻臣服於亞述。從此,以色列民族不論南北皆不斷處於外部強國鐵蹄的蹂躪之下。
  • 在美國的600萬猶太人(全世界只有1400萬猶太人)
    他名字的後綴就是「斯基」,聽見他的名字,基本上就能判斷出他是個波蘭猶太人。我去他的公司,一開始就感覺挺奇怪,這公司的員工說英語怎麼都這味兒?我問他,您都在哪兒招的這些員工!怎麼都這口音?他說,我從以色列招的啊!我說,你為什麼從以色列招員工?
  • 以色列:猶太人自己的「大熔爐」
    巴勒斯坦人和他們背後的檢查站我問他,「你覺得何為猶太人?」這是我去以色列之前腦海裡一直盤旋的問題:這個散落於世界各地的民族,靠什麼來維繫他們的認同?除了少部分原本就住在這片土地上的猶太人,以色列還有從阿拉伯世界遷移過來的東方猶太人、來自歐洲的阿什肯納茲猶太人、俄羅斯猶太人和衣索比亞猶太人等。他們擁有不同的籍貫,攜帶著各異的文化、信仰與政治主張。不同猶太人之間的矛盾,其實在建國之前就廣泛存在。
  • 沒有國家,在世界流亡2000千年,為何猶太人卻始終無法被同化
    提到猶太人,很多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兩件事,一件是二戰期間,德國納粹黨人對猶太人進行有組織、有計劃地屠殺。第二件事就是猶太人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據說他們會在幼兒開始識字時,將蜂蜜抹在書本上,藉此告訴孩子,學習是甜蜜的事情。如今的猶太人,被讚揚得最多的就是他們出眾的智慧、過人的經商頭腦。
  • 傳承千年的「塔木德」告訴你,猶太人優秀的秘訣到底是什麼?
    他們跟我們中華民族一樣,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但是他們的歷史都是黑暗的,被迫害,被屠殺,尤其是在以色列建國之前,沒有屬於自己的領土跟國家,在世界各地遊走,處處被排擠,為了維持生計,只能靠四處流動帶東西經商,這也是如今的猶太人為什麼被稱為「世界第一商人」的根本原因。
  • 以色列 約旦 巴勒斯坦
    有記載的是約4000年前,亞布拉罕帶領族人進入迦南地(就是現在的巴勒斯坦地區),慢慢發現這裡生態很差無法生存,於是來到了古埃及,在埃及生活百年後遭到奴役和同化(所以現在可以看到各種膚色的猶太人,有白色的、黑色的、黃色的……)於是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回到迦南,在領土衝突中摩西任命的首領約書亞率眾收復了迦南,後來約書亞當了頭領並帶領大家重新在此安了家。
  • 形散而神不散則可不亡:猶太人做到了|百家故事
    前言:猶太民族是在猶太人不斷流散的過程中形成的,他們依靠民族凝聚力,做到了散而不亡,在歷經兩千多年的漂泊後,終於在1948年重新建國,實現了千年回家夢。在兩千多年的流散過程中,猶太人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性,實現了千年散而不亡。(以色列)已經完全定型的猶太民族具備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公元前13世紀,摩西帶領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他們的地域觀念開始逐步形成。
  • 大流散時期猶太人的飲食習慣
    流散至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在《聖經》規定的飲食禁忌的基礎上,借鑑了流散地的飲食風俗,猶太飲食進一步發展。2000多年的流散生活,使散居各地的猶太民族飲食習慣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對《聖經》中所規定的飲食禁忌逐漸放鬆,面對現代化的浪襲,不同背景的猶太人對飲食禁忌懷有不同的態度。直至建國後,國家試圖將飲食作為構建國家意識的一種手段,逐漸形成共同的飲食習俗。
  • 兩約之間:亞歷山大大帝是如何徵服巴勒斯坦與埃及的?
    亞歷山大徵服巴勒斯坦據史書記載,亞歷山大於主前332年徹底攻佔推羅後,就率兵南下要去攻打埃及,途中經過巴勒斯坦,自然是也將此地收為希臘的管治之下,幾乎沒有史書提及他是否曾經動用過武力,只有史學家約瑟夫對此稍有記載,但當中多是些離奇故事,因而也不足為人所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