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講完《昆明的雨》,我給同學們布置了一篇作文,話題是「我想念……」,要求是模仿作者「將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體得人、事、物上」得寫作方式。題目自擬,字數600字左右。
不想,孩子們竟寫出了許多優秀的文章來,於是我想,不管這個課最終被怎麼評價,但從學生的學習結果來看,課堂是成功的。
01
—
我想念杜莊村的雪
王思雨
杜莊村的冬天總是漫長的,乾冷的,犀利的,惹的人心裡好不痛快。可是一場雪下來,所有的不快都會消失無蹤。
杜莊村的雪是那樣的潔淨,那樣的和藹,讓冬天的犀利、凜冽都無跡可尋,飄得人心裡很舒服。
杜莊村的雪總是來得毫無徵兆。或許在你早上睜開惺忪的睡眼時,窗外已是白茫茫的一片。太陽照在白雪上,閃著粼粼的光,寂靜無聲。窗上、門上掛的玉米串,辣椒串一道黃,一道紅,很是扎眼。
到了雪天,人們都閒下來了,每家每戶都在院子裡掃出一塊空地,生上一堆火,幾個人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很溫暖。
到了杜莊村下雪的時候,最不缺的就是紅薯了。每家每戶的紅薯都是自己種的,平時誰勤快,這時候可吃的紅薯就多。紅薯有白的,黃的,紫的,三種顏色。白色的是最常見的,不是很甜,裡面的紅薯筋太多,煮熟了搗成泥是最好的辦法。黃色的是最好吃的紅薯,莖少又甜,煮湯金燦燦的好看極了。當幾個人圍著火堆烤火時,在火堆裡放上幾個黃紅薯,談笑之際,紅薯就熟了。火鉗子把紅薯扒出來,黑不溜秋的,還帶著柴灰。可是,輕輕扒下紅薯皮,露出金黃的紅薯,香氣沖天,吃到嘴裡香甜軟糯。紫紅薯只是長得好看罷了,沒有什麼甜味兒。
烤火的時候,若是聽到一聲吼:「賣甘蔗!好吃哩甘蔗!」定是要去買上一捆的,一家人坐在火堆前,邊烤火,邊吃著甘蔗,不知不覺的一天就過去了,說不出的舒服。
現如今回想起來,那溫曖的場面還歷歷在目,那歡聲笑語還縈繞在耳邊,那紅薯與甘蔗的香甜還蕩漾在口中,那潔淨和藹的雪花還飄在心裡。
我想念杜莊村的雪
師評:這是一篇模仿得最像,卻不失自己特色的作文。乾淨的文筆,生動的畫面,不那麼沉重卻依然讓人心動的情感,都向我們展示著一種極能引人共鳴的情感:想念。
02
—
我想念桃花鎮
潘耀華
我想念的桃花鎮裡有我,有外婆,有所有美好的回憶。
桃花鎮很小,小的一天就可以轉個遍,小的能夠裝進我的心裡;桃花鎮很大,大的有數不盡的桃林,大得可以把我的童年塞進口袋。
每逢寒暑假,爸媽便會把我送到外婆那裡去。一路小跑,鑽進桃林,就會看到外婆在桃林裡摘桃子。剛開始還會想家,可後來發現這比家裡有趣多了。
夏天四五點時,去找鄰居大哥哥們玩,大哥哥在時,就一起去摘桃子。大哥哥很高,抱著我,跟桃樹一般高。小哥哥總會帶我去集市上買好玩的,好吃的。賣糖果的姐姐總偷偷塞給我糖,而小哥哥也總把錢悄悄放在秤上。集市上買玩具的爺爺也總會送給我竹蜻蜓。爺爺做的竹蜻蜓能飛很高很高,帶著我的煩惱,飛到天上,煙消雲散。
過年時的桃花鎮,白的是雪,紅的是燈籠,藍的是房屋,而家門口的雪人則是外婆。零點前家家戶戶屋門緊閉,黃光中都是忙碌的身影。零點後的街上全部都是大人小孩,挨家挨戶的拜年。拜完年後則是成群結隊的小鬼們打雪仗。拿一把雪放在手心裡翻滾,手是冰的,心卻是熱的。
我喜歡冬天,因為冬天的雪像白雲散落在地上,潔白無瑕。那年冬天,外婆走了,外婆走的很安詳,她對我說了很多話,講了媽媽小時候,講了我小時候,講了她年輕時和外公的事。從那以後,我再也不喜歡冬天了,再也沒去摘過桃子,再沒玩過竹蜻蜓,再沒吃過姐姐給的糖,再也沒回過桃花鎮。
我沒見過春天和秋天的桃花鎮,也沒再見過外婆一面。
我想念桃花鎮,想念外婆。
師評:這是一篇以情動人的文章,自成一格。全文語言並不見得多美好,但那句「冬天的雪像白雲散落在地上」足以將文章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