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實驗證明,人的雙腳合併正是人體器官組織立體分布的縮影。當體內器官或腺體異常時,其足部反射區就會有結晶沉積而成為(痛點),每個痛點觸覺反應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顆粒,有些只有腫脹的感覺。適當刺激,自然也會加快排除沉積在組織周圍的毒素和廢物,因而達到療效的效果,利用刺激細胞組織的再生能力,讓器官自我恢復並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療法。而我們的腳底按摩也屬於這一原理。
有事沒事長按肝臟反射區,輕鬆趕走肝部疾病!
常按大腦、心、甲狀腺、小腸反射區,心腦血管病遠離你!
伺候好腳上腦垂體、生殖腺、腎、脾反射區,想不漂亮都難!
老年人常按胃,胰反射區,胃口好,睡得香!
腳底腎上腺反射區,解緩胸悶氣短!
【足部穴位與身體器官對照圖】
女
男
下面這張模擬看得更直觀:
足部穴位模擬圖
腳底按摩有以下的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之順暢。疏通人體能源循環管道之障礙。促進器官部位功能之正常與各器官系統間的協調。增進內分泌之平衡,緩和趨於緊張之系統。可以說哪裡不適,就可以對照著上邊的圖經常按一按。
【通用足部八大穴位的按摩保健法】
照海穴:緩解咽喉乾燥
照海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照,意為照射,海,象徵大水,「照海」顧名思義,指腎經的經水在此大量蒸發,具有吸熱的作用,按壓此穴能緩解咽喉乾燥、目赤、失眠等由於陰虛火旺引起的症狀。按壓時,感到酸、麻、脹就可以了;按壓時間不宜太長,5~10分鐘即可。
內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與第三趾的分叉處,對手腳發冷,體虛多汗,臉部神經比如牙疼有顯著緩解效果。內庭穴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說是胃火的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內庭穴。按摩內庭穴祛熱、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時也可多用指端按壓此穴,按壓時,以一側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壓,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共2分鐘,每天堅持按摩。
大敦穴:清醒頭腦
足厥陰肝經,此穴在大拇趾外側(小腳趾那邊)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關節的外側趾背上。主治肋脹痛、胸滿、嘔吐、腹瀉、疝氣、尿閉、腰痛、婦女小腹痛等。腳拇趾是一般所說「肝經」的起始處,肝經由此到生殖器、肝臟、腦、眼等依序。因此指壓「大敦」的話,能使頭腦清晰、眼睛明亮。指壓時強壓7-8秒鐘,才慢慢吐氣,每日就寢前重複10此左右。指壓大敦有速效性。因此遲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壓。
豐隆穴:祛溼化痰
按摩豐隆穴可以祛溼化痰,豐隆,象聲,轟隆打雷。長期堅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濁溼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你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在附近壓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顯的地方,就是豐隆穴,每天按壓3分鐘左右。
隱白穴:健脾回陽
足太陰脾經,此穴在大腳趾內側,距指甲跟腳一分處。主治舌本強、食則嘔,善意、倦怠乏力、身體困重、食不下、脘腹脹痛、大便溏洩、下肢內側腫痛或厥冷、足大趾運動障礙、黃疸等。以拇指指尖或棒狀物壓迫此穴,或是以拇指與食指捏住腳趾兩側,加以揉捏,間接刺激穴位。
湧泉穴:滋陰降火
腳掌前部1/3處(不算腳趾)、腳緣兩側連線處就是此穴。《黃帝內經》中提到「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就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
這個穴位對於滋陰降火很有意義,可以緩解上火引起的口乾、眩暈、焦躁等。方法是將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較強的力氣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較好。
竅陰穴:治療偏頭痛
足少陽膽經,此穴在四腳趾外側(小腳趾那邊),距趾甲根腳一分處。主治往來寒熱、口苦、肋痛、偏頭痛、瘰癧(老鼠倉)、瘧疾,股、膝、小腿外側、四腳趾等處疼痛、運動性障礙等。
厲兌穴:通調腸胃
專家說,厲兌穴在第二腳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腳趾側,點壓該穴,有清熱利溼、通調腸胃的作用。用拇指指端點壓腳趾上的厲兌穴,力度可漸漸增大,以有疼痛感為好,2分鐘為好,以後用相同的方法掐壓另一隻腳上的厲兌穴。
【女性月經不調、痛經調理足底按摩法】
足底按摩療程:每次按摩30~40分鐘,每日1次,10~15天為1療程。
病理反射區:
腎、肝、脾、輸尿管、膀胱、肺、垂體、心、甲狀腺、生殖腺、子宮、下腹部、腹腔神經叢、下身淋巴結、腰椎、骶椎、陰道、外尾骨等。
按摩方法:
1、依次食指扣拳法頂壓腎、肝、脾、腎上脾、膀胱反射區各50次,局部脹痛為宜。
2、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輸尿管反射區50次。
3、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肺反射區50次。
4、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甲狀腺、下腹部反射區各50次。
5、食指扣拳法頂壓下身淋巴結反射區50次。
6、食指扣拳法頂壓垂體、心、生殖腺、子宮、腹腔神經叢、外尾骨反射區各50次。
7、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腰椎、骶椎、陰道反射區50次。
【男性這兩個穴位補腎有奇效】
太溪穴:匯聚腎經元氣
刺激太溪穴具有明顯提高腎功能的作用,所以可以經常按揉太溪穴,每次每個穴位5分鐘左右便可,不必拘泥於方法。當然在腎經的流注時間,即下午17~19點時按摩的效果更好,按揉時可用對側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脹的感覺之外,還要有麻麻的感覺。
湧泉穴:補腎固元
湧泉穴是人體足少陰腎經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對於按摩湧泉穴的好處,有歌訣云:「三裡湧泉穴,長壽妙中訣。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能益氣精神,訶護三寶物;識得其中趣,壽星隨手摘。」可見,經常按摩湧泉穴,可以使人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神充沛、性功能強盛、腰膝壯實不軟、行走有力。
【兒童足部按摩,爸爸媽媽們都來試試!】
Step1.從腳心開始
技法:首先,先從腳掌心開始,用雙手拇指往外撫摸,壓過太陽神經叢的位置。
功效:可使寶寶放輕鬆,釋放寶寶的緊張情緒,也可以加深寶寶的呼吸,有助於食物的消化。
Step2.輕揉腳跟內外部
技法:一手抓住寶寶的腳趾,另一手輕輕搓揉寶寶腳跟的內外側。
功效:有助於寶寶腎部與腹部的壓力釋放,對於消除寶寶脹氣問題特別有效。
Step3.從寶寶的腳跟輕按至大腳趾
技法:用指頭從寶寶的腳跟到大腳趾輕按或畫小圈圈,然後沿著腳背推過去再推回來,重複2-3次。
功效:可鬆弛寶寶的神經系統。
Step4.腳趾與腳掌相接點
技法:在腳趾與腳掌相接處畫小圈圈,而且要從小腳趾忘大腳趾按,然後從頭按1次即可。
功效:寶寶鼻腔不適時按摩此處,可改善症狀。
Step5.腳趾
技法:你可以哼唱一首寶寶熟悉的歌曲,並將手指在寶寶的腳趾上繞圈圈,一次即可。
功效:對於寶寶的眼睛、耳朵、頭蓋骨神經、骨骼與牙齒的不適都有舒緩作用
Step6.腳背技法:
1.輕揉地用手指從寶寶的腳背朝腳趾外畫過去。
2.輕拍腳背
Step7.腳背、腳趾加腳踝
技法:先按摩腳背,再從寶寶的腳趾按向腳踝,讓寶寶張開腳趾後,再按摩腳底(從腳趾處平順按向腳掌心)。一隻腳結束後,換另外一隻腳。
功效:促進寶寶肌肉的運動,讓體內溫暖的新血來到腳底這個區域,對於循環系統的改善很有幫助。
責任編輯:拾花
【壹號收藏推薦文章 NO.2890】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分享快樂,收穫成功。
讓我們共同傳遞正能量!
壹號收藏官方合作電話:400-60-51580
客服☞ 微信號/QQ:250955904
《秋分時節防秋凍,以「收」為主!》點擊「閱讀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