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說,床是人的一生,所處時間最多的產物。
那椅子,應該算是職場人,商業人的「第二張床」了吧。
白領們,老闆們,應該在椅子上,迎接過很多人生的精彩時刻。白天的,夜裡的都有。
而如今我們正在巨變浪潮前夜,
5G,AI,以及AI與物品連接的AIOT智聯網的來臨,
讓很多事物發生了翻天覆地地的變化。
重要的椅子,應該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我和老敢,阿理等這屆公司領導班子研究,調研後認為,至少,智聯網的椅子,應該是「自己讓人坐」,而不是「人去坐」。
首先,我們回溯本源,了解椅子的本質用途。
椅子本質上,是輔助人實現「坐立」姿態的工具。
在這個定義中,受到傳統設計局限的,
就是「椅子不會動,人要走過去做」。
這件事有哪些麻煩?
1.無論在哪,坐下都得來回搬弄椅子,或者挪動屁股。
2.椅子,局限了人坐下的位置,以及生活空間。
3.固定椅子,或者重的椅子,不但佔據空間,還不好整理,搬運。局限了很多房間和空間的使用用途,尤其會議室,禮堂。
針對這些問題,如果「椅子」能夠實現——
「只要人往下坐,我就在屁股之下面,平時會自動躲在角落裡」
豈不美哉?
恰巧!AIOT連結上椅子後,這個想法,就能實現!
首先,我們分析確定,要想實現「人坐椅在」,需要2個必要要求。
1.椅子能讀懂人「下坐」的姿態。
2.椅子能運動。
為了實現這兩個功能,需要有三個系統。
1. 視覺識別與記憶系統
這個系統由360°相機,AI視覺識別系統,處理器,三個模塊組成。
360°相機識別周邊人的運動狀態。
AI來識別分析產生「下坐」運動姿態的圖像。處理器發號施令。
這樣,椅子就能識別身邊有想要下坐的人。
2.運動系統
這個系統,由電動輪組,電池組,紅外傳感器組成。
當相機看到,AI識別到,有人要坐下,處理器就會發送運動指令,
給電動輪組,讓它向人的屁股下面運動,
紅外傳感器負責加速和制動離合(AI記憶提高後,可以關閉),
電池提供電力(電池組,最好採用無線充電,或者像掃地機器人一樣)。
3.協作系統
這個系統由信號接發器,WIFI和AI運算模塊組成。
要這個系統啥意思?
很簡單,在實際場景,比如會議室中,有20把椅子,只有老闆一個人要坐下,如果沒有協作系統,大家可以想像一下,20把椅子齊聚老闆身邊的場景,是多麼的快樂!
有了協作系統,椅子之間聯網,雲端AI就會對周邊人的姿態,進行分析計算出,確定最有可能被坐的椅子,然後讓那個對應的椅子運動,其他的椅子不用動,這樣就可以了。
設計到這,基本就完成了,現實裡能不能實現呢?
技術基礎和設備基礎是否存在?
巧了!除了AI沒有現成的,其他的都是現成的設備。相機,AI識別,等等等等,都能。很多設計可以直接採用,電動輪椅就好了。
如果設計能實現,那麼成本呢?
我們選擇高配版的標準來設計:
電動輪椅,帶制動和感應器的,成本2600。
左右。WIFI模塊,雙頻的,50元。
360°全景攝像機,成本700元。
最後再額外加個好的終端支架,200元。
合計 3550元。
如果縮減質量,達到一般或者最低水平,
價格可以下降1000~1400元左右。
也就是,2550元~2150元左右。
開發的AI不算入設備成本,雲端AI,每個椅子使用的邊際成本幾乎為0.(何況獲得的運動數據以及出租API,還能賣給醫療企業,保健企業,健身企業等等多個企業,一個開發,全線增收~)
所以就現實的成本來講,相當於一部中等手機的錢,比不少沙發椅便宜得多,應該算可行範圍內。
最後,有沒有市場呢?
我們就設計結果,採訪詢問了一些朋友,
大家的意見是,可以出家庭版,企業版,和酒店版,酒店版的市場會比較好。
家庭版的智椅,可以讓忙碌的一天的奮鬥者,
隨時在窗前落座,覽一夜星光。
還可以安裝音響,投影儀,按摩器,小冰箱,電腦桌等外設。
宅在椅子上,刷劇看番,隨日光而挪動,好不愜意。
而老人,則可能是另一類非常適合的家庭用戶群體,尤其預防老人跌倒。
企業版,可以放在會客室,演播室,舞臺等場景,尊貴的客人到來,椅子自然送上,還能根據個人身姿,緩慢自動調節,尊貴又有面子。
最後,酒店,娛樂會所,度假山莊,用上智椅,用戶的舒適感受,絕對能再上一個臺階。
未來,隨著智造的增多,相信成本還會更低,樣式還會更多。
比如支持「多人運動」和「多人花樣運動」的功能,一定會實現!
我們殷切期待!
或者,大家點個讚,頂上去讓大佬們看看?
超過50贊,我們本周再更新
「智聯網的窗戶,應該會偷鄰居WIFI麼?」
大家的支持,對我們原創成長特別重要~
我是進化學院吳破立,如果想和我們聊聊,
歡迎給我發私信,或者點個關注也是極好的!
期待與你們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