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起源和傳說習俗: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2020-12-21 長城網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裡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於《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係。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於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通常有許多人講,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此舉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並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後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節日來慶祝。

  有人則認為,中秋節是由唐明皇賞月開始的。唐代《開元遺事》一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偕楊貴妃在月下遊玩兒,遊到興處,二人逕自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後來補充完整,成為傳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沿襲下來。

  而有人提出,中秋節原本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鉻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一舉推翻了元朝統治。後來,每逢中秋節,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勝利。

  另外有人提出,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個月中間的一天。

  《周禮》中出現過中秋這個詞,但它指的不是中秋節,而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漢代有「秋節」,時間是在立秋的那一天,也不是八月十五,唐朝的類書裡有四時十二節令的記載,也沒有中秋節,但唐詩中已出現了「中秋月」。「八月中秋月正圓,送君吟上木蘭船」(韋莊《送李秀才歸荊溪》)。第一次對中秋節作了明確記載的是南宋人吳自收,他在《夢梁錄》一書中說:「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臨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書裡還描寫了南宋京都臨安(今杭州)賞月逛夜市的。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相關焦點

  •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時間:2020-09-30 23:0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 中秋佳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一起來盤點中秋佳節的這些習俗吧
    馬上就要到中秋佳節了,今年的中秋和國慶很巧的是同一天,家國同樂,而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素有「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的說法,八月十五中秋節要吃月餅是古往今來我們一直的約定,月餅就是中秋節才會吃的甜點,那麼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呢?月餅的由來是什麼呢?這些知識你都知道嗎?
  • 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佳節,闔家團圓,沒到中秋佳節時期,每個人第一個想法除了家人團員以外肯定會想到吃月餅,月餅已經成為了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美食。現在的月餅口味也繁多,你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口味!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呢?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知道中秋節一定要吃月餅,那麼月餅是怎麼來的?吃月餅的意義是什麼?說來話長,中秋節在古代有多種稱呼,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或團圓節等都是以前人們對於中秋節的稱呼,因為中秋節在農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過半,而故名「中秋」。
  • 中秋節的由來和寓意介紹 中秋節祝福語彙總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的由來和寓意介紹 中秋節祝福語彙總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    原標題:中秋節的由來和寓意介紹
  • 中秋節月餅的由來
    快到中秋節了,人們又開始議論各地「月餅」的做法、好吃難吃的老話題,現在許多人覺得月餅大多油膩,寧願空口議論而不願下嘴。
  • 中秋節的由來
    農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已經成為僅次於春節的一個重要節日。團團圓圓,才是中秋的主題,每到這個時候,即使再忙,也會一家人聚在一起賞月吃月餅,這已經深深烙印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理。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可能有很多人並不清楚。
  • 關於中秋節有什麼傳說嗎?看完後漲知識了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則是我國千百年來的真實寫照。每至中秋節這天, 全國上下無不瀰漫著思念的氣息。和家人歡聚一堂,吃上圓圓的月餅已經是中秋節不變的習俗。圓圓的月餅就像天上的明月一樣,象徵著團團圓圓。但是你知道為什麼要在中秋節這天吃月餅嗎?
  •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美到窒息的中秋節古詩詞大全
    而反映到中秋節的由來的那些習俗,已經成為各地文化的一筆寶貴的文化財產。     中秋節自從2008年被國家列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後,這些年來,一直被很多家庭重視。每年農曆八月十五,一家人圍坐一起,吃月餅、吃水果、賞月亮,聊著日常的一些趣事,暢想著美好的未來,這是何等愜意的事情。雖然中秋節大家都不陌生,但也有很多值得我們不斷發揚和傳頌的民俗,今天跟大家一起聊聊吧。
  • 中秋節,嫦娥的美麗傳說和朱元璋的月餅傳說故事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在古代,人們把七月、八月、九月、這三個月視為秋季,而八月居中,所以被稱為中秋。至於中秋為什麼會形成節日,民間認為與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有關。從此,后羿受到老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有一次,后羿在外出途中碰到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見后羿救庶民於水火,賜予一顆不老仙丹。王母娘娘說「吃下此丹,能即刻升天成仙。」
  • 中秋節農曆是幾月幾號哪一天 八月十五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大家應該也準備好吃月餅了,大家都知道中秋節要吃月餅,也知道中秋節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可是你知道中秋節農曆是幾月幾日嗎?中秋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中秋節農曆是幾月幾號  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
  • 2018中秋節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 中秋節習俗來歷50字簡短
    后羿想長生不老,從崑崙山找來長生之藥,準備擇日吞藥,此事為嫦娥得知,為體恤子民,免於后羿長期殘暴統治,乃先將此藥吃下,突然身輕如燕,飄飄然向月宮騰空飛去,后羿發現,以箭射嫦娥,嫦娥進入廣寒宮,成了月神,稱為「明月之神」或「太陰娘娘」。  中秋節習俗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 中秋節要到了,你知道為什麼叫中秋節嗎?
    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元朝末年,百姓不堪忍受元朝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絡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卻無法傳遞消息。軍師劉伯溫想出一計,讓人傳說有瘟要流行,家家戶戶在中秋節買餅吃,就可免災。人們買了月餅吃時發現裡面藏有紙條,上寫:「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
  • 中秋節的起源——原來中秋節也是那麼有趣的
    中午痛飲美酒,晚上通宵賞月、遊玩,無論貧富、長幼,皆參與其中,宋代的中秋節簡直是全民狂歡,和巴西的狂歡節有得一拼。 到了明朝,中秋習俗不再像唐宋,浪漫抒情的賞月傳統被淡化了,民眾踴躍賞月的情景不復見,甚至各個家庭的中秋活動也不一定要包括賞月。取而代之的是,拜月成為中秋習俗的重要內容。
  • 中秋節與民間工藝,月餅製作的智慧
    「只和你,在月下」中秋賞月這習俗,由來已久,到了宋代更正式定名農曆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中秋節是祭拜月亮的日子,同日也是土地公的生日,一般人都懷著感謝天 (月亮) 和地 (土地神) 的心,來歡度這個節日。中國人相信祈求月神的保佑,可以使全家團圓吉祥,因此中秋節要吃月餅,月餅就是團圓的象徵。
  • 中秋節起源:道教文化與中秋節的形成!
    中秋節從起源到形成經歷了漫長的年月,其雛形可追溯至先秦時代秋季祀月和楚地文化的影響,亦與姮娥奔月,月宮玉兔、吳剛伐桂等民間傳說的興起與演變不無關係。然而,遠古時期十五跳月活動和八月谷熟以後的年終慶典、酬神活動,構成後世中秋節習俗的文化因子。 但這些因子長期以來處於分散、自在的狀態,這些民間活動發生在局部地區,形式隨意,且並沒有凝聚、組織在一個固定日子,故而不可等同於嚴格意義上的節日。
  • 中秋節為何一定要吃月餅?網友:我吃的不是月餅,我吃的是文化!
    每次將近中秋節,各種各樣的月餅擺滿大街小巷的大小商店,中秋節吃月餅的活動深入人心,連幼兒園小朋友都知道,中秋節之所以吃月餅,是因為這是文化傳統。在古代,月餅是一個讓人無比喜愛的食物,中秋吃月餅這一習俗流傳後世千年之久。
  • 您知道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傳說?
    中秋節是家人團圓的日子,月圓人更圓。家人們歡聚一堂,飲桂花酒,吃水果,吃月餅。民間也有許多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國家在2006年把中秋節收錄於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又在2008年把中秋節定為法定假日,可以看出對中秋節的重視。
  • 古人為什麼喜歡在中秋節拜月?原來它有特殊的意義
    中秋節作為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08年起國家開始把中秋節列為法定節假日之一,每年中秋在外工作的人都會趕回家和家人團聚。很多人只知道中秋節是前人流傳下來的,但是你知道中秋節真正的來源嗎?中秋節,又被稱為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
  • 中秋節吃月餅的含義是什麼?哪種月餅比較好吃
    中秋節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即將到來了,很多小夥伴也開始買月餅送禮。現在的月餅的品種也是越來越多,禮盒也做得越來越漂亮。那大家知道吃月餅的含義是什麼嗎?哪種月餅比較好吃呢?一起來了解一下。一、中秋節吃月餅的含義是什麼其實月餅最早不叫月餅,叫麻餅,是中秋用來祭祀的,然後祭祀之後古人自己吃掉不浪費,也是 圖個吉利。後來將麻餅稱之為月餅,並且在月餅的餡料上面做了改進,於是在中秋節就有吃月餅的習俗。中秋節吃月餅寓意就是全家團圓,甜蜜,幸福。所以一到中秋節家家戶戶都要吃月餅。
  • 幼兒園中秋節環創|中秋主題牆、吊飾大合集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中秋節的習俗很多,比如祭月、賞月、吃月餅等等。中秋節元素那中秋節有哪些元素呢?傳統節日肯定離不開傳統故事、傳統寓意、傳統習俗。所以中秋節的元素大致有:月亮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