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共整治黑臭水體137處,完成農廁改造2.6萬座,農路提檔升級300餘公裡,鎮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4個區鎮南通前十、9個村獲評省級綠美村莊……
「鎮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是一項造福百萬海安人民的民生工程、實事工程。」2018年5月2日,海安召開鎮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動員大會,正式拉開整治大幕。
乾淨的庭院、寬敞的道路、優美的田園、恬靜的鄉村……如今,海安農村人居環境開啟「美顏」模式。
工程齊推進 樁樁有成效
大雨過後,天氣轉晴,高新區螞蟥洞河兩岸的護坡綠化青翠欲滴,微風拂過,乾淨清澈的河面泛起陣陣漣漪,河兩岸的觀景臺吸引了不少村民賞景乘涼,胡友華就是其中一位。作為附近的居民,胡友華可謂近水樓臺先得「景」:「現在這條河的景色是真的不錯,還能在這麼個古色古香的亭子裡看看風景。」
從2018年起,海安對照《海安市鎮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大提升行動方案》,全力推進鎮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重點抓好實施農村汙水垃圾處置工程、鎮區村莊環境綠化美化工程、河道綜合整治工程、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工程、村民素質提升工程「五大工程」。
夜幕降臨,南莫鎮朱樓村,400多盞太陽能路燈準時亮起,照亮了村裡的每條道路。仇加祥是朱樓村15組的村民,最近他經常帶著年邁的母親,在晚上出來轉轉。「現在晚上出來串串門,吹吹風,這比以前方便多了、安全多了。」「市裡面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我們村絕對不能拖後腿。」朱樓村黨總支副書記仇曙華下決心在全村開展亮化工程。截至目前,朱樓村全村18個網格都已經裝上了太陽能路燈,共計400多盞。仇曙華說:「亮化工程不僅美化了村內環境,也方便了夜晚村民之間互相走動,對營造和諧村居環境起到了促進作用。」
截至目前,海安共整治黑臭水體137處,完成農廁改造2.6萬座,農路提檔升級300餘公裡,鎮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4個區鎮進入南通前十、9個村獲評省級綠美村莊。
一村一品牌 村村有特色
「李書記,你們又來啦!你們幫我們把活都幹了,我們怎麼好意思啊。」近日,在墩頭鎮禾莊村,村黨總支書記李雲峰帶著村裡的黨員幹部志願服務隊幫村民清運門前垃圾。「領導帶頭幹,你說我們怎麼能閒著。」村民趙廣東也從屋裡拿出笤帚簸箕打掃門前屋後。
村民的「不好意思」正是禾莊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直接體現。為真正履行「三年之約」,禾莊村黨支部帶頭行動,創建了「黨員幹部—志願服務隊—村級保潔隊伍—普通群眾」的「四級聯動」管護保潔機制,讓黨員、志願者亮身份,村民由「要求幹」轉變為「搶著幹」,整個村裡洋溢著「環境靠我」的濃厚氛圍。
在胡集街道青萍港村,每月25日的黨員活動日都是一次特殊的「環衛幫幫日」。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在這個日子,青萍港村兩委班子都會專門組織志願者來到村裡的建檔立卡戶家中,幫助他們打掃衛生。「書記他們每個月都來,幫我把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誰住著不開心吶?」建檔立卡戶馬友餘對於現在的生活環境十分滿意。
為將人居環境整治伸展到細枝末節,青萍港村將集中整治的「主戰場」作為黨建引領的「主陣地」,打造了「青」水潤民書記項目。「黨員帶頭,示範引領,村民一起加入進來。」駐村第一書記張海倫介紹,村裡發動黨員幹部,實施「村、小組、戶、黨員」的四級網格化管理機制,推進環境整治全覆蓋、無盲區。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推進有方法,海安村村有特色,白甸鎮施溪村組建「銀髮護綠水」志願服務隊,18位老黨員義務幫村裡巡河,除雜草、清垃圾。南莫鎮沙崗村成立「啟航護家園」志願服務隊,把建成的人居環境示範點分片包段由黨員監督,實現了無縫化管理。李堡鎮楊莊村在與村民協商的基礎上,將路邊、田邊新栽樹苗點交給村民,籤訂協議,就近管護……
美麗再升級 好看又增收
南莫鎮姜劉村的海安大地柞榛苗木專業合作社裡,柞榛樹正茁壯成長,這裡培育了柞榛樹苗25萬株、柞榛成片林1.65萬株,是南通市最大的稀有保護性柞榛苗木種植基地。自姜劉村啟動實施沿河綠化休閒長廊工程和庭院綠化工程後,該村河道、堤防等幹線綠化率達97%,農戶庭院綠化率達86.9%。
今年4月份,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了第一批、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西場街道愛凌村、胡集街道周吳村和南莫鎮姜劉村3個村入選「國家隊」。截至目前,海安已有80多個村達到省級綠化示範村建設標準,180多個村達到南通市級綠化示範村建設標準。
「這正是海安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結出的豐厚『碩果』。」愛凌村黨總支書記儲瑞龍直言。為營造乾淨、整齊、優美的生態環境,愛凌村結合農村人居環境示範點建設,在加大鄉村美化建設力度、優化人居環境、提升村民整體素質等方面狠下功夫,重點對鄉村道路兩旁、河道兩岸、房前屋後等進行造林綠化,並聘請32名護林員,對區域內的造林綠化點進行管護。
「眼下,綠化美化覆蓋全村18個組,村裡處處綠樹成蔭,呈現出一幅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風景圖。」護林員儲德明深感綠色來之不易。
「3年前的我,怎麼能想到還能在家門口上班。」周吳村4組的顧蘇川回想起這幾年農村的變化,連連感嘆。2016年,村裡成功引進海安園林綠化苗木基地項目,一期投資2500萬元,流轉土地300畝,每年可生產花草300萬盆。隨著二期、三期項目的推進,目前該項目已流轉土地1200畝。
「園林綠化苗木基地按每年每畝1200元的標準發放土地流轉金,帶動該村百餘人在家門口就業,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周吳村黨總支書記崔衛華坦言,這幾年,周吳村抓住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這個契機,依託海安園林綠化公司、盈拓生態園兩大平臺,重點打造多彩苗木示範產業和生態休閒旅遊特色產業,不斷做大苗木產業,許多農民成為「上班族」。去年,該村實現村營收入53萬多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萬多元,邁入了市級「星級村」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