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和其它物質一樣都受到地球引力,為何高原地區會缺氧呢?

2020-12-06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當我們從平原地區一下子來到海拔較高的高原,就會明顯感覺到身體不適,比如頭痛、呼吸急促甚至困難、失眠、容易疲倦、食欲不振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出現了高原反應,這種情況,尤其常見於快速進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地區的人們。高原反應出現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人體一下子暴露在低氧的環境中,使人體血液中的氧氣含量也隨之下降,各項生理機能都會受到嚴重影響,從而表現為上述症狀,一些體質不好的人群,還有可能會引發急性的高原病,比如急性高原肺水腫、高原腦水腫等,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安全。那麼,高海拔地區為何就缺氧了呢?

地球的外圍被濃密的大氣層所包圍,大氣層對於地球來說,既是保證地球溫度始終處於平衡狀態的「保溫被」、也是推動地球實現碳氧循環和生物體生態發展的「生命源」,同時也是阻擋地外有害物質侵入的「阻隔層」,對於地球來說至關重要。從大氣層的厚度來看,通常意義上說的大氣層厚度一般為1000公裡左右,不過它與外太空並沒有明顯的界限,一些地外探測器在高空4000公裡處還能探測到稀薄的大氣分子存在。

我們來看一下地球大氣層的結構。從低到高,科學家們根據大氣氣體分子的密度、溫度和組成等方面的差異,將大氣層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逸散層5個層級。關於每個層級的具體特徵和氣體分子特性這裡就不詳細表述了,大家估計都非常清楚。在這5個層級中,對流層對我們的影響最大,我們在地球上的幾乎所有的活動,都是在對流層中完成的,這一層的空氣分子密度最大,雖然只有12公裡左右的厚度,但其質量能達到大氣層所有氣體質量的約75%,特別是水蒸氣幾乎全部分布在這一層,隨著熱冷空氣在這一層的垂直流動,出現了各種氣象條件的變化,雲、霧、雨等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內,使地球生命能夠穩定地獲得水、氧氣等要素,從而支撐著生命活動的持續進行。

大氣中的各種氣體的垂直分布,之所以出現這種因高度而逐漸變得稀薄的情況,主要原因就在於地球引力的作用。無論是宇宙間的星體之間,還是地球上的物體與地球之間,都存在著萬有引力的相互作用,同樣,地球的大氣層也不例外。按照萬有引力的計算公式:F=G*m1*m2/(r^2),這裡的r為物體距離地球質心的數值。我們可以看出,當一個物體處於地球的地表時,萬有引力只與這個物體與地質質心的距離有關,由於地球是一個近似球體的橢球體,其赤道半徑與極地半徑存在一定的差異,赤道半徑略大,因此物體在赤道上的地表所受到的重力,要比在兩極的地表所受到的重力小一些,這一點通過多種測量方法已經得到證實。

你看,地球的赤道半徑和極地半徑僅差了20公裡,就會引起物體所受引力作用的差異,那麼對於大氣層來說,1000公裡的高度差,氣體分子所受到的重力作用肯定相差很多,越是下部的氣體所受到的引力作用就會越大,因此氣體分子就有在大氣層的下部聚集的趨勢,這是由引力勢能所決定的,只有當氣體分子的總內能很大時,才有可能使平均動能能夠掙脫引力的作用,從而向上部方向遷移。

因此,對於低海拔地區來說,空氣分子所受到的重力作用,就明顯大於高海拔的地區,這就造成了低海拔地區的空氣密度較大,地勢越低,密度也越大,空氣所帶來的大氣壓也越強。據測算,在對流層內,高度如果每上升12米,那麼大氣壓強就會相應降低1個毫米汞柱,這也印證了隨著高度增加空氣分子逐漸減少的事實。那麼,在氣體密度減少的情況下,單位體積空氣中所含有的氧氣量也會隨之減少,因此,我們在突然來到高海拔地區時,就會因氧氣攝入量不足而引發高原反應。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會增加高原地區的氧氣缺乏,那就是密度。在標準狀態下,空氣的密度為1.29kg/m^3,而空氣的主要組成為氮氣、氧氣、氦氖氬氪氙氡等稀有氣體、二氧化碳以及微量的水蒸氣、一氧化碳、臭氧等,其中標準狀態下氧氣的密度為1.43kg/m^3、二氧化碳為1.98kg/m^3,都要比空氣的平均密度要大,因此地勢越低,二氧化碳和氧氣的體積百分比就會越大,二氧化碳的情形比氧氣的這種趨勢還要突出,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地窖密封之后里面很容易聚集大量的二氧化碳、氧氣含量不足的原因。

因此,從密度的層面來分析,低海拔地區的氧氣體積比要比高原地區大,據測算,當海拔提升到3500米時,空氣中的氧氣含量要比海平面低25%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進一步拉低了高海拔地區的氧氣總量。

綜上,我們從空氣的密度和氧氣的體積百分比兩個方面,都可以看出高原地區的氧氣含量要比平原地區降低的非常明顯,對於那些肺活量大、活動能力強的人來說出現高原反應的比例會更高,引發不適甚至疾病的也更多,因為這部分人對於氧氣的需求量要相對較高,而相反老人、小孩和女性的高原反應則不會那麼強烈。

相關焦點

  • 氧氣也受地心引力的作用,為什麼高原會缺氧?
    在高原上缺氧,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高原反應。關於高原反應,相信大多數從平原地區到高原地區的人都有過切身的體驗,那樣頭暈、氣短,甚至是噁心嘔吐的感覺確實讓人難受,更有甚者會導致休克。其實之所以會有高原反應,主要的原因就是氧氣稀薄了。
  • 為什麼火焰是向上的,是因為地球引力的作用嗎?引力不是向下嗎?
    火焰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可是我們發現在地球上火焰總是上升的,而在我們的印象中,地球上的物質時時刻刻都在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有向下運動的趨勢,難道不成火焰不是物質,不受到地球重力的束縛?首先,火焰的確是一種物質。
  • 假如地球失去氧氣5秒鐘,會發生什麼?可能是我們無法想像的災難
    可事實上,這個氧氣含量剛剛好,如果氧氣含太高,會讓地球的生態發生巨變,會讓生物的進化出現巨大的變化。可能有人覺得,氧氣就是用來呼吸的,這是它最大的作用。於是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假設:假如地球持續失去氧氣5秒鐘,會發生什麼?可能很多人覺得,5秒鐘的缺氧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這只是一個非常短的時間。
  • 地球氧氣含量僅佔20%,如果突然翻倍,人和動物都逃不了
    筆者-小文陽光、水、空氣是構成生命的三大基礎要素,沒了其中任何一樣,地球都不適宜人類生存,而氧氣作為人類生存的必需品,人類一旦離開氧氣過不了多久就會窒息而亡。但這並不代表,氧氣是越多越好的,甚至,在某些時候,氧氣還會變成毒氣,當氧氣的含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人體就會出現「氧中毒」現象。我們通常說的氧氣,是指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的氣體,氧氣均勻地分布在空氣的各個角落裡,除了深海或者青藏高原等受到氣壓、海拔影響的地區外,氧氣在空氣中的含量為百分之20左右。
  • 如果給羽毛施加一個永不消失的上升動力,它可以擺脫地球引力嗎?
    把太空人和物質送到了太空之後,飛機再飛回來,這樣不僅可以實現飛機的循環利用?其實這樣問題主要涉及這樣一個問題,就是飛機到底能不能從地球飛到太空中去?平時我們看到很輕的羽毛、氣球、垃圾袋都能夠掙脫地球引力束縛飛到空中,而飛機的動力那麼強,速度那麼快,飛行能力比羽毛、氣球和垃圾袋強多了,飛機難道不可以飛到太空中嗎?
  • 如果一個星球引力是地球的一萬倍,那麼大氣會被壓成固體嗎?
    地球引力的一萬倍是個多大的概念?比如我們50千克的人體,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490牛頓,假如是10000倍的話就是490萬牛頓,相當於我們背上了9999個人,估計你背一個人都累,何況是9999個呢?如果真到那個星球上,會怎樣?比如氣體會變成什麼?
  • 如果地球沒有了氧氣,10s之內會發生什麼?科學家說會分解
    我們知道,水是生命之源,而一個水分子中就有一個氧原子,氧原子與氫原子之間有離子鍵,使得水成為一種更為穩定的物質。氧氣是地球上存儲量最豐富的元素之一,約佔大氣質量的五方之一,僅僅在地球的大氣層以內,氧的含量就佔地殼質量的一半。大量氧原子的存在,為地球的生命提供了保障。
  • 時間根本就不是物質,更沒有質量,為什麼引力會讓時間變慢呢?
    那麼這是咋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來講一下。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指出,引力可以讓時間變慢,對於同一個物體而言,它所受到的引力越大,其感受到的時間就越慢,對此他還給出以下公式用以計算(公式中的t代表被觀測者的時間,T代表靜止參考系的時間,G代表引力常數,M代表產生引力場的天體質量,r代表引力場中心與被觀測者之間的距離,c代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 氧氣不可或缺,倘若濃度增加一倍會如何?石炭紀的生物給出答案
    前言地球和其他星球很不一樣,因為地球誕生出了無數種物種,而且地球還擁有厚厚的大氣層和磁場,使得地球的地表環境非常舒適。此外,地球的大氣成分當中有21%都為氧氣,而地球上的絕大部分生物都是需要氧氣,就好比地球的主人人類,人類如果缺乏氧氣,就會因器官衰竭而窒息死亡。既然氧氣對人類如此重要,那是不是意味著氧氣越多越好呢?地球從誕生之初到現在已經46億年了,在地球進化的過程中,環境也在不斷的改變,朝著能夠誕生出生物的方向進化。
  • 如果地球引力消失5秒,會發生什麼?
    也可能你會想逃脫引力,騰空而起,飛上雲端!但如果你知道沒有地球引力的後果之後,就絕對不會再這麼天真了。如果地球的引力消失五秒,我們就會出現全體失重的狀態,並不是你想像中那樣可以漫無目的地漂浮在空中,相反,你會像風滾草一樣快速在空中翻滾。
  • 為什麼會發生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亦稱急性高原病,指人體急速進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於低壓低氧環境後產生的各種不適,是高原地區獨有的常見病。01 為什麼會發生高原反應?高原地區氧氣稀薄是我們的共識。具體地說,高原上的空氣中氧氣含量是平原地區的60%左右。長期生活在某個地區的人們早已習慣了當地的氧氣濃度,當他們剛由平原地區進入高原地區或由高原地區進入更高海拔地區時,會因為身體對氧氣的需求一時間無法得到滿足而出現缺氧症狀。缺氧就是頭暈、胸悶、乏力等高原反應的主要誘因。
  • 氧氣是慢性毒藥?科學家發現,氧氣居然是人類衰老的罪魁禍首!
    然而,有科學家發現,人類呼吸的氧氣居然是慢性毒藥,是人類衰老的罪魁禍首!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知道,氧氣是人類生活中一種必不可少的氣體,沒有氧氣就人類就會在短時間內窒息而死!然而氧氣還有另外一種性質,那就是氧化!自然界中絕大部分物質都會被氧化,人體細胞也不例外。
  • 地球「流浪」需消耗多少物質?用掉全部大海和一半地殼都不夠
    電影裡莫名奇妙地來了個木星引力波動。星體的引力極其穩定,億萬年都沒有什麼變化,無論是太陽的引力,還是地球的,還是月亮的。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引力只是跟質量和空間距離有關。木星有四大衛星和六十多個小衛星,億萬年來木星引力要是不穩定,這些衛星早己墜落了。木星引力你波動個啥。
  • 地球引力消失五秒鐘會怎樣?
    這些詞都可以用來形容某人謙虛、清醒和務實,腦袋裡沒有充滿了理想主義和不切實際的幻想。但說實話,讓我們真正「腳踏實地」的並不是謙遜的品質,而是引力。哪怕地球失去引力僅僅五秒鐘,我們所知的一切生命都將就此終結。引力可以將不同的物體拉向彼此。物體的質量越大,引力就越強;距離越短,引力也越強。地球顯然質量很大,離我們也非常近。
  • 為何地球氧氣越來越少,二氧化碳氣體越多越多?原來都是它在作祟
    文/行走天涯為何地球氧氣越來越少,二氧化碳氣體越多越多?原來都是它在作祟氧氣是地球生態萬物所不可缺少的一種氣體。也是為什麼地球能夠成為一顆生命星球的原因之一,倘若氧氣從地球上消失了,大自然界內的每一種生物最終都會因此滅絕。從來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永恆的,哪怕地球已經在宇宙中生存了46億年的時間,地球最終也會走到生命的終點。顯然氧氣也是如此。大約在20億年之前,地球上的氧氣成分佔比在40%左右,如今只有21%,可見地球的氧氣經歷了20億的時間減少了一倍。
  • 地球自轉即將「失控」,受到月球引力影響,未來一天或720小時!
    大家都知道一天有24小時,人類日常生活中離不開時間,通過時間可以記錄任何事情,自從人類進化成為直立行走的生物來說,會使用工具和記錄數字,雖然在地球上出現了各種各樣文明出現,外面似乎有一個共同點,可以用天文曆法來計算時間,隨後出現了陰曆和陽曆,因為國內和國外對時間的認知不同,再加上時差的原因
  • 地球都擺脫不了太陽引力,為何奧陌陌卻可以?木星助它逃脫!
    宇宙是非常浩渺的,宇宙是由很多物質構成的,太陽系就是宇宙中的一部分,放眼整個宇宙,太陽系也是一個非常渺小的天體系統,但是對於地球來說,太陽系是非常龐大的,在太陽系中所有的天體都會圍繞著太陽進行旋轉,太陽就是太陽系的中心,沒有天體能夠逃脫太陽的引力。
  • 引力與自轉有關係嗎?如果地球沒了月亮的引力,你我還會存在嗎?
    本文基於回答網友這樣的問題:地球自轉可產生引力,為何月球卻不能?直話直說,這種認知是錯誤的。萬有引力與自轉沒有毛關係,凡有質量的物體,都存在萬有引力,因此引力是物質本質屬性,一個原子也不例外,何況月球呼?
  • 當地球沒了氧氣會發生什麼?科學家:飛機墜落建築坍塌!
    當地球沒了氧氣會發生什麼?科學家:飛機墜落建築坍塌!小編一看,真的假的?氧氣這麼厲害嗎,以前怎麼不知道?這次小編專門去查了資料補習了一下,原來真的是這樣子的。氧氣之所以被大眾所認知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可以主宰人們的生死。
  • 初中化學之物質的性質和變化
    一、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我們知道,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冰或者水蒸氣,鐵在潮溼的地方會生鏽,木材可以在空氣中燃燒。像水變成冰或者水蒸氣,這種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冰和水蒸氣都是水,只是狀態不一樣,冰是固態的水,水蒸氣是氣態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