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骨子裡缺乏安全感的9種表現,該如何走出來?

2021-01-10 真我心理BeMyself

在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缺乏安全感是怎樣一種體驗?」 網友給出了各種扎心的回答。

「Ta的手機沒電了,我就感覺自己失戀了」。「與其得到了再失去,不如永遠一無所有」。 「你走了真好,不然總擔心你要走」。 「想要被看見,害怕被了解」。「不敢拒絕,總是討好」。「敏感多疑,患得患失」。「稍微有人對我好一點,我就迫不及待奮不顧身」。「喜歡抱著毛絨玩具睡覺,因為我知道它不會離開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問對方愛不愛我,直到對方說不愛我」。

安全感這個詞彙,對我們來說應該都不陌生。上面的感受,相信在生活中,我們也或多或少地看過、聽過、經歷過。在戀愛中,「你給不了我想要的安全感」已經成為和發好人卡一樣經典的分手理由了。

在今天的文章裡,我們想和大家談論我們經常提及的安全感是什麼、來自哪裡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安全感。

在正式進入今天文章的主題之前,讓我們先來做個小測試,看看自己在戀愛中的安全感屬於哪種類型吧!

請閱讀以下3段內容,仔細想一下,以下哪段內容最好地描述了你在戀愛關係中的所思、所感和行為呢?

A.與別人親密令我感到有些不舒服;我發現自己難以完全信任他們、難以讓自己依賴他們。當別人與我太親密時我會緊張,別人想讓我更加親密,這使我感到不舒服。

B.我發現別人不樂意像我希望的那樣與我親密。我經常擔心自己的伴侶並不真的愛我或者不想與我在一起。我想與伴侶關係非常親密,但這有時會嚇跑別人。

C.我發現與別人親密並不難,並且能安心地依賴別人和讓別人依賴我。我不擔心被別人拋棄,也不擔心別人與我關係太親密。

確定好選擇後,就繼續往下看吧!

戀愛裡的安全感

簡單來說,安全感是指內心感到十足的安全、安定和安心的一種心理狀態。你剛才做的測試,是心理學家Hazan和Shaver在1987年編制的成人依戀類型測試,通俗來說,它是一個可以測量你戀愛裡安全感風格的簡單測試。上面的3段內容分別概括描述了迴避、矛盾-焦慮、安全依戀類型的人在戀愛中的感受。如果你的選擇是A或者B,回憶一下,你是不是經常會覺得自己沒有安全感?

測試結果

選擇A: 迴避型依戀(avoidant attachment)

安全感指數:★★★☆☆

安全B: 焦慮-矛盾型依戀 (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

安全感指數:★★★☆☆

選擇C: 安全型依戀 (secure attachment)

安全感指數: ★★★★★★

安全感風格不同,在戀愛中裡的表現也會不一樣。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3種戀愛安全感風格,我們採訪了3個正在戀愛中的年輕人,他們分別比較典型地代表了迴避、焦慮-矛盾、安全型戀愛風格。

Victor,北京,產品經理。

依戀類型:迴避型依戀。

戀愛座右銘:「時刻讓自己保持能夠抽身而退的克制」。

「我有些冷漠。我不會對別人袒露內心深處的情感,即使對方是我相處了2年的女朋友。遇到問題的時候,我會自己消化自己扛。我覺得自己做事才最可靠、依賴別人是脆弱的表現、我不能接受自己依賴別人。 我是個工作狂。當我發現女朋友想要和我有更親密的連接時,我就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工作上。我並沒有那麼喜歡工作,但我更不喜歡她和我太親密,那讓我不舒服。

Karen,深圳,市場專員。

依戀類型:焦慮-矛盾型依戀。

戀愛座右銘:「愛我就要永遠守在我身邊」。

「我很討厭自己。我一談戀愛,就變的特別不安。我總是忍不住偷看男朋友的手機。他半小時內沒有回覆我的微信,我就會變得特別焦慮、生氣,經常會一連發好幾十個信息過去問他在幹嘛怎麼不回我。有一次晚上他們公司聚餐,我打不通他電話,我就哭了好幾個小時,那個時候我滿腦子都在想:怎麼辦?他離開了,他不要我了,他真的不愛我了。後來結果是他的手機和充電寶當時都沒電了。我現在都覺得自己當時的表現很可笑,但我就是控制不了」。

Christian,北京,物理博士。

依戀類型:安全型依戀。

戀愛座右銘:真誠 自由 信任

「怎麼說呢,我身邊有很多朋友在戀愛裡很焦慮,但我好像就不太有這些感覺,我自己的戀愛觀是彼此獨立又共同擁有。在生活裡,我會給她足夠的個人空間,也希望她能夠給到我。然後,生活裡有什麼重要的事情我也會及時和她分享。我們彼此回復消息一般都會比較及時,即使沒有回覆,好像也不會特別擔心,因為我會知道,她沒回復就是有事在忙或者沒看到。我就不會像我身邊一些朋友那麼惶恐,可能是因為我們對彼此足夠信任吧。」

看完這3個類型的人的戀愛表現,你是否想到了某個人或者某些經歷呢?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有不一樣的戀愛安全感類型呢?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呢?

媽媽給的安全感

其實,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安全感概念,最初來自英國心理學家Bowlby在19世紀60年代提出的依戀理論(attachment theory)。

Bowlby(1969)指出,嬰兒出生後,就本能地想和自己的主要照料者(一般是媽媽)產生溫暖的、親密的、敏感的、持續的依戀。當自己依戀的對象想要離開或者不在身邊時,嬰兒會表現出哭喊、緊抓不放和瘋狂地尋找等行為,以呼喚這個可以照顧、保護、支持自己的人儘快回到自己身邊。

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說,從媽媽那裡成功獲得更多依戀和關注的嬰兒,生存下來的概率更大。

1978年,Bowlby的學生Ainsworth通過科學研究,把嬰兒對媽媽的依戀類型分為了三種: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同樣地,讓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理解這三種依戀類型的嬰兒是如何產生的。

從前,有一對Smith夫婦,他們非常的恩愛,盡心盡力地照顧孩子。他們會經常摟抱孩子,和孩子談話玩耍,及時地安慰哭泣的孩子。一切都很美好和諧。但是,在結婚第七年的某一天,Smith先生因病去世了,Smith夫人的生活開始變的非常艱難:丈夫離世,情感上的悲痛還未消化,自己還要獨自承擔起家庭的經濟重擔和照料3個孩子的任務。在這樣的情況下,Smith夫人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照顧好孩子(Sprouts, 2018)。

Lucas:安全依戀型。感受到的世界是溫暖的,有自信去探索世界,相信媽媽會一直在自己身後。

Smith先生去世的時候,老大Lucas6歲,世界觀已經基本定型。他很幸運,在自己還是嬰兒的時候有爸爸媽媽溫暖的照顧,哭了有人哄、餓了有人餵、不開心了有人抱抱... 自己小時候的需求能夠被及時的回應,爸爸媽媽也陪伴著他探索周圍的世界。他從媽媽那裡感受到的親密連接很牢靠,單親的情況對他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他內心知道,自己的身後一直會有媽媽。

長大後,他變成了一位值得信賴和樂觀的人,也可以很輕鬆地與他人連接,他的個人形象是積極的。

Anna:焦慮-矛盾型依戀。感受到的世界是不穩定的,不敢離開媽媽去探索世界,因為不確定媽媽是否會一直在身後。

老二Anna當時2歲。爸爸去世後,媽媽對她的照料、關注都變的很少,對她的回應也開始變得不穩定。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懷,她變成了一個粘人的孩子,常常抱緊媽媽不放手,不讓她去工作。媽媽在忙事情或者不在的時候,她的情緒會變得緊張、高漲,她會大喊大叫、亂扔東西。

長大之後,她在戀愛關係裡是一個非常粘人的女友,非常害怕對方會離自己而去。她的個人形象是消極的。

Joe:迴避型依戀。感受到的世界是冷漠的,一個人去探索世界,因為知道沒有人會在身後幫助自己。

老三Joe當時1歲。Smith夫人白天要工作,就把孩子託管給孩子的叔叔一家照料。叔叔認為好的教育是嚴格苛刻的。如果Joe的情緒太多或者有點吵鬧,他就會很生氣,會去懲罰Joe。這樣的回應嚇壞了Joe。他開始迴避展現自己的真實情感。

長大後,他也很難向別人吐露情感或者需求,缺乏社交能力,很難和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看,即使在同樣一個家庭中生活,我們也可能會產生不同的依戀類型。你覺得幼時的你是更像Lucas,Anna還是Joe呢?

總結來說,我們的安全感類型,在生命的最早期就形成了。對嬰兒來說,媽媽就是全世界。媽媽怎樣對待、回應嬰兒,嬰兒從媽媽那感受到的連接是什麼樣子的,都被深深地內化在內心深處、形成他們對世界的認知。

如果嬰兒感受到的連接是牢靠的,他們便會感到安全,願意去探索身邊的世界,因為他們知道,即使遇到危險,媽媽是自己可以隨時依靠的安全港口。

但如果嬰兒感受到的連接是微弱、不牢靠、不確定的,他們便會害怕離開媽媽、不敢去探索看起來很可怕、不安全的世界。

奇葩說辯手肖驍曾在節目中表示」當我緊張、我害怕、我失措、我頭腦一片空白的時候,我第一個反應就是我媽。我媽是給我最後的一個安全感。"

我也有這樣的體驗。長大後,在我極度驚嚇害怕的時候,我下意識脫口而出的是「媽媽」。在那個時刻,我好像看到了那個當初還是小女孩的自己,在驚慌失措的時候,會哭著喊媽媽,等待媽媽來安慰自己、保護自己一樣。

小時候,媽媽給我們的安全感,會一直存在我們心底,持續影響著我們。

親愛的, 我如此不安地愛著你

有人說, 如果你小時候沒有飯吃,長大後你就會拼命吃,吃到吐。

我想說,有些人小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安全感,長大後就會拼命的要,要到「死」。

不幸的是,翁美玲的一生就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她是極端的焦慮-矛盾依戀類型,終其一生,她都在極度地不安著。

小時候和家人一起看《射鵰英雄傳》,看到翁美玲飾演的黃蓉,覺得這個姑娘該是多麼的驕傲、霸道、可愛、頑皮、自信、有靈氣啊!

可是,長大後發現,現實生活裡的翁美玲其實是極度自卑、不安、充滿恐懼、害怕不被愛的。

翁美玲是一個私生女。她的爸爸是海軍軍官,已有家室。她的媽媽不被待見,沒有在家庭裡獲得身份地位。這樣的媽媽是哀愁的、不安的、無力的、被淚水環繞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小美玲很難從媽媽那獲得安全的、可靠的連接。幼年時期,她和媽媽寄人籬下生活,受盡別人的指點和唾棄,直到爸爸去世,母女二人被驅逐。惶恐、動蕩不安、遺棄、不被接納,充斥著她的童年。

她很幸運,長大後,她靠自己的努力在事業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她很不幸,幼時經歷所內化的不安全的連接,間接導致了她一生的短暫。

當她開始戀愛的時候,幼時從爸媽那感受到的不安和焦慮再次被釋放出來。她的內心是極度不安全的。童年缺乏愛的體驗,缺乏親密的連接,會在長大之後更加的渴求。她想要很多很多的愛。所以,一旦有人可以給她愛,她就會瘋狂地抓住對方,不想讓對方有一絲一毫離開的機會。她太缺愛了,她太恐懼被拋棄了。

她的男友,湯鎮業,曾經表示過她在關係裡控制欲太過強烈。湯鎮業外出拍戲,她會歇斯底裡地求他回來、不能忍受絲毫的分離;湯鎮業對她稍有怠慢,她便覺得對方不愛自己、便開始更加吵鬧以求得關注。這種佔有式、控制式的愛,其實是她脆弱、不安、恐懼的表現。

在某一次激烈爭吵後,湯鎮業關掉了手機,想要先靜一靜。極度不安的翁美玲聯繫不到戀人,那些不值得被愛、會被拋棄、不安全的感覺再次襲來,直到將之淹沒。

幼時被種下的不安全的種子,在長大後肆意生長,她不知如何去應對,只好不停地去用自己的方式來填補自己的不安全。可是沒有人可以隨時隨刻都能夠填滿她的不安,沒有人能夠完美應對她內心的恐懼。

自殺離開的時候,她留下的遺書只有四個字:Darling, I love you.

那一年,她26歲。

終其一生,她想要的只是愛,一份可以讓自己感到安全的、不被拋棄的愛。

她放棄了尋找安全的希望,選擇了被不安所吞沒。就讓這樣極端的自我毀滅的選擇停留在過去的這一刻吧,其實,不安的我們還有很多其它的選擇。

從不安全感到安全感的跨越

在生活中,絕大多數人,即使感到不安,也不會像翁美玲這樣極端決絕。但是不安全的感受,還是會在我們的生活裡結出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惡果。

在哈佛大學的一項長期研究中,一群大學生被調查他們與爸媽的關係連接有多親近。35年後,當年接受研究的大學生被統一安排檢測健康狀況。在那些回答與媽媽有糟糕關係連接的人裡,91%有身體健康問題,比如冠狀動脈疾病等;而在那些回答與媽媽有溫暖關係連接的人裡,只有45%有身體健康問題。更令人吃驚的是,與媽媽關係親密的人,一年平均多掙8.7萬美元。

另外,科學研究還發現,擁有安全感依戀風格的人,通常能夠更好地解決有壓力的生活事件,會有更滿意的戀愛關係,容易獲得更高的幸福感,擁有更積極的自我觀等(Bowlby, 1973)。而擁有不安全感依戀類型風格的人,則傾向於在自我、親密關係、生活裡獲得比較消極的結果。

看完上面的事例和研究,你也許會感到沮喪:似乎小時候種下的不安在長大後只會被放大、結出惡果,我們只能承受幼年的不幸。但是,雖然我們從小形成的不安會一直影響著我們,這些不安也是可以被改變的。那麼如何改變呢?

1.認識自己的安全感類型和特徵是改變的第一步。

安全型依戀:

焦慮迴避指數:低焦慮、低迴避

世界觀:世界是安全的。

他人觀:他人是穩定可靠、可以信賴的。

自我觀:我是值得被愛的。

行為上:他們會相對獨立,也會和別人產生親密連接。

焦慮-矛盾型依戀:

焦慮迴避指數:高焦慮

世界觀:世界是不安全的、陰晴不定的。

他人觀:他人是不穩定的,是可能離開的。

自我觀:我是不值得被愛的、是會被拋棄的。

行為上:他們會過度關注別人,過度索取關注,沒有自我。

迴避型依戀:

焦慮迴避指數:高迴避

世界觀:世界是不安全的、冷漠的。

他人觀:他人是不可靠的、不值得信任的。

自我觀:我是可以承擔所有事情的,我是不可以脆弱的。

行為上:他們抗拒和別人產生親密連接。

2. 認清不安全感的來源,區分過往和現在,不要讓過去的感受束縛了你。

焦慮-矛盾型依戀:

小時候,你是無助的、無力的,是需要身邊人來照顧才能生存的。還是小寶寶的你在幼時沒有感受到足夠及時的支持和關愛,面對未知的世界,你感到害怕。你害怕自己不能應對這個危險的世界,於是你拼命地去和身邊人要陪伴要關懷。

但是,現在你長大啦。你是一個可以獨立生存的個體。你不再像小時候一樣,必須要有人餵食才能夠生存下來。現在的你比嬰兒期的你強大了無數倍。你早已經可以獨自面對這個世界了。

迴避型依戀:

小時候,你是無助、無力的,是需要身邊人來照顧才能生存的。有困難的時候,你向身邊人尋求幫助。可是他們不但沒有很好地幫助你,反而因為你提出的需求而發脾氣。「別人好可怕」,你心裡想道。你不再期望別人可以幫助你,你開始學會自己一個人處理所有的事情。不提要求,就不會再有拒絕、再有指責。

但是,現在你長大啦。你身邊的人早已經和以前不一樣啦。一個人拒絕你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會拒絕你。小的時候,也許他們沒有很好地理解你的需求,但現在你長大了,可以有效地溝通你的需求了。

小的時候,也許他們當時也遭遇了不愉快的事情,所以沒有精力、甚至對你發洩情緒,但那是他們當時的錯,他們也很抱歉,他們也想彌補,想要再次好好滿足你的需要。

3.刻意練習,重新建立積極的自我信念。

培養積極自我信念的方式有很多,我們以後會詳細整理一份給大家。今天在這裡,我們先推薦一個簡單易操作且有效的方式——冥想。

有人說冥想是與自己內心的對話,有人說冥想就像是給大腦洗澡。冥想分為很多種,譬如呼吸冥想、音樂冥想、語言引導冥想、圖像冥想等等。在這裡,我們推薦相關主題的語音引導冥想。

你可以尋找一些關於愛自己、自我接納、自信提升、自尊提升、情緒調節、人際關係、減壓等主題的冥想。給自己尋找一個舒服安靜的環境,以自己舒服的方式坐下,放鬆,然後跟著語言指示去進行冥想。

4. 覺察自己情緒的不合理之處,以及情緒背後的真實恐懼和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當你覺察到有不安情緒和念頭、並且想要有所行動的時候,先停下你的行為,仔細思考一下,你的情緒是否合理?

例子:

你在家等待戀人下班回家。你向TA熱情招呼,但TA一反常態,有些冷淡,不僅沒有像往常一樣抱抱你,還悶悶不樂地坐在沙發上。

你心裡開始想,TA這麼不關心我,TA不再愛我了,TA要離開我了。然後,你開始變得氣憤,開始對TA發脾氣。

冷靜下來,仔細想一想自己所思所想的不合理之處:

TA只是今天沒有抱抱我,這個行為是否能代表TA要離開我、不愛我?

TA情緒不好,不一定是因我而起,也許是工作上遭遇了不順心的事兒?

TA對我稍微冷淡一下,我就感覺他要拋棄我了,繼而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但這種負面情緒,真的只是因為TA剛才沒有熱情回應我嗎?我是不是把過往累積的負面情緒發洩了在TA身上?

5. 和戀人表達自己的感受,積極尋求溝通,而不是自己承受。

當你因為對方的反應,感到不安的時候,請嘗試和對方去表達你的真實感受。不要自己默默承受、累積負面情緒,或者被負面情緒淹沒做出一些不合理的行為,要讓你的感受流通、透明起來。

讓你的伴侶正確了解你的感受,也有利於TA能夠對你有更恰當的回應,久而久之,你的不安也會在彼此理解、支持的相處中被逐日降低。

一份持久的愛,需要與愛人深入交流、彼此看見、彼此理解、共同反思。

相關焦點

  • 骨子裡「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有哪些?
    這種心理狀態,在心理學中被稱為「習得性無助」:你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自我貶低,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貶低中逐漸認定了自己「幹啥啥不行」,整個過程悄無聲息又潛移默化,可能連你自己都沒發現。5、不輕易信任他人,卻容易依戀他人缺乏安全感群體,對整個世界都是缺乏信任感的。對某個既定定義,對情感,對人。你覺得被人歌頌的感情仍舊有落魄的一面,覺得說養自己一輩子的人,也早晚有離開的一天。
  • 缺乏安全感的10大表現,你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嗎?
    大家好,我是楊楊媽,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孩子安全感的問題,你的孩子會不會缺乏安全感,有沒有讓你覺得很敏感呢?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媽媽跟我說感覺自己的孩子很沒有安全感,雖然她每天都在陪伴他,但是孩子好像很多東西都不太敢做,很多事情不能獨立完成。
  • 心理學:骨子裡缺乏安全感的人,不敢嘗試這3件事,你中了幾條?
    學好心理學,生活大不同,這裡是威哥的心理課堂我的一個朋友小夢是一個特別缺乏安全感的人。其實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缺乏安全感,但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如果一個人不敢去做這3件事,說明他骨子裡還是缺乏安全感。
  • 心理學:骨子裡缺乏安全感因為這3種經歷,你中了幾條?
    安全感可以說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一個缺乏安全感的成人,會形成深深的自卑,會不自信,會沒有熱情。亦或者他會經常壓抑自己,不敢與別人發生任何衝突,從而變得相當軟弱,以至於滋生出很多負能量。
  • 心理學:缺乏安全感的5大表現,中了3條以上的人內心很脆弱!
    心理學認為,缺乏安全感的人主要有以下5個表現,中了3條以上的人說明內心很脆弱。 1、喜歡展示自己的成就給別人看,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 心理學認為,內心缺乏安全感的人,主要原因在於沒有正確的認識自己。
  • 心理學:缺乏安全感的5大表現,你中的越多,說明你的內心越脆弱
    安全感是一種渴望穩定和安寧的心理需求。人人都需要安全感,大多數人可以從自身或周圍的人身上汲取到這種品質。但少數人卻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缺乏安全感。他們會表現出一種莫名的焦慮感,卻難以發現背後的原因。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下面這5種表現,都是缺乏安全感所致。
  • 骨子裡脆弱,很缺乏安全感的星座男
    就沒有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嗎?no,男孩子和女孩子沒有什麼不同,有的時候男孩子會更脆弱一些,因為他們不能宣洩情緒,只能拼,只能闖,只能抗,缺乏安全感只是沒有言語,沒有表現出來,跟著星座洞君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星座吧射手座責任是什麼,在男孩子的眼裡,大概就是愛人想要的,都會給到,家裡的歡聲笑語便是幸福,射手座缺乏安全感,可是從不告訴任何人,骨子裡的脆弱不曾讓他人知道
  • 女朋友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是不是所有女孩在談戀愛的時候都沒有安全感?是的,只要她愛你,她註定永遠沒有安全感。當你發現她沒有安全感的時候,就說明在這段關係中你是起主導地位的人。你的喜怒哀樂,無時無刻不牽動著他的心。她缺乏安全感,你就會特別累。
  • 心理學家:內心缺乏安全感的8種表現,你是否也有?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安全感」這三個字頻頻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缺乏安全感」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很時髦的詞彙,比如談戀愛好沒有安全感,生活讓自己好沒有安全感,突然間覺得好沒安全感等。安全感是對個體身體即心理危險的預知感,是一種心理,也是一種感覺。
  • 戀愛中缺乏安全感的人,後來都是怎樣走出來的?
    談戀愛的人往往會發現,有時候對方的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個親切的眼神都會給自己帶來所謂的「安全感」,但往往與之相反。無論再怎麼去對一個人好,每天用心呵護,提心弔膽的關心,還是沒有所謂的安全感。「安全感是自己的,不是別人可以給的」很多人認為談戀愛,沒有安全感該怎麼去談,不能給自己帶來一定的安全,這個戀愛寧願不談;其實根本的原因在於:是你自己想離開了,不願意繼續談下去了,那麼無論對方做的多好,對於你而言永遠都是沒有安全感的。
  • 心理學家:不敢做這3件事,說明你骨子裡缺乏安全感,很脆弱
    什麼是安全感?簡單說,安全感就是一種感到「安心」的狀態,就是渴望穩定、安全的一種需求。安全感是人最高級別的心理需求之一,可以說,人人都需要它。而一旦缺乏安全感,人就會變得容易焦慮,脆弱,莫名的狂躁,抑或是深深的自卑。
  • 缺乏安全感的幾種表現
    全體醫護人員都奮戰在第一線,我們在後方一定要做到:勤洗手、少出門、戴口罩……孤身一人在其他城市工作,你是不是有時候會缺乏安全感呢;和另一半分開,自己一個人獨處,你會不會缺乏安全感呢;在熙熙攘攘的地方,自己一個人,你會不會缺乏安全感呢?
  • 心理學:缺乏安全感的人該怎麼談戀愛?太真實了!
    其實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我們缺乏安全感,對於未知的恐懼,或者是對於想像中未來的恐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缺乏安全感的人,都有哪些表現?對於缺乏安全感的人來說,想要進入一段關係是比較困難的,遇到有人對自己示好,他們的反應並不是開心,而是質疑和躲避。
  • 一個人缺乏安全感的3種表現.
    跟男朋友戀愛了這麼多年,想結婚又害怕結婚會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麻煩,所以一直猶豫不決,事業和愛情都讓她特別沒有安全感,整個人也變得焦慮不安。缺乏安全感,簡直就是現代人的通病,而一個人缺乏安全感最明顯的3個特徵,就是看上去很高冷、害怕麻煩別人、容易自我否定。
  • 缺乏安全感的人如何談戀愛?
    缺乏安全感的人如何談戀愛?(今日話題見文章底部)▼@深刻如此有一句話可以專門代表戀愛中缺乏安全感的人「你走了真好不然總擔心你要走」▼@阡陌小野因為缺愛因為安全感的缺失因為內心的空洞因為內心的貧乏他們急於想要獲得溫暖所以他們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往往急功近利
  • 缺乏安全感的男人該如何談戀愛?
    其實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男生也會缺乏安全感了。所以,這篇內容是就是專門為我們男同胞而寫的。希望通過本文可以讓廣大男性同胞能夠正確去談一場穩固長久的戀愛。1、男人也會缺乏安全感嗎? 當然會。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只要在認真對待一場感情時,就都會患得患失,都會缺乏安全感。
  • 孩子這4種行為,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家長別不上心
    在我們看來,這樣的女孩是那種不缺乏安全感的人,但卻巧巧相反。在和朵朵熟悉以後,才發現這個女孩是十分缺乏安全感的。而與朵朵相反的一個女孩豆豆,無論是在生活和學習中都沒有表現如朵朵一樣的獨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或許很多父母都會像朵朵的父母那樣,對於他們的陪伴和關心付出的比較少,以至於讓他們慢慢地出現了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 焦慮不安、控制欲強:一個人缺乏安全感會有哪些表現?
    其實,小美的種種行為,都源於內心深處極度缺乏的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當一個人嚴重缺乏安全感,TA可能會:過分在意外界的眼光在很多人眼裡,當一個人過分地在意他人的眼光,是一種過度自卑,不夠自信,沒有自我的表現。
  • 提醒妻子:丈夫缺乏「安全感」的這7種表現,會榨乾婚姻
    丈夫缺乏安全感,是會榨乾夫妻感情的。婚姻中,如果丈夫缺乏安全感,婚姻遲早會出現危機。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丈夫缺乏安全感的7種表現。如果你的丈夫有下面這些表現中的大多數,就應該提高警惕,積極應對了。如果丈夫缺乏安全感,他就會經常貶低你。貶低別人,通常是缺乏安全感的人的一種自我防禦手段,他會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更好受。而作為朝夕相處的妻子,你就首當其衝成了他的貶低對象。比如丈夫會冷嘲熱諷你的容貌、體重、工作能力、做家務水平等,讓你不爽和鬱悶。
  • 心理學:缺乏安全的10個常見表現,看看你佔了幾個?
    主要的表現就是對精神和物質的追求,在精神層面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時,大多數人都會用物質需求來填補自己的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10種表現,看看你佔了幾條?因為缺乏安全感,對不確定性有恐懼感,才會反反覆覆的確認,自我質疑。2、睡覺需要玩偶陪伴夜晚本來就是恐懼的,因為內心的孤獨和寂寞,缺乏安全感的人,在睡覺時都會抱著玩偶入睡,這樣才能感覺有依靠,才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