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堯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越來越繁榮,對人民的福利越來越好。以目前的社保為例,社保事關億萬人民的切身利益。它是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的基本制度安排。它是我國社會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建立社會保障體系,有利於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因此,國家一直致力於完善居民的社保,讓大家都能享受到福利,做到老有所依。
但如果退休人員不幸去世,他們的家人還能領幾筆錢嗎?一旦錯過,可沒人提醒你。前段時間,有網友在網上求助:老人退休後去世。據說可以領20個月的工資,但錢遠遠不夠。這是為什麼?還有人說,老人的親屬可以領取4筆錢,那麼都是哪4筆錢?
第一筆、喪葬費
對於退休職工可領的錢,大部分人都知道的就是喪葬費,喪葬費是指職工因公死亡或因傷殘退休後的一次性喪葬費。根據國家有關勞動保險規定,這筆錢是企業全體職工三個月的平均工資,數額還是比較大的。但是,不同地區、不同年限,所以能拿到的錢也不同。而且是按照退休職工的平均工資發放的,所以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比如北京市喪葬費發放標準是5000元。
這筆錢一般由直系親屬收取。如果沒有直系親屬,也可以根據情況由安葬人員組織收繳。但是,不同地方的喪葬費標準不同。比如,公開資料顯示,不少省市的喪葬賠償標準應以死者生前6個月的總收入為限。
第二筆、撫恤金
養老金是支付給殘疾人或去世者家屬的一筆錢。但是,領取撫恤金的人必須是死者的直系親屬。而且,這些親屬主要依靠去世者供養。這兩個條件中的任何一個都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不能領取。
關於撫恤金的數額,不同階層和不同行業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數額。公開資料顯示,烈士和因公殉職人員為上一年度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上其生前40個月的基本工資,或是離退休費。
烈士撫恤金按照國家規定發放,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或者是離退休人員,屬於病故的,一次性撫恤金待遇就要按照當地的規定執行。因公去世的,一次性撫恤金為20個月的基本工資;因病去世的,一次性撫恤金為10個月的基本工資。
從很多地方法規來看,喪葬補助一般是按照當地職工死亡時的月平均工資的一定月數計算發放的。以大連市為例,除死者個人養老金帳戶餘額可由法定繼承人繼承外,可領取的喪葬補助費為本市上一年度3個月的社會平均工資,憮恤補助為死者生前所領取的最後一個月養老金水平10個月標準的憮恤金。
領取喪葬費和撫恤金還需要四份材料:死者的死亡通知書;火化證;死者的退休證、社保卡、身份證;死者親屬(合法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的身份證明材料和戶口本。如果一切順利,所有手續都可以在10-15個工作日內完成,然後就可以申領了。
第三筆、養老金餘額
除上述之外,還有一個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的,這要看他們生前是否領取完畢,這筆錢就是養老金餘額。個人養老金是退休職工退休後享受的一種福利,據2018年的規定顯示,如果退休人員意外去世,只要不超過10年,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餘額可以由家屬代為領取。但如果死者年齡較大,養老金已經用完,這筆錢就不能再領了。
第四筆、困難救助
這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的。生前已退休人員,養老金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直系親屬,如果沒有生活費來源,他們將得到一筆錢,這些錢將供養他們的未成年子女直到他們成年,是為在校學生的,將資助他們直到大學畢業,也就是所謂的扶貧。比如山東省最高特困補助為460元/月。當然,如果說家庭條件比較好的,當然就沒有這筆錢了。
其實,以上四筆錢都不少,但往往很多家庭成員都會沉浸在家人離別的悲痛中,而忘了領取。要知道,這是國家對百姓及其家屬的補貼,是國家能盡到的最後一項責任。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