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一老就喜歡懷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八一八兒時那些好看的綜藝
相信所有90後都應該看過這個腦洞大過天的節目,也肯定在電視機前被驚奇、被搞笑。
現在長大了看仍感覺「是我拉低了全人類的創造力」,但這確實是一個看了你會感嘆「臥槽!還有這種操作!」的節目,這裡選手的腦洞大得沒邊。
這個節目最厲害的點在於,創意的實現沒有過多依靠精緻的特效或道具,而是靠著神秘程度堪比亞洲四大邪術之一日本化妝術的人肉特效術以及少量的廉價道具,就可以把一個又一個玄妙的創意在舞臺上呈現出來。
在這裡,你的身體已經不是你的身體,而是各種各樣的特效道具。
你可能是一支離弦的箭
一支冰淇淋(不是一坨便便噢)
一輛火車
其中最讓小編印象深刻的就是其中一個關於恐怖片《咒怨》的創意
表演中,團隊把人肉特效術發揮的淋漓盡致!通過各種視角的變換,和道具的協調配合,把女生被女鬼抓的場景完美的呈現出來。
↑ 仔細看,視角轉換後鏡子裡的倒影細節也是十分用心
果不其然,這個表演也拿下了20分滿分的好成績。
1997年,經由臺灣民間全民電視公司引進,這個神奇的日本綜藝第一次登上了中國的熒幕,並且定中文名為《超級變變變》。這就是為什麼你們看的都是配音都是臺配的原因。
由於節目沒有被全集引入中國,這個節目在國內已經沒有播出,所以有人以為它已經停播了,但其實,從1979年12月31日就已經開播了的《超級變變變》,在霓虹國已經播了39年!
歲月是把殺豬刀,整整39年,童年時只是大叔的主持人阿欽(荻本欽一),也已經變成了老伯伯。
雖然評審也是換了一批又一批人,但也有不變的選手們極富創意的表演還有團隊合作的精神,和始終美美的兔女郎小姐姐。
39年間,這個日本綜藝的常青樹為我們奉獻了無數次腦洞大開畫風清奇的表演,帶來了無數次的歡聲笑語,衷心希望它可以一直就這麼播下去,讓它也能成為我們下一代人的童年回憶。
這個節目簡單來說就是機器人間的格鬥,一方把另一方打到報廢為止。
對於女生而言,可能對這個看機器人互相對打的節目十分無感,但是,對於男生而言(畢竟機甲是男人的浪漫),這個節目無疑在一定程度上的童年時期對暴力美學的追求。
為什麼這麼說?看圖你就知道了
仿佛有種置身於古羅馬鬥獸場觀賞一場暴力格鬥的隱秘快感。
主辦方還設置了四個帥的一批主場機器人——機器騎士、天蠍、橡皮蟲、火龍。
正如剛剛所說,勝利的條件只需要一方機器人把另一方機器人打到報廢就行了。
據統計,在1999年的時候,就有1721架機器人被銷毀。
同時,擂臺的四個角,每個角落都有四個主場機器人,參賽機器人要是進入了主場機器人的領地,攻擊力超強的主場機器人也會將它打報廢。
這四大天王在節目中稱霸許久,尤其主場機器人中的大哥,機器騎士。
它一直是節目中最恐怖的機器人,只要是被他夾住的機器人,基本上難逃推到火坑然後報廢的命運。直到這個叫利箭的機器人出現。
這個鉤子實際上是威力達到九噸的液壓鑽,只要被夾中,就只能看著鉤子一點點刺進機器人身體裡面,然後被刺到報廢后再被利箭殘忍的送出擂臺。
利箭在節目中一度十分無解,主場機器人都被他搞報廢了好幾個,連最強大的機器騎士爸爸見到它有時都要避退三舍。但是隨著機器人的不斷創新,利箭在後來也失去了它的統治力。
當然,除了利箭還有一些其他很出色的機器人,比如魔盤。
它的攻擊方式相當殘暴,通過高速的轉盤,將其他機器人打爆。最慘的一場它將另一個機器人的外殼和內部全部都徹底打爛。但是隨著節目在2004年停播,這些機器人也漸漸淡出了大家的記憶。
不過這個節目在2016年被BBC重新續命復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回來重溫童年時代的回憶。
封面的這個男人正是尼爾叔叔。看到他扛著畫筆,露出溫暖燦爛的笑容,你以為他是正經八百搞美術的?
天真!
其實人家之前的本職工作是一名搖滾樂手!
但是不管怎麼樣,在《藝術創想》中的尼爾叔叔就是那個創意無限,動手能力強的可怕的童年男神。
是的,在節目中,尼爾叔叔總會將一些廢品通過自己的巧手變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
比如快遞盒、餅乾盒、舊報紙,可以做成收納盒、裝飾畫
怕不是個環保類綜藝。
每一件都是那麼的獨特,凝聚了藝術的靈感和手工的靈巧。
餐巾紙、白乳膠、瓦楞紙、舊報紙是尼爾叔叔的四件神器。
看過節目的人一定知道,白乳膠加餐巾紙會變硬,然後就可以整出自己想要的形狀再上色,從而做成各種各樣的東西。
用這個技巧,他可以把沒用瓦楞紙變成一面魔鏡
可以把舊報紙變成一個像冰淇淋的筆筒
除了變廢為寶,節目中還有一個環節,就是大型藝術創想。
尼爾叔叔總是會突發奇想的利用場地中的道具,借著道具本身的色彩擺出一副巨大的圖畫。
每次看的時候都讓人忍不住猜,他這次要創作一幅怎麼樣的圖畫?
只有隨著道具越擺越多,圖像越來越完整,才恍然大悟
哦!原來他擺的是這樣的一幅圖!
然而除了強的開掛的動手能力,更加令人咂舌的是這麼多年來的每一期節目的每一個點子
都是他自己一個人想出來的!一個人想的!
這個創意無限的男人腦子裡仿佛有一個潘多拉魔盒一般,無數的奇思妙想就這樣源源不斷地從他的腦海裡流出來。
從1990年開播到2007年停播,這個來自英國的節目因為太受歡迎,已經被32個國家引進播放,可以說是大半個世界的90後這一代人的共同回憶了。
據說,甚至有做設計的朋友,把這個節目當成了創意思維訓練課,沒有靈感的時候就翻出以前的節目來看,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無數年輕人因為它而嘗試自己動手創作,激發起他們對藝術的興趣。只要動手了你會發現,藝術其實很簡單。
藝術就是玩出來的一個東西,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繽紛藝術世界的藝術家,所以就像尼爾叔叔常常說的「自己動手試試吧」
作為影視節目的一大重要分支,綜藝節目一直以搞笑、易接受的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不同於電視劇、電影,它不需要過多的深刻意味與藝術追求,更多的是給觀眾歡樂與感動。
隨著時代的加快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社會大眾對於需要深刻體味的電影已經越來越失去興趣,應運而生的就是井噴的各種綜藝節目。
例如近年在國內的盛行的真人秀節目,雖然不排除大量的作秀與炒作嫌疑,但某種程度上它的確滿足了當今人們娛樂、放鬆的要求。可這也讓部分觀眾給綜藝定下了一個無腦的名頭,而且已經離原本的綜藝越來越遠。
綜藝真的是無腦的嗎?回望十幾年前,在那個網絡尚未發達,生活節奏還緩慢的時代,綜藝節目不但是滿足人們的娛樂心理,更是能讓人細細品味,感受出更深層次的精神需要。我想這才是綜藝節目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