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的離鄉去大城市讀大學,有必要嗎?我以親身經歷來回答

2020-12-23 孩子王老皮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隨後,很多學子將面臨去哪兒讀大學的問題。

在這個問題之下,俞敏洪先生給出了他自己的建議:

——如果說同類大學的選擇的話,我一般比較建議高中生離開自己的家鄉,而且我覺得離開得越遠越好,因為人一輩子就是在地理廣闊的更大的舞臺上發揮自己,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要素,中國有一句古話叫『樹挪死,人挪活』。

面對這個問題,我想先說下我的經歷。

98年,我在四川參加高考。高考前,老師都建議我讀四川的大學,但我那時充滿了『去外面看看』的想法,毅然決然地跑去了天津。

那時,我的想法和俞敏洪先生的答案幾乎等同。

雖然,我的高考分數足以上四川任何一所大學。

在天津的四年,我體會到了不同的文化差異,結實了天南海北的朋友,切實感受到了一個外鄉人,在異地漂泊的收穫,以及心酸。

畢業後,我去了海口,再之後,我幾乎跑遍了全國。

要說見識,地域文化,形形色色的人群,基本都有所了解。甚至,因過年過節回不了家,而常有仰望天空時的寂寞。

但,工作四五年後,我從北京,又回到了四川,成都。

再之後,穩定,成家。

如今,再回頭反思過往,個人以為:

1)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各地的差異,或者說信息的缺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的差距。很多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域人群,都能以網絡的方式,從而快速的了解,熟悉。

2)個人的發展,先得益於專業,後得益於性格。見識了太多專業和事業不相符的情況,最終匯成一句話:膽大心細臉皮厚;這和個人在哪上學工作沒有直接關係,和個人所吃的虧,受的苦,以及自我改變的程度,成正比。

3)人都是被逼出來的。不管你是在家鄉,還是在異地,如果沒有這個『被逼』的過程,那麼,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很多人都說,在家鄉上學,等於在一個舒適圈裡生活,最終容易放縱自己。其實,這個觀點不對。到了外面,如果自己沒有自律,再加上幾乎無人監管,更容易頹廢,得過且過;所以,環境只是個次要因素,主要因素還在內在的驅動力;

4)去得遠,就一定見識得多嗎?這並不一定。不管去哪裡,學習才是最關鍵的內容。專業的學習,興趣愛好的學習,以及如今時代需求的學習,這類學習,是超越了地域的限制;也只有刻苦學習,才能見多識廣。

5)要為以後做考慮。這個以後,主要指的是父母老了,怎麼辦?天倫之樂,在異地工作時,是完全缺失的。我一個朋友,老家在成都下面的小城市,人卻在上海工作,父母一年到頭見不到一次面,這樣的結局,尤其是父母七老八十以後,你能接受嗎?

6)熟悉的地方,資源更容易整合。外面的世界很大,的確很吸引人;但現實是,越來越多的人回到了家鄉發展;為何?因為競爭,因為陌生感,因為根基不穩。畢竟出色的人是少數,多數人恐怕還得考慮更加現實的問題。

所以,在這高考來臨之際,還是建議學子們先靜下心來安心考試。

至於去哪,一是看自己的興趣所在,二是看自己的能力所在。但不管去哪,自律、自信、自強,才是關鍵。

最後,祝各位學子金榜題名。

相關焦點

  • 俞敏洪建議讀大學「去大城市,離家越遠越好」,有什麼道理?
    前幾天,#俞敏洪建議讀大學去大城市# 這一話題衝上微博熱搜。「去大城市,離家越遠越好。」這是新東方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在直播時給考生填報志願的兩條建議。在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周光禮看來:「辦大學主要是兩個因素,一個是人的問題,一個是錢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歸根到底是錢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一座有一流高校但發展欠佳的城市,永遠比一座有教育短板的經濟強市更危險」。
  • 新東方俞敏洪快手直播首秀:上大學是為了終生不畢業
    談到青年成長的話題,俞敏洪也許是最有資格的人。一路奮鬥考進北京大學,並創辦新東方,帶領它發展壯大。如今面對正處於人生最關鍵階段的青年學子,俞敏洪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大家講述青年成長的經驗。  出生於60年代的俞敏洪,大學階段正是中國大學教育勃發的時期。在俞敏洪的回憶中,大學時代帶給他的有難以忘卻的浪漫經歷,也有自己從懵懂無知到成熟理智的蛻變。
  • ...俞敏洪在直播中建議高中生在填報志願時有兩條原則:儘量離開...
    【俞敏洪建議讀大學去大城市】7月3日,俞敏洪在直播中建議高中生在填報志願時有兩條原則:儘量離開自己的家鄉,越遠越好;要去大城市,不一定是北上廣深,武漢、西安也可以。在最後他建議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到哪個城市去上了大學跟過去住。俞敏洪,1962年9月4日出生於江蘇省江陰市夏港街道,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英語教學與管理專家。
  • 俞敏洪想退休,他累了,李國慶爆料俞敏洪媽媽曾拿菜刀要分紅
    俞敏洪最近直播表示「我做企業到現在也沒太大興趣,如果我有興趣的話,新東方應該比現在更大一點,未來我覺得新東方會交給更年輕一代人去做。」俞敏洪是想退休了,他累了。俞敏洪出生在江蘇的農村,他的爸爸是個木匠,老實本分,沉默寡言。俞敏洪的媽媽李八妹正好相反,強勢潑辣,能力很強,當時是村裡的生產隊長。
  • 「爸,我想要平板!」俞敏洪的回答,值得父母借鑑
    俞敏洪在一次演講中講述了他和十歲兒子的對話,其實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兒子:「爸爸,我的全班同學都有蘋果pad,我也想要一個。」俞敏洪:「好呀,你們班同學都有了,爸爸是可以給你買一個的。但是你知道這個pad多少錢嗎?5000人民幣。你知道5000人民幣是什麼概念嗎?」
  • 俞敏洪《行走的人生》: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可是,俞敏洪並不只是大眾眼中的成功商人,他還是北大西語系的畢業生,歷經三次高考,深知讀書是改變人生的唯一途徑。在俞敏洪五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從來沒有因為創業而耽誤看世界的腳步,今天我們就從這本《行走的人生》中,來一窺他的世界觀。有句話說,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 俞敏洪,書都讀到禍水身上去了
    從價值觀來說,北大畢業的俞敏洪,把那點書,都讀到了美得簡直禍國殃民的張雨綺身上。他還不如他眼中的「禍水」有學養。有人說可能是張雨綺的經紀人發的,不過也是代表她的聲音吧。從標點符號缺失和語法囉嗦來看,大概率是張雨綺自己.....(笑)。隨即俞敏洪又道歉了,卻越抹越黑。
  • 俞敏洪整整自卑了十年,他的三個超越自卑的方法,趕緊收藏吧
    你曾經自卑過嗎?現在還自卑嗎?我有過。自卑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我們又該如何正視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是一件壞事嗎?一個自卑的人又該如何獲得自信呢?談到這個問題,我想跟大家說說我的經歷。幾年前,我被上海大學錄取。第一次去上大報到的時候,我穿著我自認為很好看的新衣服,背著我花了150塊錢買的書包,拿著媽媽準備的床單被子走進宿舍,我的室友們都很驚訝的看著我。那個眼神我到現在都還忘不了。
  • 俞敏洪對話朱永新:中國教育在當前大變革時期最有希望
    俞敏洪:沒有校園,同學之間的友情關係怎麼解決?朱永新:第一,它成立了俱樂部(club),他們組成以興趣為中心的俱樂部,我也有個朋友的孩子就在中國,不到學校去,我一直跟他交流孩子不到學校沒問題嗎?他說沒關係,學校有遊泳俱樂部,有拳擊俱樂部,有高爾夫俱樂部。
  • 俞敏洪:初中高中畢業留學挺不錯,北大教授:留學黃金時代結束了
    迫於壓力,事隔2天之後,俞敏洪專程前往全國婦聯,向廣大女性同胞誠懇道歉。2020年3月25日,俞敏洪在直播中表示,有許多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都是教教科書上的那點東西,不斷地重複不斷地重複,最後自己就被掏空了,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生教好。
  • 農村孩子考了個三本院校,學費一年2萬元,這大學有必要讀嗎?
    對於成績較好的考生來說,選擇的空間會更大,但對於成績一般的考生來說,已經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和誠懇的學習態度來取得成績了,我們也應該給予鼓勵和支持,但是,對於農村家庭條件不太寬裕的孩子來說,如果考上三本院校,一年的學費約2萬多元,這個孩子還有必要上嗎?
  • 分享一下我的親身經歷..............................
  • 俞敏洪稱「被人痛罵」,朱永新說「我挺了你一把」,究竟啥事?
    花紅柳綠該資訊提到,俞敏洪說,兩個星期前他說中國現在不少的中小學老師讀書不夠,我說一年連三五本書都讀不了。結果在網上他被人痛罵,還有媒體炒作這事,「說我侮辱了中小學老師」。俞敏洪問朱永新,「你覺得中小學老師應該讀書嗎?」俞敏洪此前確實說過有關中小學教師讀書少、甚至不讀書的話,說過有相當多的中小學教師「一年連三五本書都讀不了」。俞敏洪直播節目中發表的這些言論一出,也確實遭到了不少網評的指責,至於網上是否痛罵了沒有,我們並未注意到,在此不談。
  • 高考後,選擇大學時,讀普通本科真的沒有必要去外省嗎?
    有一種說法,叫做高考後,如果成績不是特別高的話,比如,只能上普通本科,就沒有必要去選擇省外的大學,讀省內大學可能會更「划算」一些,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其實,這種說法確實有一定道理,畢竟,國內除了幾所頂尖985大學以及其他普通985大學、211大學外,大部分高校的區別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 為什麼很多成功人士說上大學要優選「大城市」?四大理由很現實
    四大理由很現實2020年高考成績即將公布,學生很快將迎來志願填報,關於填報志願,很多人說要優先選擇城市,而且很多社會上的成功人士也曾這樣說過,就比如說劉強東和俞敏洪,這都是典型的成功人士,他們都曾說過上大學要優先選擇大城市,這是為什麼呢?
  • 俞敏洪:「有用的書」是肥料,「無用的書」是土壤,人因讀書與眾不同
    9月10日,作為「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的領讀人,俞敏洪再次來到抖音直播間,對話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談讀書對人生的意義,向網友推薦自己愛讀的書。作為日理萬機的「大佬」,哪有什麼閒情逸緻去認真讀書?但如果想到他來自80年代書香浸潤的北大,這些可能也就不足為奇了。在做客央視讀書類節目《朗讀者》時,俞敏洪談到大學時代關於讀書的一件「糗事」。那時他剛從小地方的鄉下來到北大,「發現自己什麼書都沒讀過」。進宿舍的第二天,看見舍友正在讀一本書,《第三帝國的興亡》。他就問道:「在大學還要讀這種書?」
  • 俞敏洪和中小學教師是不同世界的人,讀不同的書,白天不懂夜的黑
    俞敏洪和中小學教師是不同世界的人,讀不同的書,我的世界你不懂,白天不懂夜的黑。那麼俞敏洪與中小學教師有什麼不同呢?01能力結構不同,俞敏洪更多需要的是預測社會發展的商業能力,宣傳推銷能力,比如寫作演講能力,需要廣大的人脈,保證培訓的效果。所以才有了到處去宣傳演講,上各種節目把自己炒作包裝。而中小學教師不能四處去演講,如果他們四處去演講,務必受到領導和組織的約束,就算幾個明星教師,不是被批評了嗎?
  • 俞敏洪來啦|我要捐100萬,獎勵優秀學生老師
    12月9日,新東方集團董事長、普安一中名譽校長俞敏洪來到黔西南州普安縣開展教育調研公益活動,在普安一中俞敏洪表示,將捐贈100萬元,用於獎勵優秀的學生和關心關愛同學的老師。  據了解,俞敏洪擔任普安一中名譽校長後,聯合新東方和外部資源,通過雙師課堂、勵志講座、教師培訓、圖書捐贈等舉措持續助力該校學生不斷成長。2020年高考,普安一中本科上線率從去年的26%提升至38%。
  • 大專還有含金量嗎?還有讀大專的必要嗎?
    學歷在當下是一個人學習程度和學習經歷的證明,它是許多企事業單位選人用人的首要條件,有了它就有了敲門磚,否則即使你工作能力再強大,也無用武之地。面對現如今的求職門檻,清一色的需要本科以上文憑。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大專真的沒用了?沒有讀的必要了。其實筆者告訴大家,大專也有其含金量。首先學歷是敲門磚,企業招聘首先會過濾掉學歷達不到自己公司要求的一部分人,然後在一幫有學歷中再擇優錄取,目前企業招聘最低的學歷也就是大專或以上了。
  • 俞敏洪觀點耐人尋味,浙大教授看法符合實情
    反之,對於不喜歡學習英語這門課程的學生來說,如果取消了它在高考中的作用,就能省下許多時間去鑽研其他科目。當然,關於「高考是否應該取締英語」的這個問題,家長陣營中則難得出現了統一的意見。無論是高學歷還是低學歷的家長,他們都普遍認為:「在如今的經濟背景下,學好一門國際語言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