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座由三頭剛健有力的牛組成的雕塑落地陸家嘴中心綠地,在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周年之際,為浦東再添一個特色鮮明、廣受歡迎的城市地標。它的創作者正是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數字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宋書魁。該雕塑作品還進入央視鏡頭,在CCTV4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的《新時代 看浦東 先行先試 打造全球金融中心》節目中近景展現。
東軟校園裡的雕塑藝術家
2019年10月,宋書魁與眾多一流美術院校、設計單位等競選陸家嘴金融城標誌性雕塑作品並脫穎而出。從2019年11月啟動設計到2020年10月作品落地,宋書魁和幾位同事、學生付出了很多努力。數字藝術與設計學院莊子幽、王東等老師以及代家鑫等多名工作室學生,共同製作完成了雕塑作品。數字藝術與設計學院王東用鏡頭記錄了整個製作過程。
宋書魁結合上海市浦東新區的地域文化內涵,將作品取名「犇騰」,諧音「奔騰」,寓意浦東快速發展、經濟騰飛。雕塑基座由0到30釐米坡度構成,象徵浦東在30年開發開放過程中取得了的輝煌成就。作品由3頭牛組成,頭牛3.5米高、5米長,目光如炬、氣宇軒昂,身後的2頭牛剛健有力、昂首向前。作品在陸家嘴一現身,便吸引了眾多市民、遊人前來打卡,大家都以摸下銅牛為福氣,甚至為了和雕塑合影而排起了隊。
宋書魁的雕塑作品引發關注不是第一次了。2017年,宋書魁參與設計創作的主題性雕塑《融》,作為大連夏季達沃斯年會的永久紀念性、地標性雕塑留存在會議中心。同年,《寧波之冠》雕塑被寧波愛心公園收藏,《心流》入選中國雕塑年鑑。2018年,《於無聲處》入選全國青年雕塑家作品展,《合於道》入選第四屆中國青年雕塑雙年展,《跨越》被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收藏。2019年,《問水》入選「達沃斯」新領軍者藝術展……
宋書魁的作品中,能夠感受到他對於人的關注、對於「道」的探尋和追問,具有自己獨特的雕塑風格。他的作品也得到了業界和受眾的好評。2012年,宋書魁創作的作品《長江巨埠-圓》被放置在蕪湖雕塑公園。一位看過這件作品的觀眾還曾專門寫文,文中儘是讚美與喜愛:「《長江巨埠-圓》在造型上也是因為有了藝術的間歇,將牆面『虛』去,讓我們的『心目』在不鏽鋼的圓圈裡看到了『院落深深』,從三垛馬頭牆看到了重重疊疊的徽派建築的風火牆,這才顯出了作者構思的新穎巧妙和雕塑本體的空靈剔透。」
在學校創新創業學院大廳兩側,也擺滿了宋書魁的雕塑小樣。2017年6月28日,李克強總理視察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時,宋書魁還專門向總理進行了匯報,並留下了同框合影。他將這張珍貴的照片換成了微信朋友圈封面,不斷激勵自己。
最看重的還是教師身份
2006年,宋書魁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專業,2007年來到大連東軟信息學院任教。從一名剛畢業的學生到攻讀研究生,再到評為副教授,宋書魁認為,「東軟校園見證了他的成長,與學校有著特別的感情」。學校不僅為他提供了創作賴以支撐的物理空間,濃厚的創新氛圍和開放包容的姿態更為他提供了創作的精神支撐。
宋書魁認為,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自身要在專業方向上有很深的造詣。「雕塑創作不是一件易事。太超前就不會被理解,落後又會被淘汰。比較形象地說,就是要比別人快1.5步。」 宋書魁一直在雕塑領域內不斷探索創新。
2020年,宋書魁為廣東珠海創作的《無限之光》如一筆繪就的無限之環劃破天際,形成一道壯麗的弧線,如龍翔騰躍,朝氣蓬勃,深受當地群眾和遊客的喜愛。作品大膽地採用了玻璃材質,引領了玻璃在雕塑藝術中的應用風潮。作品製作過程中採用了參數化設計,實現了藝術和技術的深度融合。「製作這件作品時,我在玻璃和金屬材料的結合上花了大量時間。玻璃這種材質,白天的時候光線的折射會帶來色彩疊加,光影又會和人產生相互交融,到了晚上通過數控LED燈光將雕塑點亮,整體效果十分絢麗。」講起雕塑,宋書魁的眼睛閃著光。
「公共藝術作品如何與受眾產生情感連接與互動,是創作者首先需要考慮的。」宋書魁說。2019年,宋書魁主持的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指導計劃項目《基於增強現實技術的交互式動態公共藝術產品應用研究》,研究方向就是公共藝術與科技的結合。在日常教學中,宋書魁也十分注重創新設計課程教學,注重學生在新技術、新軟體等方面的能力培養,為學生提供了學科交叉和創新設計的實踐平臺。
「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是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的必然趨勢,也是推動國家軟實力發展的巨大動力。」宋書魁說,「我們學校在這方面獨具優勢,一方面學校有比較強的IT學科基礎,我們學院在專業方向上也提倡藝術和技術的結合。學校文化也十分自由包容,身邊的同事都很優秀,大家一起共事非常愉快。」
希望能夠為更多學生的夢想引航
2020年6月,數字藝術與設計學院動畫系學生代家鑫畢業後成功入職深圳廣美雕塑壁畫藝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了一名公共藝術設計師。這是剛來大學時代家鑫沒有想到的,也讓宋書魁倍感欣慰。
「在大學裡,我曾有過一段很迷茫的時期。後來我加入了宋老師的工作室。課餘時間,我便待在工作室裡。跟著老師的那段時光,我接觸到了新的人群、新鮮的事物,長了見識、開了眼界,認知也一直被刷新。在這個過程中,我確定了我未來的發展方向。」代家鑫說,「老師傳授給了我很多很多東西,不只是專業上的,生活上也是。老師是個積極樂觀的人,有才華也很灑脫。教學上嚴謹,創作上充滿熱情。他給予我的幫助終身受用,一直是我的榜樣。現在我創作作品也仍然要找他點評一下才放心。」
從教的十三年中,宋書魁對於專業的熱忱與鑽研感染了很多學生,代家鑫只是其中一位。宋書魁自認為自己是一名嚴格的老師,他希望學生能夠「學一行愛一行」,將來也能「幹一行愛一行」,因此對於學生的專業學習要求比較高。「能把這件事做好,也能把其他事做好。」這是宋書魁一直以來跟學生強調的。
在藝術創作中不斷提升自身修養,在課程教學中又不斷將這樣的藝術精神和行業前沿傳授給學生,藝術家和教師兩種身份在宋書魁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今年是學校建校二十周年,希望接下來還能夠有更好的作品、更好的教學幫助更多學生實現夢想,為大東軟的發展盡一份力。」宋書魁笑著說。
來源:大連東軟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