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恰逢著名雕塑家潘鶴先生誕辰日,其經典作品《艱苦歲月》正式落址南藝。該作品是廣州美術學院向南京藝術學院贈送的108周年校慶賀禮。
潘鶴先生是20世紀以來中國傑出的雕塑家、美術教育家、首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廣州美術學院終身教授。此次廣美向南藝捐贈的《艱苦歲月》,是潘鶴先生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它通過老戰士吹笛、小戰士偎依身旁傾聽的造型,成功刻畫出戰爭年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嚮往革命勝利的堅定信念;在三角形的構圖中,體積起伏波瀾,手法自由,藝術形象生動自然感人,是中國現當代美術界、雕塑界公認的經典之作。
《艱苦歲月》
20世紀以來中國傑出的雕塑家、美術教育家、首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廣州美術學院終身教授潘鶴先生,因病於2020年11月22日在廣州逝世,享年95歲。
潘鶴,男,漢族,廣東南海人,1925年11月出生,1950年3月參加工作,1985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勞動模範」稱號,1988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優秀雕塑工作者」稱號並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1年被國務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稱號,1998年11月退休,2009年獲文化部首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2010年獲首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2011年入選首批中國國家畫院院士。
潘鶴先生是當代中國雕塑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具有傑出貢獻的人民藝術家,代表作有《艱苦歲月》《開荒牛》《珠海漁女》《廣州解放紀念像》等。在7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潘鶴創作了100多座大型戶外雕塑,分布在國內外68個城市,60多件中型雕塑被國家級美術館及博物館收藏,屢獲國家級最高獎項。
在捐贈儀式上,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謝昌晶、潘鶴先生之子潘奮、江蘇省委第一巡視組組長陳志揚、南京藝術學院黨委書記楊明共同為雕塑揭幕。楊明代表學校向謝昌晶回贈了廣州美術學院捐贈證書以作紀念。
南京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偉冬在致辭中代表學校對廣州美術學院以及潘鶴先生的家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他說,潘鶴先生是當代偉大的雕塑家和藝術教育家,其代表作品《艱苦歲月》是革命現實主義主題和浪漫主義情懷的完美結合,是新中國藝術的紅色經典,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符號。這件偉大的藝術作品在南藝校園落地生根,將帶著強大的精神力量日久彌新地去感染和引領南藝師生以及廣大市民。他表示,南藝在紅色題材的創作方面也有著深厚的傳統,董希文、張宗津、黃鎮等許多著名校友也曾圍繞長徵主題創作出不朽的藝術作品,希望南藝與廣美攜手並進,傳承紅色基因,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
南京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偉冬致辭
謝昌晶在致辭中動情回顧了潘鶴先生深厚的藝術造詣以及他為中國雕塑藝術和雕塑教育改革發展作出的傑出貢獻,深情追憶了潘鶴先生濃烈的家國情懷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他說,上個月22日,潘鶴先生在廣州病逝,這不僅是廣美的重大損失,也是中國美術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損失。先生雖然離我們而去,但他創作的一系列經典作品,永久地留在了人間,並將始終散發出耀眼的光芒。他表示,廣美同南藝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合作友誼,希望以這次捐贈為新的起點,進一步加深兩校合作,共同進步,誠摯歡迎南藝師生到廣美和廣州潘鶴雕塑園參觀交流。
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謝昌晶致辭
潘奮在致辭中介紹了《艱苦歲月》的創作背景及其蘊含的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他表示,十分高興父親的作品將永久陳列在南藝校園,真誠祝願南京藝術學院越辦越好。
潘鶴先生之子潘奮致辭
南京藝術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張捷主持活動
儀式中,影視學院四名同學帶來詩歌朗誦《長徵讚歌》,表達了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展現了南藝青年學子弘揚偉大長徵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徵路的信念和決心。
詩歌朗誦《長徵讚歌》
江蘇省委第一巡視組副組長韋瑞瑾、第十巡察指導督導組副組長徐元金、第一巡視組總聯絡員徐國濱,廣美黨政辦公室主任、黨委統戰部部長李金水,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院長陳克,南藝校領導謝建明、李向民、呂斌、詹和平、張捷、陳詠梅、李彤,黨委常委吉愛明等出席捐贈儀式。儀式由張捷主持。
南藝黨政辦、教務處、科研處、藝創處、學工處、團委等職能部門負責同志以及美術學院師生代表參加活動。
-本期責編-
攝影:王斌
排版:徐瑄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