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潘鶴的足跡,共議雕塑藝術文化傳承與發展

2021-01-20 廣州日報

《開荒牛》、《珠海漁女》、《廣州解放紀念碑》、《省港大罷工》……這些深入人心的作品的魅力多年來經久不衰,它們的作者潘鶴教授為世人留下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展現時代精神的傑作。為紀念潘鶴教授,推動城市雕塑藝術文化傳承與發展,由廣州市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等單位主辦,廣州雕塑公園、廣州美術學院潘鶴藝術館聯合承辦的「追逐潘鶴的足跡」——雕塑藝術文化傳承與發展交流會於1月15日在廣州雕塑公園舉行。會上倡議成立廣州雕塑公園藝術專家顧問團隊,共同推進精品雕塑服務平臺建設,提升廣州雕塑公園的品質,進一步延伸和拓展廣州雕塑公園藝術平臺的載體作用。未來的廣州雕塑公園,不僅能享受藝術、享受風景,還會成為一個多元、複合的雕塑藝術文化交流中心,成為打造世界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重要藝術文化載體。

交流會得到了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州美術學院、廣州美術館、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以及眾多藝術家的大力支持。

致敬大師,傳遞雕塑文化最強音

作為中國現代雕塑藝術的引路人,潘鶴教授一直紮根在嶺南文化這片沃土上,創造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展現時代精神的傑作。他獨特的雕塑藝術思想,不僅讓雕塑走向戶外,點燃了中國現代雕塑之星火,更引領了中國城市規劃的建設與發展。1996年,潘鶴先生把他的藝術理念貫之新的實踐,在廣州雕塑公園的籌建過程中,他帶領藝術家團隊傾力策劃,將雕塑藝術與園林景觀相融結合,成功打造了這座全國最早的雕塑主題專類公園。

本次交流會既是對潘鶴大師的致敬與懷念,更是嶺南雕塑藝術的理解和詮釋,旨在以雕塑藝術為媒,為雕塑業界搭建一個互動交流,凝聚共識,傳承發展的平臺,通過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推動城市的文化和藝術建設,為城市注入新的文化精神,為城市帶來新的活力。

與會人士共同探討雕塑藝術,又結合廣州雕塑公園現狀,從不同的思維角度、發展方向、專業背景,對廣州雕塑公園與提升城市文化品質的互動作用、廣州雕塑公園的未來規劃設想等做了深入的交流。

承載夢想,建設精品雕塑服務平臺

永遠懷念潘鶴先生!會上大家共同倡議在廣州雕塑公園選址創設『潘鶴紀念園』,以此表達對潘鶴工匠精神的紀念、傳承與弘揚。廣州雕塑公園自建立之初就承載著雕塑界的夢想,是雕塑藝術、城市、公共藝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璀璨成果。緬懷潘鶴先生,更期待廣州雕塑公園能留下不同時期城市建設的腳步,鐫刻出雕塑藝術工作者們創作思想的時代印記。

會上還倡議成立廣州雕塑公園藝術專家顧問團隊,共同推進精品雕塑服務平臺建設,提升廣州雕塑公園的品質,進一步延伸和拓展廣州雕塑公園藝術平臺的載體作用。未來的廣州雕塑公園,不僅能享受藝術、享受風景,還會成為一個多元、複合的雕塑藝術文化交流中心,成為打造世界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重要藝術文化載體。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全傑 通訊員 汪張躍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鳳荷

相關焦點

  • 島主TALK | 潘鶴、潘奮:倆仔爺,傳承雕塑70載
    如今,作為潘鶴雕塑園暨藝術館館長,廣州市美術家協會雕塑藝術創作部副秘書長的潘奮正義無反顧地繼承和延續父親的雕塑藝術修養,也依舊在城市雕塑藝術領域堅持奮鬥,更是竭力把父親的畢生作品和個人的創作融於一園。對於學生,從事教育40餘年的潘鶴絕對是大寫的認真。
  • 著名雕塑家潘鶴去世,5件作品概括了他的一生
    在7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潘鶴創作了100多座大型戶外雕塑,分布在國內外68個城市,60多件中型雕塑也被國家級美術館及博物館收藏,屢獲國家級最高獎項。2009年,潘鶴獲得由中宣部批准設立,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的國家級美術最高獎「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2010年獲得由廣東省委宣傳部指導評選的「廣東省首屆文藝終身成就獎」。
  • 著名雕塑家潘鶴去世 代表作深圳地標性雕塑《開荒牛》
    中新社廣州11月22日電 (記者 許青青)著名雕塑藝術家潘鶴於2020年11月22日上午十時在廣醫二院離世,享年95歲。潘鶴之子潘奮22日下午在朋友圈公布了這個消息。潘鶴1925年生於廣州,籍貫廣東南海,廣州美術學院終身教授,中國當代著名雕塑大師,「嶺南雕塑」的代表人物,新中國第一代雕塑家。潘鶴致力於雕塑藝術創作近70年,從事美術教育40餘年,創作的100多座大型戶外雕塑分布在國內外68個城市,60多件中型雕塑被國家級美術館及博物館收藏,屢獲國家級最高獎項。
  • 廣州美院向南藝贈送著名雕塑家潘鶴作品《艱苦歲月》
    12月17日,恰逢著名雕塑家潘鶴先生誕辰日,其經典作品《艱苦歲月》正式落址南藝。該作品是廣州美術學院向南京藝術學院贈送的108周年校慶賀禮。 潘鶴先生是20世紀以來中國傑出的雕塑家、美術教育家、首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廣州美術學院終身教授。
  • 雕塑大師潘鶴肖像漫畫
    潘鶴(別名潘思偉,1925年11月-2020年11月22日),廣東南海人,中國著名雕塑家、書畫家,國家級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在潘鶴七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他創作的大型戶外雕塑作品一百多座,多座作品獲國家級最高金牌獎和最佳獎。數十座室內雕塑為國家級美術館、博物館及省市級公共美術館收藏。2020年11月22日10時許,潘鶴在廣州因病去世,享年95歲。
  • 著名雕塑家潘鶴去世:作品走進小學課本 5件傑作概括一生
    在7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潘鶴創作了100多座大型戶外雕塑,分布在國內外68個城市,60多件中型雕塑也被國家級美術館及博物館收藏,屢獲國家級最高獎項。2009年,潘鶴獲得由中宣部批准設立,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的國家級美術最高獎「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2010年獲得由廣東省委宣傳部指導評選的「廣東省首屆文藝終身成就獎」。
  • 四川省雕塑協會書記梁繼乾:傳承四川雕塑歷史輝煌 發展天府文化...
    儘管已經過去近一年時間,回憶起那場展覽,四川省雕塑協會書記梁繼乾仍覺得意猶未盡,「通過這樣一次展覽,讓雕塑作品更多地走近百姓生活,讓他們近距離體驗公共空間藝術的美,這才是展覽本身的價值所在。」展望十四五,梁繼乾也提出了他的建議和想法,「應當更加重視和支持四川雕塑類藝術作品創作,扶持四川本土雕塑家傳承和重振『四川雕塑』的歷史輝煌,發展天府文化藝術著名品牌。」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雕塑藝術的歷史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前面所講中,可以看出雕塑藝術的語言,也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的。所以我們應該認真了解一點雕塑的發展史,以便我們更好地掌握雕塑的語言。在人類藝術的發展史上,離塑藝術起源於什麼時代恐怕現在很難說清楚。但是,就目前我們能夠看到的比較完整的雕塑作品而言,已距今大約有二、三萬年了。例如被藝術界稱為「母神」的奧地利出土的「維林多夫的維納斯」,就是我們所知道的人類最早的雕塑作品之一。
  • 探索中國傳統文化人物雕塑的新特點,故而在雕塑藝術上形成特色的...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藝術財富,石雕藝術就是人類文明寶藏中的一顆明珠,雖歷經千年,卻從未被歷史長河所淹沒,反而在歲月的磨礪中越來越散發出歷久彌新的東方美,石雕人物創作中所傳遞的意境美感也折射出強勁的民族力量和含蓄低沉的民族性格,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的外化產物。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西方雕塑與我國古代雕塑
    雕塑與建築藝術的皇冠,達達主義的徹底的叛逆性格,超越了過去一切藝術觸犯秩序的企圖,它的美學思想成為日後諸多流派創立的初衷和內核。超現實主義即從達達主義發展而來。西方藝術我們對西方現代雕塑作了一個極其簡略的介紹。然而要對這段「異常複雜的簡史」作評論真不是一件易事。但對西方現代社會人們心態的了解和藝術的沉思,無疑是有益的。以上簡要地回顧了西方雕塑藝術的發展。
  • 「塑東西文明的使者」,著名雕塑家吳信坤個人藝術宣傳片開拍
    回到國內後,他仍然不斷精進自己,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雕塑藝術中,用立體的語言全新闡述中國藝術之美,用充滿中國筆墨線條的表現技法,創作出古典而又極具國際語言的作品。
  • 民間戲曲文化,構成了獨具特色的雕塑藝術
    戲曲藝術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戲曲部分包含的精神,審美情趣,人格魅力,悲劇藝術等等,作為文化的觀念層面,構成某一種文化特色的價值體系。彩繪雕塑,戲曲文化雕塑,戶外擺件古代戲曲在我國文學藝術園地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陶塑雕塑材料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1666年,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第一次用稜鏡將太陽光析解為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首次揭開了色彩的奧秘。色彩在藝術形式美中作用非常大,色彩也是造型表現中重要的因素,不僅可以表達情感,還具有一定象徵意義。
  • 傳統工藝美術在雕塑設計中的應用-林榮泰雕刻藝術
    對傳統工藝美術中文化的總結,表面上是技術經驗,實際上是人生觀的考量,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與時代文化的烙印。傳統工藝美術的當代理解,使人們意識到傳統工藝美術的當代價值,但傳統工藝美術在當代社會的融入與傳承,仍然面臨許多現實問題,需要人們思考、研究,並提出有效的實施策略,推動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和發展。
  • 赤增繞旦 象雄文化藝術傳承之路
    中國西藏網訊 相傳,雍仲苯教的創始人辛饒米沃首先創造了古象雄文字,他將繪畫、雕塑、佛塔建設的工巧明學傳授給了當時被稱為「工巧王」的嘎瑪尼秀,為象雄繪畫藝術奠定了理論基礎。嘎瑪尼秀隨後又招收了六大弟子,完善了象雄繪畫藝術體系。象雄繪畫藝術傳承至今,是藏文化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內容。
  • 宗教雕塑、陵墓雕塑、裝飾雕塑,雕塑藝術在唐代是如何發展的?
    唐代的雕塑藝術,在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史上,可以說是達到了輝煌燦爛的時期。不管是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還是裝飾雕塑,同之前的朝代比起來都有了極大的發展,並達到了空前的繁榮。那麼,這些雕塑藝術的繁榮,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雕塑藝術的交融
    紡織文化雕塑,民間手工藝雕塑,大型人物銅雕 商業街雕塑的涵蓋範圍是很廣泛有別於西方雕塑藝術側重立體和具象表現,中國雕塑更加強調一種突出的感性追求,運用簡約的線條輪廓表現豐富的中國文化典故與精髓,通過營造整體的氣勢來表現流動鮮活的意蘊,表達深邃的思想。
  • 中國彩繪文化藝術,陶瓷雕塑,景德鎮陶瓷
    此書是《陶瓷美術》雜誌從1958 ~ 1968年間所出雜誌的合訂本,其中涉及景德鎮眾多陶瓷雕塑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及論文,儘管彩圖很少,仍然是我們研究這一時期陶瓷藝術的重要文獻資料。書中有這一時期重要的陶瓷雕塑家,如曾龍升、曾山東、周國楨、劉遠長等,以及這一時期出現的制瓷機構,如陶研所、雕塑瓷廠等,是我們研究20世紀60年代前後陶瓷彩繪雕塑發展的重要依據。
  • 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金秋亮相壹美美術館
    記者了解到,這是南北雕塑藝術風格文化的一次碰撞與交流,更是文化藝術屆的一場盛會。潘鶴 《拓荒牛》 480 x 120 x 140cm 玻璃鋼 1984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告訴記者,廣州美術學院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都是中國著名的藝術學府,在藝術教學中都各有特色並各成體系,能夠藉此次展覽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