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捐贈者致敬|中國記憶——白俄羅斯雕塑家謝爾蓋謝利哈諾夫的捐贈...

2020-12-14 中國美術館

謝爾蓋謝利哈諾夫(Сергей Иванович Селиханов.1917-1976)是20世紀白俄羅斯藝術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雕塑藝術家。1956年底至1957年初,受到前蘇聯藝術家聯盟的邀請,謝爾蓋謝利哈諾夫一行到中國旅行,赴北京、上海、南京、蘇州、杭州、廣州、湛江、海南島、玉林、武漢等地,期間他創作了如巴金、齊白石等中國文藝界名人形象和普通大眾形象的雕塑作品共36件。

謝爾蓋在赴中國旅行並創作之前,他的創作多以衛國戰爭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的紀念碑雕塑作品為主。在中國旅行的3個月,是謝爾蓋充滿激情的一段創作歷程。謝爾蓋創作的中國文藝界名人肖像雕塑作品,利用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在刻畫人物時,抓住了一種東方樸素的審美意象,成功地塑造了社會主義新中國知識分子的狀貌和風度,這應該來源自他自然保有的一種友好的深情和專注的觀察力。旅行為其提供了深入生活刻畫普通人的契機,這種細緻入微的塑造和人物情感的捕捉,為謝爾蓋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白俄羅斯工農人物題材作品創作,並進一步發展出後期創作的表現主義紀念碑雕塑提供前提。

謝爾蓋謝利哈諾夫 《齊白石像》雕塑

1957年(創作於北京) 63×43×24cm

中國美術館藏

《齊白石像》是謝爾蓋1957年初到中國各地旅行完畢,再次回到北京後的創作。作品生動傳神,塑造了白石老人頭戴氈帽,身著長袍的胸像。謝爾蓋花了三天時間創作了這件雕塑,齊白石很喜歡,並在雕塑正面籤上了名字。謝爾蓋曾答應白石老人回國後翻鑄青銅並寄給他。遺憾的是,謝爾蓋沒能實現這一諾言,幾個月後,白石老人駕鶴西去了。

謝爾蓋謝利哈諾夫《畫家蔣兆和》雕塑

1957年 80×60×40cm(創作於莫斯科)

中國美術館藏

在赴中國創作之旅結束後的1958年,蔣兆和先生訪問莫斯科期間,謝爾蓋在尼古拉·瓦西裡耶維奇·湯姆斯基(Nikolai Tomsky,1900-1984)位於莫斯科的工作室中第一次與其相遇。謝爾蓋在中央美術學院訪問期間,曾看過蔣兆和先生創作的《流民圖》,非常欽佩,因未能與之見面留有遺憾。在莫斯科會面時,謝爾蓋為其創作了半身像。《畫家蔣兆和》抓住了人物特徵和精神氣質,生動地表現了蔣兆和先生悲天憫人的個性。

謝爾蓋創作的普通大眾形象雕塑,基於他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藝創作理論,也基於他對中國社會的關注和深入體察,更在於對同是社會主義國家普羅大眾的關懷和價值認同。這些作品融入了他激昂的創作熱情,通過塑造生動的人物形象再現了作者對原型人物鮮活的第一印象。《老農民像》表現了一位南方的老者,眼帘低垂,作沉思狀。人物的精、氣、神把握的惟妙惟肖。

謝爾蓋謝利哈諾夫 《老農民像》雕塑

1957年(創作於南京) 44×22×21cm

中國美術館藏

2016年11月初,為推進中國美術館與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的藏品交流展覽,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帶隊出訪白俄羅斯。期間,在中國駐白俄羅斯大使館的協助下,吳為山與雕塑家、白俄羅斯雕塑家協會副主席康斯坦丁謝利哈諾夫(Константин Селиханов,1967— )在明斯克藝術區康斯坦丁的工作室會面。康斯坦丁謝利哈諾夫是當代白俄羅斯雕塑界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他繼承祖父謝爾蓋謝利哈諾夫的藝術意志,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專業雕塑創作。他的雕塑作品使用多樣材料,不斷在情感表達和形式創新中摸索個性化創作道路,在白俄羅斯當代雕塑藝術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在他的雕塑工作室裡,中國美術館一行第一次見到了其祖父謝爾蓋謝利哈諾夫在20世紀50年代塑造的中國人的雕塑形象,再次喚起這段塵封已久的關於中國的記憶。

這段中國旅程和創作發生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在中蘇友好的時代背景裡,1956年至1958年中央美術學院邀請蘇裡科夫美術學院的克林杜霍夫開課教授雕塑訓練班期間。這些作品先於中央美院雕訓班的學員們的成熟期創作,也先於1953年至1966年先後赴列賓美術學院進行雕塑學習的留蘇雕塑家們的經典創作,為我們呈現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雕塑創作反映中國人物形象的重要個案。

康斯坦丁謝利哈諾夫 《軀幹》 雕塑

2004年 52×21×20cm

中國美術館藏

2017年,中國美術館獲得康斯坦丁先生捐贈個人創作雕塑作品29件和其祖父謝爾蓋謝利哈諾夫雕塑作品30件(以本文所述的中國人物形象雕塑為主)。謝爾蓋的雕塑作品將與20世紀中國現實主義雕塑名家們的作品一併,引動更深入持久的討論和研究。

中國美術館藏品徵集部副研究館員 湯林麗

相關焦點

  • 【防控疫情 線上展覽六】 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
    近年來,廖修平、楊國臺、盧友義等臺灣版畫家和熊秉明等華裔藝術家陸續將作品捐贈給中國美術館,體現了赤子之心和家國情懷。      中國美術館藏捐贈版畫作品在歷次主題展覽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只研朱墨作春山——紀念魯迅逝世80周年美術展」(2016)等都展出了大量捐贈作品。
  • 中國美術館有序開放(復工記)
    5月13日早上9時,中國美術館有序開放。「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展」時隔110天再度與公眾見面。當天,500名觀眾通過網絡預約、測量體溫、掃健康碼等環節,進入中國美術館觀展。  5月11日,中國美術館發布有序開放公告,自5月13日起實行預約、錯峰、限流參觀,每日限額500人。
  • 中國美術館舉行法蘭西藝術院院士雕塑作品捐贈揭幕儀式
    中法兩國嘉賓為讓·卡爾捐贈的大型雕塑銅像《沐浴陽光的牛》揭幕。(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 揭幕儀式後,中法兩國嘉賓與捐贈銅像作品合影留念,出席儀式的法方嘉賓有法國駐華大使羅梁(右一)等人。
  • 「京師瓷」捐贈者邱季端再次捐贈古瓷 真贗仍受質
    ­  (原標題:「京師瓷」捐贈者邱季端再以古瓷贈臺灣高校,真贗仍受質疑) ­  因為去年捐贈了被質疑贗品的6000件古陶瓷給北京師範大學而鬧得滿城風雨的邱季端,這些天又開始了他的「捐贈高校」之旅:這一次,他捐贈的對象是臺灣的四所高校。
  • 廣州美院向南藝贈送著名雕塑家潘鶴作品《艱苦歲月》
    12月17日,恰逢著名雕塑家潘鶴先生誕辰日,其經典作品《艱苦歲月》正式落址南藝。該作品是廣州美術學院向南京藝術學院贈送的108周年校慶賀禮。 潘鶴先生是20世紀以來中國傑出的雕塑家、美術教育家、首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廣州美術學院終身教授。
  • 法國頂級藝術家捐贈雕塑《陽光下的牛》入藏中國美術館
    中新社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 應妮)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作品《陽光下的牛》25日在中國美術館雕塑園揭幕,該展品由藝術家捐贈給中國美術館永久貯藏。讓·卡爾多(1930—2020),國際著名雕塑家、法蘭西藝術院院士。
  • 致敬抗疫英雄 大漢集團向醫護工作者捐贈百萬鮮蔬
    紅網時刻3月24日訊(記者 康希)3月23日,由湖南大漢控股集團工會主辦的「春暖花開·大愛相隨」大漢集團百萬鮮蔬致敬抗疫英雄」行動,在金橋國際正式開啟。他對所有凱旋的英雄們致以深切地祝福:「祝願所有回來的抗疫英雄都能休整好、吃好、睡好,向英雄致敬!」長沙市望城區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譚舟對大漢集團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予以肯定,他親切地稱呼工會是醫護人員們的「娘家人」,並代奮戰一線的家人們,向大漢集團表達了深深的謝意。
  • 杭州下沙奧特萊斯向國家圖書館捐贈唐《陀羅尼經》等珍貴文獻
    10月31日,浙江奧特萊斯廣場有限公司向國家圖書館捐贈唐雕版印刷梵文《陀羅尼經咒》、明麗江版藏文《甘珠爾》等四種四函件珍貴古籍捐贈儀式在浙江杭州國賓館舉行。國家圖書館館長饒權代表國家圖書館接受捐贈並向捐贈者頒發捐贈證書。浙江省宣傳部副部長李杲、浙江省文旅廳廳長褚子育、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沈浩、浙江省圖書館館長褚樹青等領導及中國美術學院範景中教授、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研究館員翁連溪、淨慈寺主持戒清法師 等專家出席儀式。活動由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陳紅彥主持。
  • 兩天收到44個醫用N95口罩 包河731個防疫點設捐贈標識牌
    為緩解一線醫護人員防護口罩緊缺矛盾,保護白衣戰士的生命安全,合肥市向市民發出倡議,將家中的醫用 N95 口罩捐贈給一線醫護人員,政府將按照 1:6 的比例給捐贈者免費配發一次性醫用口罩。包河區慈善協會即時相應,在全區 731 個防疫點設置接受捐贈的標識牌。截至 2 月 15 日 16 時,該區慈善協會已收到捐贈醫用 N95 口罩 44 只。
  • 【聚焦】致敬關愛 運動抗疫!中國乒協、紅雙喜向上海市抗疫醫務...
    中國乒協、紅雙喜向上海市抗疫醫務工作者捐贈運動器材 2020-05-15 0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哈藥集團旗下GNC中國向武漢捐贈100萬元乳清蛋白粉
    ZAKER 哈爾濱記者 張鳴霄哈藥集團旗下企業、全球著名膳食補充劑品牌健安喜 GNC 中國,通過哈藥公益基金會向武漢捐贈價值 100 萬元的健安喜乳清蛋白粉,用於支持在 " 戰疫 " 最前沿的武漢醫務工作者開展防控疫情。
  • 半天參觀松山戰役遺址,向英雄致敬!
    半天時間參觀松山戰役遺址,向英雄致敬!12月11日從大理至保山龍陵,參加2020AA百公裡,「為了勝利遠徵,重走滇緬公路」的活動。12月12日參加了重走50km滇緬路的徒步活動,最後用時10小時、安全順利的完成比賽。12月13日由組委會統一組織安排,前往松山戰役遺址,半天時間參觀學習,緬懷先烈致敬英雄!
  • 中國美術館舉行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陽光下的牛...
    2020年11月25日,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作品《陽光下的牛》向中國美術館捐贈揭幕儀式在中國美術館雕塑園舉行。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張旭頒發捐贈證書讓·卡爾多(1930—2020),國際著名雕塑家、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長期在裡昂和巴黎高等美術學院任教,1983年當選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並於1992、1997年兩度當選法蘭西藝術院輪值主席。
  • 讓·卡爾多雕塑作品《陽光下的牛》入藏中國美術館
    本報訊(記者付裕)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作品《陽光下的牛》向中國美術館捐贈揭幕儀式日前在中國美術館雕塑園舉行。讓·卡爾多是國際著名雕塑家、法蘭西藝術院院士,曾長期在裡昂和巴黎高等美術學院任教,1983年當選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並於1992、1997年兩度當選法蘭西藝術院輪值主席。
  • 這些捐贈見證了上海抗疫,上海歷博展手繪防護服等物證
    這些展品向人們展示了各行各業關於新冠疫情的記憶,也為明天留存了歷史記錄。展覽現場「眾志成城抗疫必勝――上海市抗疫物證捐贈展」由上歷博(上革博)與上海氯鹼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從徵集的400餘件藏品中,遴選了150餘件展出,分為「逆行而上,最美守護」、「守望相助,愛滿申城」、「社會動員,『藝』起前行」三個單元。
  • 常德市溼地保護協會向圖書館捐贈畫冊
    尚一網訊(通訊員劉學著)近日,市溼地保護協會向市圖書館捐贈了《常德溼地》攝影畫冊,市圖書館相關負責人代表省圖書館以及各區縣圖書館向捐贈者表示了最誠摯的謝意,現場頒發了省市兩館收藏證書。此次捐書極大地豐富了圖書館的館藏和內涵,充實了地方文獻資源,為讀者提供了新的知識信息,起到了引領社會各界對圖書館捐贈書籍的示範作用。【來源:尚一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臺灣寫真:世界骨髓捐贈者日 臺北街頭的溫馨勸募
    中新社臺北9月16日電 題:臺灣寫真:世界骨髓捐贈者日 臺北街頭的溫馨勸募中新社記者 邢利宇 蔣雪林16日,適逢「世界骨髓捐贈者日」,花蓮慈濟醫院骨髓幹細胞中心在全臺舉辦22場驗血、骨髓捐贈宣傳活動,邀請18歲以上、未達46歲的社會大眾,一起發揮熱血精神,挽袖加入驗血建檔救人的行列
  • 付作棟雕塑作品將落戶上海滴水湖中國名家主題雕塑園
    《祈福》 日前,烏海市雕塑家付作棟與上海滴水湖商業旅遊開發管理有限公司籤訂了《雕塑作品捐贈合同》,將雕塑作品《祈福》一次複製權贈予對方。
  • 「百年開渠——劉開渠與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展亮相中國美院美術館
    作為學貫中西的中國現代雕塑事業的開拓者和雕塑大師,他在國內外有著深遠而巨大的影響。作為中國現代雕塑的奠基人,劉開渠的雕塑生涯中將西方的雕塑觀念與中國的民族精神融為一體,形成質樸、洗鍊、沉穩的風格。其代表作有《淞滬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人民英雄紀念碑――渡江戰役》《無名英雄》《農工之家》等。
  • MAX Communication參與捐贈麥當勞叔叔之家
    2020年12月15日,上海「麥當勞叔叔之家」揭幕儀式順利舉行,中國麥基金、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攜手捐贈者,一起用愛守護希望。民企MAX Communication此次與可口可樂、聖農集團等公司參與了此次公益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