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蓋謝利哈諾夫(Сергей Иванович Селиханов.1917-1976)是20世紀白俄羅斯藝術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雕塑藝術家。1956年底至1957年初,受到前蘇聯藝術家聯盟的邀請,謝爾蓋謝利哈諾夫一行到中國旅行,赴北京、上海、南京、蘇州、杭州、廣州、湛江、海南島、玉林、武漢等地,期間他創作了如巴金、齊白石等中國文藝界名人形象和普通大眾形象的雕塑作品共36件。
謝爾蓋在赴中國旅行並創作之前,他的創作多以衛國戰爭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的紀念碑雕塑作品為主。在中國旅行的3個月,是謝爾蓋充滿激情的一段創作歷程。謝爾蓋創作的中國文藝界名人肖像雕塑作品,利用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在刻畫人物時,抓住了一種東方樸素的審美意象,成功地塑造了社會主義新中國知識分子的狀貌和風度,這應該來源自他自然保有的一種友好的深情和專注的觀察力。旅行為其提供了深入生活刻畫普通人的契機,這種細緻入微的塑造和人物情感的捕捉,為謝爾蓋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白俄羅斯工農人物題材作品創作,並進一步發展出後期創作的表現主義紀念碑雕塑提供前提。
謝爾蓋謝利哈諾夫 《齊白石像》雕塑
1957年(創作於北京) 63×43×24cm
中國美術館藏
《齊白石像》是謝爾蓋1957年初到中國各地旅行完畢,再次回到北京後的創作。作品生動傳神,塑造了白石老人頭戴氈帽,身著長袍的胸像。謝爾蓋花了三天時間創作了這件雕塑,齊白石很喜歡,並在雕塑正面籤上了名字。謝爾蓋曾答應白石老人回國後翻鑄青銅並寄給他。遺憾的是,謝爾蓋沒能實現這一諾言,幾個月後,白石老人駕鶴西去了。
謝爾蓋謝利哈諾夫《畫家蔣兆和》雕塑
1957年 80×60×40cm(創作於莫斯科)
中國美術館藏
在赴中國創作之旅結束後的1958年,蔣兆和先生訪問莫斯科期間,謝爾蓋在尼古拉·瓦西裡耶維奇·湯姆斯基(Nikolai Tomsky,1900-1984)位於莫斯科的工作室中第一次與其相遇。謝爾蓋在中央美術學院訪問期間,曾看過蔣兆和先生創作的《流民圖》,非常欽佩,因未能與之見面留有遺憾。在莫斯科會面時,謝爾蓋為其創作了半身像。《畫家蔣兆和》抓住了人物特徵和精神氣質,生動地表現了蔣兆和先生悲天憫人的個性。
謝爾蓋創作的普通大眾形象雕塑,基於他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藝創作理論,也基於他對中國社會的關注和深入體察,更在於對同是社會主義國家普羅大眾的關懷和價值認同。這些作品融入了他激昂的創作熱情,通過塑造生動的人物形象再現了作者對原型人物鮮活的第一印象。《老農民像》表現了一位南方的老者,眼帘低垂,作沉思狀。人物的精、氣、神把握的惟妙惟肖。
謝爾蓋謝利哈諾夫 《老農民像》雕塑
1957年(創作於南京) 44×22×21cm
中國美術館藏
2016年11月初,為推進中國美術館與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的藏品交流展覽,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帶隊出訪白俄羅斯。期間,在中國駐白俄羅斯大使館的協助下,吳為山與雕塑家、白俄羅斯雕塑家協會副主席康斯坦丁謝利哈諾夫(Константин Селиханов,1967— )在明斯克藝術區康斯坦丁的工作室會面。康斯坦丁謝利哈諾夫是當代白俄羅斯雕塑界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他繼承祖父謝爾蓋謝利哈諾夫的藝術意志,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專業雕塑創作。他的雕塑作品使用多樣材料,不斷在情感表達和形式創新中摸索個性化創作道路,在白俄羅斯當代雕塑藝術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在他的雕塑工作室裡,中國美術館一行第一次見到了其祖父謝爾蓋謝利哈諾夫在20世紀50年代塑造的中國人的雕塑形象,再次喚起這段塵封已久的關於中國的記憶。
這段中國旅程和創作發生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在中蘇友好的時代背景裡,1956年至1958年中央美術學院邀請蘇裡科夫美術學院的克林杜霍夫開課教授雕塑訓練班期間。這些作品先於中央美院雕訓班的學員們的成熟期創作,也先於1953年至1966年先後赴列賓美術學院進行雕塑學習的留蘇雕塑家們的經典創作,為我們呈現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雕塑創作反映中國人物形象的重要個案。
康斯坦丁謝利哈諾夫 《軀幹》 雕塑
2004年 52×21×20cm
中國美術館藏
2017年,中國美術館獲得康斯坦丁先生捐贈個人創作雕塑作品29件和其祖父謝爾蓋謝利哈諾夫雕塑作品30件(以本文所述的中國人物形象雕塑為主)。謝爾蓋的雕塑作品將與20世紀中國現實主義雕塑名家們的作品一併,引動更深入持久的討論和研究。
中國美術館藏品徵集部副研究館員 湯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