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瓷」捐贈者邱季端再次捐贈古瓷 真贗仍受質

2021-01-09 閩南網

­  (原標題:「京師瓷」捐贈者邱季端再以古瓷贈臺灣高校,真贗仍受質疑)

­  因為去年捐贈了被質疑贗品的6000件古陶瓷給北京師範大學而鬧得滿城風雨的邱季端,這些天又開始了他的「捐贈高校」之旅:這一次,他捐贈的對象是臺灣的四所高校。此次向臺灣高校捐贈的藏品依然以瓷器為主,定名上從「漢代「以前的青瓷,一直到「清雍正」時期的琺瑯彩,各個朝代都有涉及。不過這些圖片在《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發給業內相關文博界專家後,一如既往地受到了專業質疑。此前,中國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上海博物館研究員許勇翔針對邱的「京師瓷「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對話時曾表示,」這些瓷器年份很淺,高校辦博物館、接受捐贈文物,事先必須經過鑑定,這是原則性的問題。」

­  邱季端與臺灣四所高校籤訂捐贈協議

­  1月7日上午,根據微信公號「邱季端博物院」的推文,邱季端與臺灣東華大學、高雄師範大學、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淡江大學(校友總會)四所高校代表及臺灣史記文化公司代表籤訂了向上述單位捐贈其個人收藏的古董藝術品的意向協議,旨在「促進兩岸文化交流,促進臺灣高等學校師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認同。」

­  根據其文中的介紹,早在2016年10月,邱季端就同前臺灣國立中山大學教授、史記文化公司社長周世雄「就促進臺灣學子增加對中華傳統文化了解與認同達成共識。」當時,周世雄提出請邱季端向臺灣高校捐贈中華傳統文化典型器即古董藝術品,邱季端同意。2017年1月6日,臺灣高校的首批代表抵達廈門,與邱季端達成意向,由高校代表在邱的個人收藏中每校挑選200件古董藝術品,並委託大陸雷從雲、葉文程、許明、杜緒海四名專家作為鑑選指導,未來將在四所高校設立「邱季端捐贈藏館」。

­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由於文中對臺灣四所高校的代表具體是誰語焉不詳,而臺灣一家文化公司的負責人是否可以代表臺灣高校校方或許也是存疑的。《澎湃新聞·藝術評論》就此聯繫臺灣方面高校時,因周日仍未聯繫得上。

­  去年7月,邱季端向母校北京師範大學捐贈了6000件古陶瓷,校方成立北京師範大學邱季端中國古陶瓷博物館。不過,不少陶瓷專家指出這批古陶瓷是贗品,一時關於「京師瓷」和「國寶幫」的話題成為文博界熱議話題。

­  許明(中)在庫房看文物

­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為邱季端和臺灣高校「掌眼」的四位專家中,中國國家博物館原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雷從雲在去年的京師瓷風波中就曾被指「不懂鑑定」。廈門大學的教授葉文程長期從事中國古陶瓷和古外銷陶瓷研究工作,在去年邱季端出資並主編《中國古陶瓷大典》時就是他的顧問。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許明,研究方向是文藝學、人文社會科學的方法論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去年「京師瓷」事件發酵時,他曾經撰文表示,北師大公開宣布接受邱季端學長6000件古陶瓷捐贈是「何等壯舉」,並認為這批捐贈是「官方文博系統偽學猖狂 殺大批文物精華時的捐贈,是大批文物精品被打成仿品流出國門時的捐贈,是五千年文明的實物被作濺,被污衊,被損害,被拋棄時的捐贈」,基本闡述的就是「國寶在民間」的觀點。而杜緒海在廈門友豐文創園兩岸文化館經營著自己的古玩收藏店,是一位古董商人。

­  「清雍正黃釉琺瑯彩花鳥紋盤」(本文藏品的定名如未說明均來自邱季端個人公眾號)

­  從這篇推文中所給出的部分捐贈品圖片來看,此次向臺灣高校捐贈的藏品依然以瓷器為主,定名上從」漢代「以前的青瓷,一直到」清雍正「時期的琺瑯彩,各個朝代都有涉及。不過這些瓷器圖片在《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發給業內相關專家後,依然受到了專業界質疑,有專家直斥為「一眼假」瓷器。比如一件清雍正黃釉琺瑯彩花鳥紋盤,由於此類瓷器必然為宮廷所制,查閱清檔記載及對比兩岸故宮的收藏,是可以作出真假判斷的。

­  此次捐贈的部分藏品圖片:

­  邱季端的「漢以前青瓷三足提梁壺」

­  邱季端的「南宋官窯洗」

­  上圖為邱季端此次捐贈的「元紅綠彩釉裡紅貼花直徑罐」,下圖為河北博物院藏元青花釉裡紅蓋罐,現全世界公開展出的元青花釉裡紅蓋罐僅三件,除河北省博物院外,分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大英博物館。另有一件體型較小者屬於某歐洲古董商。

­  邱季端捐出的「元龍泉貼花盤」

­  邱季端的「元紅綠彩西亞型帶蓋六稜瓶」

­  邱季端的「元青花魚藻紋四系扁瓶」

­  邱季端的「洪武青花八稜荷葉蓋罐」

­  邱季端的「明宣德青花龍紋雙耳扁瓶」

­  邱季端的「清雍正綠釉琺瑯彩花鳥紋盤」

­  連結:北師大校友邱季端向母校捐贈6000件古陶瓷並成立博物館

­  2016年7月13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1962級校友、福建籍收藏家邱季端宣布,將珍藏的6000件古陶瓷捐給母校。據其介紹,這批藏品具有「全」、「精」、「稀」的特點,包括從兩漢魏晉到宋元明清各個朝代、各個窯口的代表作,堪稱中國古代陶瓷藝術的珍品。北師大隨即宣布,以此捐贈為基礎成立北師大邱季端中國古陶瓷博物館、中國古陶瓷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院,並任命邱季端為首任館長和院長。

­  消息一出,這批藏品立刻遭到了一些學者的質疑,認為個人不可能收藏有數量如此龐大且器形完好的古陶瓷,其中不少收藏都是「一眼假」。澎湃新聞於2016年7月27日以《6000件「京師瓷」捐給北師大?文博專家:必須先鑑定真假》一文進行了報導,並專訪了中國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上海博物館研究員許勇翔。他認為「這個東西年份很淺,我說比你年齡還小呢。」並提出「高校辦博物館、接受人家捐贈文物,事先必須經過鑑定,這是原則性的問題。」

­  2016年8月2日,《廈門日報》刊載了邱季端對質疑的回應,稱「質疑者沒有見到捐贈實物,僅憑猜測和網上流傳的幾張照片就妄下結論,這是非常草率的」,並提出會在正式捐贈之前經過四道鑑定:「首先,我會在自己所有的藏品中親自挑選一遍;接著,請一些高水平的藏家朋友再挑一遍;之後,再請國內外知名的瓷器專家來鑑定一下。人工鑑別後,還會使用儀器鑑定,主要是通過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跡科技鑑定和拉曼螢光譜設備鑑定。」

­  他表示已經和北京一家儀器鑑定機構達成協議,有望在今年(2016年)完成第一批600件藏品的鑑定,明年(2017年)完成所有捐贈品的鑑定任務。但捐贈事宜過去近半年,邱季端尚未公開發表任何鑑定的報告。這家鑑定機構的名字也從未為公眾知曉。

­  另外,據《南方都市報》報導,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2015級博士生劉昕鵬於7月30日向學校方面遞交了一封公開信,信中希望學校就7月13日邱季端捐贈中國古陶瓷藏品一事進行專項調查,以正視聽。報導中提出的劉昕鵬的質疑理由主要包括以下幾點:捐贈藏品數量之大(約6000件)、規格之高(有相關人士估值愈萬億元)乃國內甚至國際專業拍賣行、各大博物館難以望其項背;捐贈者對藏品的收藏放置與業界保存收藏方式相差較遠;部分藏品照片顯示製作工藝與各大博物館類似藏品差別較大;學校接受捐贈前未對藏品進行專業鑑定;出席捐贈儀式的個別專家曾因為仿偽品背書而在業界受到爭議;學校是否有專業能力對新建博物館和研究院進行良好管理等。這些質疑與猜測,有些是基於收藏常識,有些是基於收藏規範,但無論如何,這些評價都對捐贈事件本身以及北師大、邱季端的名譽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相關焦點

  • 古瓷化妝土是怎麼回事?古瓷化妝土工藝發展歷史脈絡考析
    不論北方瓷器出現的時間是北魏後期還是北齊,我們可以看到的現象是,北方地區受南方的影響開始生產青瓷器,其接受南方瓷器生產工藝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包括了一般瓷器的生產和精品瓷器的生產。
  • 骨質瓷介紹——骨質瓷特點
    骨質瓷介紹一、骨質瓷特點 獨特的燒制過程和骨碳的加入,使瓷土中的雜質被消除, 從而使骨瓷成為白度高、透明度好、瓷質細膩、釉面光亮平整的瓷器,素有「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的美稱。u瓷質細膩 白度柔和、透光性強,呈現出與普通瓷器不一樣的質感和亮度,渾身散發著貴族的高貴氣質。u器皿形狀規整 花面光亮,釉面質感更好。u保溫性好 與傳統瓷器相比,骨瓷的保溫性更好,喝咖啡或泡茶時有更多感受。
  • 古瓷造假:揭開這些本已身價不菲的「高仿」古瓷器的奧秘!
    景德鎮的古瓷高仿造假產業鏈,讓這些國寶幫砸空身家,得來的虛擬財富,而最終血本無歸。(據媒體報導,10萬人從事文物仿製造假產業鏈,每年文物仿製造假收入超過百億元。而其中一個瓷器高仿造假產業鏈就在景德鎮,景德鎮一件高仿的明清官窯,在境內外拍賣公司拍出,成交可達幾百萬,而這些高仿的明清官窯在景德鎮的行價為幾萬元。景德鎮古瓷高仿造假,究竟讓多少收藏家血本無歸?)
  • 解析古瓷「化妝土」
    收藏老窯瓷的,一定明白「化妝土」為何物。南宋以前,中國瓷器還不是純白胎土的天下。連宋官都還是「紫口鐵足」嘛。
  • 瓷粘結(瓷嵌體、瓷貼面、全瓷冠)修復
    即瓷嵌體、瓷貼面以及全瓷粘結橋。那有人就說了全瓷冠或全瓷橋屬不屬於,也屬於瓷粘結修復體。因為我們認為,它的主要矽壁材料,不光看好這個粘結力,而主要是靠機械的威力,所以我們就把它部位在這個瓷粘結修復體這一類來,關於這個瓷粘結修復的方面,就是說,我們就說認為這個瓷嵌體、瓷貼面、全瓷粘結橋,這樣我們是主要是靠粘結力產生的一個全瓷修復體,把瓷粘貼修復。最早就是應用這個全瓷修復的人是誰?這就是1930年Dr.
  • 邢窯、定窯和遼白瓷的區別
    邢窯白瓷多像玉璧形底碗一樣,素麵無裝飾,到了唐代中期以後特別是晚唐五代,邢窯器中也出現了雕塑、堆貼、印花、刻花、壓邊、起稜、花口等裝飾方法。唐代後期,邢窯由於制瓷原料等方面的原因,漸趨衰落。河北曲陽定窯受邢窯的影響繼之而起,成為北方著名的白瓷窯。除邢窯與定窯外,河南的鞏縣窯、密縣窯,山西的平定窯與渾源窯等,也都以燒白瓷為主。
  • 明代制瓷業,青花瓷,單彩和多彩瓷
    景德鎮影青瓷胎潔白細膩,釉色質如玉,其硬度、薄度、透明度和瓷裡莫來石結晶的發育都達到了現代硬瓷的標準。器物形制玲瓏,裝飾手法以刻、印為主,紋飾多蓮花一類花卉。南宋採取復燒方法,產量猛增,主要供應國內廣大地區及外銷。元代除燒影青釉、黑釉器外,官辦窯即樞府窯生產乳濁的白釉器,瓷質薄而白,器型多為上層貴族們飲乳食酪和便於馬上使用的玉壺春瓶、戟耳附環瓶、扁沿大盤等。裝飾上有褐色斑點的,有串珠紋樣的。
  • 天津瓷房子,一個瘋狂的童話
    這麼一座價值上億元的房子居然就在路邊上,還有很多個頭不大的古代石雕就擺在人行道上,連保安都沒一個,任何一個路過的路人都可以去觸摸那些古瓷器,真擔心哪天被壞人給搞破壞。 瓷房子的入口處,看著這密密麻麻的瓷片,你就會明白,數億片古瓷片的說法不是忽悠人的。
  • 談一談回流瓷的現狀
    中國作為瓷器產地以及出口國,留存於國內的古瓷理論上是最多的。第一、國內是瓷器的產地並且瓷器也是中國人離不開的主要日用品,所以就在當時國內的瓷器是全世界最多的。第二、瓷器是易碎品,但中國的厚葬制度使得古瓷得以保留至今。國外是瓷器貿易的進口國,當然瓷器的數量原本遠遠小於國內,由於國外並沒有厚葬制度,那麼易碎的古瓷更難保留至今。
  • 你知道高白瓷與骨質瓷的區別在哪嗎?
    世界上最高檔最環保的瓷—景德鎮高白瓷景德鎮高白瓷系採選本地優質高嶺土等原材料,經精加工配製,以高溫還原燒成,瓷質釉色純淨細膩
  • 真瓷膠的施工方法
    一、新鋪貼瓷磚真瓷膠施工方法:1、磚縫處理:可填縫也可以不填,如填縫需要等填縫材料幹了,方可進行縫。
  • 淺絳彩瓷和新粉彩瓷的鑑賞要點
    淺絳彩瓷和新粉彩瓷的鑑賞要點當下淺絳彩和新粉彩瓷正成為古瓷藏家的一個熱點,作為民國時期的兩種重要瓷類品種的淺絳彩瓷和新粉彩瓷的藝術品位和經濟價值怎麼判斷區分呢?淺絳彩瓷,是因繪畫技法而名的一種彩瓷。鹹豐、同治年間,由程門等一批畫家把由黃公望當年首創的以淡赭石與水墨相間渲染而成的一種山水設色畫法,運用到彩瓷的繪畫上,在白瓷上繪上花紋,再染以淡赭色和少量的水綠、草綠和淡藍等彩,經低溫燒成。淺絳彩瓷色調清淡柔和,頗具文人雅趣。所繪題材已不局限在山水,更有人物、花鳥和走獸之類。民國淺絳彩壽星圖棒槌瓶淺絳彩瓷以深厚的文人繪畫風格,深受時人喜愛。
  • 古瓷化妝土是怎麼回事,工藝產生與發展情況如何?
    第二,改變瓷器的呈色,主要用於胎色較深的瓷器上,施了化妝土以後,透過玻璃質釉,使器物表面呈現出化妝土的顏色(一般是白色),由此而成為生產白瓷和釉色淺淡的青瓷的一種重要方法。第三,應用於乳濁釉、結晶釉和黑釉器物上,主要施用於器物底部未施釉的部分,以改善露胎部較粗糙、不夠光潔的現象,這種化妝土也常常被稱為護胎釉。
  • 微拍堂逸成拍賣攜央視鑑寶專家朱民英開啟古瓷百萬大拍
    據悉,微拍堂拍賣行逸成拍賣將於 10 月 29 日舉行「京城瓷霸攜手《鑑寶》專家——古瓷百萬大拍」活動,央視鑑寶專家朱民英將做客古瓷百萬大拍直播間講解古瓷器鑑賞知識和文化源流並與藏友互動,此場百萬拍還將有百餘件古瓷珍品參與展拍,藏友有機會收入囊中。
  • 心有歸「鼠」好運成雙 新款寶珀中華年曆表及首款古瓷工藝腕錶發布
    2020年的鐘聲已然奏響,作為歷史最為悠久的腕錶品牌,「經典時計的締造者」寶珀Blancpain在新年之際再次向世界呈獻上兩款誠意新作——寶珀中華年曆限量版「瑞鼠」鉑金腕錶及首款古瓷工藝腕錶,以此聯結寶珀與中華的深厚情誼。工藝嚴苛的複雜功能、極具匠心的超凡工藝,以及只「鼠」於您的好運,皆被寶珀Blancpain凝集於兩款腕錶之內。
  • 瓷木地板美縫的優缺點,瓷木地板需要美縫嗎?
    下面跟著同城美縫小哥一起來探索一下瓷木地板美縫施工的奧秘!,瓷木地板顯然具有很大的價格優勢,並且瓷木地板使用壽命長,耐磨,無需像木製產品那樣周期性地打蠟保養,成本低使用時間長,的確是較具性價比的選擇。耐磨又防水 清潔保養簡單方便瓷木地板表面經防水處理,若有灰塵沾染,可直接用水擦拭,同時瓷木地板還具有強抗汙能力,通常情況下,用水和標準中性洗滌劑就可完成清潔,清潔保養比木地板簡便不少。
  • 真瓷膠.陶瓷泥到底有什麼區別【必看】
    有些家庭會用陶瓷泥來覆蓋,後來又出現了許多美縫產品,左工牌真瓷王的出現得到全國廣大客戶的信賴,那麼真瓷王與陶瓷泥又有什麼區別呢?請大家跟隨左工來一起看一下。  左工牌真瓷膠是雙組份美縫劑和陶瓷泥的升級換代產品,固化後硬度高、光澤好、性能堪比陶瓷膠這一類美縫劑,真瓷膠各項性能遠超出普通美縫劑,真瓷膠耐水、耐油、防黴、質硬、易清潔、具有與陶瓷釉質類似的光滑表面看上去很有質感的
  • 「90後」瓷都「時間」修復者:重現古瓷之美
    新華社南昌12月15日電 題:「90後」瓷都「時間」修復者:重現古瓷之美  新華社記者郭傑文、姚子云  在江西省景德鎮御窯博物院修復室,劉鎣正在燈光下用小刀小心翼翼地清理瓷器碎片斷面,不時用修復刷清掃雜質。「瓷器碎片清洗必須非常細心,要在清理掉雜質的同時,保護好碎片本身。」她說。
  • 焦作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瓷中君子」絞胎瓷
    絞胎瓷上形象的鳥羽紋制胎、煉泥、擀皮……絞胎瓷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共有10個環節、108道工序,每道工序的要求都十分嚴格,全靠工匠們手工完成,這造成了絞胎瓷的成品率不高。河南焦作的「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起源於唐,興盛於北宋。
  • 古瓷底足鑑定25招:每一條都超級實用!
    所以細看江西瓷的外足釉與坯的分界,釉是以鋒利的切線斷然而止的,這一點與日本製品迥然有別。古瓷中明代製品多留有削足的痕跡,而清代所作除劣等品外,大都在切削過的足端用濡筆或布加以揩拭,因而足底面總是帶有一種柔軟、滑潤之感。試看清代瓷器中有仿明代製品很相似的,但從未見有模仿這種削足之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