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瓷中君子」絞胎瓷

2021-01-08 華夏經緯網藝術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為續寫新時代的「河南故事」,助力河南「走出去」「引進來」,國際在線河南頻道《豫見國際》欄目將持續聚焦河南各地的城市發展、特色產業(產品)、文旅美食等,以及值得向全球推薦的「河南名片」。本期《豫見國際》聚焦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絞胎瓷,感受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

位於焦作市修武縣的當陽峪瓷窯遺址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西村鄉的當陽峪村是絞胎瓷的發源地,絞胎瓷是以胎內紋飾變化來表現藝術的瓷種,其工藝獨特,瓷器花紋由胎而生,內外相通、裡外相透、一胎一面,不可複製,被稱為「編出來的瓷器」,因其表裡如一的特質也被譽為「瓷中君子」。

絞胎瓷又名「透花瓷」,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然後或相絞拉坯、或編花印坯,澆一層透明釉燒制而成。由於泥坯絞揉方式不同,紋理變化亦無窮,能絞出木紋、鳥羽紋、雲紋、流水紋等,有的如老樹纏繞盤根錯節,有的如層山疊嶂起伏不定,構思奇巧,變化萬千。

絞胎瓷上形象的鳥羽紋

制胎、煉泥、擀皮……絞胎瓷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共有10個環節、108道工序,每道工序的要求都十分嚴格,全靠工匠們手工完成,這造成了絞胎瓷的成品率不高。

河南焦作的「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起源於唐,興盛於北宋。北宋時期,當陽峪與當時的江西景德鎮、福建德化、陝西耀州並稱為中國「四大瓷都」,是宋代北方著名陶瓷生產場地,其代表性器物被故宮博物院、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等珍藏。目前,全世界館藏絞胎瓷不足60件。

2014年11月,「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花紋表裡如一的絞胎瓷

在記載了當陽峪窯業繁榮盛況的修武縣當陽峪古窯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美藝術大師、焦作市金谷軒絞胎瓷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柴戰柱如數家珍地介紹說:「焦作當陽峪窯燒制的瓷器用到了絞胎、絞釉、剔花等裝飾技法,以剔花著稱、絞胎取勝,其風格獨樹一幟,聞名於世界。宋『靖康之變』後,當陽峪窯燒制中斷,導致絞胎瓷技藝失傳。」為重燃熄滅近600年的絞胎窯火,柴戰柱在絞胎瓷發源地修武縣當陽峪村建立了絞胎瓷博物館,專門從事絞胎瓷工藝的研究和開發。

「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柴戰柱展示絞胎瓷盤底部圖案

在焦作市,司福源和何小花夫婦也是為數不多的絞胎瓷燒制技藝傳承人,他們創辦的福盛坊絞胎瓷有限公司(一下簡稱「福盛坊」)還與焦作師專美術學院聯合,把製作車間變成老師的科研陣地、學生的實踐課堂。另外,在繼承傳統製作工藝的基礎上,他們進行了大膽創新,將絞胎瓷的製作與書畫、捏雕、貼花等工藝相結合,在胎質、紋飾、釉質、造型等方面進行了革新。

「我們獨創的絞胎玉瓷,以玉入瓷、以玉入釉,所產絞胎玉璧、絞胎玉茶具系列產品,看上去內外通透、表裡如一,還具有玉的溫潤品質,是傳統技藝與現代藝術、科技的完美結合。而且,我們研發燒制的直徑0.8米『絞胎玉璧』面世後,更是在焦作的絞胎瓷業引起了轟動。」司福源說。何小花是「美學絞胎」的實踐者和開拓者。2015年,她的作品「絞胎玉璧」榮獲「東方韻」國際陶瓷展金獎。絞胎玉瓷在審美上打破了傳統絞胎拉坯形成的繃帶式的僵化紋理,通過工藝的改良和提升,形成了自由流暢的天人合一紋理,或像山水雲霧、或像花鳥魚蟲、或如水墨丹青,被業界譽為絞胎瓷的新高度。

福盛坊絞胎瓷創始人司福源展示「絞胎玉璧」

??遺憾的是,目前焦作的絞胎瓷產業從生產規模、從業人數到產值都很有限,焦作絞胎瓷產業的發展和壯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也是絞胎瓷傳承人柴戰柱和司福源的一個共識。信息來源:國際在線

用瓷土擀制的菊花圖案

柴戰柱絞胎瓷作品《中華龍》

花紋流暢的絞胎瓷作品

福盛坊絞胎瓷茶具

福盛坊絞胎瓷藝術總監何小花在編花印坯

相關焦點

  • 國家非遺「瓷中君子」絞胎瓷逾百件珍品亮相鄭州
    國家非遺「瓷中君子」絞胎瓷逾百件珍品亮相鄭州 2018-05-22 19:29:4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豫見進博丨鈞瓷、絞胎瓷,陝州剪紙,它們代表河南「非遺」登上進博...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振傑 李鵬 蔡迅翔 文 聶冬晗 圖為了使各國來賓充分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首次增設了4000平方米「非物質文化遺產暨中華老字號」展區。全國各地極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紛紛亮相,誰能代表河南「非遺」來到進博會?
  • 鈞瓷、陝州剪紙、絞胎瓷代表河南非遺上了進博會
    標價188萬元的「孔雀開屏」絞胎瓷瓶本屆進博會,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紛紛亮相,這與首屆進博會相比,是一個創新。河南選出「三大件」——鈞瓷、陝州剪紙和絞胎瓷。相比另兩樣,絞胎瓷知名度算不上高,那麼,它為何能代表河南非遺上進博會?一件絞胎瓷瓶標價188萬元進博會會場的河南非遺「三大件」中,絞胎瓷的知名度並不算高,能成為「三大件」之一,可能與其價格有關。同汝瓷一樣,絞胎瓷也因靖康之變而失傳,新中國成立後,經歷了恢復、傳承、發展的歷程。
  •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文浩在創新中探尋絞胎瓷的傳承與發展
    河南經濟報記者 谷太磊 通訊員 李相宜 王茜雲臺山水、太極聖地、「四大懷藥」、絞胎瓷器……在焦作市的幾大文化名片中,目前做得最艱苦的,恐怕莫過於當陽峪的絞胎瓷了。李文浩就是其中的一員。「80後」的李文浩,從職業學校一畢業,就學以致用地進入陶瓷行業。
  • 河南造盾構機模型,汝瓷、絞胎瓷及懷山藥古法炮製技藝……這些...
    綜合形象展將呈現出彩河南  據悉,為借進博會平臺展示河南發展新優勢、新形象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本屆進博會河南交易團設置綜合形象展區和「中華老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展區。  展區設置開放河南、騰飛龍頭、輝煌五區、多彩四路、出彩河南等五大板塊,全面展示河南省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獨特的地理人文景觀,以及河南省近年來經濟發展的重大成就、開放型經濟的重大成果、「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重大項目、招才引智成果、「五區四路」功能定位和發展前景,充分展現河南開放呈現的新格局、經濟發展的新成就、社會孕育的新商機。
  • 河南「匠人」掉進「泥坑」30年 讓隱匿民間九百年的絞胎瓷重獲新生
    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柴戰柱的絞胎瓷展廳,撇開展架上造型優美、紋飾多樣的成品瓷器,他先拿出幾塊碎瓷片給記者看,絞胎瓷的奧秘就藏在這不起眼的碎瓷片裡。絞胎瓷利用獨特的絞胎技法,將不同顏色的泥塊絞在一起,俗稱「編花」,通過胎內紋飾變化來裝飾瓷器,表裡如一,內外相通。「絞胎瓷堪稱『編織』出來的瓷器。」柴戰柱說。儘管坐在展廳,柴戰柱仍高高捲起褲腿。
  • 變化萬千:唐代絞胎釉瓷
    絞胎陶瓷亦稱「絞泥」、「攪胎瓷」、 「透花瓷」。絞胎是唐代陶瓷業中的一個新工藝,唐代以前尚未出現,靖康之變後失傳。
  • 絞胎瓷,瓷中翹楚,亦真亦幻的藝術感染力,表裡如一令人賞心悅目
    絞胎瓷,是中國博學多才、精彩紛呈的陶瓷體系中一個寶貴、稀有、與眾不同的品種。所謂絞胎,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然後相絞拉坯,製作成形,澆一層透明釉,燒制而成。唐代絞胎和唐三彩一致,均以高嶺土作胎,因燒成溫度不同,胎色白中帶粉紅,大都施低溫黃釉、綠釉和三彩釉三種色調,以黃釉居多,三彩釉最少,主要形狀有圓角長方枕、倭角長方枕、三彩釉長方枕。絞胎由不同顏色的瓷土相絞在一起製成泥色,然後像擰麻花一樣將它們擰在一起,絞在一起能夠形成了各種花紋。
  • 文化和旅遊部調研組在我市調研
    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一行,對我市國家級非遺項目蘇家作龍鳳燈舞和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以及大沙河生態治理項目、南水北調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局長謝金英、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一級巡視員王晨陽,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姜繼鼎、副廳長朱建偉等一同調研。市委副書記、市長徐衣顯,市領導宮松奇、王付舉陪同調研。
  • 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舉辦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朱小健,景德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唐良,中共景德鎮市委副秘書長、市文廣新旅局局長餘志華,景德鎮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瓷局局長方霞雲,景徳鎮新聞傳媒集團董事長李新華,景德鎮市文聯黨組書記熊小席,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江西省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劉少平,景德鎮市昌江區常務副區長陳忠豪,景德鎮市非遺中心主任董宇,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文旅中國政企部主任黃慶參,以及景德鎮部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教授
  • 江西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
    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現場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會員大會在景德鎮市非遺中心會議廳召開。中國非遺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朱小健、景德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唐良等出席。
  • 中國陶瓷彩繪藝術家 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彩傳承人 吳學湘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彩瓷燒制技藝項目市級傳承人;工藝美術師;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潮州市工藝美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政協潮州市湘橋區第六屆委員會委員。吳學湘,自幼喜愛工藝美術文化,師從林若鑫、蘇森茂、蔡禧平。1988年起,他從事陶瓷裝飾彩繪工作,傳承潮州陶瓷彩繪優秀技藝,多件陶瓷作品在參加國家級、省部工藝美術專業展評活動中均獲金、銀獎項。
  • 流羽飛花——絞胎瓷器概說
    絞胎瓷則是瓷器中獨樹一幟的藝術奇葩。 絞胎瓷是用褐白、黑白或棕白兩色瓷泥交替迭摞、互相揉和,再用折迭、盤卷、切刮等方法製成各種絞樣,然後拉坯成型或模壓成型,胎上就出現兩色相間、紋理變化多端、十分美麗的圖案,再罩以晶瑩玉潤的透明釉、綠釉、黃釉,將如花似錦的花紋表現得淋漓盡致,給人一種流動變幻的美感,北方民間俗稱透花瓷。由於它工藝複雜,製作難度極高,所以流傳下來的絞胎瓷十分稀少名貴。
  • 五彩瓷,綻放絕美芳華
    這批釉下彩薄胎瓷,將醴陵釉下五彩瓷的魅力發揮到了極致,創下了多項制瓷紀錄。1958年起,醴陵開始為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設計並製作生活用瓷。醴陵釉下五彩瓷由此走進中南海、人民大會堂等國家重要機構,成為國宴瓷、陳設瓷,並屢屢作為國禮瓷贈送給外國領導人,醴陵釉下五彩瓷也被稱為「國瓷」。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根據《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
    人民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劉佳)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普寧嵌瓷
    嵌瓷的藝術風格較為寫實,色彩鮮 豔、形象生動、效果突出,有獨特的生產技藝和欣賞價值。據《廣東工藝美術史料》記載,嵌瓷的出現可追溯至明代萬曆年間(1572—1619年),盛於清代,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熱愛、堅守、擔當,「文化播種者」助推焦作更出彩!
    接好文化傳承接力棒黃河東流,一路奔湧,造就了懷川的大美風物,更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焦作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樹起一個個高聳天地之間的懷川文化地標,在歷史的坐標中熠熠生輝,受到國內外的廣泛讚譽。這種厚重的文化積澱,離不開一代代文化人的接力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