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彩繪藝術家 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彩傳承人 吳學湘

2021-01-08 當代藝術評論

吳學湘,男,1968年10月生,廣東潮安區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彩瓷燒制技藝項目市級傳承人;工藝美術師;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潮州市工藝美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政協潮州市湘橋區第六屆委員會委員。

吳學湘,自幼喜愛工藝美術文化,師從林若鑫、蘇森茂、蔡禧平。1988年起,他從事陶瓷裝飾彩繪工作,傳承潮州陶瓷彩繪優秀技藝,多件陶瓷作品在參加國家級、省部工藝美術專業展評活動中均獲金、銀獎項。

1999年,吳學湘步入婚紗禮服設計領域,把潮州傳統的陶瓷彩繪技藝滲透於婚紗禮服的創作設計之中,首創婚紗禮服行業手繪技藝。

2007年創建廣東禧寶婚紗晚禮服有限公司,任公司總經理。其公司是一家具有自營進出口權的專業婚紗晚禮服生產企業,是潮州市服裝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

公司擁有一支專業設計、生產製作的管理團隊,秉承「誠信、敬業、創新」的管理理念,追求完美,強化質量管理,激發活力,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用口啤贏得客戶的信賴!產品遠銷國內外,產品的獨特之處在於:媚而不俗,華而樸實,如出水芙蓉充滿神韻。 在2016年中國(潮州)國際婚紗禮服周中,由其負責的婚紗作品《百花爭豔 玉蘭飄香》榮獲「最佳婚紗設計獎」,為潮州婚紗行業贏得了殊譽。

2017年,吳學湘創辦潮州市千筆文化國畫瓷研究院,任研究院院長。意在集千賢之手,著力弘揚工匠精神,打造藝術家交流平臺,旨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研究作品,既有傳承的經典款式,也有創新的精品力作。為潮州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平添了幾許典雅之韻。

2018年10月參加「2018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廣東)非遺周暨佛山秋色巡遊活動非遺活態展示,在現場做畫,展示潮彩獨特的彩繪技藝和精美效果,把潮州彩瓷燒制技藝的知識和展示給更多的人認識,為傳承工作做出一定的貢獻。

為了更進一步地弘揚潮州彩瓷燒制技藝這一傳統工藝,更好地將我們潮彩的精美作品讓更多的人得到認識和欣賞,2019年1月1日成立了「千筆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為傳承工作的開展又創建了一個平臺。

相關焦點

  • 江西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
    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現場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會員大會在景德鎮市非遺中心會議廳召開。中國非遺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朱小健、景德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唐良等出席。
  • 永靖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訓班開班
    永靖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訓班開班 2020-07-14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舉辦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朱小健,景德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唐良,中共景德鎮市委副秘書長、市文廣新旅局局長餘志華,景德鎮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瓷局局長方霞雲,景徳鎮新聞傳媒集團董事長李新華,景德鎮市文聯黨組書記熊小席,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江西省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劉少平,景德鎮市昌江區常務副區長陳忠豪,景德鎮市非遺中心主任董宇,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文旅中國政企部主任黃慶參,以及景德鎮部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教授
  • 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代表性傳承人蘆愛玲:最大的心願是把這門...
    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代表性傳承人蘆愛玲:最大的心願是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代表性傳承人蘆愛玲:最大的心願是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2)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代表性傳承人蘆愛玲:最大的心願是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3)
  • 鞍山仨項目入選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鞍山仨項目入選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信息來源:鞍山日報發布時間:2020-12-15瀏覽次數:次 12月14日,記者從市文旅廣電局獲悉,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46項,鞍山快板書、老六路太極拳、千山彩塑彩繪3項成功列入省級名錄。
  • 瀋陽市渾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會成立
    (程景亮)旨在團結服務非遺文化傳承人和相關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瀋陽市渾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會於11月24日成立。非遺項目——滿族傳統搓背技藝傳承人、遼寧舉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德勝當選為會長。渾南區委統戰部副部長童丹、渾南區工商聯主席趙勇為商會授牌。
  • 三五百遺薈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洱茶製作技藝代表性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李興昌大師作品賞析!
    2008年,普洱茶製作技藝(貢茶製作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而為滿足大眾物質文化需求,哈爾濱三五非遺博覽館因地制宜開展線上活動,為大家提供良好的欣賞機會!現珍藏於三五非遺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洱茶製作技藝代表性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李興昌大師作品敬請各位品鑑!其創作的普洱茶餅具有匠心獨運的創意之美 ,極具觀賞價值、收藏價值!注:作品數量有限!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992年12月,在美國聖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將文化景觀作為文化遺產的類型,從而進一步豐富了歷史文化遺產的內涵。1997年11月,非物質文化遺產——「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得到國際的認可。
  • 21世紀前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理念、實踐與經驗
    伴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7年《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條例》決定建立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01年公布包括中國崑曲藝術在內的第一批「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03年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和中國2004年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5年頒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等重大事件和時機的出現,中國在人類剛進入21世紀的重要時刻即拉開了非遺保護的宏大序幕
  • 中國彩繪文化藝術,陶瓷雕塑,景德鎮陶瓷
    本文乃作者小衫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在現代的著述中,由胡志德、胡彬編著,中國藝術家出版社出版的《陶瓷美術》具有重要價值。此書是《陶瓷美術》雜誌從1958 ~ 1968年間所出雜誌的合訂本,其中涉及景德鎮眾多陶瓷雕塑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及論文,儘管彩圖很少,仍然是我們研究這一時期陶瓷藝術的重要文獻資料。書中有這一時期重要的陶瓷雕塑家,如曾龍升、曾山東、周國楨、劉遠長等,以及這一時期出現的制瓷機構,如陶研所、雕塑瓷廠等,是我們研究20世紀60年代前後陶瓷彩繪雕塑發展的重要依據。
  • 巧手織錦繡 執著從藝路——記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刺繡傳承人毛...
    原標題:巧手織錦繡執著從藝路  ——記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刺繡傳承人毛存文  見習記者 毛婧雯  從熱愛刺繡的豆蔻少女,到為理想出逃的中年農婦,再到今天的「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刺繡傳承人」「聯合國貧困地區社會發展項目婦女繪畫與手工作品比賽一等獎作品創作者」「甘肅工藝美術大師」,世博會和蘭洽會上備受矚目的刺繡藝術家
  • 景德鎮:陶瓷文化生態漸入佳境
    清代詩人沈嘉徵以一首通俗易懂的詩句,從資源、人才、技術、市場角度勾勒出景德鎮那時的「陶瓷生態」。▲陶瓷工藝美術師在瓷坯上畫畫。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景德鎮陶瓷受到多種因素的衝擊,一度有些迷茫。數年之前,景德鎮市委、市政府提前布局,以一個全新的政策引導、人才支撐、科技引領、文化滋養來培育景德鎮陶瓷文化生態。
  • 【文明日照·文化】葫蘆彩繪傳承人的藝術人生
    葫蘆,諧音「福祿」,一直以來被視為我們的吉祥物,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眾多的美好寓意,而起源於宋代的手繪葫蘆,作為日照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寄託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嚮往,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在葫蘆上作畫的匠人,來看一看葫蘆上那方寸間的古老藝術。
  • 焦作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瓷中君子」絞胎瓷
    本期《豫見國際》聚焦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絞胎瓷,感受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北宋時期,當陽峪與當時的江西景德鎮、福建德化、陝西耀州並稱為中國「四大瓷都」,是宋代北方著名陶瓷生產場地,其代表性器物被故宮博物院、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等珍藏。目前,全世界館藏絞胎瓷不足60件。2014年11月,「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守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瑰寶 ——烏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綜述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和《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以構建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為目標,以資源普查、名錄體系建設、支持傳承人傳習活動、開展宣傳教育為重點,以建立機構、完善制度、加大經費投入為保障,穩步推進各項保護工作。
  • 傳承與發揚|廣州陶瓷彩繪新高度
    廣州的冬天依舊溫暖和煦,為迎接2021年黨的100周年誕辰廣州陶瓷彩繪展,來自四面八方的藝術家們齊聚白雲山下,蔭遠藝術公司創作基地,大家進行著熱烈而充滿激情地創作。他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大學,是正統的陶瓷行業的傳承人,又在中國畫領域、設計領域頗有建樹,讓我們期待何老師的藝術創作更加輝煌。       蕭霽虹老師、尹小艾老師、梁燕兒老師都是廣州本土藝術家。蕭霽虹老師不僅是雕塑藝術家還是陶瓷彩繪的資深藝術家。尹小艾老師更是多才多藝,常年堅持藝術創作也是廣州知名油畫藝術家,他們在陶瓷彩繪上既有當代藝術方面的吸收,把波普藝術的特點與陶瓷彩繪相結合。
  • 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作品展在海口開展
    展覽包括了眾多彩繪題材和表現形式。 王子謙 攝中新網海口12月19日電 (記者 王子謙)「陶瓷中國—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作品展」19日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展,共展出來自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20餘位當代優秀陶瓷藝術家所創的130件陶瓷作品。
  • 歙縣杞梓裡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再添新裝備
    走近一看,原來是文化站的工作人員在發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所需的道具設備。據該鎮文化分管領導方娟敏介紹,此次發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類項目所需道具是世行貸款安徽黃山新農村建設示範實施項目,此項目旨在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村莊環境和周邊生態和諧統一,現代生活與歷史文化和諧統一。
  • 南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
    目前,南安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類79項,其中國家級保護名錄2項,省級保護名錄9項,泉州級保護名錄34項;共有代表性傳承人32人,其中省級傳承人2人、泉州市級傳承人26人;建有英都拔拔燈、蛇脫殼古陣法、南音、高甲戲、木偶雕刻等5個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南安非遺傳統技藝共有27項,國家級1個,泉州市級4個,南安市級22個。
  • 香港銅鑼灣集團與兩岸四地大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戰略合作
    中國國際新聞雜誌社電(國家級期刊中國經貿雜誌社副主編郝江華推薦,中國國際新聞雜誌社記者王建伏報導)近日,香港銅鑼灣集團與兩岸四地大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鄭州舉行。在中國兩岸四地非遺資源存量87萬項中,作為世界文明體系唯一沒間斷的中華文明,大致分10大門類,含20多個小門類,手工藝只是其中的一類,而非遺飲食、非遺康健、非遺服飾、非遺展演、非遺傳說、非遺民俗、非遺體育等有40項中華非遺,已進入世界非遺行業,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互交融,令人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