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萬千:唐代絞胎釉瓷

2021-02-28 雅昌藝術網論壇



絞胎陶瓷亦稱「絞泥」、「攪胎瓷」、 「透花瓷」。絞胎是唐代陶瓷業中的一個新工藝,唐代以前尚未出現,靖康之變後失傳。所謂絞胎,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然後相絞拉坯,製作成形,澆一層透明釉,燒制而成。由於泥坯絞揉方式不同,紋理變化亦無窮。能絞出木紋、鳥羽紋、雲紋、流水紋,有的如老樹纏繞盤根錯節,有的如層山疊嶂起伏不定,構思奇巧,變化萬千。


絞胎陶瓷每一件產品都有其不同的紋理特色,其紋理結構只有相似,沒有相同,它以獨特的紋理結構和色彩變化在陶瓷產品中獨樹一幟,成為諸瓷之中的佼佼者,堪稱制瓷精品。

絞胎陶瓷製作技術是當陽峪獨特的工藝技術之一,絞胎是陶瓷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它將形式美在瓷胎裝飾方面推向極至.它利用陶瓷顏色的色彩,通過了作者的精心構思,進行揉合、排列和白泥或其它色泥,繼成的紋理或圖案,出現的亦真亦幻的藝術感染力,令人賞心悅目。

當陽峪的絞胎瓷,最早出現在唐代,那時的絞胎技術尚不成熟,多數絞胎的紋理則以亂紋、回紋為主,在瓷或陶的表面進行絞胎。

所施的釉色多以低溫黃鼬、綠釉為多見、瓷胎白較差。到了北宋時期,當陽峪的絞胎技術已十分成熟了,絞胎技術有了快速發展,工藝更趨成熟,瓷胎的白度有了很大提高,紋路技術也更加完美,而且表裡如一。

有席編紋、麥穗紋、羽毛紋、迴轉紋、木旋紋、流沙紋約十多種紋理的變化。

當代絞胎瓷工藝突破了前人所面臨的束縛,在表現形式上更加豐富,並且吸收了很多種其他藝術形式,使其面貌一新。

由於高溫顏料技術的進步,現在即使在高溫下也能夠燒制出顏色鮮豔的瓷器作品,更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因此也就能夠更好的被年輕人接受,更好的被年輕人傳承。

絞胎瓷通過與雕刻藝術結合更能表現其材質美,通過與美術瓷結合可以做出更有收藏價值的藝術作品。設計上還可以借鑑青銅器,玻璃及玉器等更豐富了絞胎瓷文化內涵。

絞胎陶瓷的燒製成功,是人們衝脫了隋、唐以前單調青白兩色瓷的束縛,是深入到胎骨的「釉下彩繪」;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一種追求。



人們常說的唐代陶瓷裝飾三大突破:絞胎、唐三彩和湖南長沙窯的釉下彩繪。試想用幾種不同顏色的瓷土,既要掌握好乾濕度,又要掌握好熱膨脹係數,燒成這種深入到胎骨的「釉下彩繪」,它的工藝要求和技術水平遠遠超過同時代長沙窯的釉下彩繪。

因此可以說在當時來講,絞胎陶瓷是技蓋群芳的高技術產品。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曾多次組織人員進行研究仿製,至少到七十年代前,尚未獲得很大成就。




歷史上的絞胎瓷也是因其工藝上的高難度而成為王公貴族們的專用奢侈品。高溫下,不同顏色的泥土收縮率不同,其製成的胎就會容易開裂,因此成品率很低,這也是絞胎瓷只有在經濟繁榮的時候才會有所發展的原因。


相關焦點

  • 中國唐代絞胎瓷器
  • 絞胎瓷,瓷中翹楚,亦真亦幻的藝術感染力,表裡如一令人賞心悅目
    絞胎瓷,是中國博學多才、精彩紛呈的陶瓷體系中一個寶貴、稀有、與眾不同的品種。所謂絞胎,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然後相絞拉坯,製作成形,澆一層透明釉,燒制而成。唐代絞胎和唐三彩一致,均以高嶺土作胎,因燒成溫度不同,胎色白中帶粉紅,大都施低溫黃釉、綠釉和三彩釉三種色調,以黃釉居多,三彩釉最少,主要形狀有圓角長方枕、倭角長方枕、三彩釉長方枕。絞胎由不同顏色的瓷土相絞在一起製成泥色,然後像擰麻花一樣將它們擰在一起,絞在一起能夠形成了各種花紋。
  • 絞胎是世界陶瓷之林的神秘之花
    唐代絞胎紋三足爐~中國唐代絞胎瓷器,傳世甚少,絞胎是唐代陶瓷業中的一個新工藝,唐代以前尚未出現。
  • 焦作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瓷中君子」絞胎瓷
    位於焦作市修武縣的當陽峪瓷窯遺址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西村鄉的當陽峪村是絞胎瓷的發源地,絞胎瓷是以胎內紋飾變化來表現藝術的瓷種,其工藝獨特,瓷器花紋由胎而生,內外相通、裡外相透、一胎一面,不可複製,被稱為「編出來的瓷器」,因其表裡如一的特質也被譽為「瓷中君子」。
  • 流羽飛花——絞胎瓷器概說
    1、中國絞胎藝術瓷的產生從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絞胎工藝最早產生於唐代。有確切紀年的唐代胎瓷出土過兩件,一件是唐神龍二年 (706)懿德太子墓出土的絞胎騎馬俑,另一件是唐開元二年(714)楊諫臣墓出土的絞胎缽。還有一件青瓷絞胎枕,雖無明確紀年,但出土於寧波市和義路唐末遺址裡,也可確定為唐代。
  • 絞胎瓷器的鑑定識別
    隨著人們收藏眼光的提高,現在仿品的技術也有很大進步,造假者也會看書或去博物館看各個時期的實物造型,所以一般情況下,絞胎瓷在形制方面的仿造已經比較過關了。也就是說,從形制上看,仿品現在與真品已經較難區分了,因而我們鑑別時更應當注重胎和釉的方面。
  • 鈞瓷、陝州剪紙、絞胎瓷代表河南非遺上了進博會
    恢復絞胎瓷的,是一位叫柴戰柱的焦作修武縣人,現在擔任焦作市金谷軒絞胎瓷藝術公司藝術總監。每年,這家公司能生產約5萬件絞胎藝術瓷作品,其中精品約100件,佔絞胎藝術瓷市場的70%左右。在河南展區絞胎瓷展位,負責接待的是柴戰柱的愛人李紅霞。談及絞胎瓷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它也被稱作「絞泥」「攪胎瓷」「透花瓷」。
  • 絞胎瓷器的「紋理多變」是中國陶瓷史上一朵奇葩
    絞胎,又稱作「攪胎」、「絞泥」、「透花」,日本人稱之為「鷓鴣斑」,西方人稱其為「大理石紋」,它是我國唐代制瓷業中開始出現的一個新工藝。其製造工序是:先使用白、褐或黃、褐兩種色彩的瓷土分別製成泥條,然後像擰麻花一樣相間揉合在一起,之後拉坯成形,於是瓷胎上就形成了像木紋一般的兩色相間紋理,最後在胎體上施一層透明釉,入窯焙燒就製成了一件絞胎瓷器。絞胎瓷器以其變化多端的紋理、自然天成的神韻,而成為中國陶瓷史上一朵絢爛的奇葩。
  • 絞胎陶瓷在唐,曾是大唐斑斕幻想的佐證
    唐人期冀理想與現實統一,古典美與(唐代)現代美統一,但在一個富饒開放的國度,各類思潮都有效地存在,雖不懂也懂,雖懂也不懂,正是這種大唐襟懷,讓絞胎一出世就豐滿,就加入到陶瓷大軍中來,一同行進。」(杜甫句)信息,正是唐代宮廷貴族的真實寫照。
  • 豫見進博丨鈞瓷、絞胎瓷,陝州剪紙,它們代表河南「非遺」登上進博...
    此次,河南選出「三大件」——鈞瓷、陝州剪紙和絞胎瓷約120件產品參加進博會。好看好玩更有內涵,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著厚重的中原文化,將為全球客商增添一份文化交融的美好記憶。一個絞胎瓷瓶,致敬工匠精神物以精為美,以稀為貴。絞胎瓷,集中體現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的工匠精神。
  • 國家非遺「瓷中君子」絞胎瓷逾百件珍品亮相鄭州
    王濤 攝   中新網鄭州5月22日電(記者 董飛)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作品展及研討會22日在鄭州舉行。絞胎瓷有著「瓷中君子」的美譽。當日展出了逾百件絞胎瓷珍品。
  • nugu nugu 絞胎工作室
    他們主要在製作絞胎作品,一起來看看,花紋世界的亞子。絞胎瓷,是一種深入到胎骨的「釉下彩繪」,是指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色泥揉在一起,然後相絞,利用拉坯或者印坯的方式製作成形,再罩一層透明釉,燒制而成。由於泥坯絞揉方式不同,紋理也變化無窮。剛來景德鎮的時候會做一些透光絞胎,需要兩種不同性質的泥混合使用,後來逐漸開始做一些彩色花紋的日用器皿。
  •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文浩在創新中探尋絞胎瓷的傳承與發展
    河南經濟報記者 谷太磊 通訊員 李相宜 王茜雲臺山水、太極聖地、「四大懷藥」、絞胎瓷器……在焦作市的幾大文化名片中,目前做得最艱苦的,恐怕莫過於當陽峪的絞胎瓷了。李文浩就是其中的一員。「80後」的李文浩,從職業學校一畢業,就學以致用地進入陶瓷行業。
  • 精美的絞胎瓷器的製作
    本文源自  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絞胎瓷技法》 視頻來源於youtube,時長5分20秒-絞胎瓷器是我國古代陶瓷裝飾工藝中特殊的品種絞胎瓷器由中國鞏義窯與當陽峪窯窯工的發明創造的,是世界陶瓷之林的神妙之花。
  • 變化萬千的爐鈞釉瓷
    爐鈞釉瓷自創雍正時期創燒以後均有燒造,但是各朝各有特色。如今爐鈞釉瓷也被越來越多的藏家所重視。由於傳世器物非常少,因而更加珍貴。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瓷器藝術-爐鈞釉瓷,與您一同感受它的變化萬千之美。三、爐鈞釉瓷-釉色區別雍正時期的爐鈞釉瓷釉色主要是以紫紅色為主,斑紋如雪花飛舞般。乾隆至道光時期的爐鈞釉瓷釉色主要是以藍色為主,斑紋如豌豆大小。
  • 瓷中奇葩之窯變釉瓷:窯變無雙,獨一無二!
    經過多次對窯址的發掘與研究, 現已證實北宋晚期為鈞窯的鼎盛時期, 至於鈞窯始於什麼時期, 是否與唐代花瓷有關, 還需繼續深入研究。鈞窯屬北方青瓷系統, 但與一般青瓷相比, 有其獨特之處。其一, 鈞釉是一種藍色乳濁釉, 具有幽雅的藍色光澤, 藍色較淡的稱為天青, 較深的稱為天藍, 比天青更淡的稱為月白, 其色調之美, 實非言詞所能表達。
  • 絞胎是什麼,你知道嗎?
    絞胎瓷的靈魂是以胎骨裝飾陶瓷。「色泥」的介入,無疑是絞胎瓷在新時代的一次「借屍還魂」,一種「脫胎換骨」,一次「鳳凰涅槃」,一種「雄鷹再生」。另外絞胎工藝繁複,是中國陶瓷工藝中最難的一種,因為不同顏色的泥在燒制過程中收縮率的不同,絞胎陶瓷也非常容易開裂,成品率也不高,製作成本高昂,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處於失傳狀態,因此完美的絞胎瓷作品非常珍貴。
  • 天下茶盞一般黑,黑釉瓷的黑無人能敵,了解建盞本色釉只需這3點
    一、建窯黑釉的起源於300年前的商代,我國開始燒制原始青瓷,意味著中國瓷器的發展從陶真正邁向了瓷。至東漢時期,青瓷已經具備成熟瓷器的各種條件:質地緻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胎釉結合牢固、釉層分明,與此同時,黑釉瓷的出現,幾乎是與青瓷齊頭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