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這個護士節,對於曲靖市第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副護士長李飄超而言,這個護士節註定被銘記。中華護理學會5月10日在線上召開國際護士節慶祝活動,表彰全國176名護理工作者榮獲2020年「傑出護理工作者」,這是中華護理學會頒發的護理界極高榮譽。而李飄超就是其中一個,不僅是雲南省4名獲選者之一,也是曲靖市唯一一個受表彰的護士。
出徵
「面對疫情,作為醫務人員的職責和使命,我不能退縮,必須義無反顧地勇往直前。」
——李飄超日記
時間匆匆,年初那段抗疫經歷又重現在李飄超的腦際中。
疫情在肆虐,一支支醫療隊從四面八方奔赴武漢,李飄超每天急切地關注著疫情。彼時,他渴盼著有朝一日也能奔赴前線,救助患者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積極參加醫院組織的疫情防控知識培訓,時刻準備著。
在得知曲靖要抽派醫療隊馳援湖北後,準備已久的李飄超毫不猶豫地向醫院報了名。醫院考慮李飄超家裡母親年齡大且在玉溪打工的哥哥家中,而右腳受過傷行動不太靈活的父親在會澤老家獨自照顧自己。工作以來由於重症醫學科科室特點他常常是醫院到宿舍,宿舍到醫院兩點一線,不能經常回老家好好陪陪家人,且還未婚,未將其作為第一批馳援湖北人員選派。
他無法忘記自己當初選擇這個職業時的初衷——健康所系,性命相託。
他在請戰書中寫到:「作為醫院為數不多的男護士之一,又是醫院重症監護病房的『特種兵』,強烈要求醫院抽派我到湖北參加戰鬥,我單身一人,沒有負擔,沒有顧慮,會妥善安排好父母的生活,請一定一定優先考慮我!」。
他如願以償。
出徵的前一天,李飄超獨自一人在街上徘徊了許久,他一直在思索,馬上就要離開熟悉的家鄉,去到一個陌生的城市,而且是到最危險的地方,該如何勸說家人讓他們既不擔心又能支持他的選擇?懷著忐忑不安的心,他把自己要去湖北的決心告訴了父母。
母親得知兒子要去前線,電話裡哭著對他說,「小超,你去了不怕感染嗎,你不要一時逞英雄,要是回不來我們咋辦?」父親沒有阻攔但一再叮囑他,「男子漢要有擔當,一定要做好防護,一定要平安回來,我們家人等著你。」
2月11日,李飄超和曲靖其他38名醫療隊員一起,帶著家人的牽掛和曲靖人民的重託,作為曲靖市第一批支援湖北的醫療隊,奔赴湖北鹹寧,踏上逆行之路。
戰疫
「我走過每個病床,看到每一張臉龐,他們的眼神中有悲傷、有絕望、有感動、有期盼。我想讓他們放心,我們會努力戰勝病魔,努力救護好每一個人。我想做的,就是在患者心中點亮南丁格爾之燈」。 ——李飄超日記
2月13日,懷著忐忑甚至恐懼的心理,李飄超踏進鹹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感染病房上夜班,開始了他在前線的漫長戰疫路。他也成為曲靖市援鄂醫療隊員中第一個進入新冠肺炎重症感染病房的白衣戰士。
在重症病房工作多年的他,深知那裡是戰場上最危險、工作最艱巨、也是被感染機率最大的地方。為此,李飄超和戰友們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做好嚴格防護的同時,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
重症感染病房裡,重症患者、醫護人員隨時面臨一次次的「生死較量」。通過無創呼吸機機械通氣、高流量氧療、脫機面罩吸氧、CRRT等各種體外的臟器支持來護理重症患者,每一步都很艱辛。醫護人員每天都要爭分奪秒地和死神搏鬥,護理工作強度可想而知,尤其是面對插滿管子的傳染性極強的危重患者,醫護人員所承受的工作和身心壓力更是巨大的。
從整理物資、嚴格消殺、處理醫療垃圾,為病人翻身更換衣褲,再到靜脈穿刺、採血、做治療……李飄超總在最需要他的地方忙碌著。
經過一番番思想較量,李飄超從剛開始的忐忑、緊張、焦慮,到從容、鎮定、應對自如。
穿著不透氣的防護服,戴著三層手套及防護鏡給病人做基礎護理,時間長了就會出一身汗。裡面的衣服溼透了,身體冰涼,一個班下來,手都沒暖過。為了不讓冰涼帶給翻身患者不適,李飄超都要反覆多搓幾遍手。每次給病人吸痰和傾倒冷凝水會產生氣溶膠,這是護理過程中很危險的操作,但只要他在病房總是不畏艱險、挺身而出,搶在戰友前面去清理。
對於內心極度恐懼、心理遭受巨大創傷的患者,李飄超忘不了為他們做心理疏導,每當看到患者充滿期待和感激的眼神,他的內心就充滿了力量,任何疲憊和勞累都是可戰勝的。一次夜班,李飄超巡視病房發現一位老爺爺使用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時突發劇烈咳痰,呼吸困難,氧合快速下降。危急時刻,李飄超沒有任何猶豫,不顧老爺爺咳嗽噴出大量病毒帶來的高感染風險,立即給他吸痰解除呼吸道阻塞,帶上面罩使用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並及時呼喚醫生前來處理。在此期間,李飄超一直守候在旁,直到病情穩定。在兩周的精心護理下,老爺爺病情逐漸好轉,但核酸多次檢測陽性,老爺爺情緒低落,悲觀消極,默默流淚。暖心的李飄超不厭其煩耐心勸慰,一句句溫暖的話語讓老爺爺逐漸樂觀起來。半個月後,老爺爺兩次核酸轉陰康復出院。老爺爺再次電話致謝李飄超。
老爺爺重生後真誠的感謝讓李飄超更覺逆行1500餘公裡馳援鹹寧的無悔與自豪,因為不懼安危、義無反顧守護平安是醫者的神聖職責。
專業、敬畏、溫暖,李飄超這樣點亮著生命之光。而他和戰友們不懼危險的奮戰不僅搶回了患者的生命,也洗禮著患者的心靈。
一個患者曾動情地對李飄超說,「小夥子,每天看你們在病房裡忙前忙後的,阿姨真心疼你們,我們爭取早日康復出院。不過我想跟你們提個要求,因為我一直看不到你們的臉,每次只能通過你們的眼睛想像你們的模樣,我想在這兒陪你們到最後,我要是康復了,想送你們安全返回。」正說著,在另一個醫院接受治療的阿姨的丈夫打來視頻電話,她很激動地把鏡頭對準李飄超。掛斷視頻,阿姨接下來她的話更出乎意料:「小夥子,我和你叔叔沒有兒女,我們決定等過世後,要把所有的財產捐給國家。」
阿姨說話的語氣平淡而堅定。從她堅定的眼神中,李飄超看到了鹹寧人民的大愛。此時,李飄超的心裡像被波濤洶湧的浪潮拍打著,他壓抑在心底的熱流,化著滾燙的淚水,奪眶而出。這裡,不懼生死付出的白衣戰士和患者,都閃耀著英雄的光輝。
就這樣,雖然每天極度的勞累,雖然滿臉傷痕累累,但為了患者,他咬牙堅持,直到每一個重症患者脫離危險轉出ICU。
起點
「40多天援鄂的經歷不僅讓我刻骨銘心,也讓我的人生得到了升華。點亮生命之光的成功與喜悅讓我對大愛無疆、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初心使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並深刻感受到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祖國是多麼強大。我會更加珍惜生命中的一切,更加耐心去傾聽患者的訴求,更加關心每一位來到我面前的患者。」
——李飄超日記
3月22日,李飄超和戰友們一起凱旋而歸。那一夜,躺在床上的李飄超輾轉難眠,從事護理工作的一幕幕在腦海中不斷閃現。
身為男護士,30歲的李飄超已有7年護齡,也算得上有經驗的「男」丁格爾。
2013年,從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畢業的他來到曲靖市第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工作。他清晰地記得,剛來醫院時,沒想到會被分到重症醫學科,雖然意外,但他也感到欣慰,因重症醫學科專業化的護理、豐富的臨床知識等特點決定了這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自己需要學習的知識太多。
血透機、呼吸機等儀器的操作都需要非常專業的操作,可李飄超只會簡單的操作。他虛心向科室的同事老師們請教,利用空閒時間,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把廢棄的儀器拿來反覆安裝,反覆操練。就這樣,在同事老師們的教導下,在自己勤學苦練下,他熟練掌握CRRT、血漿置換、人工肝、呼吸機等護理操作及各種搶救技能,床旁血液透析等高難度護理技術操作也能獨立完成。
自從走上護士崗位後,李飄超就一直在重症醫學科工作,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什麼叫醫者仁心,用滿腔熱忱演繹什麼叫愛崗敬業,用敬業奉獻書寫什麼叫責任擔當。
因家屬進不了重症監護室,護士除了要提供專業的護理服務外,還要替家屬照顧病人的生活。很多病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護士來餵飯,甚至要照顧大小便。重症監護室內的病人需要護士24小時陪護,平均一個護士要照顧幾個病人,工作強度不小,再加上長期熬夜,體能消耗很大。遇到那些體重比較大的病人,很多女護士翻不動他們的身體,這時作為男護士的李飄超與生俱來的體能優勢就發揮出來。
李飄超深有感觸地說:「雖然重症監護室是封閉的,我們做得好壞外人根本看不到,但這是個良心活,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牢記初心使命,踐行南丁格爾誓言。」
看到一個個生命被醫護人員們一次次從死亡邊緣拉回,李飄超更加堅信,學習更加精湛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把所學都用到病人身上,搶救更多的患者生命,讓更多的患者康復。
正是他把患者當親人來看待,得到了患者家屬的認可。一個在二院重症醫學科住院6年的患者,其女兒王女士來探視時由衷地豎起大拇指對他點讚,「小超比較負責任,態度又好,多年如一日照顧病人,有他在,放心。」
同樣去支援鹹寧的二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繆建章對其稱讚有加,「這個年輕護士平時肯學、肯幹、肯幫人,進步很快。主動請纓去湖北,有責任有擔當,在醫院裡,不但要照顧好病人,髒活、重活都搶著幹,還第一個進入感染重症室,這種『吃螃蟹』的精神更難能可貴。」
5月7日,李飄超正式上任二院重症醫學科副護士長一職。新的起點,對他而言,這不僅僅是一種認可,一種鞭策,更多的是一份責任。他要學習的知識更多,他變得更加忙碌。
站在初夏的入口,晨光熹微下,上了一宿夜班的李飄超走出病房,一切看起來都那麼有生機。
曲靖日報記者 李琳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