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之王」狂奔上市,泡泡瑪特的泡泡會不會破?

2020-12-13 界面新聞

記者 | 馬越編輯 | 牙韓翔1

10年前,第一家泡泡瑪特(Pop Mart)門店在北京中關村歐美匯商場開業時,很少有人能預見到,這家當初並不起眼的玩具雜貨店,能成長為如今的體量。12月11日,泡泡瑪特在港股正式上市,公司估值約70億美元。上市首日開盤後,泡泡瑪特股價高開約100%,報77.1港元/股,發行價為38.5港元/股。

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泡泡瑪特的營收和淨利潤保持了不錯的增長。

根據其招股書披露,2018年泡泡瑪特的總收益5.15億元,與2017年的1.58億元相比,增長225.4%;2019年總收益達到16.83億元,較2018年增長了227.2%,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226.3%。截至2020年6月30日六個月,泡泡瑪特的總收益8.18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5.43億,增長50.5%。

2017年至2019年,泡泡瑪特的淨利潤分別為160萬元、9950萬元和4.51億元。2019年全年淨利潤較2017年全年,翻了288倍。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疫情嚴重的2020年上半年,泡泡瑪特也獲得了1.41億元的淨利潤。

「盲盒之王」「Z世代的消費潮流風口」「衝動消費下的韭菜收割機」……這家被貼滿標籤的公司眼下因為被資本追逐而炙手可熱,是什麼讓它快速增長,「盲盒經濟」又是否可持續?

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創始人王寧起初借鑑的是日本無印良品旗下的雜貨商店Loft的商業模式,即潮流玩具和百貨零售商店。

泡泡瑪特所售的潮流玩具,也叫設計師玩具(Designer Toy)或藝術玩具(Art Toy),是上世紀末由香港設計師Michael Lau開創的藝術風格。因為限量發行和系列發售這類商業運作,潮流玩具面向的不是兒童,而是那些迷戀收藏和藝術的年輕人。

潮玩也如同球鞋那樣,成為了一種潮流單品並形成了自己的亞文化圈層。譬如紐約塗鴉藝術家KWAS的公仔每次推出都會被炒高几倍價格;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在2007年推出的一隻「失眠娃娃」公仔,原售價約7000元人民幣,在2016年的拍賣價格已經飆升到約33萬元。

泡泡瑪特自動販賣機(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在後來渠道擴張的過程中,王寧發現,線下品牌代理與零售的利潤空間不高,在價格上比不過代理品牌的其他線上渠道,而且缺乏自主權。如果泡泡瑪特只作為一家線下零售渠道商,將會很快迎來增長的天花板。

而「盲盒」概念是成就泡泡瑪特如今商業地位的關鍵一環。

2015年,王寧發現日本的潮玩品牌Sonny Angel成為「爆款」,而其中的關鍵,是盲盒的銷售形式放大了消費體驗中的娛樂性和未知性,極大地刺激了購買熱情。

盲盒的概念起源於日本,簡單來說就是用不透明的密封盒售賣系列玩具,玩家在拆封前並不知道自己購買的是哪一款。這種像80、90後童年時代收集乾脆麵中水滸卡一樣的模式,正是盲盒非常「社交化」的樂趣所在。

「潮玩越來越和收藏有關係,就像是『年輕人的郵票』, 王寧曾經在採訪中告訴界面新聞,「有藝術價值、收藏價值,而且好存放不會壞,有成熟的二級市場,可以升值,可以買賣,可以帶來精神上的滿足感。」

於是泡泡瑪特決定轉型專注潮流玩具,並和香港設計師Kenny Wong達成合作,推出了自己的Sonny Angel——Molly系列,並且以盲盒的形式發售。

目前泡泡瑪特比較明確的商業模式是進行IP商業化、授權的藝術家經濟;從挖掘藝術家到培育IP的IP孵化運營;以潮玩展、潮流課程為主的潮玩文化推廣,以及實體店等線上線下渠道形成的消費者觸達。

也就是說,泡泡瑪特先與設計師籤約一個IP,藝術家負責設計,泡泡瑪特負責從開模、生產、宣傳到銷售的其餘環節。

「這些藝術家就像在劇院裡唱歌的歌星,雖然場場爆滿,票價很高,但仍然不夠商業化,應該錄成CD讓更多的人接觸到。」泡泡瑪特的CEO王寧告訴界面新聞,在他看來,泡泡瑪特扮演的角色是讓那些在小眾圈子裡知名的藝術家商業化,孵化出更多的IP並且深入運營。隨著規模化的量產,一些原本售價高昂的潮流玩具也能以更低的價格面向公眾。

事實也證明了Molly成為了泡泡瑪特生意版圖中最賺錢的IP。Molly相關產品在2017-2019年為其貢獻了總營收的26.3%、42.6%、27.4%,僅在2019年,就貢獻了4.56億元的收益。

泡泡瑪特Molly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事實上,除了所謂的IP開發和藝術商業化,泡泡瑪特的盲盒生意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飢餓營銷」與迎合年輕消費者心理所致。

整個盲盒商業模式中最為核心的,是一個系列中的稀少的「隱藏款」和「稀缺款」(也叫做「超隱藏款」)的設置,而這種人為製造稀缺的方式,讓消費者拆箱時候的驚喜感和娛樂性成倍增加。盲盒的魔力在於「入坑」——單品59元的均價購買門檻不高,而在從眾心理和在社交媒體展示欲望的刺激下,有不少忠實粉絲因為「成癮性消費」而復購,甚至有投機者像炒鞋一樣高價追捧。

「潮流玩具市場過去20年都以男性消費者為主,泡泡瑪特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於核心消費群轉變為女生,並在接下來仍將以面向女性的產品開發為主。」在近期的上市路演時泡泡瑪特表示,「當然男性的品類同樣增加,如火影忍者、高達的跨界聯名等。」

招股書顯示,泡泡瑪特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註冊會員數為360萬。2019年,註冊會員的整體復購率達58%。

但正如泡泡瑪特自己在招股書中強調的那樣,IP始終是其業務的核心,也是商業化的基礎。而這也意味著,泡泡瑪特盲盒經濟成敗的關鍵,都在於IP。

根據泡泡瑪特招股書的數據,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瑪特一共運營93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5個獨家IP,56個非獨家IP。

其中最大的IP自然是Molly。2019年,基於Molly形象自主開發的潮流玩具產品產生的收入達到了4.56億元,貢獻了27.1%的收益。

儘管泡泡瑪特是中國潮玩市場較早入局的玩家,並且在IP運營、線上線下渠道上佔據先機,但這個市場仍不乏虎視眈眈的競爭者。

譬如剛在今年10月15日正式登陸紐交所的名創優品,日前宣布即將推出上市後首個新品牌「TOPTOY」。它的定位是亞洲潮玩集合店,聚焦10至40歲的男女消費群體,產品覆蓋了盲盒、藝術潮玩、日漫手辦、美漫手辦、娃娃模型、拼裝模型、積木等七大核心品類,商品價格為39元至上萬元不等。其首家旗艦店將於12月18日在廣州正佳廣場正式開業,並計劃在2021年1月內,在深圳、重慶、西安等城市陸續開店。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潮玩相關企業年註冊量才首次超過100家,而截止目前為止,我國潮玩企業已累計達800多家。

市場調查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2015年到2019年,中國潮流玩具零售的市場規模從63億元上漲至20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4.6%,而在全球潮玩零售市場,同期的年複合增長率則為22.8%。預計到2024年,國內的市場規模將上漲至763億元,複合年增長29.8%,同期全球市場的預期複合年增長16.1%。

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潮玩零售市場有數百名參與者,而在日韓等亞洲國家,這個體量已達上千家。其中TOP5所佔市場份額分別為8.5%、7.7%、3.3%、1.7%及1.6%。這也意味著,儘管泡泡瑪特位列第一,其市場份額與IP矩陣,都還沒有真正與其他競爭者拉開很大的距離。

毫無疑問,IP是潮玩的核心,而盲盒式的商業運作推動了銷售的火爆,但原創的設計與內容運營,決定了一個盲盒的生命周期。

儘管盲盒成為眼下的風口,但衝動消費退潮後,消費回歸理性,消費者對IP的認可度和忠誠度,決定了盲盒玩法是否可持續,這也直接影響泡泡瑪特未來的收益和成長性。

IP運營的背後依賴於原創與持續的內容延伸能力,隨著潮玩入局者增加,第三方IP授權的成本持續上漲,會對泡泡瑪特形成不小的挑戰。

泡泡瑪特曾經被曝出「AYLA娃娃動物時裝系列抄襲事件」,消費者對泡泡瑪特進行了集體投訴,而最終以泡泡瑪特道歉、下架抄襲商品收場。這也側面反映出,盲盒與潮玩並非簡單的「造富神話」,其核心價值,仍然是消費者對其原創設計、產品質量的認可。

而對於泡泡瑪特來說,能否持續製造下一個Molly,仍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泡泡瑪特產品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Molly對我們的銷售表現至關重要,我們無法確保Molly的受歡迎程度和市場接受程度可以保持在現有水平。」「倘若Molly受損害或未能保持目前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則無法確保可以開發或物色可資比較的IP作為替代品。」泡泡瑪特在招股書的風險陳述部分表示。

王寧也承認,「未來一個現象級的潮玩IP的誕生節奏會越來越慢。」

「潮玩市場仍然處在萌芽期的階段,體量還很小,依然是個小眾行業。」王寧曾經在採訪中表示,「隨著市場的發展及關注度的提高,目前潮玩市場湧入新的玩家,開始有魚龍混雜的苗頭,未來也會出現一些投機行為。」

相關焦點

  • 那個靠賣盲盒 半年賺了8億的泡泡瑪特要上市了
    今年6月1日,泡泡瑪特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IPO招股書,如今,5個多月過去了,泡泡瑪特的上市之路終於有了新的進展。盲盒賣到「起飛」,上半年營收8.17億元據悉,泡泡瑪特本次募資主要用於為泡泡瑪特的消費者觸達渠道及海外市場擴展計劃撥付部分資金;用於為潛在投資、收購本行業價值鏈上下遊公司及及與該等公司建立戰略聯盟撥資;用於投資技術舉措,以增強泡泡瑪特的營銷及粉絲參與力度及提升業務的數位化程度;用於擴大泡泡瑪特的 IP 庫;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 泡泡瑪特盲盒不盲,這個泡泡還能吹多久?
    他們會賭盲盒裡面是隱藏款還是雷款,賭對了可以開心好久達到悅己的需求,賭錯了可以轉手,滿足他們的社交需求......可以說盲盒能夠出圈,並且助推泡泡瑪特達到千億市值,是順應了時代。泡泡瑪特千億市值的催化劑——盲盒並不是所有的盲盒都叫泡泡瑪特。
  • 盲盒被指收智商稅,泡泡瑪特卻要上市了!想做中國迪士尼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5日電(彭婧如)「泡泡瑪特赴港上市!」看到這條消息,不少人第一反應:「泡泡瑪特是啥東東?」  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是靠著「盲盒」名聲大噪的,「盲盒顧名思義,就是買的時候不能拆盒,付了錢才能拆開,知道裡頭是啥。」有人這麼解釋盲盒的玩法。消費者王女士購買的盲盒。 王珊珊 攝  這個小玩意兒能撐起一家上市公司?
  • 另一種盲盒:泡泡瑪特市值千億,其他玩家還能「驚喜」多久?
    閒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31日的一年裡,盲盒交易已成為千萬級的市場,有30萬盲盒玩家在平臺上交易,每月發布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狂漲39倍。王寧和他的泡泡瑪特也正是靠盲盒經濟「熬出了頭」。
  • 小盒子大市場 被買到上市的泡泡瑪特
    其實早在 2016 年的時候泡泡瑪特與知名設計師王信明(Kenny Wong)達成合作,得到了Molly大陸地區獨家授權經銷商及獨家授權生產廠商。首款潮流玩具產品Molly星座系列上市,首家潮流玩具店落戶於上海港匯恒隆廣場。盲盒產品的成功直接助推了泡泡瑪特於 2017 年 2 月在新三板掛牌,而這一次又直接赴港IPO。盲盒到底是什麼呢?盲盒是什麼?
  • 泡泡瑪特上市高開超100%,你還在吐槽盲盒是智商稅嗎
    59元一個的塑料小人,讓無數青年為之肝了又肝。文 |南都周刊記者 盛倩玉 編輯 |楊文瑾 今天(12月11日)上午9時,「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證券代碼「9992」。上市首日高開超100%,報77.1港元/股,市值超過千億港元。
  • 泡泡瑪特上市後多個盲盒概念股連續大跌 業內人士:行業高增長難持續
    泡泡瑪特(9992.HK)在潮玩市場掀起了一股盲盒熱,然而自其登錄港交所以來,A股涉盲盒概念的多家上市公司連日大幅下跌。財聯社記者在走訪調研中了解到,盲盒的高利潤空間吸引了眾多企業下場,然而,新入局公司的銷售情況仍有待接受市場檢驗。
  • 另一種盲盒:泡泡瑪特市值千億,其他玩家還能「驚喜」多久?|深度
    閒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31日的一年裡,盲盒交易已成為千萬級的市場,有30萬盲盒玩家在平臺上交易,每月發布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狂漲39倍。王寧和他的泡泡瑪特也正是靠盲盒經濟「熬出了頭」。
  • 泡泡瑪特上市,盛世與泡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體驗思維XTHINKING,作者 | 威橋泡泡瑪特再次走上了風口。從 7 年前在新三板的第一次上市,到今天以 1000 億港元的首發市值二次衝擊港交所。Molly 即將見證泡泡瑪特在港交所揮錘的那一刻。
  • 從「泡泡瑪特」上市聊聊潮流玩具產品破圈的原因
    編輯導語:盲盒這陣風也吹了好久,對於未知的新鮮事物年輕人總是很無法拒絕,年輕人對於一些潮流玩具的喜愛程度也一直在增加;最近泡泡瑪特正式上市,也讓大眾討論了一波;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潮流玩具產品破圈的原因,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盲盒被指收智商稅,泡泡瑪特卻要上市了!它能成為中國迪士尼嗎?
    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是靠著「盲盒」名聲大噪的,「盲盒顧名思義,就是買的時候不能拆盒,付了錢才能拆開,知道裡頭是啥。」有人這麼解釋盲盒的玩法。消費者購買的盲盒。王珊珊 攝這個小玩意兒能撐起一家上市公司?泡泡瑪特的「盲盒經濟」,一年營收16億泡泡瑪特的一個小盒子裡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來按系列售賣,每個系列約有12個款式。近期,瘋狂吸粉「95後」的泡泡瑪特確實靠著潘多拉的盲盒赴港上市,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潤呈現持續上漲的勢頭。
  • 泡泡瑪特啟示錄:盲盒+IP會是NFT爆發關鍵嗎?
    拆盒剎那的「驚喜感」和收集到隱藏款的「成就感」實則是盲盒內Molly玩偶們的制勝法寶。作為新消費的代表,以泡泡瑪特為代表的潮玩,與加密社區近期湧現的NFT玩家一樣都是一小眾的亞文化,因此泡泡瑪特在短短幾年內成功出圈上市對整個NFT賽道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 泡泡瑪特的「泡泡」會被戳破嗎?
    其實,盲盒並不是什麼新奇的東西,比如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小浣熊乾脆麵,為了集齊裡面的卡片而購買乾脆麵,其性質與購買盲盒如出一轍,但是引爆盲盒的為什麼偏偏是泡泡瑪特呢?這就要從泡泡瑪特引進"盲盒"的玩法說起了,盲盒概念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利用人們對未知事物的好奇、未知事物帶來的刺激感和"集郵"帶來的滿足感,好奇和精神刺激感使其消費者期待打開盲盒後的驚喜,滿足感會使得消費者不斷重複,直至抽到稀有款式,集滿全套。
  • 「泡泡瑪特」盲盒上市,下一個中國迪士尼要誕生?
    12月11日,被譽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赴港上市,首日市值就近千億。在自己的腦海裡嘗試一下,讓毛利率70%和市值千億結合一下,會有種比農夫山泉更水的感覺。網上有這樣一句梗「明天就像是盒子裡的泡泡瑪特,什麼款式,充滿期待」。一般一個系列的盲盒,有普通款和隱藏款組成。當然每一個隱藏款的背後都有無數個重複的普通款被扔在一邊。至於盲盒的隨機性,會讓你每一次開箱都像是在過山車,不斷重複失重與超重的感覺。有人會問:盲盒賺錢嗎?
  • 港股ipo#泡泡瑪特:熱門IP+盲盒博彩引領潮流,狠狠申!
    2016年,泡泡瑪特開始與Molly的創作者王信明合作,並開始Molly的大規模商業化。在2019年,基於Molly形象自主開發的潮流玩具產品產生的收入達到4.56億元,單一IP佔比為27.1%。 主營業務收入(線下往線上轉)
  • 泡泡瑪特上市:多巴胺下的一場狂歡
    盲盒是近年來潮玩界興起的一種商品銷售方式,以外觀完全相同的盒子包裝商品,盒子裡面裝的是隨機款式的迷你手辦,其中最出名的盲盒品牌就是「泡泡瑪特」。泡泡瑪特從一開始的默默無聞到2019年淨利潤達4.51億元,很難說不是「盲盒+IP」這個吸金組合的功勞。
  • 泡泡瑪特,還是泡沫瑪特?
    作者丨李卓編輯丨邢昀核心提示:泡泡瑪特即將上市,通過盲盒+潮玩的模式營收三年翻了十倍。Z世代們拆盲盒抽Molly的樣子,像極了當年大家在學校裡開乾脆麵集水滸卡。這一股風潮也把背後的潮玩公司泡泡瑪特推上了資本市場,12月11日,泡泡瑪特即將上市。以潮玩為主的泡泡瑪特,主要通過盲盒這種形式來出售,營收三年翻了十倍,從2017年的1.58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6.8億元。2020年上半年超八成收入靠盲盒產品貢獻,銷量為1351.4萬個。潮玩和盲盒都是舶來品。
  • 泡泡瑪特靠盲盒上市,資本市場會「入坑」嗎?
    一年後,泡泡瑪特遞交了招股書,準備赴港上市。成立於2010年的泡泡瑪特,目前為止已完成八輪融資,前不久,還獲得了超1億美元的戰略融資,上市後預計估值在40至50億美金。於是泡泡瑪特瞄準了抖音、B站等視頻平臺,關於「盲盒」話題的視頻在抖音上已經超過20萬個,累計播放次數超過30億次,借勢,泡泡瑪特還在其官方抖音帳號裡植入將抽盒機。除了抖音,在不少短視頻平臺中,拆盲盒已經成為一個專門的內容品類,產生了不少活躍的「盲盒博主」。
  • 泡泡瑪特即將上市,文創「出圈」,IP先行
    12月1日,有「盲盒第一股」之稱的泡泡瑪特在港交所發布IPO正式公告,擬於11日掛牌上市。隨著泡泡瑪特的「出圈」,盲盒從一項小眾興趣愛好變成了IP變現的財富密碼。 清博輿情顯示,近一周與「泡泡瑪特」有關討論集中在上市相關內容,對於其核心IP形象Molly和Dimoo也有不小的討論度。
  • 名創優品創TOPTOY品牌賣盲盒 這是搶泡泡瑪特飯碗?
    所以說,神秘感讓盲盒產品成功,隱藏款令盲盒的市場空間變大,誰都想要賺一筆,名創優品可不想錯過這波賺錢的好時機。名創優品也要攻佔盲盒市場 能否拼過泡泡瑪特?我們來分析一下名創優品賣盲盒,熟悉這個品牌的朋友一定不會感到陌生,也知道名創優品想在玩具或者盲盒市場分一杯羹的計劃,並不是一時興起提出的。早在名創優品成立不久之後,它的門店就開始售賣兒童玩具了,這些玩具包括一些積木、賽車和氣球等等。後來,隨著盲盒玩具的興起,它們也跟著推出了聯名款、設計款的商品供用戶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