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部分城市開始打造田園城市 城鄉生態互動雛形始現

2021-01-21 騰訊網

[摘要]你了解什麼是田園城市嗎?有沒有暢想過不是鋼筋水泥模樣的城市是何種樣子?

你了解什麼是田園城市嗎?有沒有暢想過不是鋼筋水泥模樣的城市是何種樣子?如今,中國的部分城市開始打造田園城市,不過建設田園城市可不是消滅一片田園、建設一個城市,也不是簡單的「田園的面積+城市」。田園城市是以田園為特色、突出城市的內涵,這種兼有城市和鄉村優點的理想城市離我們有多遠——

每天穿梭於城市中,享受城市的繁華與便利的同時,也因交通擁擠、環境惡化等問題而苦惱。你是否想過,把城市的便利與田園的詩意美好結合。單是想想,就夠美了:城市設施一流,鄉村風景如畫。若要放鬆身心,驅車十幾分鐘,就有安逸的農家樂;如厭倦了霓虹燈,也可到郊外數星星。

早在1898年,英國學者霍華德針對當時英國工業化帶來的汙染、擁擠等眾多城市問題,首次提出了建設田園城市的設想。他認為應該建設一種兼有城市和鄉村優點的理想城市,城市四周被農地圍繞以自給自足,嚴格控制城市規模,保證每戶居民都極為方便地接觸自然。

100多年過去了,在如今的中國,一些城市提出建設田園城市的目標並開始付諸行動。對於快速城鎮化的中國,打造田園城市的路徑有何不同,究竟哪些城市有可能成為田園城市,又應該著力解決哪些問題?

城市規劃的「田園」夢想

日前,陝西省西鹹新區出臺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提出基於人們親近自然的要求,著眼新區城鎮、村落、耕地、水系、文物古蹟相互交融的基本特質,形成現代田園城市。去年6月,西鹹新區就曾出臺優美小鎮規劃,計劃5年內建設35個優美小鎮。這次新一輪規劃則進一步構建「大田小鎮」「大城小園」的布局模式,將使「500米見園、300米見綠」成為可能。

無獨有偶。江蘇太倉提出,要分別建設10萬畝良田、花卉、菜地、魚塘,構建以「四個十萬畝」為主體的農業空間布局和以「一市雙城三片區」為主體的城鎮化空間布局。在城市與中心鎮之間,以現代基本農田和生態綠地隔離,實現城市四周被農地圍繞以自給自足;以快速交通相連接,保證每戶居民都可以便捷地親近自然。最終目標也是建設田園城市。

我國擁有漫長的城市建設史,隨之傳承的城市規劃理念同樣浸潤著古老的傳承。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很多規劃者都願意借鑑百多年前霍華德的思想,因其與中國傳統思想有諸多共同點。進入本世紀後,江蘇太倉、無錫等地較早地提出建設生態型田園城市的構想。2009年四川成都率先提出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城市發展定位。此後,浙江衢州、海南瓊海等都提出建設現代田園城市的目標。

「城鄉一體化是典型的中國命題,田園城市建設則是世界性的命題。」在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寧越敏看來,建設田園城市的目的是,讓城市與田園相互滋養,文化與田園融合發展,田園與產業交相輝映,既能讓市民感受到農村的田園氣息,又能讓農民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品質。對中國城市來說,這是從生態文明角度對城市發展所做的總體規劃,符合節約集約用地和保護耕地的政策方向,包括了對城市建設、空間布局和土地利用的統籌。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迅表示,田園城市的理念在任何時代都不過時。它包含了兩層含義:第一層是物質層面。田園城市注重城鄉一體化發展,希望能夠建設一個交通便捷、服務健全、綠化良好的城市。城市和鄉村應該像伴侶一樣友好相處。第二層則是精神層面。田園城市的本質是體現人類對美好城市生活的追求與願景。即城市的發展並不只是為了追求財富,其根本目標是要為民眾提供健康的宜居環境。

城鄉生態互動的雛形始現

夏日裡來到江蘇省太倉市,只見城市主幹道兩側,高大的香樟、玉蘭與低矮的綠籬錯落成詩意;翠綠的草坪,各種綠道、特色街道見縫插針,相映成趣。這樣的綠,和蘇州園林又不同,它是開放的、開闊的,是與城市周圍連綿的農田接續的、一脈相承的。若在山區,見到大片的綠色並不稀奇,而出現在經濟發達、寸土寸金的蘇南,卻令人意外。

「讓市民感受農村的田園氣息,讓農民享受城市的生活品質。」海南瓊海把農業公園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手段,全市規劃為「龍壽洋農業公園」「熱帶濱海農業公園」和「萬泉河農業公園」三大公園,打造具有現代農業功能、旅遊功能、休閒功能的綜合體,帶動城鄉產業融合化。到2015年底,瓊海市已建成1857個田園式的文明生態村,佔全市自然村總數的7成。瓊海市返鄉就業4萬多人,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13.1%。農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住自家房子,種自己的地,還能照顧家人。

類似太倉和瓊海,不少地方都立足區域資源稟賦,通過保護山水田林湖生態,構建田園化形態。不折騰、少動土、保風光、就地城鎮化,敬畏生態的紅線,敬畏人文的紅線,最大限度地保護城市周邊鄉村的自然和文化風貌。農業部經管司司長張紅宇分析說,這號準了田園城市發展的脈,避免「攤大餅」「以城吞鄉」等誤區。這些實踐體現了以山水田園風光為基礎,以生產生活生態為理念,打造以人為本的田園城市發展道路。

「城在田中,園在城中,產城融合,和諧共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研究員、中國城郊經濟研究會副會長謝揚如此總結田園城市的建設路徑。他提示有關地方要注意保護林地、耕地、園地等農業空間,尊重現有地形地貌、田園風光等農業及生態本底,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等自然人文屬性的產業和城鎮。

田園城市離我們有多遠

「從實際情況看,目前大中城市發展田園城市的條件總體不具備。這是因為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以土地擴張、工業主導、追求GDP為目標的發展模式『消滅』了大面積的田園,現在想把周邊的田園划進來打造田園城市,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田園城市。」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建設田園城市不是消滅一片田園、建設一個城市;也不是簡單的「田園的面積+城市」。田園城市是以田園為特色、突出城市的內涵。

事實上,建設田園城市面臨著突出矛盾。在經濟轉型的大趨勢下,城鄉居民對田園城市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長,與田園城市建設嚴重不適應的矛盾日益突出。農民難以享受與城裡人平等的發展成果,包括公共服務均等化、農民工身份等問題;城裡人想到農村買房,享受農村的田園氣息和健康的生活,現有政策不允許。

是上海、西安等大城市,還是瓊海、太倉這樣的中小城市適合田園城市發展?遲福林說,有3個重點區域可發展田園城市。一是城郊。現在部分城市的城郊已與市區的建設相差無幾,但還有相當部分的城郊仍有發展田園城市的空間。二是縣域。我國還有一些縣域城鎮有條件經過努力發展成為田園城市,應以此為目標加快城鄉一體化。三是特色鄉鎮,各類特色城鎮在田園城市建設方面有天然的優勢。為此,要使有條件的地區不再走過去傳統城鎮化的路子,而是以田園城市為目標制定規劃。

「上世紀初,英國的城市化已經基本完成,需要解決的是城市人口如何布局的問題。不同於霍華德提出田園城市的那個時代,如今我國面對著即將湧入城市的3億至4億人口。」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張杰看來,中國考慮發展田園城市,必須建立在上述現實基礎之上。要思考如何在面積小、人口多的情況下,使城市居民感受到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與密切。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丁元竹認為,如果說田園城市建設是一間屋子,那麼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是四根柱子。「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們把城市化認為是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土地開發的過程,帶來了很多的城市問題。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田園城市建設的本質,這是人民群眾嚮往的幸福所在。」他說。(經濟日報記者 喬金亮)

(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廣西玉林力推新農業模式 打造中國生態田園城市範本
    胡雁 攝  「玉林市官方已將『五彩田園·田園城市』作為發展目標,未來將建設以綠色、循環、低碳為特色的新型生態田園城市,為廣西乃至中國提供生態田園城市範本。」廣西玉林市市長蘇海棠22日表示。  當天,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廣西住建廳等共同主辦的2016中國(玉林)生態田園城市高峰論壇在廣西玉林召開。
  • 在推進縣域發展中注入田園城市理念
    一、田園城市理念對於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有借鑑意義 田園城市理念是英國城市規劃師霍華德提出來的,這一理念包括了城市和鄉村兩個部分,體現了自然之美——水清潔、無煙塵、空氣清新、田野與城市相融;社會公正——無貧民窟、社會機遇平等、就業充分;城鄉一體——城市繁榮和鄉村發展互動取代城鄉分離。
  • 田園城市的歷史背景與現代特徵
    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義大利、比利時、波蘭、捷克、西班牙、俄羅斯、美國、中國等國家均對田園城市理念加以宣傳和應用。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城市規劃都無不受其影響。  田園城市理論,在今日看來,從保護地球環境來說,依然對傳統城市規劃是一個挑戰,是實現人類文明的一個更大的機遇。
  • 西安:「現代田園城市」謀求城市建設轉型
    新華網陝西頻道10月7日電(記者陳鋼)作為西北地區區域中心和國家工業重鎮,古都西安的城市發展經歷了「企業城市」、「園區城市」兩個發展階段,當前進入「現代田園城市」引領的新時期,謀求城市化發展的新模式。西安的城市雛形是「企業城市」。
  • 田園城市的實踐者
    作為田園城市理論的實踐者,新田置業使人們不僅享受到城市中的便利和繁華,又能享受到自然的生活方式  □本報記者 曾邦華   在大河財富(中國)論壇2010年年會上,河南新田置業有限公司憑藉嶄新的思維,在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躋身「2010中原十大創新力企業」。其為鄭州打造田園城市名片的做法,打動了評委。
  • 聚焦現代化網絡型田園城市
    在「十二五」規劃《建議》中,一個富有想像力的城市定位被鄭重提出——全力打造現代化網絡型田園城市。什麼是現代化網絡型田園城市?它跟嘉興一直堅持走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如何結合?與深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如何銜接?相關業內人士和市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 從田園城市到產城融合:三大轉變中始見」姜山如畫」
    從田園城市到產城融合,回首古韻,坐望新風。縱覽這鄞州一隅,卻仿佛穿越天地。大小發展元素充盈此間,在鄞州區美麗城鎮辦的有序謀劃下,正融入這當代姜山的至美願景之中。2019年,鄞州區開始高起點謀劃拓展「六大新空間」。其中,姜山鎮被賦予了「田園城市」衛星城和城南「智創」大走廊的兩大發展定位。2020年,姜山鎮開始全面啟動創建浙江省都市節點型美麗城鎮樣板鎮的步伐。
  • 廣州花都走新型城市化之路 建設新田園城市
    花都擁有「山、水、林、田、花」等生態資源,有望成為宜居生態城市中國園林網7月6日消息:白雲機場的客機起降時,舷窗外望去,花都生態景觀林帶的紅花綠葉與現代化廠房相得益彰,更遠處的雲端下面,還有那連片的美麗田園。
  • 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蔓藤城市"是一種新型田園城市的規劃模式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提出的關於「蔓藤城市」規劃策略,以建築、城市跟環境、自然相融合的理念解決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問題。「蔓藤城市」設計理念,是一種組團式的規劃結構,使城市發展融入風景、保護田園。強調城市發展的過程猶如植物藤蔓生長一樣的可持續。它因地制宜,根植於當地生態環境、傳承地域文化,探索了一種新型田園城市的規劃模式。 「蔓藤城市」這一理念源自崔愷的一次跨界規劃實踐。
  • 建設田園城市新樣本的高明探索
    今年9月,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屆十次全會提出,高明區要牢牢抓住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充分釋放珠江西岸門戶效應和樞紐優勢,努力建設灣區樞紐新門戶、臨空經濟新中心、田園城市新樣本。而全力推進美麗高明大行動,正是高明打造田園城市新樣本的重要舉措。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田園城市
    材料二現代田園城市是以良好的生態基礎為基底,以多中心、多組團為新型城鄉空間格局,以經濟、社會、生態、交通一體化作為城鄉發展模式,擁有人性化、現代化的城市空間結構和分工明確、分類精細的社會性城市功能,由多級城鄉組團構成的城市,也是能夠為居民提供高質、高效生活的城市。材料三下圖為現代田因城市等級規模結構研究思路圖。
  • 「綠色城市」始於烏託邦雛形的五百年演變史
    ▲田園城市(Garden City)實質上是城和鄉的結合體霍華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條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898年)中認為應該建設一種兼有城市和鄉村優點的理想城市,他稱之為「田園城市」。田園城市實質上是城和鄉的結合體。將城市劃分為6個扇形地區。他強調永遠要在城市周圍保留一定綠帶的原則。
  • 打造獨具特色的田園城市!鬥門蓮洲鎮總體規劃批後公示
    近年來,隨著西部生態新城概念的出臺,在推動現代城市發展的同時,將引導生態文明建設、產城融合發展,構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城市新格局,為西區居民打造綠色和諧、城田相融、人文繁盛的生活環境。
  • 專訪營山縣委書記黃金盛:把營山打造成有影響力的山水田園城市
    記者:營山縣為什麼提出打造有影響力的山水田園城市?黃金盛:南充市委提出建設「成渝第二城」奮鬥目標,營山作為南充東大門,要貢獻營山力量,書寫營山篇章。我們在縣十三次黨代會上鮮明提出了建設有影響力的山水田園城市,一是順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施政方略,按照中央「五大發展理念」,省委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市委生態優先、生態打底、生態強市的要求,我們站在促進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的高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區域、城鄉、人與自然協調發展。
  • 在城市中心留住田園鄉愁,南通崇川投資10億元打造都市農業公園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賁 騰 通訊員 石 唯)在城市中心如何留住田園鄉愁?1月8日,南通都市農業公園項目在崇川區正式啟動。崇川區計劃投入約10億元,在主城區打造集生產、生活、生態等空間於一體的都市農業公園,探索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子。
  • 打造濟南田園城市的綠色發展路徑
    世界發展需要從工業文明轉型到生態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既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生態關係」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也是五千年中華文明「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傳承與發揚光大。「兩山理論」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實現中國夢的指路明燈,是中國引領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
  • 田園城市 幸福瓊海——海南省瓊海市特色城鎮化建設紀實
    打造田園城市,讓農村就地成為城市一部分   瓊海市區東南邊的龍壽洋,是瓊海面積最大的田洋,風景優美,土地肥沃。該市依託龍壽洋附近的村莊、農田、經濟作物等現有資源,將其規劃成一個萬畝田野公園。瓜果飄香的田園成了城裡人休閒的景區,每到周末,不少市民和遊客都會來到這裡,呼吸新鮮空氣,欣賞田園風光,採摘時令瓜果。
  • ...田園城市」增魅力 ——昌寧縣茶文化助力山水田園城市發展小記
    原標題:「千年茶鄉」添內涵 「田園城市」增魅力——昌寧縣茶文化助力山水田園城市發展小記  昌寧縣在建設「山水田園城市」進程中,始終堅持凸顯獨有的昌寧茶文化特色,將千年傳承的茶文化有機融入現代城市建設中,既為「千年茶鄉」豐富了文化內涵,又為「田園城市」增添了發展魅力。
  • 讓城市更加美麗宜居
    這五年,烏當區委、區政府實施全區「一盤棋」的發展空間戰略,加快城市擴容提質,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完善城鄉交通路網,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厚植綠色生態本底,全力建設城鄉社會治理新樣板,奮力打造「美麗烏當·花園之城」,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生態品質穩步提升,城市框架布局、內在功能、外在形象都實現了華麗蛻變。
  • 雲南紅河:打造「城市綠肺」 共享「生態福祉」
    雲南紅河:打造「城市綠肺」 共享「生態福祉」 紅河日報 供圖  雲南紅河:打造「城市綠肺」 共享「生態福祉」 紅河日報 供圖  清晨的陽光灑向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的啟園,為清澈平靜的白鷺湖披上一件金色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