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和這些成都小吃遺憾擦肩

2021-02-27 麻辣成都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成都小吃幾乎成了成都美食的全部,從各色小面到抄手餃子,從醃滷燜燉到涼拌冷食,從鍋煎蜜餞到糕點湯圓,從蒸煮烘烤到油酥油炸,凡此種種,都是不講究造型排場,卻能滿足饕餮之心的食物,幾天下來,不抓緊吃你就只能遺憾擦肩。按照下邊的list去吃,勉強算你找到重點。

成都錦裡街頭的小吃

  麻辣清單

  1.鍾水餃

  鍾水餃的創始人叫鍾少白,受歡迎的是紅油版。說是水餃卻不帶湯,放眼望去,只有一汪紅油,所以蒼蠅館子裡也叫「紅油水餃」。上面至少會澆三種油:紅油、芝麻油、紅醬油。這紅醬油是用紅糖水和醬油按比例調出來的。煮好的餃子淋上「三油」,再撒點鹽、味精、蒜泥……第二次光聞著味兒,就能激動地咽口水。

非常禮貌的鐘水餃

  最地道:地道的一定是全肉餡兒,沒有菜碼,澆上三油蒜汁絕不會生膩;紅醬油裡的紅糖,講究點的還要放八角、小茴香等一起熬,增加辛香感;均不帶湯,帶湯的一定不地道。

  地道吃法:因為特製的紅醬油總帶點甜,所以不要跟老闆強調「不放糖」,因為做不到;鍾水餃的核心口感實際上是「蒜泥味」,如果吃不了大蒜還是別勉強嘗試;千萬別倒醋,否則味兒全變了。

家常範兒鍾水餃

  哪兒吃:成都「鍾水餃」有十來家分店,武侯店(武侯區武侯祠大街2號)最熱鬧;但街邊館子,尤其學校周邊的蒼蠅館子,鍾水餃隨處可見,便宜且口味也不差。一份10個左右,價格在8-10元不等。

  2.鍋盔

  鍋盔在四川是一種類似夾饃的東西,胚子分為白面鍋盔、軍屯鍋盔、南部鍋盔。白面的不用提;軍屯是最常見的,又叫「酥鍋盔」,是一種街邊常賣的直接將肉和在面裡現烤的鍋盔,也有椒鹽的。南部鍋盔中數鍋盔涼粉最為驚豔,見過一家小店用酥油和面胚現烤,夾上麻辣涼粉,至今都特別懷念。

軍屯鍋盔

  最地道:軍屯鍋盔在成都小吃界比較普遍,兩面煎烤金黃,街邊的還常掛著油;白面鍋盔常夾各種菜,可選的一般是三絲、肉片;南部鍋盔有方酥鍋盔、鹽鍋盔、紅糖鍋盔,前兩種可以用來夾涼粉。

南部鍋盔

南部鍋盔做的鍋盔涼粉

  地道吃法:街邊的鍋盔別看不上,看著油吃著香;去景區可選夫妻肺片作白面鍋盔的菜碼,一舉兩得;好吃的涼粉鍋盔,胚和料都是尤物,可以先吃一口快掉出來的涼粉,趁胚子還酥脆時咬一口嘗鮮,最後慢慢拿下。

  哪兒吃:推薦邱二哥鍋魁(青羊區金絲街45號大門口,近白家塘街),有白面、包糖、紅糖可選,均價2塊5;文殊院的嚴太婆鍋盔(青羊區人民中路三段19號,近地鐵文殊院K出口)有各種菜碼,三絲和拱嘴的受歡迎;鍋盔涼粉推薦南充方酥鍋盔(青羊區三桂前街63號,近提督街建行);早上和傍晚的街邊都有軍屯鍋盔的簡易版;一般景區都有鍋盔夾肺片,味道差點。

  3.棒棒雞

  棒棒雞於我們的印象就是街邊無數的棒棒雞連鎖店,想滷味、涼菜的熟食連鎖,有雞肉和各種雞的零件可選,還有豆乾、筍尖等等,現稱現拌,真空的可以勉強帶回老家。棒棒雞屬於「怪味」,麻、辣、酸、甜、鮮、鹹、香全都具備,又是典型的四川複合風味。

廖記棒棒雞的無骨雞爪

  最地道:最地道的棒棒雞在樂山、嘉定、重慶,從樂山棒棒雞、嘉定棒棒雞、重慶廖記棒棒的名字可以看出來;飯店裡的棒棒雞有點口水雞的感覺,用的是澆汁,不是拌的;口味有麻辣、五香、泡椒、藤椒、香辣的等等,藤椒和麻辣的自然是上選。

  地道吃法:拌好的棒棒雞可以泡的時間久一點再吃,更入味;最受歡迎的是雞肉、雞爪、耳片、肺片、兔丁等。

  哪兒吃:成都街頭有多家廖記棒棒雞店,密度堪比本地連鎖超市,如錦江區人民東路68號。

  4.麻辣兔頭

  本來我不吃兔,可去了趟成都從此就破了功。外地萌妹子們的驚聲尖叫都阻擋不了本地萌妹子啃兔頭的腳步。賣兔頭且好吃的店有許多,成都人就像吃零嘴一樣買來就啃,並親切地稱之為「啃兔兒腦殼」。成都人啃兔兒腦殼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當時流行吃麻辣兔丁,兔頭無處擱置,不知道是誰用各種香料拿來滷兔頭,從此造就了美食界一大神話。

麻辣兔頭

  最地道:好的兔頭絕不是乾巴巴的一坨,肉雖然少,但是香軟,雖然撈上來時看著「口味很重」,但啃起來不膩且回味無窮;滷兔頭也分五香和麻辣的,我們更愛麻辣的;廣受認可的是成都雙流老媽兔頭,這個在成都也挺有名,不過就像我們提到的,好吃的賣兔頭的攤攤比比皆是啊。

  地道吃法:首先,挑大的;接下來給大家一個「猙獰」的小竅門,首先把同情心放在旁邊;雙手舉起兔頭於胸前,把上下顎一掰兩半;先吃舌頭,再吮一下下顎,吃乾淨周圍的肉,下半部分搞定;然後吃眼睛,再啃肉最多的臉頰;最後吃腦花,可以吸,也可以動用筷子或指頭。

  哪兒吃:推薦梅兔頭(金牛區一環路北二段102號西北橋小學旁)和鄧兔頭(兩家挨著),開了很多年,老闆都是實在人,7元/個,兔頭裡花生多,紅有多,能代表成都兔頭的水平。

  5.擔擔麵

  擔擔麵各地有賣,但奇怪的是變化不是一星半點兒,所以當你去成都的蒼蠅館子叫了一碗擔擔麵後,你會被刷新認知:擔擔麵怎麼是幹的?沒錯,去四川點的擔擔麵都不帶湯,它就是一碗小面,上面撒點肉末雜醬,湯另乘。因為過去都是挑著擔子賣,所以得名擔擔麵,最早由一名叫作陳包包的自貢小販發明。

擔擔麵

  最地道:擔擔麵的麵條細,從鍋裡撈出撒上肉碎雜醬即可,沒有多餘的東西,一些商家為了增加口味也放蔥花和花生沫,無可無不可;加了辣椒的碗底會有紅油,吃不了辣的提前說,但是有辣才地道;擔擔麵的面臊是「脆臊」,也就是這個臊子炒出來不是稀糊糊的,看上去略幹、鬆散。

  地道吃法:沒什麼特別注意的,吃就是,喜歡酸的可澆點醋,不過四川的醋比較淡,有時候倒上一大股也沒啥感覺。

  哪兒吃:在成都分布很廣,口味都不會太差,推薦小名堂擔擔甜水麵(青羊區將軍街1號達州賓館1樓)紅油給的比較足,它家的缽缽雞也不錯。

  6.肥腸粉

  會吃的四川人會吃肥腸,被一些人認為「有點臭」的肥腸在川人手底下一倒騰,變得香味十足。成都大街小巷也總有肥腸粉的身影,就跟北京的小腸滷煮一樣,肥腸粉裡的硬貨不止是肥腸,是以肥腸為主的豬雜,配了上等的紅薯粉,濃濃的老湯煮好,辣椒油伺候好,再來點醋,差不多了。

肥腸粉

  最地道:肥腸粉上桌前會撒幹黃豆,香菜、蔥花、蒜自選;用好的紅薯粉煮出來的肥腸粉不會糊爛,香而有韌勁;肥腸和粉絲是分開煮的,上桌前才鋪上肥腸節。

  地道吃法:酸辣才是一碗肥腸粉應該具備的素質;白味的也能做得出色,就是不太容易;肥腸粉和鍋盔是標配,金黃酥香的軍屯鍋盔搭上酸辣肥腸粉,才算功德圓滿。

  哪兒吃:老瓦房肥腸粉(錦江區青石橋北街成物大廈附近),白味紅味都不錯,肥腸粉10元,加一份肥腸(冒節子)2元,如果不愛肥腸你也可以順勢吃吃酸辣粉。

  不辣清單

  1.燃面

  燃面一般連同「宜賓」兩字出現,不會有「更地道的」之說。不過宜賓燃麵店通常都做得小且樸素,東西也賣的簡單,客人去了基本就點燃面、燃面、燃面……燃面過去被叫做油條面,因為它油重無水,點火即燃,所以叫燃面。

正宗宜賓燃面

  最地道:已經說到「油重無水」,其實吃起來並沒有太油的感覺,最直觀的感覺是幹,撈起來需要甩幹,所以吃燃面老闆一定會伺候一碗湯;比較突出的輔料是宜賓黃芽菜和花生碎,這兩樣東西讓燃面變得很香;燃面其實鹼很重,但店家在做的過程中會進行處理,但任然殘存淡淡的鹼味;燃面有葷素可選,葷的就和擔擔麵一樣加了點「脆臊」。

  地道吃法:建議是先不加醋,嘗原味,吃到最後來點醋,結束戰鬥,麵湯是必須的;加了辣更有要「燃起來」的感覺。

  哪兒吃:看見「宜賓燃面」的招牌鑽進去即可;推薦科院路的宜賓燃面(武侯區科院路錦苑巷特號餃子館對面)

  2.怪味面

  對怪味面的印象不深,因為複合的麻、辣、酸、甜、鹹,據說湯汁也是由豬骨肉以及海米、墨魚、扇貝、魷魚等海鮮一起放入雞湯內燉成的,沒有什麼是特別突出的,整體感覺是凌亂而均衡,怪味麵館裡通常還會賣鱔魚面、墨魚面、雞雜麵等等,大概是因為怪味面原材料所需就順便了吧。

怪味面

  最地道:你能嘗到海鮮味,一會又是豬肉香,一會是辣的,一會又覺得帶點甜,都不必太驚訝。

  地道吃法:吃怪味面紅油很重要,如果比較香辣,這碗面吃起來更加有「怪」氣,但是如果不能吃辣的人最好不要亂來,否則就變辣味面了。

  哪兒吃:老字號是牛王街怪味面(青羊區十二橋路7號琴臺路路口對面),徐老八原汁面(武侯區新南路88號附6號),不知道說的妖怪面是不是這家,記得老闆喊面都是吼「么雞妖怪二兩」,意思就是雞雜怪味面二兩。

  3.冰粉

  四川的涼粉有很多,黃涼粉、白涼粉、煮涼粉、豌豆涼粉、傷心涼粉,我們就簡單說一下滿街賣的那個冰粉。它其實就是一種甜品,粉+紅糖,也許還有花生米、葡萄乾。一般來說,天熱的時候,還有吃了辣的時候,用來降火不錯。

冰粉

  最地道:火鍋店裡的冰粉性質比較穩定,口感也佳,紅糖熬得恰到好處是關鍵,一般來說比較難判斷,全憑舌頭。

  地道吃法:吃火鍋的時候可以來一份。

  哪兒吃:推薦巴蜀大宅門火鍋家的紅糖冰粉(羊區北大街91號近四川書市),因為大家都在推薦。

  4.蛋烘糕

  蛋烘糕這個東西好不好吃要問學生,學生的答案都是「很好吃」,因為它價格便宜,內容豐富,放學的路上吃兩個特別贊,感覺自己萌萌噠……說了半天,蛋烘糕其實就是雞蛋、發酵過的麵粉加適量紅糖調勻,在專門的蛋烘鍋上開始烙,翻面的時候,開始加你選的餡料,有白糖芝麻、奶油、巧克力、肉鬆、土豆絲等等等等,不起眼但真的很好吃。

蛋烘糕「操作臺」

經典餡料

烤制好的蛋烘糕

  最地道:蛋烘糕攤開來也就巴掌大,加了餡料後對摺,吃著有股雞蛋糕的清香,還有陷兒香,最「古早」的吃法大概是芝麻白糖,看著齁的慌,但一點也不膩。

  地道吃法:建議點一個甜的,一個鹹的,推薦芝麻白糖和鮮肉榨菜,個人覺得通常的餡料都不膩,都好吃。

  哪兒吃:街邊流動攤點,重點關注學校門口;賀記蛋烘糕(青羊區文廟西街1號附8號),推薦沙拉肉鬆和麻辣牛肉。

  5.老媽蹄花

  據說老媽蹄花的老媽姓鄧,當年為了謀生,在其它營生無果的情況下,就在天府廣場周邊開了家蹄花店,那時候成都餐飲業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於是很多人去買,不乏一些開著名車的老闆,一個蹄花店門口經常停著各種名車,一時間就火了,老媽蹄花就是在那時候建立起自己紮實地群眾影響力。

老媽蹄花

  最地道:老媽蹄花要選肥厚的豬前腳,前腳稱豬手,後腳稱豬腳,肉質有差別;煮之前用開花刀切開不切段,皮連著筋,所以燉好後成開花狀;芸豆要選擇顆粒飽滿勻稱者,燉開以後看相才好;芸豆的量不能太多,湯易寬不易窄,湯窄芸豆燉爛以後容易「渾」湯,就不是上好的蹄花湯了。

  地道吃法:吃的時候要有「蘸水」,是用自製的二荊條辣椒醬加生抽、白醋調出來的;吃完蹄花一定要喝湯,無腥也不膩,實在是滋補美味。

  去哪兒吃:推薦易老媽蹄花(青羊區東城根南街13號13號附1號近人民公園),你能吃下兩三碗,而且這條街上都是老媽蹄花,旁邊的廖媽也很不錯。

(*圖文內容整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有種緣分,叫做相遇;有種遺憾,叫做擦肩
    但是紅塵中人又何其多,能夠遇見是緣分,最後擦肩而過,也只能在心中留下些許遺憾,待回憶時道一聲珍重。很喜歡的一句話:長街長,煙花繁,你挑燈回看;短亭短,紅塵輾,我把簫再嘆。有人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前世我們遇見那麼多次,卻只為了今生能夠換來一次擦肩。我們不是沒有緣分,若沒有緣分哪能夠在億萬人海中相遇。但我們的緣分不夠,只能讓我們遇見,給彼此留下一個念想,雖有遺憾,卻也無奈。
  • 成都二圈層只有龍泉驛有三環路路段,還有一個區與三環路擦肩而過
    這個區,就是郫都區,一個與三環路擦肩而過的城區。龍泉驛區位於三環路以內的區域有兩塊,共計2平方公裡的面積。這兩個區域,距離成都的市中心最近的距離分別是9公裡和10公裡;龍泉驛區以外,郫都區距離成都市中心最近處約9公裡,和龍泉驛區相當;此外,新都區大豐最近的區域距離市中心約9.5公裡;至於成都其他幾個區距離市中心的最近距離,則基本在10公裡之外。
  • 這些美食小吃還不到10塊,卻承包了千萬成都人的胃!
    咱大成都是出了名的美食之都,小吃不僅種類多味道棒,而且物美價廉,尤其是這些藏在成都的犄角旮旯裡的美食小吃
  • 成都「美食」攻略:一條網紅小吃街,7大特色美食,好吃不貴!
    成都對於大多人來說,意味著休閒、舒適,人民公園喝茶的歡樂、街邊小吃的味蕾天堂、凌晨酒吧的相聚,都是快節奏生活城市中人們的心中所向,而今天,菜菜將帶著大家一起去看看成都本地人最愛吃的美食,都在哪裡?他們喜歡的又是什麼呢?讓我們直接一路到奎星樓街去探探美食吧!成都「美食」攻略:一條網紅小吃街,7大特色美食,好吃不貴!
  • 成都小吃甜水麵
    知道甜水麵很久了,可是吃到嘴裡不過是這幾年的事情。2012年的11月,北京電視臺生活頻道拍攝六集美食紀錄片《北京味道》,其中一個場景是我和我的朋友們在一家餐廳聚會聊天。那天我們去了一個成都女生開的貴州菜餐廳「胡同四十四號廚房」,老闆黃榛說做個成都的小吃給我嘗嘗,於是我第一次吃到了甜水麵。先甜後辣的味道、硬硬筋鬥的口感,這就是甜水麵給我留下的印象。
  • 成都五大名小吃,吃貨的福音!
    一首趙雷的《成都》,不禁描繪了成都「如痴如醉」的美好生活,承載三千餘年的歷史的成都,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最佳旅遊城市」。「麻將」、「小吃」、「蜀繡」已經作為成都生活的代言,聞名於耳。作為吃貨的驢友們,知道成都五大名小吃是什麼嗎?
  • 這樣的小吃遍布成都大街小巷
    有人調侃「乘飛機在中國的上空飛行,聽見了麻將的聲音,聞見了火鍋的氣味,成都就到了」。雖然是誇張的說法,但很形象,成都人好吃和愛打麻將是出了名的。在成都小住一段日子後,有了印象若干。第一印象成都是個大的美食城成都的小吃特別多,大多以姓氏冠名,鍾水餃、韓包子、譚豆花、陳涼粉、張鴨子、鄒鰱魚…等等。據說這些小吃都創於清末民初,歷經百年歲月,至今仍是成都人的所愛。
  • 肩寬的人千萬別買垮肩衛衣…
    肩寬的人千萬別買垮肩衛衣… 敷衍 肩寬的人千萬別買垮肩衛衣…
  • 四川成都特色小吃有哪些?這些大家吃過嗎?
    提起四川成都,首先浮現到腦海的就是有著潮流穿搭的帥哥美女、繁華的街道和充滿煙火氣又充滿人情味的城市。當然更讓人不能忽視的便是那令人流連忘返的成都特色小吃了,那麼小編就來介紹一下那些令人叫絕的四川成都特色小吃。
  • 成都人的胃和心,都被這些夜市安排的明明白白
    和我在成都的夜市走一走呵~直接就走不動路,隨便坐下直接開吃。畢竟吳亦凡、王思聰這些人都混跡過成都夜市。沸騰翻滾的滷煮、外焦裡嫩的土豆、酥脆燙嘴的雞排、吱吱冒油的腦花.不眠夜裡的孤獨疲憊,全靠夜市琳琅滿目的食物消解,大快朵頤之餘,胃和心也不空空了。
  • 成都小吃:火爆街頭的成都特色小吃,饞的流口水了
    成都小吃菜譜大全成都小吃有:擔擔麵(漢族特色麵食)、口水雞、夫妻肺片(以牛頭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為料)、龍抄手(皮薄餡嫩,爽滑鮮香,湯濃色白,為蓉城小吃的佼佼者。)
  • 成都這些小吃街,竟然只需要15元!
    在四川成都,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大街小巷還有很多多種多樣的美食,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美食之城,所以不少遊客來到這裡也是為了吃遍這裡地道的美食,今天小編就帶你一起感受成這地道的美食!1、錦裡和寬窄巷子這是外來遊客必打卡的地方,小吃一條街上好吃的很多,傷心涼粉、菠蘿飯、冷串串、烤魷魚等應有盡有。2、紅牌樓這是成都人民最喜歡的飯後娛樂場所,當然也是夜啤酒盛行的地方。
  • 成都最熱鬧的小吃街,美食小吃應有盡有,價格還十分合理!
    現在很多人外出旅遊,喜歡去一些著名的景點,但這些地方往往人山人海。因此,我們更願意去當地的一些大街小巷看一看。它也許沒有景點那麼壯觀精緻,但它充滿了當地的生活氣息,能讓我們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城市的某些部分。就像青島著名的劈柴大院,聚集了一些當地的特產。
  • 成都:傳說中的8條小吃街
    華興街華興街是成都人公認的美食街,卻是最不靠譜的美食街。說它最不靠譜,因為它的外觀破舊,沒有經過任何打造和裝飾,連一個牌坊和招牌都沒有,一點不像人們印象中的美食街。這裡不僅有著名的煎蛋面,還有悅來戲園(現悅來茶樓)、龍抄手、賴湯圓、盤飱市,以及成都最牛蒼蠅館子之一的雨田川菜。雖然這條街是成都最草根的美食街,但卻也是美食街中最不靠譜。2.
  • 絕對不能錯過的成都美食小吃全攻略!!!
    整個成都其實就是一個龐大的美食城,各種令人垂涎欲滴齒頰留香的小吃;麻辣鮮香欲罷不能的火鍋;歷史悠久色澤鮮亮的川菜,都可以讓你從城東吃到城西,從下午吃到深夜再到凌晨。這就是成都,一個真正屬於吃貨的天堂。到成都,火鍋是必不可少的體驗。成都火鍋注重麻辣鮮香,多數用豬油或牛油作底料,輔以大量的麻椒和花椒,口感麻辣。食材多用四川人喜歡的黃喉、毛肚、鵝腸、鱔絲等。
  • 舌尖上的成都-小吃篇
    用到成都的小吃上同樣如此:川廚大概是最擅於運用調料的人,憑藉手中不多的幾味調料,就能調製出幾十種風味各異味道,卻讓人一吃就知道是川味。據資料統計:四川的小吃目前有500多種,其中有名的就有200多種,絕大部分都能夠在成都吃到。
  • 抖音付出一切只換來一次擦肩嘗盡冷暖是什麼歌 此情一直在心間完整...
    抖音上最近有很多朋友會比較頻繁的刷出一首歌歌詞是「付出一切只換來一次擦肩嘗盡冷暖聚散看淡所有的遺憾」,很多人還不清楚這是什麼歌,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這首歌的名字和歌詞。
  • 這些成都人最迷戀的美食小吃,卡路裡指數讓人尖叫!
    咋個不長胖哇!看看這些罪魁禍首們!在這樣一個美食之都,一口吃,十口胖實在太正常。這次小潮妹就來曝光成都美食小吃的卡路裡含量大家快看看自己平時吃的食物的熱量到底有多少結果絕對出乎你的意料↓↓↓纖維素(克):0.11碳水化合物(克):21.02蛋白質(克):1.14✔跑步消耗:快跑8分鐘/每100克✔發胖指數:★★☆☆☆✔減肥建議:熱量較低,可以食用 軍屯鍋盔 以香、酥、脆、細嫩化渣而名揚川西的軍屯鍋盔,也是成都人民最愛的街頭小吃之一
  • 這幾種肩痛,有的致死、有的致殘,千萬別當...
    小心致殘肩痛上面說到有些肩痛是致命的,下面這兩種肩痛沒那麼嚴重,但也有致殘風險,您可千萬要知道。1 肩周炎肩周炎是最常見的肩關節疾病,所以很多人都不太重視它。有的人認為,肩周炎吃點止痛藥就能扛過去;還有人認為,肩周炎多鍛鍊就能自愈。
  • 清理手機屏幕的誤區,千萬不要用餐巾紙擦手機,別不當回事!
    清理手機屏幕的誤區,千萬不要用餐巾紙擦手機,別不當回事!現在夏天到了,面臨的另一個問題也是非常尷尬的,那就是手會出汗,在玩手機之後,手機屏幕上會留下非常多的指紋和一些印記。這讓人感到非常的煩惱,留下這些印記之後,會感覺自己的屏幕沒有那麼的順滑,使用起來也不是特別的方便,那麼我們的手機屏幕髒了之後,我們該如何擦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