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琴邂逅當代大師,三峽博物館聯合QQ音樂發布「古琴新聲」專輯

2020-12-12 上遊新聞

{"title":"千年古琴邂逅當代大師,三峽博物館聯合QQ音樂發布「古琴新聲」專輯", "url":"https://www.cqcb.com/keji/hulianwang/2020-12-05/3374237.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keji/hulianwang/2020-12-05/08a2ccd344869aeca94dcc19779b08ff.jpg", "smalltext":"來自上遊新聞客戶端", "id":"3374237", "classid":"3446"}

千年古琴邂逅當代大師,三峽博物館聯合QQ音樂發布「古琴新聲」專輯

上遊新聞馬亮2020-12-05 12:35

廣告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日前聯合QQ音樂,共同發布「古琴新聲」專輯。即日起,觀眾可在QQ音樂平臺搜索「古琴新聲」,免費聆聽藝術家用三峽博物館館藏古琴演奏的《醉漁唱晚》等16首曲目。

「松石間意」琴

據了解,三峽博物館目前共收藏古琴48張,自唐以下年代序列完整、精品迭出、彌足珍貴。在全國博物館界,三峽博物館收藏的古琴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位列前茅。「古琴新聲」專輯特精選出三峽博物館珍藏的唐代「襄」琴、北宋「鳳鳴」琴、北宋「松石間意」琴、明代潞王「中和」琴進行專輯錄製。這幾張名琴無論從音質、形制還是歷史價值,皆是歷代琴器中的頂級至寶。

「鳳鳴」琴

經過精心籌備,龔一、馬維衡、李鳳雲三位古琴藝術傳承人以及我國著名的笛簫演奏家王建欣先生用尖端的錄音設備、獨特的錄音方案,經過近200天的醒琴、調試,將4張老琴聲音各頻段的層次予以再現,帶領觀眾一探傳世名琴的神秘曼妙。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千年古琴遇見當代大師 用音樂帶你夢回千年
    新華網重慶12月5日電 千年古琴遇見當代大師,用音樂帶你夢回千年,一探傳世名琴的神秘曼妙。四把傳世名琴、四位藝術家,歷經一年多的精心籌備,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博物館)「古琴新聲」專輯正式面世。  龔一、馬維衡、李鳳雲三位古琴藝術傳承人以及我國著名的笛簫演奏家王建欣,他們用最尖端的錄音設備,用獨特的錄音方案,將四把老琴聲音各頻段的層次,飽滿豐富的予以再現,每一曲都是古韻十足,每一曲都是生命心靈在指間的傳遞。
  • 古琴|知名蕉葉古琴製作大師——蔡偉藝
    古琴作為擁有悠久歷史的撥弦樂器,它的款式並不單一,有多種,比如仲尼式、伏羲式、連珠式、落霞式、鳳勢式、師曠式、神農式、靈機式、響泉式、亞額式、列子式等,當然還有知名的蕉葉式。蕉葉古琴像一片芭蕉葉,曲折的線條像流動的音符,優美的身姿表現著文人浪漫的情趣。不過蕉葉雖好,卻不易做。很多人把能否製作出良好的蕉葉古琴作為衡量斫琴大師的標準。那麼製作蕉葉古琴到底有哪些難點呢?其一是耗費的時間比較多。製作完一張蕉葉古琴差不多要兩年左右的時間,比正常古琴要多三倍時間。
  • 古琴流傳上千年 不創新何來《梅花三弄》《瀟湘水雲》
    言及挑戰,這位耄耋之年的演奏家對古琴的創新發展態度十分開放——古琴要能夠在音樂廳繼承傳統,也能在網際網路上創新表演形式。「我常在古琴音樂會上演奏,90%是經典曲目,有一首新創曲目就遭到質疑:『這也是古琴嗎?』究竟怎樣看待古琴的傳統和創新,很想有一個平臺進行充分的討論。」
  • 古琴藝術,從博物館走向復興
    隋唐時期古琴還傳入東亞諸國,並為這些國家的傳統文化所汲取和傳承。近代又伴隨著華人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成為西方人心目中東方文化的象徵。圖為大都會博物館藏古琴古琴音樂概分為琴曲和琴歌兩類。琴曲者,即為純以古琴獨奏的樂曲。其音樂是屬單音音樂,且以旋律線性的呈現為其特色,可說是一種聲音層面、聽覺上的線型運動。
  • 章怡雯:一曲古琴起,就是中國音
    她的外祖父是歷史學家徐映璞先生;母親徐曉英先生是古琴演奏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浙派)代表性傳承人,生前創辦了杭州霞影琴館,桃李滿天下。章怡雯老師從小耳濡目染,跟隨徐曉英先生學習琴箏藝術,後又求學上海音樂學院,從師於我國另一位古琴演奏大師龔一先生(中國著名古琴演奏家,上海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博採各家之長。學成之後,章怡雯老師一直從事音樂教育事業,先後在杭州藝術學校、浙江音樂學院任教。
  • 太古遺音·古琴名家音樂會暨北京古琴·運河文化展匯報演出完美落幕
    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以及通州圖書館的相關領導,以及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韓傑,中國樂器協會古琴研究會秘書長張子盛,河北琴會首任會長李天桓,山東藝術研究院古琴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王笑天,江蘇古琴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倪詩韻,浙江非遺古琴專委會主任陳成渤,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吳寒,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秘書長肖娟,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理事白依墨等古琴名名家、嘉賓出席音樂會。音樂會由徐小穎和郭雪松主持。
  • 九韻樂器——欣賞古琴音樂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怎麼才能讓古典音樂愛好者輕鬆領略古琴的魅力?小編整理出幾種欣賞古琴曲的方法,以供琴友參考: 1、與古典文學結合 古代文人士大夫所作詩詞歌賦,對古琴和琴音都有諸多描寫,有的樂曲就是根據文人詩詞創作。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詞在民眾傳承中非常廣泛。
  • 【中醫文化】中醫音樂養生——古琴
    古琴同樣講究「天人合一」「陰陽平衡」,其與中醫二者息息相通。中醫藉助湯藥、針灸來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古琴則是藉助音律相和來調身、調息、調心而調攝身心、祛病保健,其二者的核心理念是從不同的角度平衡身體陰陽,達到祛病強身、保健養生的作用。音樂作為人類抒發情感和需求的一種方式,很早就在醫學上被運用了。
  • 北大古琴公選課本月課程表:田青、樓宇烈將授課|每日琴訊
    最新鮮的古琴資訊田青、樓宇烈將為北大古琴公選課授課由北京大學與中國崑曲古琴研究會聯合推出的「古琴經典藝術欣賞」公選課,將於9月10日開課。「古琴傳承計劃」昨天公布了本月3堂課的主題與授課老師:9月10日的第一講,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田青將講授「古琴文化的精神」。9月17日,北大哲學系宗教系教授樓宇烈帶來「琴藝與琴道」課程。9月24日,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博導彭林授課,講解「先秦時期的樂器、樂律與樂教」。
  • 古琴藝術之美——一個文化的奇蹟
    1977年8月,美國發射的「旅行者」2號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張可以循環播放的鍍金唱片,從全球選出人類代表性藝術,其中收錄了著名古琴大師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長達七分鐘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國音樂。這首曾經由春秋時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彈奏而與鍾子期結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帶著探尋地球以外天體「人類」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尋求新的「知音」。
  • 古琴大師張子謙:聽說你質疑我節奏有問題?
    上世紀三十年代,一次偶然的機會,古琴大師張子謙帶著自己的愛琴,前往上海拜訪大同樂會的創始人——鄭瑾文先生。張子謙一首琴曲《梅花三弄》奏罷,鄭瑾文不禁連連稱讚。但是鄭瑾文的學生卻提出了疑問,為什麼張子謙先生的節拍那麼的不準,甚至可以說是散漫。
  • 詞語|古琴中英文詳解
    古籍記載伏羲作琴,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舜定琴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弦;可見古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古琴是中華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自古「琴」為其特指,20世紀20年代為與鋼琴區分改稱古琴。琴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
  • 中國古琴是什麼時候傳入日本的?一共經歷了哪些階段
    目前日本正倉院正在展出的金銀平文琴,奈良法隆寺舊藏東京國立博物館現藏開元十二年九隴縣所造古琴,還有現在收藏在日本京都神光院的南北朝末期到隋唐初期的手抄本碣石調幽蘭,這些都是當年古琴初次傳入日本的實物證據。再從日本宇多天皇 (唐昭宗時)佐世奧在所輯的《日本國見在書籍目錄》著錄的大批庫藏中國琴書,數目龐大,和中國歷代史書《藝文志》所載琴書數目相較,絲毫不遜色,可見唐代時日本對中國古琴音樂的推崇程度。
  • 從考古文獻出發,盤點古琴形制演變
    古琴是中國最早的一種彈撥樂器,可以說在中國的音樂史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價值,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人。這種樂器不像打擊樂或者吹管樂容易製造,它的出現需要有一定的社會生產力,比如對木材的選擇以及加工,還有琴弦等絲織品產業的支持的支持。
  • 南京博物院藏曆代古琴辨識
    琴的象徵傳統和解釋琴的象徵意蘊成為琴學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並隨著琴學內容的豐富,其象徵意蘊也越來越豐富複雜起來(劉承華《古琴神秘性探源》,《中國音樂》2003年第4期)。 雖然從文獻中得知歷朝名琴代有其勝,如史傳古代有四大名琴,分別為春秋戰國時代的「號鍾」「繞梁」,西漢的「綠綺」,東漢的「焦尾」。另外,唐代有春雷、瓊響、秋籟、寒玉等,五代有洗凡、清絕等。
  • 看點丨音色淡雅的古琴,是甘肅人的驕傲
    古琴本身也充滿著傳奇的象徵色彩。比如,它的長度為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琴面為弧形,代表著天,琴底為平,象徵著地,為「天圓地方」之說。古琴有十三個徽,代表著一年有十二個月及閏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徵著金、木、水、火、土,並與《易經》學說相關聯,有自身完備的理論體系。
  • 陳山林在新鄭與古琴為伴,他的「子期」在哪裡?
    「《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 成為廣為傳頌的佳話美談 在新鄭市新蠻子營村 有一位與古琴作伴的當代從小開始他就表現出對音樂異於常人的喜歡,跟著劇團裡的老師學習拉二胡。2002年二十歲出頭的陳山林來到北京闖蕩,偶然的機會在公園裡見到一位老先生在吹簫,對音樂情有獨鐘的他一下子被吸引,兩人也因此結緣。後來在老先生家裡,陳山林注意到屋子裡放著一架「琴」,老先生便給好奇的陳山林彈奏一曲。在交談中,陳山林才知道這是古琴,這也是他第一次接觸到古琴。
  • 50餘把古琴昆明展出 古琴「青鳥」攜傳統文化「飛」入春城
    原標題:50餘把古琴昆明展出 古琴「青鳥」攜傳統文化「飛」入春城  中新網昆明11月2日電 (陳靜 王旌亞)2日,「乘物遊心――中國古琴藝術與當代生活美學」古琴展在昆明開幕,50餘把傳統古琴春城亮相。除了伏羲、仲尼、落霞、綠綺等傳統古琴制式,本次展覽首次以名為「青鳥」的古琴為主線進行展示。
  • 「山河無恙感恩傳承——李妮萊·九合雅樂團古琴音樂會」完美收官
    、四川音樂學院琴管中心協辦的「琴中情泠泠弦上音—李妮萊教學班音樂會」後,11月26日晚,古琴演奏家李妮萊應邀攜九合雅樂團為第26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獻上了一臺專業水準的古琴音樂會。  「九合雅樂團」匯聚培養古琴的新生力量,團隊包括李妮萊音樂學院古琴專業的優秀學生和培養多年、有著豐富教學和演奏經驗的九合琴社古琴教師,以及九合琴社的優秀學員。
  • 快速了解不同形制的古琴種類大全:仲尼古琴伏羲古琴的異同點
    古琴琴友想要了解各種古琴形制的古琴比如伏羲式古琴和靈機式古琴的區別,我們整理了古琴種類形製圖,讓大家一次性了解不同形制之間細微的區別,古琴形制背後的小故事。混沌古琴、仲尼古琴、伏羲古琴、落霞式古琴、綠綺式古琴、列子式古琴、綠綺式古琴、大鵬古琴的相同點,有哪些不同;快速了解不同形制的古琴種類大全:仲尼古琴伏羲古琴的異同點。仔細看各個款式您比較喜歡的是哪一款歡迎評論!喜歡這篇古琴文章歡迎您收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