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遺音·古琴名家音樂會暨北京古琴·運河文化展匯報演出完美落幕

2020-12-12 樂器空間

太古遺音·古琴名家音樂會暨北京古琴·運河文化展匯報演出完美落幕

11月19日,為期近兩周的北京古琴·運河文化展圓滿落幕,本次文化展為2020北京運河文化節的系列活動之一,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觀學習。在文化展完美收官之際,太古遺音·古琴名家音樂會在通州圖書館成功舉辦。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以及通州圖書館的相關領導,以及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韓傑,中國樂器協會古琴研究會秘書長張子盛,河北琴會首任會長李天桓,山東藝術研究院古琴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王笑天,江蘇古琴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倪詩韻,浙江非遺古琴專委會主任陳成渤,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吳寒,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秘書長肖娟,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理事白依墨等古琴名名家、嘉賓出席音樂會。音樂會由徐小穎和郭雪松主持。

本次文化展首次將大運河與古琴兩項世界級遺產進行融合,運河流淌千年,連通南北,古琴文化隨著運河的流淌,在沿岸生根發芽,傳承發展。運河就像一條銀絲帶,將兩岸的琴人、琴事、琴曲、琴制串聯起來,讓這些藏在典籍中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輝,照亮了今人的生活。作為本次展覽的總策劃人吳寒表示:本次文化展歷時長,內容多,既有靜態的實物展出,也有主題講座,還有雅集活動,更有體驗互動。展覽的成功舉辦,要感謝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浙江省非遺古琴專業委員會、通州圖書館以及琴耕書苑、盤古御琴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也要感謝展覽工作組成員的辛勤付出。文化展在市民朋友中取得了極好的社會反響,我們很高興以這種文化展的形式把運河文化與古琴文化傳遞給更多的人。

隨後舉辦了「太古遺音·古琴名家音樂會」,本次演出邀請了京杭大運河沿線地區部分古琴名家,演繹多首經典琴曲。演出在柳志剛先生和張子盛先生的配樂散文詩《運河魂》朗誦中開始,運河文化流淌在舳艫蔽水的歷史長河中,堆積在兩岸鱗次櫛比的天倉國廩內。河水像血脈盡情地流淌,承載著中華兒女的夢想。「雲光水色潞河秋,滿徑槐花感舊遊。無恙蒲帆新雨後,一支塔影認通州」的意境讓觀眾體會到了通州之美,運河之美,古琴名家的現場演奏,更是為觀眾帶來一場聽覺的饕餮盛宴,由於現場空間有限,為了可以讓更多的古琴愛好者能夠聽名家的演詩朗誦:《運河魂》,表演者:柳志剛,古琴配樂:張子盛奏,主辦方還進行了現場直播。

詩朗誦:《運河魂》,表演者:柳志剛,古琴配樂:張子盛

古琴獨奏:《醉漁唱晚》,表演者:白依墨

古琴獨奏:《山居吟》,表演者:吳寒

古琴獨奏:《欸乃》,表演者:韓傑

古琴獨奏:《三峽船歌》,表演者:張子盛

古琴獨奏:《歸去來辭》,表演者:李天桓

古琴獨奏:《長門怨》,表演者:王笑天

古琴獨奏:《平沙落雁》,表演者:倪詩韻

古琴獨奏:《流水》,表演者:陳成渤

最後,來自六省市嘉賓代表紛紛送上寄語,太古遺音·古琴名家音樂會暨北京古琴·運河文化展匯報演出至此完美收官,大家合影留念,記錄下這美好的時刻。以「大地為琴,運河為弦」,讓我們期待明年繼續奏響這文明之樂。也期待在不遠的將來,從大運河北端出發,順流而下,開展「一首琴曲、十首琴歌、百首琴詩」的採風活動,舉辦「千年運河古琴文化萬裡行」等活動,讓市民朋友更加了解大運河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古琴文化惠及百姓生活。

相關焦點

  • 「山河無恙感恩傳承——李妮萊·九合雅樂團古琴音樂會」完美收官
    李妮萊教學班音樂會」後,11月26日晚,古琴演奏家李妮萊應邀攜九合雅樂團為第26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獻上了一臺專業水準的古琴音樂會。樂團長期積極的參與和支持舉辦各種古琴文化活動,曾受邀承擔「世界非遺展」古琴展館的任務、協助四川省博物院開展「琴心」古琴展,受邀赴2019年杜拜參加全球華人春晚。並開展了一些列古琴音樂會、雅集等演出活動。此外,樂團還不斷嘗試和各種樂器演出各種風格與時代的作品,不斷探索古琴演出的更多可能性,不僅傳承傳播古曲,並讓古琴發出當代的聲音,多樣的演出形式,鍛鍊演奏者的音樂功底和演奏能力。
  • 以古琴之名 會高山流水 一場古琴音樂會激揚東城琴友心
    胡晉(右)和趙楊康聯奏《神人暢》肅雍清音,春風拂面由市文廣旅體局、市文聯主辦,市文旅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市古琴協會承辦的這場古琴音樂會,以「肅雍清音」命意,既是致敬東城的文化地標盧宅肅雍堂,也是追慕恭敬溫和的古風。
  • 卓然做客「金城文化沙龍」弘揚古琴文化
    原標題:卓然做客「金城文化沙龍」弘揚古琴文化
  • 50餘把古琴昆明展出 古琴「青鳥」攜傳統文化「飛」入春城
    原標題:50餘把古琴昆明展出 古琴「青鳥」攜傳統文化「飛」入春城  中新網昆明11月2日電 (陳靜 王旌亞)2日,「乘物遊心――中國古琴藝術與當代生活美學」古琴展在昆明開幕,50餘把傳統古琴春城亮相。除了伏羲、仲尼、落霞、綠綺等傳統古琴制式,本次展覽首次以名為「青鳥」的古琴為主線進行展示。
  • 章怡雯:一曲古琴起,就是中國音
    隨著2003年古琴申報世界非遺成功,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一曲悠揚的《太古遺音》,古琴更是成為又一個代表中國文化的國際符號。浙江是古琴大省,浙派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一個古琴流派。古琴演奏家章怡雯是浙派古琴嫡系傳人,浙江音樂學院古琴、古箏副教授,浙江琴會會長,霞影琴館的副館長。
  • 演繹「紅色經典」 門頭溝金秋演出季落幕
    本報訊(記者 郭佳)隨著《楓韻妙音·戒臺秋思》戶外音樂會的落幕,2020門頭溝區金秋特色文化演出季落下帷幕。本屆特色文化演出季由中共門頭溝區委宣傳部和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圍繞「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思路,通過「紅色文化之旅」和「綠色古道之旅」一紅一綠兩個主題,三場特色鮮明的音樂會,傳承門頭溝的紅色基因。其中開幕演出以「紅色經典」為主題,邀請知名軍旅藝術家以及著名歌唱家聯袂獻唱經典紅色歌曲,來自門頭溝區的近600人觀看了音樂會。
  • 北大古琴公選課本月課程表:田青、樓宇烈將授課|每日琴訊
    「古琴傳承計劃」昨天公布了本月3堂課的主題與授課老師:9月10日的第一講,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田青將講授「古琴文化的精神」。9月17日,北大哲學系宗教系教授樓宇烈帶來「琴藝與琴道」課程。9月24日,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博導彭林授課,講解「先秦時期的樂器、樂律與樂教」。
  • 初學者買什麼古琴好?
    古琴的餘韻、以七徽按音為例,一張好琴的餘音能持續個幾秒,且音量是均勻的減小。(餘音)稍長就已經是一張不錯的初學者練習琴了。常見的古琴價格差距太大,從百元神器到百萬古董,各種價位應有盡有。百元神器一般在某寶、某多比較常見。
  • 古琴挑選的問題匯總
    、發音清亮綿遠、純淨無雜音,又要琴聲不散、音色均勻,還要醇和淡雅、有金石韻,可謂要求之高,不知道古代古琴是否都具備這些特點,現代琴,就是名家親斫琴也不太可能具備全部的優點。挑選古琴,首要挑選音色,古琴有三種音色,即散音、泛音、按音。按音分低中高三個音區,一到四徽為高音區,四徽到七徽為中音區,七徽到龍吟為低音區。每個音區一個八度,七條弦共有245聲,音域很廣。散音:又叫空弦音。
  • 線上品曲、賞戲、賞景,崑曲古琴雲端共譜良辰美景
    央廣網北京6月13日消息 (記者 方永磊)蕭聲嫋嫋、琴聲悠揚,傳統樂器的演奏與雅致的古典建築園林相映成趣。6月13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第十三屆「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遺演出季」拉開帷幕。演出通過網絡直播為廣大觀眾提供了一場非遺視聽盛宴。
  • 古琴藝術之美——一個文化的奇蹟
    2、人體美古琴的形制大小合適(約長120cm,寬20cm,厚6cm),結構緊湊(呈一頭大一頭小的長方體),具有整一性。它就像一個勻稱而完整的人體,緊湊、協調而又大小適中,具有人體的風韻。一張琴就是一個完美的人體,有額,有頸,有項,有肩,有身,有腰,有尾,有足。
  • 古琴藝術,從博物館走向復興
    央廣網北京5月22日消息(記者方永磊)古時,琴與棋、書、畫作為文人四藝,是讀書人每天生活修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古人有「君子無故不撤琴瑟」的說法。而在上世紀,本為四藝之首的古琴,卻曾幾度瀕臨危險,處境卻似頹垣斷塹,不僅大多數人對琴、箏不分,即便是視作品中偶有古琴出場,也大多會被倒置,彈奏手法離奇也已是見怪不怪。
  • 非音未來丨用音樂發現未來 「2020非音未來年度音樂盛典」圓滿舉辦
    12月10日下午,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指導,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北京市演出行業協會支持,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和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的
  • 看相聲、逛展覽、音樂會……
    金風送爽,伴著徐徐微風和秋日暖陽,聽一場音樂會、看一場呂劇演出,看一場相聲劇,追尋崢嶸歲月留下的痕跡……看演出、逛展覽、參加活動,讓藝術扮靚你的周末生活!本周文藝生活指南(9月11日-9月13日)請查收~
  • 長沙藝術講堂系列丨泠泠七弦訴琴心,跟隨藝術名家談談古琴音樂中的...
    古琴曾是文人、貴族的精神寄託和心性修養,是社會交往的重要途經,也是社會生活中普通人情感表達和心靈溝通的重要方式。古琴藝術最初產生於夏商之際的民間文化生活,進而發展為祭祀先人禮儀所採用的「搏拊琴瑟、祖考來格」,更有「士無故不撤琴瑟」的規範。
  • 賞琴、鑑琴、斫琴……海珠嶺南古琴文化展等你來免費體驗
    透過嶺南古琴悠悠的琴音,上古歌謠《南風歌》在現代為大家吹起和暢的南風。10月21日,一場以《南風和暢》為主題的古琴雙聯文化展在廣州市海珠區文化館拉開帷幕。據介紹,此次展覽除了有古琴文化與藝術作品的展示,還將推出四場雅集與公開課,市民可免費參觀與體驗。活動將延續至11月1日。
  • 【中醫文化】中醫音樂養生——古琴
    中醫和古琴均起源於中華民族先哲文化,其中蘊涵了「天人合一」「陰陽平衡」等深邃的哲學觀念。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其中包涵了人的身心、人與自然、社會環境等各方面的平衡與統一。《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記載:「肝,在音為角;心,在音為徵,脾,在音為宮;肺,在音為商;腎,在音為羽。」將角、徵、宮、商、羽五音與五臟對應的「怒、喜、憂、悲、恐」五種人體情志活動密切對應在一起,發揮調節身心的作用,故古代有「以樂(樂)代藥(藥)」的說法。
  • 門頭溝區金秋特色文化演出活動圓滿落幕!
    隨著《楓韻妙音·戒臺秋思》戶外音樂會的圓滿結束,2020門頭溝區金秋特色文化演出活動落下了帷幕。本屆特色文化演出季由區委宣傳部和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圍繞「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思路,通過「紅色文化之旅」、「綠色古道之旅」、「古風漢服表演」一紅、一綠及傳統文化三個主題,分別在區影劇院、齋堂鎮柏峪和戒臺寺景區三地,為全區群眾上演了一幕幕金秋時節的文化饕餮盛宴。
  • 第二屆中國古琴日 日照墨韻軒琴友與全國琴友共同奏響《我的祖國》
    半島網消息 7月13日是第二屆中國古琴日,日照市墨韻軒琴館的琴友們在燈塔風景區、植物園、浮來山風景區內,與全國琴友用古琴共同奏響《我的祖國宋詩音,日照市墨韻軒琴館館主,日照市梅庵派古琴傳習所負責人,中國琴會會員,中國樂器協會古琴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教育電視臺青少年藝術聯盟常務副會長,「弘琴杯」全國古琴大賽地方名家評委,師承梅庵派古琴藝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善教先生
  • 古琴專賣店(李沐萱)
    店主姐姐笑著說:「是漢服美呢,我開這家店,目的就是展現中華文化之美,歡迎你。」就在這時,一個外國叔叔進了店裡,說著不太標準的中文:「我很喜歡中國文化,我也來了解一下。」店主姐姐優雅地走了過來:「歡迎,我給你們先做個簡單介紹,古琴又被人稱為瑤琴、玉琴、七弦琴,它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文字可考的歷史有四千餘年呢。據《史記》記載,古琴的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