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名畫背後的秘密:拿破崙在加冕大典上的驚人之舉

2021-01-15 白鹿漫說

1804年12月2日,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在巴黎聖母院正式加冕。畫家雅克·路易·大衛奉命記錄這一歷史時刻。

拿破崙

真實歷史

拿破崙其人,通過周恩來總理的評價,可知其特點:具併吞八荒之心,叱吒風雲之氣;勇冠萬夫,智超凡俗;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敵邦聞之而震魄,婦孺思之而寒膽;百世之下,猶懍懍有生氣,豈僅一世之雄哉!

這樣一位梟雄,可不會讓別人給他加冕。拿破崙伸手從教皇手中奪過皇冠,戴到了自己的頭上。緊接著,他又把一個較小的王冠,戴到皇后約瑟芬的頭上。

拿破崙與皇后yue'se'fen

藝術再現

畫家可不敢真實記錄這段歷史。拿破崙伸手搶奪皇冠,這一行為太過粗野。畫家思來想去,決定改畫另一個場景:拿破崙已經戴上皇冠,正準備給皇后戴王冠。

《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就這樣誕生了。

然而仔細觀察這幅畫,還是能看得出畫家對於這段歷史的細緻處理:宏大的場面、拿破崙的驕橫、約瑟芬的恭敬、教皇的無奈……主要人物的表情,還是還原了那段歷史的真實場景。

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

相關焦點

  • 世界名畫《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欣賞與解讀
    為了鞏固帝位,這位皇帝極其傲慢地讓羅馬教皇庇護七世親自來巴黎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號召力,讓法國人民以至歐洲人民承認他的「合法地位」。在加冕時,拿破崙拒絕跪在教皇前讓庇護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奪過來自己戴上。大衛為避免這一事實,煞費苦心地選用皇帝給皇后加冕的後半截場面。這樣,既在畫面上突出了拿破崙的中心位置(拿破崙站起來給皇后加冕),又沒有使教皇難堪。
  • 今日一畫|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
    中文名: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 外文名:Le Sacre de Napoléon《拿破崙加冕儀式》。按照常規,應該拿破崙彎下上身,接受庇護七世的加冕,但是鐵腕又驕橫的拿破崙拒絕教皇的加冕,他從教皇手中奪走了皇冠,戴在了自己的頭上!而後自己又拿起皇后的皇冠,為約瑟芬皇后加冕。畫家大衛為避免這一事實,巧妙地選用皇帝給皇后加冕的後半截場面。這樣,既在畫面上突出了拿破崙的中心位置,又沒有使教皇難堪。
  • 《拿破崙加冕大典》,為何沒有給國王加冕,而是給前妻約瑟芬加冕
    在法國羅浮宮和凡爾賽有兩副一模一樣的油畫巨作《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高有610釐米,寬達931釐米。這幅巨作是拿破崙為了紀念盛大典禮而特意找畫家繪製的。畫家雅克·路易·大衛用油畫再現了1804年,拿破崙一世在巴黎聖母院隆重的舉行的國王加冕儀式。
  • 真實與虛構:拿破崙加冕
    畫作名為《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是法國畫家雅克·路易·大衛的驚世傑作,據說它「忠實」記錄了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聖母院隆重舉行的拿破崙加冕儀式。事實果真如此嗎?拿破崙稱帝加冕1804年11月6日,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大革命之子」拿破崙·波拿巴成為法蘭西人的皇帝。
  • 《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一個馬屁精的自覺
    除了《蒙娜麗莎》,羅浮宮裡人氣最高的畫作就是這幅《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畫面描繪的是法國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1804年,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為法國皇帝。這幅畫長近10米,高6米多,相當於兩層樓的高度。畫中人物計有一百五十人,大到聖母院殿堂,小到人物披風上的絨毛,每一處都細膩、精緻。
  • 名畫《拿破崙一世加冕》竟然能以這種形式表現出來?
    你也許聽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的主人公----拿破崙·波拿巴,那您知道從一副《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就能夠了解到如此霸氣的他嗎?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是法國畫家達維特(也稱大衛)忠實記錄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聖母院隆重舉行的國王加冕儀式的一幅油畫傑作,現收藏於法國巴黎羅浮宮。科普小站為了鞏固帝位,拿破崙這位皇帝極其傲慢地讓羅馬教皇庇護七世親自來巴黎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號召力,讓法國人民以至歐洲人民承認他的"合法地位"。
  • 拿破崙「加冕之劍」亮相故宮
    深圳特區報訊(駐京記者 陸雲紅)兩百多年前拿破崙佩戴著一把華麗的劍在巴黎聖母院舉辦了加冕大典。如今,這把劍首次離開法國,亮相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在全球17家頂級博物館首度聯袂助力下,超過300件古典珠寶、繪畫等藝術珍品將漂洋過海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 拿破崙登基「加冕之劍」首次來中國
    展覽共展出300餘件藝術傑作,大量18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尚美巴黎珍寶、繪畫以及各式藝術品將貫穿其中,展現了拿破崙一世、約瑟芬皇后,以及當時許多歐洲君主的歷史人物故事。重要的展品包括:拿破崙登基的「加冕之劍」、為瑪麗-露易絲皇后設計的麥穗鑽冕,以及法國珠寶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鑽冕作品——「波旁∙帕爾瑪」 金鐘花鑽冕(是海德薇·德·拉·羅什富科和西斯德·波旁—帕爾馬王子的結婚賀禮)。法國羅浮宮博物館、楓丹白露宮、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均提供了古典珠寶藝術珍藏,其中不乏部分首次走出法國、甚至首次公諸於世的藝術珍品。此外,許多藏家也慷慨出借。
  • 拿破崙的加冕之劍啥樣?故宮裡展過的
    由故宮博物院與尚美巴黎CHAUMET共同主辦的「尚之以瓊華——始於十八世紀的珍寶藝術展」中法珍寶藝術展4月11日-7月2日在故宮午門展廳展出。此次展覽共展出中法兩國各式各樣的頂級藝術珍寶近300件。攝影/黃華這把寶劍被稱為「執政官之劍」,也被稱為「拿破崙一世的加冕之劍」。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正是佩戴著這把劍在巴黎聖母院舉辦加冕儀式,這把劍由金、鑽石、玳瑁、鋼、皮革等製成,十分奢華。那閃耀著最高權力的鑽石,更是重達140克拉。攝影/黃華這把劍是尼鐸應拿破崙之令而作,此次是它首次離開法國參加展覽。
  • 拿破崙的御用畫師雅克-路易·大衛:《拿破崙加冕》裡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此外,畫家在記錄這一場面時,也適當進行了藝術加工,比如畫上並未出席的皇帝母親,把眾所周知的矮個子拿破崙畫得高大莊嚴等,這都是為了表現的需要,很好的襯託了加冕的主題。為了鞏固帝位,這位皇帝極其傲慢地讓羅馬教皇庇護七世親自來巴黎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號召力,讓法國人民以至歐洲人民承認他的合法地位。在加冕時,拿破崙拒絕跪在教皇前讓庇護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奪過來自己戴上。大衛為避免這一事實,煞費苦心地選用皇帝給皇后加冕的後半截場面。
  • 拿破崙加冕之劍下周亮相故宮 系首次離開法國參展
    4月7日,故宮午門展廳,拿破崙一世加冕時手持的「執政官之劍」。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新京報訊 拿破崙一世加冕時手持的「執政官之劍」、他的摯愛約瑟芬皇后戴過的冠冕……故宮博物院介紹,下周二起,將有300多件來自法國的珠寶現身故宮午門城樓展廳,以「尚之以瓊華——始於十八世紀的珍寶藝術展」之名,展示18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尚美巴黎珍寶、繪畫以及各式藝術品的風採。
  • 第57期~《拿破崙加冕》大衛
    此外,畫家在記錄這一場面時,也適當進行了藝術加工,比如畫上並未出席的皇帝母親,把眾所周知的矮個子拿破崙畫得高大莊嚴等,這都是為了表現的需要,很好的襯託了加冕的主題。這幅畫的作者是原雅各賓派黨員大衛,花了3年時間才完成這幅畫作。為處死路易十六投出了贊成票,並在路旁畫下了被送往斷頭臺的安託瓦內特,憎惡王侯貴族的他,對拿破崙稱帝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牴觸。
  • 故宮展出300餘件法國藝術珍寶 拿破崙「加冕之劍」亮相
    2017年4月7日訊,下周,「尚之以瓊華——始於十八世紀的珍寶藝術展」將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開展,拿破崙登基的「加冕之劍」、瑪麗·露易絲皇后的麥穗鑽冕、法國珠寶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鑽冕作品——「波旁·帕爾瑪」金鐘花鑽冕……300餘件18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藝術傑作將集體亮相。
  • 巴黎聖母院:拿破崙加冕的地方,全世界最著名的教堂
    1804年,拿破崙就是在這裡加冕稱帝的。當年的拿破崙風頭正盛,它一把搶過教皇手中的王冠,驕傲地戴在自己頭上。我記得中學課本裡有一幅名畫就描繪了這個場景。從建成的那一天起,巴黎聖母院就成了這座城市興衰榮辱的見證。在長達幾百年的歷史中,巴黎聖母院同巴黎一起,經歷了眾多的天災人禍和戰爭破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它差點被夷為平地。
  • 你看到的不定是你看到的——世界名畫背後的奇趣故事
    狂風巨浪洗不盡的人性之惡——《梅薩杜之伐》泰奧多爾·傑裡柯如果說倫勃朗的遭遇只是天才的個人悲劇,那麼《梅薩杜之伐》背後的故事則會讓每一個凡人都如臨其境,毛骨悚然。人間老大我如是——《拿破崙加冕》雅克·路易·大衛滑鐵盧戰役失敗後,法國推翻復闢的波旁王朝,擁戴路易·菲利浦登上王位,建立起七月王朝,這次革命行動史稱七月革命。所以,提到七月革命,不能不想到拿破崙的滑鐵盧慘敗。
  • 故宮新展:從拿破崙加冕用140克拉鑽石開始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皇帝加冕大典。在短暫的輝煌時期,歐洲除英國外其餘各國均向拿破崙臣服或結盟,形成了龐大的拿破崙帝國體系。  這幅官方畫像《身著加冕禮服的拿破崙一世畫像》延續了法國繪製國王盛裝像的古老傳統。拿破崙身著加冕長袍,所有皇權象徵物一覽無餘,包括寶座、仿羅馬帝王桂冠、榮譽軍團勳章項鍊、「正義之手」手柄、皇帝權杖和鑲嵌王冠鑽石的佩劍。
  • 拿破崙加冕:給領導修圖的最高境界
    而有些人偏愛超現實主義畫風,寓以天馬行空之勢,衝破利益的藩籬。通常在加冕儀式中,教皇作為神權的代表,為帝王佩戴皇冠,以示君權神授,如下圖:(雖然是給皇后加冕,就是這麼個意思)1804 年 12 月 2 日,大衛被邀參加在巴黎聖母院舉行的拿破崙加冕典禮,目的當然是畫一幅宏篇巨來證明拿破崙帝位的合法性,因此拿破崙還請來了當時的教皇庇護七世。
  • 論撩妹,我只服拿破崙!
    第一條所藏的單詞是Napoleon(拿破崙)和Août(八月),配上手鍊上的數字,就是拿破崙的生日,1769年8月15日。第二條藏的是一個姑娘的名字——瑪麗·路易斯,以及她的生日1791年12月12日。第三條則是兩人第一次在見面的日子1810年3月27日,以及他們在巴黎結婚的日子1810年4月2日。瑪麗就是拿破崙的第二任皇后。
  • 故宮CHAUMET珍寶展 從拿破崙加冕用140克拉鑽石說起
    「拿破崙一世加冕之劍」劍柄上(照片中最下方)的「攝政王」鑽石重達140克拉2017年4月11日——7月2日,由CHAUMET Paris尚美巴黎與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的「尚之以瓊華—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皇帝加冕大典。在短暫的輝煌時期,歐洲除英國外其餘各國均向拿破崙臣服或結盟,形成了龐大的拿破崙帝國體系。這幅官方畫像《身著加冕禮服的拿破崙一世畫像》延續了法國繪製國王盛裝像的古老傳統。拿破崙身著加冕長袍,所有皇權象徵物一覽無餘,包括寶座、仿羅馬帝王桂冠、榮譽軍團勳章項鍊、「正義之手」手柄、皇帝權杖和鑲嵌王冠鑽石的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