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畫|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

2021-01-15 騰訊網

中文名: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

外文名:Le Sacre de Napoléon

創作時間:1805 —1807

作者:雅克·路易·大衛

(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5)

現存地:羅浮宮

尺寸:621 cm979 cm

畫種:布面油畫

經典的藝術成就離不開偉大的歷史事件,而構成這幅傑作的也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它記錄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儀式,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法國皇帝 「拿破崙一世」 就此誕生。

另一方面,畫家高超的畫技值得給予這樣的褒獎。這幅畫有一百多個人物,每個人物都有不同的服飾、姿態和表情,它充分發揮了畫家的素描造型與色彩寫生的卓越才能:出場人物個個肖似,色彩服從整體構思,金光閃爍,富麗堂皇,表現了人物衣著與殿內環境的強烈質感。古典主義繪畫的嚴氣正性達到這樣的境地,在畫家中可以說是後無來者。

這兩個方面的因素,已經足夠奠定這幅世界名畫的地位。並且這幅畫的故事,是一個探討歷史的真實性與藝術表現手法的故事。

公元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稱帝,為了讓世人更深刻更形象地記住他心中這一神聖而偉大的時刻,他命令著名畫家雅克·路易·大衛創作一幅六米高的巨型壁畫,這就是西方美術史上的壁畫名作《拿破崙加冕儀式》。

拿破崙在加冕的時候,特地從天主教聖地梵地岡"請"來了當時的執行者-年邁的」庇護七世」 。按照常規,應該拿破崙彎下上身,接受庇護七世的加冕,但是鐵腕又驕橫的拿破崙拒絕教皇的加冕,他從教皇手中奪走了皇冠,戴在了自己的頭上!而後自己又拿起皇后的皇冠,為約瑟芬皇后加冕。畫家大衛為避免這一事實,巧妙地選用皇帝給皇后加冕的後半截場面。這樣,既在畫面上突出了拿破崙的中心位置,又沒有使教皇難堪。

拿破崙的雙手正捧著小皇冠,準備往跪在他面前的皇后約瑟芬的頭上戴去。約瑟芬身後的紫紅絲絨大披風由兩個貴族婦女提著。在拿破崙的背後坐著那位教皇庇護七世,他無力地坐著,默認這一情景。

整個氣勢十分莊嚴,人物多達百人,每個人物形象以精確的肖像來描繪,這裡有宮廷權貴、大臣、將軍、官員、貴婦、紅衣主教與各國使節。

構圖之宏大,場面之壯觀,為畫家以前的任何作品所沒有的。大衛盡心竭力要畫好這一幅鴻篇巨製,他找人幫他製作了一座模仿加冕全景的木偶模型盤,以便按照總體構思進行畫面光線的調整。許多人都被請到畫室裡來作模特兒,畫家力求還原歷史時刻,種種做法真可謂是煞費苦心。

不過,在大衛的草圖中,拿破崙身後的教皇庇護七世戴著高高的帽子,但在壁畫中,教皇卻光著頭,大衛做這樣的改動是為了讓拿破崙顯得高大偉岸,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真實的歷史究竟是什麼樣子?

拿破崙不是一個高個子,但他也並不像人們認為的那樣是個矮個子。他身高1.68米,在當時的法國是個典型的中等個。然而在這幅畫中,根據數據推算,拿破崙至少有一米八之高,也就是說大衛創作這幅歷史巨製時足足把拿破崙拔高了12釐米。和真實情況不符的還不僅僅是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

根據歷史記載,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儀式時,他的母親萊蒂西亞和紅衣主教卡普拉拉都碰巧沒有在場,前者因為不滿兒子娶這樣一位皇后而憤怒至極,所以拒絕到場,後者則因為生病正在在家中休養。但在畫中,我們看到皇太后萊蒂西亞的,就在整幅畫的中間位置,卡普拉拉的身影也可以找到,他站在庇護七世的右邊,儼然是拿破崙的一個保護神。

所以說,大衛參加拿破崙加冕儀式時所看到的一切應該是歷史的真實,然而他在這幅畫中所描繪的場景卻和真實歷史有著些許不同。

作為一個畫家,大衛這樣做也許是為統治者賣命,也許是為了自己的創作需要,不可否認的是,這幅世界名畫的成功,既是歷史的成功,也是藝術的成功。

- -

》》》國藝校考戰績(左右滑動進行翻看)

相關焦點

  • 世界名畫《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欣賞與解讀
    畫家對拿破崙一世及皇后加冕禮儀式做了忠實記錄。畫面中心形象是拿破崙從教皇手中接過的王冠,賜給皇后約瑟芬。為了達到逼真,大衛把畫中許多人請去過模特兒,對於滿是刺繡和金飾的服裝,畫家也作了一絲不苟的描繪。驕橫一世的拿破崙,畢恭畢敬的約瑟芬,遭到脅迫而無可奈何的教皇,以及如此宏大場面中的每個角色,都鮮明生動,決無雷同。大衛將古典主義的典雅精美發揮到極致。
  • 《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一個馬屁精的自覺
    除了《蒙娜麗莎》,羅浮宮裡人氣最高的畫作就是這幅《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畫面描繪的是法國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1804年,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為法國皇帝。這幅畫長近10米,高6米多,相當於兩層樓的高度。畫中人物計有一百五十人,大到聖母院殿堂,小到人物披風上的絨毛,每一處都細膩、精緻。
  • 名畫《拿破崙一世加冕》竟然能以這種形式表現出來?
    你也許聽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的主人公----拿破崙·波拿巴,那您知道從一副《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就能夠了解到如此霸氣的他嗎?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是法國畫家達維特(也稱大衛)忠實記錄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聖母院隆重舉行的國王加冕儀式的一幅油畫傑作,現收藏於法國巴黎羅浮宮。科普小站為了鞏固帝位,拿破崙這位皇帝極其傲慢地讓羅馬教皇庇護七世親自來巴黎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號召力,讓法國人民以至歐洲人民承認他的"合法地位"。
  • 傳世名畫背後的秘密:拿破崙在加冕大典上的驚人之舉
    1804年12月2日,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在巴黎聖母院正式加冕。畫家雅克·路易·大衛奉命記錄這一歷史時刻。這樣一位梟雄,可不會讓別人給他加冕。拿破崙伸手從教皇手中奪過皇冠,戴到了自己的頭上。緊接著,他又把一個較小的王冠,戴到皇后約瑟芬的頭上。
  • 《拿破崙加冕大典》,為何沒有給國王加冕,而是給前妻約瑟芬加冕
    在法國羅浮宮和凡爾賽有兩副一模一樣的油畫巨作《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高有610釐米,寬達931釐米。這幅巨作是拿破崙為了紀念盛大典禮而特意找畫家繪製的。畫家雅克·路易·大衛用油畫再現了1804年,拿破崙一世在巴黎聖母院隆重的舉行的國王加冕儀式。
  • 真實與虛構:拿破崙加冕
    畫作名為《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是法國畫家雅克·路易·大衛的驚世傑作,據說它「忠實」記錄了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聖母院隆重舉行的拿破崙加冕儀式。事實果真如此嗎?拿破崙稱帝加冕1804年11月6日,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大革命之子」拿破崙·波拿巴成為法蘭西人的皇帝。
  • 每日一圖 | 拿破崙加冕
    創作時間:1808-1822材質:布面油畫大小:610cmx931cm收藏機構:巴黎凡爾賽宮這幅作品的真正標題是:1804年12月2日皇帝拿破崙一世在巴黎聖母院為皇后約瑟芬加冕大衛是受拿破崙的委託繪製這幅大型作品的。1808年,此畫在羅浮宮的沙龍裡展出。在路易·菲利普時期,它被收藏在凡爾賽宮。1899年又返回羅浮宮。這幅作品是一幅皇室群像畫。神職人員都穿著禮服,非常真實。
  • 拿破崙登基「加冕之劍」首次來中國
    展覽共展出300餘件藝術傑作,大量18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尚美巴黎珍寶、繪畫以及各式藝術品將貫穿其中,展現了拿破崙一世、約瑟芬皇后,以及當時許多歐洲君主的歷史人物故事。重要的展品包括:拿破崙登基的「加冕之劍」、為瑪麗-露易絲皇后設計的麥穗鑽冕,以及法國珠寶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鑽冕作品——「波旁∙帕爾瑪」 金鐘花鑽冕(是海德薇·德·拉·羅什富科和西斯德·波旁—帕爾馬王子的結婚賀禮)。法國羅浮宮博物館、楓丹白露宮、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均提供了古典珠寶藝術珍藏,其中不乏部分首次走出法國、甚至首次公諸於世的藝術珍品。此外,許多藏家也慷慨出借。
  • 故宮新展:從拿破崙加冕用140克拉鑽石開始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皇帝加冕大典。在短暫的輝煌時期,歐洲除英國外其餘各國均向拿破崙臣服或結盟,形成了龐大的拿破崙帝國體系。  這幅官方畫像《身著加冕禮服的拿破崙一世畫像》延續了法國繪製國王盛裝像的古老傳統。拿破崙身著加冕長袍,所有皇權象徵物一覽無餘,包括寶座、仿羅馬帝王桂冠、榮譽軍團勳章項鍊、「正義之手」手柄、皇帝權杖和鑲嵌王冠鑽石的佩劍。
  • 拿破崙的加冕之劍啥樣?故宮裡展過的
    攝影/黃華這把寶劍被稱為「執政官之劍」,也被稱為「拿破崙一世的加冕之劍」。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正是佩戴著這把劍在巴黎聖母院舉辦加冕儀式,這把劍由金、鑽石、玳瑁、鋼、皮革等製成,十分奢華。那閃耀著最高權力的鑽石,更是重達140克拉。攝影/黃華這把劍是尼鐸應拿破崙之令而作,此次是它首次離開法國參加展覽。
  • 《拿破崙與約瑟芬皇后加冕禮》
    作者:大衛   材料:油畫   作品年代:1805-1807年   尺寸:高979cm 寬621cm   受拿破崙一世的委託,大衛用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了這幅巨畫來紀念拿破崙於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聖母院舉行的加冕禮。
  • 故宮CHAUMET珍寶展 從拿破崙加冕用140克拉鑽石說起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皇帝加冕大典。在短暫的輝煌時期,歐洲除英國外其餘各國均向拿破崙臣服或結盟,形成了龐大的拿破崙帝國體系。這幅官方畫像《身著加冕禮服的拿破崙一世畫像》延續了法國繪製國王盛裝像的古老傳統。拿破崙身著加冕長袍,所有皇權象徵物一覽無餘,包括寶座、仿羅馬帝王桂冠、榮譽軍團勳章項鍊、「正義之手」手柄、皇帝權杖和鑲嵌王冠鑽石的佩劍。
  • 拿破崙「加冕之劍」亮相故宮
    深圳特區報訊(駐京記者 陸雲紅)兩百多年前拿破崙佩戴著一把華麗的劍在巴黎聖母院舉辦了加冕大典。如今,這把劍首次離開法國,亮相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在全球17家頂級博物館首度聯袂助力下,超過300件古典珠寶、繪畫等藝術珍品將漂洋過海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 拿破崙加冕之劍下周亮相故宮 系首次離開法國參展
    4月7日,故宮午門展廳,拿破崙一世加冕時手持的「執政官之劍」。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新京報訊 拿破崙一世加冕時手持的「執政官之劍」、他的摯愛約瑟芬皇后戴過的冠冕……故宮博物院介紹,下周二起,將有300多件來自法國的珠寶現身故宮午門城樓展廳,以「尚之以瓊華——始於十八世紀的珍寶藝術展」之名,展示18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尚美巴黎珍寶、繪畫以及各式藝術品的風採。
  • 故宮展出300餘件法國藝術珍寶 拿破崙「加冕之劍」亮相
    2017年4月7日訊,下周,「尚之以瓊華——始於十八世紀的珍寶藝術展」將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開展,拿破崙登基的「加冕之劍」、瑪麗·露易絲皇后的麥穗鑽冕、法國珠寶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鑽冕作品——「波旁·帕爾瑪」金鐘花鑽冕……300餘件18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藝術傑作將集體亮相。
  • 拿破崙加冕:給領導修圖的最高境界
    大家感受一下:而我們今天要聊到的這幅畫,在小編看來,是最為傑出的領導修圖:雅克·路易·大衛 (1748-1825), 1804年12月02日 拿破崙一世及皇后約瑟芬在巴黎聖母院加冕儀式 羅浮宮,巴黎這幅畫的作者是法國修圖小能手,大名鼎鼎的大衛,他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和第一帝國時期的藝術宇宙中心
  • 第57期~《拿破崙加冕》大衛
    作為參加了盛典的觀禮者之一,他很好的把握了當時的現場氛圍,把這一人物眾多,氣氛異常寂靜、肅穆的歷史性場面生動地刻畫了出來。此外,畫家在記錄這一場面時,也適當進行了藝術加工,比如畫上並未出席的皇帝母親,把眾所周知的矮個子拿破崙畫得高大莊嚴等,這都是為了表現的需要,很好的襯託了加冕的主題。這幅畫的作者是原雅各賓派黨員大衛,花了3年時間才完成這幅畫作。
  • 周末專欄︱拿破崙的加冕典禮是什麼樣子的?
    說到這兒,我真想把咱們的初階藝術課念叨一下,不過這裡不行,我只能用一句話複習倫勃朗:他不是簡單一字排開地畫群體畫,而是單獨設計每個人的表情和姿勢,最後還像舞臺導演一樣給他們打光。其實書裡提到了倫勃朗,就在第十篇的第二段,說他是戈雅的老師。圖一是倫勃朗的代表作《夜巡》。
  • 歷史上的今天:傳奇戰神拿破崙加冕,末代皇帝小溥儀登基
    今日關鍵字:權! 歷史上的今天:1804年12月2日,一代戰神拿破崙不按套路出牌,自我加冕將皇冠戴到頭上成為拿破崙一世,風光一時無倆,權勢達到頂峰。
  • 【視頻+配方】拿破崙與他的皇家咖啡
    就是這副了,《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大家可能都知道,在歐洲,文藝復興之前,甚至文藝復興之後的一段時期內,,用火燒一燒,所以信不信的大家也都服了教皇了,總之,這種情況持續了很久很久,甚至拿破崙那個時代教皇還是應該很有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