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許多小縣城,伴隨許多人的洋快餐不是肯德基、麥當勞,而是以「物美價廉」著稱的華萊士,承載了他們對于洋快餐的記憶。不談什麼兒時的情懷,華萊士比起肯德基、麥當勞,就是兩個字的優勢——便宜!
在肯德基,一個香辣雞腿堡9.9元;在華萊士,一個香辣雞腿堡8元,有些連鎖店甚至可以10元錢買兩個。味道堪比麥當勞,價格勝似肯德基,同樣賣漢堡、雞腿、薯條等西式快餐的華萊士,稱得上是中國版的「山寨肯德基」。
草根出生的華萊士,沒有麥肯一樣的金鑰匙,每一步都是靠自己摸索而來的,自然也走過不少彎路。
讓我們再看一下今天華萊士的數據:
歷經20年,覆蓋20多個省市,擁有大約14000多家門店,10萬名員工,在規模上成功超越麥肯,成為中國體量巨大的連鎖快餐品牌。
中國有句老話叫「光腳不怕穿鞋的」,很顯然,華萊士就是這個光腳的,而且靠著這雙腳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
「山寨肯德基」是如何一步步逆襲的
上世紀90年代初,肯德基、麥當勞在中國的一線城市遍地開花,甚至出現門被擠破的盛況,但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還只能看著他們吃,羨慕嫉妒恨。溫州蒼南縣小山村裡的華懷慶,這時候在做他中專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會計。
1998年,做了8年會計後,他帶著8000塊錢積蓄下海,賣過領帶,開過鞋廠,擺過地攤。
雖然沒有接觸過餐飲業,華懷慶卻看到了二三線城市人民對肯德基、麥當勞的渴望,並迅速捕捉到商機。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肯德基、麥當勞已經進入了中國市場,而且聲勢浩大,一線城市的市場逐漸被他們培育起來,甚至出現了門被擠破的情況。但同時一些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還只能「觀梅止渴」。
敏銳的華懷慶迅速捕捉到其中的巨大商機。簡單地說,就是利用麥當勞、肯德基一時無法覆蓋二、三線城市的「時空差」,模仿他們的產品和經營模式,填補當地的市場空白。
華萊士的第一家店,是華懷餘、華懷慶兩兄弟在2001年開出的,位於福建師範大學倉山老校區校門口。
一開始的華萊士是照搬麥肯的模式,採用高價戰略,但很快就發現,這套照搬的模式行不通,儘管產品單價高,但銷量卻少得可憐,生意慘澹。
在商議後,兄弟倆決定走特價123的低價策略試試,其實就是可樂1元,雞腿2元,漢堡3元,推出後,第一天的營業額由平時的2000元增加至4000元,第二天達到6000元,第三天突破8000元。
雖然這次促銷本身是「賠本賺吆喝」,但排隊的場景引發了華氏兄弟的思考:
第一,說明漢堡、炸雞產品本身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廣闊市場的;
第二,必須正視中國的一個現實,80%普通市民的消費力還是有限的,10元一個的漢堡不是不愛吃而是吃不起。華懷慶反問說:「既然麥當勞在歐洲國家是平民百姓消費的,那麼,我們華萊士為什麼不做中國大眾都能吃得起的『平價漢堡』呢?」
「賠本賺吆喝」帶來的盛況讓華氏兄弟決定改變戰略,他們要賣平價漢堡,做一個好屌絲。華萊士把價格控制在麥當勞和肯德基一半以下。為減少成本,門店選址上,主動避開租金昂貴的核心商圈和一級路段,經營面積摒棄「大而全」,不設兒童樂園,所有門店採取統一採購、統一設計、統一流程。
在這種模式下,華萊士迅速佔領二三線城市,成功逆襲。2013年、2014年、2015年1-7月,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70億元、5.13億元、2.82億元,淨利潤為851.46萬元、646.24萬元、241.89萬元。
但對於中專畢業的華懷慶,和他只有高中學歷的哥哥華懷餘來說,能從鄉野小子成為國內本土最大的西式快餐店老闆,稱得上是人生贏家。
華懷餘持有華士食品32%的股份,和同樣持有公司股份32%的凌淑冰共同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凌淑冰是華懷慶的妻子。
華萊士不是一個人的
隨著平價戰略模式的日益成熟,華萊士準備開始連鎖擴張了。
剛開始時也通過跑馬圈地的加盟方式,吸引力一些加盟商,後來卻發現加盟店的存活率很低,但直營的傳統模式又太慢,且成本高,存活下來的也分道揚鑣另立門戶。
後來華萊士開創了一種合作連鎖商業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就是公司通過門店眾籌的方式,將股份下放給員工或者外部合作者,讓其與公司形成利益共同體。
公司提供技術、原料、物流、品牌輸出等支持,通過直營管理確保經營標準的統一,配合門店眾籌,優勢互補,實現雙向持股的深層次的合作。
「所以,華萊士的門店不是某一個人的,而是屬於一個團隊的。」華懷慶欣慰地告訴記者。
2005年華萊士5周年慶時,全國只有100家門店,公司制定了「奮鬥10年百城萬店」的目標,此後華萊士的門店以平均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截至2010年12月,全國門店已經突破2000家。
每年增加三四百家連鎖店,「山寨肯德基」向西部去
「山寨肯德基」能在二三線城市迅速發展,主要來源於它的接地氣,價格低就不說了,加盟費低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個人經過華萊士的諮詢指導在國內開設快餐店,每成功開設一家快餐店,公司收取一萬元的諮詢服務費。這一萬元應該就是俗稱的加盟費,華萊士的加盟門檻不可謂不低,難怪能在二三線城市迅速落地開花。
2013年、2014年、2015年1-7月,華萊士的諮詢服務收入分別為456.60萬元、336.12萬元、60.98萬元,這意味著,每年華萊士就要增加三四百家連鎖店。
除了擴大市場佔有率,華萊士還準備進入直營快餐店市場,自己來賣漢堡,以獲取下遊直接消費市場。
「吃貨」 遍地的今天,餐飲業發展優勢明顯。
如此看來,華萊士雖然山寨,但前景貌似還不錯。
華萊士的成功秘訣
不到20年的時間就能開到上萬家店,不得不說這是快餐界的一個成功案例。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華萊士只有一家直營店,其餘的都是加盟店。華萊士通過品牌管理和食品供應鏈服務了全國的上萬家店!
一切的成功都不是偶然,仔細斟酌華萊士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幾點:
(1)性價比高。華萊士成立於2001年,那個時候的麥當勞肯德基價格太貴,突然間出現一個廉價版,但是裝修風格差不多的漢堡店是比較受歡迎的。
近20年前的中國,物質剛剛開始豐富,價格是人們最主要的考慮因素。華萊士剛好見縫插針,抓到了痛點。
(2)農村包圍城市策略。在選址上面,麥當勞、肯德基全部是商場中心人流量超大的地方開的,而房租也是高的嚇人。
華萊士退而求其次,選在那些房租相對便宜,人流量也不小的地方。
一開始,麥當勞、肯德基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開店,華萊士則避開競爭,在二三線城市紛紛開店。這一策略非常有效,簡直就是一個藍海市場。
(3)走加盟路線。很多店鋪賺錢之後都喜歡走直營路線,因為很多配方和機器不願與別人分享,但是這種模式很難快速擴張。
想要快速擴張還是走加盟路線,這樣自己不掏一分錢就可以開一家店鋪,每年還能躺賺品牌管理費,何樂而不為?目前華萊士的店鋪遠超肯德基、麥當勞。
在這種思路的指導下,華萊士建立了完整的食品供應鏈系統,有效的解決了加盟可能遇到的問題。
尾聲
華萊士出現之時,正是中國人「崇洋媚外」之時。如今世道轉變,不少人越來越偏愛被認為更具營養價值的中式快餐,肯德基也推出了粥和油條,但靠山寨起家的華萊士卻沒有這方面的意思。
之前通過低價戰略,華萊士迅速搶佔二三線城市,佔領了餐飲的低端市場,獲得了平民們的支持。
隨著平價漢堡的模式成熟,繼而轉向產業鏈建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標準化的供應體系,也為其他餐飲店供應原料。
如今更換了LOGO的華萊士野心也變得更大,成為一家創業平臺,幫助更多的餐飲小品牌,目前的計劃是孵化100個品牌,每個品牌1000家門店。
華萊士還想靠之前的商業模式,放棄東部向內陸擴張,繼續搶佔先機?
那麼,這家走向西部的「山寨肯德基」,你看好嗎?
整理自:鳳凰財經、胡華成、讀懂新三板、參謀長聊餐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