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韻樂讀 |未成年的莫扎特

2021-02-08 華大音院

第66期

▾  點擊收聽  ▾

莫扎特的音樂給聽者帶來光明,被世人譽為「永恆的陽光」他的音樂流暢有如山泉那般清甜,滋潤著世世代代人們的心靈;無論男女老少,聽了都能從中體會到生活的美好。他成熟期的音樂旋律秀美,和聲豐富,織體清新,格調優雅魅力無窮;既保持奧地利與德國南部民間傳統特色,又吸取義大利歌劇營養而明快喜人。當時流行的創作技巧他無一不精通,史家稱之為自有西方音樂以來最萬能的作曲家。

1756年1月27日,沃爾夫網・阿馬迪烏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在薩爾茨堡一個音樂家的家庭。父母共生7個孩子,存活的只有幼子沃爾夫岡和比他大5歲的南妮,姐弟倆都以神童馳名,父親菜奧波德·莫扎特為人正派,學識淵博,處世有方,從事小提琴演奏與教學遠近聞名,論創作固然比不上兒子,卻也絕非平庸之輩。

不過,自1762年以後,老莫扎特很少再作曲了,把全部心思用來教育兩個孩子。南妮首先脫穎而出,她彈奏羽管鍵琴之靈巧叫人驚訝,有極強的視奏能力。沃爾夫網オ3歲,爬在琴上不用人教就會彈奏一些和弦,4歲從姐姐的樂譜中學會幾首樂曲,5歲就寫成一首行板和一首快板,小曲帶有德國北部風味。他家的老朋友J.A沙希特內爾(詩人,薩爾茨堡宮廷小號手,提琴手和大提琴手)留下了有關神童天賦蓋世稀有和異常早熟的筆記。據記載小沃爾夫岡正確的記得,沙希特內爾的小提琴定音要比他的琴低四分之一的音;沒有人給他上過課,拿起小提琴就能視奏第二提琴聲部,當時オ4歲或5歲。有一次沃爾夫岡拿起筆來在譜紙上亂塗說是要創作一首協奏曲,紙上畫出一團團的音符看起來就像是墨水灑下的汙點,但老莫扎特卻從中發現,孩子的想法「很對路,而且恰好合乎規格」。沙希特內爾還說,孩子從小很聽話,但有點嬌氣,需要細心照顧,害怕聽小號尖厲的聲音。一旦和他交上了朋友,他會對你很親熱。平日全神貫注於音樂,也渴望學習任何新知識。小小年紀就非常自尊,談吐也很自負,只願意在認真聽音樂的大人面前彈奏。

老莫扎特看在眼裡喜在心頭。5歲的莫扎特第一次公開表演是在薩爾茨堡大學。就像當時其他的父母一樣,老莫扎特認為展示或開發他兒子由上帝恩賜的音樂天才責無旁貸,平日嚴加督促沒有什麼不合適。1762年1月12日,他帶著兩個孩子到幕尼黑,大約在那裡逗留三周,曾在巴伐利亞選帝侯面前讓孩子演奏羽管鍵琴。下一次旅行從1762年9月18日開始,全家一起動身到維也納去,住到年末才離開,兩次應邀進宮為女皇夫婦表演,出席各種貴族家庭的集會,驚倒了所有的聽眾。1763年1月5日載譽回到薩爾茨堡,到5月份奧格斯堡有家報紙開始報導小英扎特表演種種驚人的花樣,在琴上彈得和成人一樣老練,能夠按不同的風格進行即興創作,鍵盤上即使蓋塊布照樣彈得毫無差錯,隨便給一個特定的主題就能臨時配上低音等等,至於視奏很難的樂譜毫不費力,則更不用說了。

1763年6月9日,莫扎特全家乘坐自家的馬車,帶著一個僕人上路往巴黎而去。第一站是慕尼黑,小莫扎特到官廷裡表演;第二站奧格斯堡,開了三場公開賣票的音樂會。路過路德維希堡時正值維騰堡公爵外出,由他的樂長約梅利和小提琴家納爾迪尼出來招待來客;然後抵達曼海姆附近的夏宮,全家晉見帕拉丁選帝侯卡爾・特奧多爾公爵。愛樂成癖的公爵在7月18日那一天,興致勃勃地傾聽孩子們的演奏讚不絕口。8月份,他們在法蘭克福公開表演四五次;在布魯塞爾住了6個星期。

11月18日那天到達終點巴黎,在凡爾賽宮住了兩周,後來又在巴黎逗留5個月。1764年元旦,路易十五接見莫扎特全家,兩個孩子在皇上面前表演。當然,演出地點也包括其他私人的沙龍,有幾個在巴黎很活躍的德國音樂家熱心幫了他家不少的忙,其中格林男爵尤其肯賣力氣在開了兩場公開音樂會以後,莫扎特一家於4月份啟程去倫敦。

這家人在英國住了15個月,曾受到英王接見,喬治三世給莫扎特出了幾道很難的測驗題,老父親也曾邀請一些音樂愛好者來作私人訪問,允許他們當面測試孩子是否具有特殊才能,出的難題包括在羽管鍵上即興按照歌劇風格創作表自愛情或怒氣衝天的歌曲等,小莫扎特面無難色一一應付自如。在倫敦會見的作曲家中間特別值得紀念的是J.C.巴赫,巴赫對小莫扎特態度特別友好,他倆一起在琴上進行即興創作,高興得忘乎所以,兩人關係十分親密,但沒有跡象表明巴赫曾經給莫扎特上過課。老莫扎特這時辛苦得病倒了,全家因此搬到郊區去呼吸新鮮空氣。英扎特就在此時,創作了他最早的幾首交響曲。

1765年8月1日全家啟程返回大陸,乘船來到加菜,因為孩子生病,不得不在裡爾待了二個月;9月10日抵達海牙,舉行兩場公開音樂會後,南妮和沃爾夫網又得了「腸傷寒」症。好不容易拖到1766年1月才恢復健康,再次出發途經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來到巴黎。格林男爵聽了孩子們表演後,盛讚訪英取得的進步,尤其愛聽莫扎特唱歌,認為聲音雖然細弱,但表情卻特別扣人心弦。最後一段旅程又花費了好幾個月,在11月29或30日回到闊別三年半之久的薩爾茨堡,帶回來一大堆金戒指、金表之類的禮品。

莫扎特此時已10歲,父親給他補習文化課,同時更加嚴格地督促他學習作曲。1767年9月全家又動遊興,再次來到維也納。這次在那裡住了15個月。女皇和約瑟夫二世請小莫扎特譜寫一部歌劇,其結果是神童奉獻出義大利喜歌劇《裝痴作傻》( la finta semplice),好事多磨,由於朝廷暗中有人搗鬼致使該劇演出一事擱淺,1769年5月1日該只好改在薩爾茨堡大主教府上演了。他另外還寫了一部歌唱劇《巴斯蒂安與巴斯蒂安娜》( Bastien und Batienne),這部劇顯示出他對法國喜歌劇也很內行。

老莫扎特為了讓兒子才華儘早得到全面發展,急於要帶他到歐洲著名音樂王國義大利去走一趙,莫扎特無疑對此也很感興趣。1769年12月13日,父子倆終於如願啟程,花兩年功夫幾乎跑遍了義大利所有的大城市。莫扎特如置身於藝術寶庫美不勝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70年1月23日到達米蘭,在那裡與薩馬丁尼及皮欽尼見了面,當地約請莫扎特為12月份的狂歡節寫部新歌劇:3月24日到達博洛尼亞,曾兩次晉謁德高望重名震全歐的理論權威馬蒂尼神父,馬蒂尼老人童心未泯和小莫扎特一起高興地合作了幾首賦格曲;4月10日父子倆抵達羅馬,在西斯廷小教堂極其難得聽到了格裡高利九聲部的《求主憐憫歌( Miserere),這部傑作需要用兩個合唱隊演唱,照例每年只在復活節前周公開演唱一次,向來屬於該教堂秘不示人的海內孤本,莫扎特只聽了一遍就憑記憶把它全部默寫下來了。在羅馬,教皇授予莫扎特金馬刺章以表示他欣賞神童大作所感到的喜悅,同時得到章的還有格魯克和奧地利小提家,作曲家迪特斯多夫;後兩位的級別比莫扎特低一等,莫扎特得到的帥章屬於騎士級;在博洛尼亞,莫扎特經過測試取得了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愛樂協會會員的資格。1770年10月18日莫扎特父子到達米蘭,立即著手創作正歌劇《本都國王米特裡達梯》( Mitridate,redi Ponto)1770年12月10日,該劇舉行首演。劇中因插有別人的芭管音樂,演出長達6小時,老莫扎特原來對成功與否幾乎不敢抱什麼希望,但演出意外受到米蘭自上而下的一致肯定,接連演出了22場。

1731年3月28日,莫扎特父子回到薩爾茨堡,在家大約住了五個月。同時,還準備第二次訪問義大利。原來米蘭的菲迪南德大公爵為婚事籌備慶典,來信約請莫扎特去當地趕寫一首小夜曲。1771年8月21日,少年作曲家再次到達米蘭,馬上動手創作。到9月23日,小夜曲《卡尼奧在阿爾巴》( Ascanio in Alba)的總譜就寫好了。10月17日正式演出前,曾經四次彩排取得極大的成功,其聲勢甚至把老資格的哈塞同時上演的新歌劇都比得黯然失色。莫扎特在12月15日回到薩爾茨堡。滿懷凱旋歸來的興致於除夕完成A大調第14交響曲,克氏編號114號。這首交響曲,如實反映15歲的莫扎特二次訪問義大利歸來時那種得意神態和實際的創作水平。樂隊編制用兩支長笛,一支雙簧管,兩個圓號和弦樂大組,至於外加的羽管鍵琴說明他對巴羅克時期的寫法還有些留戀。

第二次訪問歸來不久,仁厚寬大的齊吉斯蒙德大主教施拉滕巴赫伯爵去世了。1772年3月14日,繼任的希羅尼穆斯大主教科洛雷託伯爵登位,這意味著莫扎特幸運時代的結束。莫扎特專門創作小夜曲《斯奇皮翁內的夢》(I1 sogno di Scipione)向大主教表示祝賀;作為回報,7月9日他被新任大主教正式錄用,其職稱相當於樂隊首席,年薪150弗羅林。少年作曲曲家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旅意之行,於1772年10月24日那天開始。這次,是因為米蘭要上演新歌劇《盧喬·西拉》( Lucio Silla),專程請莫扎特前去譜曲。該劇於12月26日首演。由於演員的水平參差不齊,演出成功受到一定限制。3月13日動身回家之前,老莫扎特想為兒子在外地找份工作,四處託人,枉費口舌,終於未能辦成。做父親的大概有種預感,大主教換了新人,今後日子肯定不會像過去那樣輕鬆自在。

從米蘭歸來不久,莫扎特於1773年10月5日完成G小調第25交響曲,克氏編號183號。採用小調寫交響曲,這對莫扎特來說還是開天闢地第一回,音樂氣質顯然完全不同於過去。若和15年後寫的那首G小調第40交響曲相比,調號相同,連悲愴的情調也很相似。一開始就重複的切分音符,音調急促,代表著某種新的感情,緊接著反覆猛推的樂句,戲劇性地下行到減七和弦上,也是過去沒有的。和聲趨勢猛烈中感覺得到音樂思維也越來越激動,而低音樂器所取得的發言權,以及回聲的段落不再用作裝飾,而是用來傾訴強烈的感情。有些學者因此聯想到,這首交響曲背後必然隱藏著作者本人某種精神危機。早先海頓的第39交響曲,J.C.巴赫作品第6號第六首交響曲都曾採用G小調,無一不是「狂飈突進思潮」在音樂中的反映;相比之下,莫扎特現年17歲,接近成人,這股思潮難免不對他有所影響。這首交響曲戲劇性奮鬥的形象,的確描繪了歷經人生滄的感概,不像出自少年之手。

樂隊編制用兩支雙簧管,兩支大管,四個圓號和弦樂大組,這裡僅介紹其中的第一和第四樂章。

第一樂章富有生氣的快板,G小調,4/4拍子,奏鳴曲式。第一主題的特點是使用切分音,給人以緊張動蕩不安的感覺,第二主題的性格接近舞曲。發部與呈示部並無明顯的界限,主題按原形再現,第一主題較長,並用於尾第四樂章快板,G小調,4/4拍子,奏鳴曲式。第一主題具有小步舞曲似的動勢,第二主題採用降B大調。就像用切分音和強弱對比分明來說,和第一樂章前後呼應,莫扎特難得用小調音樂,往往暴露他內在性格另一面,音樂分外深刻感人。

莫扎特最後一次訪問義大利,在米蘭住了四個多月。《盧拉・西拉》上演以後,1月間他為該劇女主角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韋南齊奧·勞齊尼寫了一首獨唱用的小經文歌《共慶歡樂》( Exsultate, jubilate,克氏編號165號。1773年1月17日,由勞齊尼在米蘭首演。這首小經文歌共分三個樂章,實際是以發揮美聲優勢為宗旨的聲樂協奏曲。最後樂章《阿利路亞》的歌詞只包括一個單詞,女高音優美的唱腔展現了莫扎特純潔光明的精神世界,是他少年時代一幅美好的肖像畫。

莫扎特下筆一向神速,往往事先不用打草稿揮筆立就,這種創作習慣很容易造成「創作全憑天才和靈感」的誤解。實際上莫扎特短短一生,始終為繼續提高創作水平而不惜走更多的地方,聽更多的音樂,思考更多的間題。他經常由於在風格上追求創新,而付出艱辛的勞動。還是用莫扎特本人說過的話來證實:「沒有哪個人對作曲的研究,像我這樣肯下功夫。」



相關焦點

  • ...室內樂」丹尼爾·霍普 - 柴可夫斯基-埃爾加-莫扎特:小夜曲...
    20201216【古典-室內樂】丹尼爾·霍普-柴可夫斯基-埃爾加-莫扎特:小夜曲(2020) [24-96]Daniel Hope - Tchaikovsky, Elgar, Mozart_Serenades (2020) [24-96]https://www.highresaudio.com
  • 惠風雅韻|戰「疫」——品讀不平凡的新春寄語
    惠風雅韻|戰「疫」——品讀不平凡的新春寄語 2020-01-31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雙帕彌什》莫扎特厲害嗎 超算增傷莫扎特效果屬性一覽
    導 讀 《戰雙帕彌什》莫扎特怎麼樣?
  • 在歌劇中,聽懂真正的莫扎特
    「樂二代」的叛逆莫扎特的交響曲、奏鳴曲可謂家喻戶曉,而他所寫的歌劇、芭蕾舞劇等音樂戲劇在中國的上演率卻不及其器樂作品。事實上,這些作品在他的創作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用今天的話來說,莫扎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樂二代」,他的父親列奧波爾得·莫扎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在薩爾茨堡擔任宮廷樂師。當他發現莫扎特從小就展現出驚人的作曲天才後,便有計劃地對兒子進行嚴格的音樂訓練,並帶著他到處演出。莫扎特成了遠近聞名的音樂神童。
  • 春天 莫扎特 小夜曲
    春天終於來了…… 你絕想不到這首靈動的《渴望春天》(Sehnsucht nach dem Frühlinge k.596) 創作於1791年的維也納,這是莫扎特死前的最後一冬,這時的他疾病纏身、貧困交加,之後,他再也沒能等到春天……也許是聽到了死神的召喚,也許是看到了天堂之光,這首取材於莫扎特生前最後一首鋼琴協奏曲
  • 莫扎特晚期鋼琴奏鳴曲
    晚期鋼琴奏鳴曲莫扎特晚期作品有6首奏鳴曲,從這6首作品中可以看到,晚年的莫扎特對巴赫的復調作品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所以在其作品中明顯有復調因素的體現,從結構布局上來講也更為緊湊和集中。莫扎特該時期的奏鳴曲在音樂情緒上更加內省或激情,這是他以前作品中少有的個人內心情感的獨白。
  • 薦書|《莫扎特的女人:他的家庭、朋友和音樂》
    而這本書的特殊角度,翔實的史料挖掘,深入的劇目分析,呈現出一個更加立體豐滿的莫扎特形象。出版以來,在全世界範圍內廣受好評,被英國著名演員、導演、樂手西蒙·卡洛稱之為「凡關心莫扎特及其音樂之人不可不讀」的著作。
  • 莎士比亞的妹妹,莫扎特的姐姐
    朱迪斯無法像哥哥一樣去學校接受教育,偶爾拿起一本書讀上幾頁,父母就會走進房間讓她去做家務,因為女孩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呢?最後還是要嫁人的。在朱迪斯十幾歲時,父母給她許了門親事,她哭著說不想結婚,被父親狠狠地打了一頓。她偷偷離家前往倫敦,站在劇院門口,說想成為演員,人們哄堂大笑,經理叫嚷說「女人能演戲的話捲毛狗也能跳舞了——女人決不能當演員。」
  • 莫扎特《D大調第一號長笛四重奏》K285
    作曲家:沃爾夫岡·莫扎特莫扎特一生從未停歇,直到35歲去世時仍在堅持音樂創作。偉大的莫扎特一生中創作了超過600部音樂作品,音樂風格形式多樣,涵蓋範圍廣泛。但莫扎特聲稱自己並不喜歡長笛這個樂器,所以他為長笛創作的作品用兩隻手是數的過來的。長笛作品主要是三首長笛協奏曲和四首長笛四重奏(K285,K285a,K285b,和K298)。而且絕大部分的長笛作品幾乎都與其荷蘭富商客戶De Jean的委託相關(都是為了錢趕工交差的作品,但是每一個作品都是莫扎特長笛類作品的經典)。故事我們在前兩期的推送中已經講過了。
  • 清平樂的樂怎麼讀為什麼 詞牌名中的「樂」都讀「yuè」嗎?
    不過,也有一些網友表示,過去一直念「lè」,是因為看電視劇才知道讀「yuè」。也有網友稱,竟然念錯了十多年,記得上學時老師教的是「lè」呀。  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王國欽表示,「樂」是一個多音字((lè、yuè、yào 等)。讀 lè 為快樂、愉悅之意;讀 yào 為喜好、欣賞之意;讀 yuè 為音樂、樂曲之意。
  • 莫扎特就是我們的地平線
    我們有較全面的莫扎特書信——只是沒人願意從頭到尾通讀。莫扎特書信選刪除了過多「少兒不宜」。五花八門的莫扎特傳紀大都互相摘抄有限的幾句話。這些話,估計天堂莫扎特讀了都不能認得自己。▼ 莫扎特書信遺蹟莫扎特有小金庫!▼ 畫像:臥床創作的莫扎特與妻子康斯坦薩
  • 莫扎特低俗歌曲賞鑑
    比如莫扎特,他的那些作品可是頗具分量的佳作啊,不是嗎?bist a rechta Ox, K. 561)© UltimateMozart / YouTube在這首A大調四聲部卡農曲的歌詞中,莫扎特不斷地重複一些與糞便有關的奇妙語句,這些頗具特徵的連珠妙語最早見於莫扎特寫給家人的書信中。如果讀者還從未閱讀過莫扎特家書,不妨打開下方網址大開眼界。
  • 還沒吃飯的,就吃莫扎特吧,莫扎特是巧克力做的!
    伯姆指揮《G大調弦樂小夜曲》,維也納愛樂團莫扎特之成為莫扎特,老爸利奧波德功不可沒。經其父一手策劃,小莫扎特4歲練琴,5歲作曲,6歲到慕尼黑和維也納旅行演出,7歲週遊歐洲列國,17歲寫出200餘部作品;在事業上,莫扎特聽老人言,結果就成功了;在婚戀上,莫扎特不聽老人言,結果就失敗了。
  • 莫扎特的薩爾斯堡
    莫扎特 36 年的短暫生命中有一半都是在這裡度過的,  對於很多人來說,  莫扎特就代表了薩爾斯堡。哈爾施塔特的沃爾夫崗湖離薩爾斯堡只有 70 公裡,  因此父親為莫扎特起了這個名字 - 沃爾夫岡 · 阿馬德烏斯 · 莫扎特 。
  • 莫扎特與巧克力
    莫扎特的生平不多贅述,他在35歲就離開了這個世界,留給我們的卻是無盡的音樂遺產。莫扎特與巧克力的淵源,你知道嗎?如果去奧地利薩爾茨堡旅遊,什麼紀念品必買不可?當然是莫扎特巧克力!音樂天才莫扎特於1756年1月27日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茨堡。莫扎特於1791年逝世,享年35歲。
  • 品味║奧地利:薩爾茨堡,莫扎特故鄉
    眼前呈現的是這座城市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從車上下來後,第一個經過的景點就是莫扎特音樂學院。再朝前走,就經過了米拉貝爾宮大花園;走過掛滿連心鎖的大橋,再過馬路,就來到了糧食胡同……城市以莫扎特為榮薩爾茨堡最引以為傲的是音樂天才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晚上8點,莫扎特誕生在薩爾茨堡市中心糧食胡同9號。
  • 這座城市居然公開和薩爾茨堡爭「莫扎特故鄉」的稱號?
    這不僅體現了人們對莫扎特的喜愛,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奧格斯堡與莫扎特之間的淵源。曾幾何時,奧格斯堡意欲「挑戰」奧地利的薩爾茨堡——莫扎特出生地,兩者會爭奪「莫扎特之城」的真正歸屬。當然,它基於的論據也直截了當,莫扎特的父親利奧波德就出生於奧格斯堡,他也是莫扎特的音樂啟蒙老師。
  • 走進莫扎特的鋼琴音樂(上)
    若要理解莫扎特對世界音樂,特別是對世界鋼琴音樂的影響之深,首先須了解他的個性以及他音樂天賦的本質。因為從莫扎特時代以來音樂發展的潮流中可以看出,他給音樂世界帶來影響的方方面面都與這二者息息相關。這種抒情的才華是莫扎特天才的一面:優雅、甜美、迷人。它所欠缺的,抑或是本來也能具備的特質,我們可以在貝多芬的一些作品中看到,例如《悲愴奏鳴曲》(Sonate Pathètique)的「慢板」、《第二奏鳴曲》中的「廣板」,以及《第二交響曲》的「緩板」。從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聽到被強化和深化了的莫扎特風格的旋律。
  • 陳思誠新片《外太空的莫扎特》公布 黃渤、榮梓杉主演
    據介紹,陳思誠將打造科幻喜劇題材的「外太空三部曲」,《外太空的莫扎特》將是這個系列的第一部作品。這一次,陳思誠嘗試科幻喜劇題材,打造「外太空三部曲」,攜手黃渤、榮梓杉,還有外星朋友莫扎特,講述主人公從初中、高中、到大學的成長,陪伴一代少年人一起長大。陳思誠透露:「這是一個跟藝術和科學有關的故事,運用了大量古典音樂、交響樂,還有很多非常浪漫的場景,一定會突破大家的想像力極限。」 作為系列的第一部,《外太空的莫扎特》將於2021年暑期上映,陪大家歡度暑假。
  • 莫扎特故居和莫扎特故鄉你會怎麼選,哪個能更好地了解莫扎特本人
    莫扎特,相信你肯定聽說過,世界知名音樂家,他的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維也納度過,所以在維也納有他的故居。而莫扎特的出生地點是位於奧地利的薩爾茨堡,薩爾茨堡也是莫扎特的故鄉,如果你是為了莫扎特專門打卡奧地利,那麼維也納和薩爾茨堡都是不可錯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