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證實地磁正在翻轉,對我們普通人有什麼影響?

2020-12-16 暗星說影

雖然自古以來關於地球末日的各種預言、猜測數不勝數,但似乎全都是一些聳人聽聞的謠言。

就拿非常著名的瑪雅文明的五個預言來說(1,瑪雅文明的終結。2,飛機、汽車、火箭的出現。3,準確預測了希特勒的出現以及死亡時間。4,地球將出現大規模毀滅性的戰爭。5,2012年12月21日黑夜降臨之後,黎明不會到來。),這五個預言前四個以及通過事實被證實,但是第五個關於地球毀滅的可怕現象卻並沒有出現。

事實上,瑪雅文明的第五個預言包括三部分:

1,人類在精神和靈魂上脫離了物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人類因為地球太陽磁極的同時顛倒所造成的災難而滅亡。

3,在2012年12月中旬,將有一顆小行星按逆時針方向朝地球大氣摩擦而來。

第五個預言的三部分並沒有實現,但是科學家們的研究證實,地球的磁極確實正在緩慢地顛倒,並且這種現象是地球十億年來一直在確確實實發生的事實。

根據《Unilad》報導,地球最後一次磁場翻轉大概發生在78萬年以前,每次翻轉的周期大概在幾十萬到幾百萬年之間,並不固定。

近150年來,地磁大概衰減了15%,並將在以後幾千年裡繼續衰減,直至地磁兩極發生翻轉。

兩極翻轉示意圖

地磁翻轉現象的發現

1971年,哥倫比亞大學詹姆士·黑斯博士注意到,微小的散線蟲類的滅絕和一次的磁場倒轉有很大關係。

但有些科學家否認二者一定有相關性,因為數據上的證據並不明顯。

1999年發射的丹麥「阿斯泰茲」(Orsted)號人造衛星 (Orsted satellite是丹麥的第一顆衛星,是以Hans Christian Orsted( 1777年至1851年)命名的,丹麥物理學家,教授,哥本哈根大學。這是一個幾乎太陽同步低地球軌道。)收集的最新資料,科學家們發現了磁場弱化問題。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胡洛博士等人發現北極和南非一個地區的磁場已經變得特別弱。

英國科學雜誌《自然》2002年4月11日刊登一篇論文詳述了地磁場日益嚴重的弱化,引起了科學界對這個問題的普遍關注。

地磁翻轉現象的研究

1995年,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A)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成功地用計算機模擬了地核中「地磁發電機」的活動,包括地磁倒轉。在電腦模擬的數百萬年裡出現了十多次倒轉。

科學家認為,在地球深處,地核分固態的內核與液態的外核兩部分。液態外核的熔鐵流活動產生地磁場(帶電粒子運動產生磁場),相當於一部超級「地核發電機」。

為了更好地理解正在發生的磁場減退現象,歐洲航天局批准了一項史無前例的追蹤磁場活動計劃。他們將在2009年發射3顆人造衛星,而在極地圈上空幾百英裡處飛行的太空船將於2015年出發。

據physorg網站報導,雖然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地球南北磁極翻轉需要花費4000至5000年,但是最新的證據顯示這一變化只需要幾年時間即可完成。

洛杉磯西方學院的地質學家斯科特·博格與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喬納森·格倫一起發現了這一證據:在內華達州Battle山上有一處距今1500萬年的熔巖,通過觀察熔巖內部磁性晶體的磁場模式,他們發現地球南北磁極曾經在一年裡翻轉了53度。這意味著地球南北磁極曾在4年的時間裡就完成了翻轉。

此外,斯科特·博格還表示,這一研究結果也可能表明在磁極翻轉的整個過程中曾出現過一段大幅度的加速時期。儘管沒人能確定這類磁極翻轉是由於何種原因,但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這一現象與地球外核層的鐵水移動有關。

地磁翻轉的危害

對於這種現象科學家們各執己見,有些科學家們認為這是地球演化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對於這種現象無需憂慮;還有一些科學家則認為磁場的翻轉將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比較悲觀的科學家認為地磁倒轉會摧毀電網,傷害太空人和人造衛星,擴大大氣臭氧層空洞,將極光反射到赤道,鳥類(主要是候鳥)、魚類(主要是回遊魚)和其他遷徙動物將因此迷失方向。所幸,雖然有一些人發出世界末日的預言,並稱找到了過去磁場倒轉和物種滅絕間的聯繫,專家們說事情還不至於那麼恐怖。

專家表示,地磁場是個弱磁場,倒轉引發的強度變化並不會引發災難性後果。

1,對生物的影響

對於生物自身來說,即使置身於強磁場中,對自身的生理活動也毫無影響。絕大多數的動物對於地磁並沒有依賴性,只有少數的遷徙性動物,比如候鳥,季節性的魚類需要依靠地磁來辨別方向,如果地磁發生變化,勢必會對其遷徙路線造成幹擾。

2,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地球磁場倒轉究竟會給人類的生活和周圍的環境帶來怎樣的影響?「上次地磁倒轉是百萬年前的事,所以沒有歷史記載。但從生物磁學上分析,生物在磁場中要受到磁場的約束。一些實驗表明,磁場的強弱對某些生物的行為是有影響的。有些專家做過統計,地球磁場改變對心臟病有影響。地磁場變化期間,部分病人會有些煩躁。由此推測,地磁場倒轉時,地磁的劇烈變化還是對人類有一定影響,但並沒有嚴重的影響。」

但是除了地磁本身的影響,我們知道地磁的一大作用便是幫助地球上的生物抵禦來自外太空各種粒子射線的輻射,99%的帶電粒子會因為地磁的存在而被改變其飛行路線,從而遠離地球。如果地磁在翻轉過程中減弱,勢必這種保護作用會減少,甚至消失。到時候地球上的生物將直面宇宙射線(尤其是太陽輻射),必然會導致增加一些疾病(如皮膚癌)發病的可能性。

3,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輻射會傷害地球上的生命,降低農作物產量,增加癌症發病率,導致皮膚癌和白內障。傑克曼博士稱,臭氧層受到太陽粒子風暴的襲擊,一般可以在2~3年內自然復原,但是只要地磁場依舊微弱,臭氧層仍面臨著新的輻射危險。塔多諾博士說,無論地磁是倒轉還是變弱然後恢復原狀,它對人造衛星和臭氧層的實際影響是差不多的。地球磁場防護的崩潰會讓太空粒子更深地穿透大氣層,摧毀地球上的電網,正如太陽粒子風暴有時候造成的後果那樣。

如果地磁減弱,地球對外太空的帶電粒子輻射以及,太陽輻射的抵禦能力會嚴重下降,而這些強輻射會直接影響地球上的電子設備以及電網,造成嚴重損害,這種損害能達到什麼程度目前並無定論。如果這些人類賴以生存的電子設備以及電能輸送受到損害,勢必會對經濟發展造成巨大影響。

如何應對地磁翻轉

目前科學家以及在制定應對方法,比如發射用於屏蔽外太空射線的衛星,對目前搭建的電網的進行保護措施等。

即便是我們在有生之年經歷了地磁倒轉這樣的事情,我們也未必一定會被太陽風、宇宙線殺死;人類也未必會經歷大規模的滅絕事件——畢竟,早期人類、直立人已經成功渡過了上一次的地磁倒轉事件,看上去也沒有那麼困難。

況且,地磁兩極的轉變,可以持續幾百到幾千年,是個緩慢的過程,並不是突然就翻轉的。

所以,筆者認為,這是一個生存方式的改變,如同人們從火車出行到習慣飛機出行。而且,地球環境日益惡劣,也許不到500年,地球已經不再適宜人類生存。so,各位朋友,還是該幹嘛幹嘛吧。

相關焦點

  • 中俄科學家發現磁流體新特性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2月12日消息 俄羅斯「5-100計劃」項目新聞處向衛星通訊社表示,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和江蘇師範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磁流體的新作用,這將可以更有效地在醫學中使用它們。科學家們在光譜分析的幫助下對磁流體中微粒的性質及當其被體液稀釋時的過程進行了研究,獲得的數據在進行外科手術時很重要。項目參與者涅波姆尼亞夏婭解釋稱,「如果在手術過程中,用注射器將磁流體注入靜脈或動脈,並將磁鐵放置在外科醫生要進行切口的地方,那麼磁流體塞將在剖面後截斷血液流動。
  • 地磁北極正在向西伯利亞移動,科學家可能知道原因
    我們知道,地球的磁極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在地球45億年的發展過程中,就經歷過數百次磁極翻轉,僅在近450萬年裡就發生了4次,而最近的一次就發生在78萬年前,現在這一過程正在進行。隨著地磁北極向西伯利亞移動,地球的磁極正在發生變化,科學家們現在可能終於破解了這個難題。
  • 磁星被稱為「怪物天體」,摧毀力極強,地球周邊會存在磁星嗎?
    過去的多年時間裡,科學家們一直在宇宙中尋找快速射電暴的蛛絲馬跡,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現代研究認為,快速射電暴的形成原因,大致分為以下兩種:第一種,和宇宙中的磁星活動有關;第二種,則與某些緻密天體爆發時產生的激波有關。究竟答案是哪一種?
  • 宇宙膨脹的背後:磁單極之謎
    與電子對應著有正電子,與質子對應有反質子……反粒子是我們熟悉的「正常」粒子的「反面」:有著相同的質量、自旋等物理特性,但所帶的電荷相反。正反粒子彼此也水火不相容。如果相遇,就會互相湮沒,化為無形無質量的能量。好在我們今天的世界幾乎完全由正粒子組成,反粒子只在宇宙射線中非常偶然地出現,或者在高能加速器中人為產生,對我們的生存和日常生活不構成威脅。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對恐龍形象的定義,人類有一些先入為主了,在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當中,給我們刻畫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恐龍形象,這也深深地烙印在了我們的心中,認為恐龍就是長這個樣子的,如果在電影裡面所刻畫的恐龍形象,是像鳥類一樣又有翅膀或者像魚類一樣擁有鱗片的生物,我們會認為恐龍是長這個樣子的。
  •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的暗物質正在減少,是什麼在「淘汰」它?
    近期,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美國萊斯大學、歐洲核子中心等多所大學、科研機構聯合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大量數據研究分析後,提出了一種有關與暗物質的新看法:認為宇宙中的暗物質正在不斷減少,這是怎麼回事呢?什麼是暗物質?
  • 圖片翻轉,沒那麼簡單
    為了用有限的標註數據來擬合函數,人們使用數據增強的方法來低成本地獲得更多標記數據。而鏡像翻轉是最常用的圖像數據增強方法之一,只需將所有圖片都進行一次鏡像翻轉,就相當於免費得到了雙倍數據。但事情當然沒有這麼簡單。當翻轉了數據集裡的所有圖片時,神經網絡所擬合的函數還能代表原先的圖像分布嗎?林之秋以第一作者身份提交的這篇論文,討論的正是這一問題。
  • 量子磁能枕,當量子遇到負磁場!
    地球表面在白天受太陽粒子影響釋放正磁波,深夜子時(23-1)、醜(1-3)所大量釋放的就是負磁波,所以生物在晚上十一時前能夠入眠,就可以從負磁能量中獲得穩定的補充。尤其樹林區,經一夜的地球負磁能量的磁化,其附近空氣清新,充滿芬多精的氧氣,對人體健康最佳。你了解大腦嗎?
  • 科學家:這個奇怪形狀就是太陽的磁泡的樣子
    暢遊科學海洋,共尋宇宙之妙,大家好,我是南城~這篇文章開始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張圖片:你可能會詫異,這個奇怪的東東是啥?告訴你:這個奇怪的形狀實際上可能就是我們太陽的磁泡的樣子。「在這一領域開展工作的整個科學界已經假設,在超過55年的時間裡,日光層有彗星尾巴。」現在,我們可能不得不再次調整我們的假設,因為如果新模型正確,那麼日光層的形狀很可能既像放氣的沙灘球又像球形的牛角麵包,這取決於邊界的位置和定義方式。
  • 第一章電生磁(右手螺旋定則)
    帶電體和磁體有一些相似的性質,這些相似是一種巧合嗎?科學家們基於這種想法,一次又一次地尋找電與磁的聯繫。提出問題: 影響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的因素有哪些?可能與線圈的匝數有關 可能與電流的大小有關 設計實驗:影響通電螺線管磁性的強弱可有多個因素,我們可採用控制變量法
  • 社區團購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聽起來很玄乎的「社區團購」是什麼,對我們普通人有什麼影響。社區團購怎麼玩?社群團購與傳統菜市場相相別,後者主要是線下流程,前者側重線上流程。以蔬菜為例,從原產地到大批發市場,再到二級批發商,最後才是我們消費者常見的超市、攤販和蔬果店。這就是傳統菜市場模式。而社群團購相對就比較簡單一些:從大批發商直接到團購平臺和外包倉配系統,我們消費者組團購買果蔬,派出一個團長到團購平臺那裡下單和取貨。
  • 中國留學生正在加速回流!感謝歐美替我們「培養」科學家
    不管是在什麼年代,知識是普通人改變命運,最靠譜最穩妥的方式之一。闖過了中考、高考,你才能上一個好大學,在中國考上一所958、211的學校,只要你在大學裡依舊積極努力,把專業知識打牢,改變人生指日可待。很多研究生、博士生在學業有成時,都是抱著世界那麼大,我想出去看看的想法,走了出去。
  • 科學家證實吃胎盤不僅沒有益處,反而可能對身體有害
    至於動物們為什麼要這麼做,科學家猜測,胎盤畢竟是一塊肉,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動物們吃了它可以補充點營養,而且在野外環境中,吃掉胎盤有助於清除生育痕跡,避免被敵人獵殺。科學家們證實了動物胎盤中存在的多種活性成分,會對產後恢復產生幫助。1980 年,科學家在小鼠實驗中發現,攝食胎盤小鼠的血清泌乳素增加、黃體酮水平降低 。
  • 科學家從帕克太陽探測器第一次造訪太陽的旅程中發現了驚人的結果
    如今,科學家正在釋出帕克太陽探測器兩次與太陽擦肩而過所捕獲的最原始信息。我們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有著36個太陽半徑那麼寬廣的的太陽風正在以比我們預想的快得多的速度圍繞著太陽,它仿佛是可以隨時帶給我們意外驚喜的狂暴野獸,伴隨著快速反轉的磁場,還會從日冕「噴射」出的「火焰」(等離子團)。
  • 科學家發現一種可通過磁場反應改善肌肉健康的分子
    據悉,研究人員一開始是想探索弱磁場跟人類肌肉自然互動的可能性,所以他們的實驗在開始時消除了所有環境磁場的影響,然後對其對肌肉細胞的影響進行了觀察。
  • 我們的孩子在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這有錯嗎?
    「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在一場演講中的這句話火了,這場名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也在各大網絡平臺刷屏。
  • 科學家的發現:這7個身體部位新生成,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人類的身體是有無限奧秘的,雖然我們對自己的身體結構了如指掌,但隨著人類的進化,仍然有一些結構和部位值得我們探索。人體能夠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離不開學養供應,在人體內有無數的血管,這些血管遍布身體各處,科學家曾經發現在人體的骨骼內出現了新的血管系統,依靠著些新的血管系統,可以提高人體的防禦機制,對於一些炎症疾病來說有很大的防禦作用。
  • 西南極洲冰蓋下科學家正在鑽洞,已經超出兩千米,科學家要做什麼
    科學是一個十分有趣的事情,因為科學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新奇體驗,相信很多朋友都是科學愛好者,美女小倩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喜歡科學的人。所以我經常給大家推出一系列的科學類文章,就希望能夠為科普做一些小貢獻,希望朋友們能夠喜歡美女小倩的文章,大家加我粉絲,就能夠看到全部的內容,大家一點多多支持。
  • 北極圈內接連出現神秘巨洞,科學家擔心的變化正在發生
    這並不是一個孤例,截至目前,科學家在亞馬爾半島和鄰近的吉丹半島(Gydan Peninsula)上已經發現了多達17個巨洞。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片永久凍土上出現了這些洞,以及它們是如何突然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個謎團。對於許多研究北極的科學家來說,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跡象,它表明地球北部這片寒冷、人煙稀少的土地,正在發生一些根本性的變化。
  • 科學家正在計劃海王星的星際之旅
    旅行者2號在1989年飛過海王星,讓我們看到了海王星奇怪的衛星特裡同。旅行者2號飛船飛越這顆氣態巨星和它最大的衛星已經30年了,這次飛越帶來的問題比它回答的要多。海衛一有一些奇怪的特徵需要解釋。海衛一是海王星最大的衛星。它與海王星反向旋轉,科學家推測很可能是柯伊伯帶捕獲的天體,而不是原地的衛星。當旅行者2號在1989年經過海衛一時,它發現的一些東西激發了我們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