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斷舍離?斷舍離難在哪裡?

2020-12-14 山抹微雲Susan

什麼是斷舍離

斷舍離難在哪裡?斷舍離是山下英子提出的概念,其中「斷」表示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表示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表示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活。

說白了斷舍離的本質就是不念過往,不畏將來,放下執念關注當下,需要注意的是斷舍離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我們自己不要因為這個東西沒有壞,這個東西還能用,就捨不得扔掉它,也不能因為這個東西將來可能會用到就往家裡囤積,從大的角度出發在篩選什麼東西有用

什麼東西沒用時要參照兩個標準,一個標準是自己是不是需要這件東西,另一個標準是當下是不是需要這件東西

也就是說只要留下現在的自己需要的物品就可以了

舉例來說很多人都會把點外賣時,店家多給的筷子勺子留下來,把裝衣服的漂亮包裝袋攢起來,美其名曰勤儉持家。經年累月,這些東西佔地方灰塵卻從來沒有派上過用場,按照斷舍離篩選東西的第1個標準,即使這些東西是完好的,自己用不上也是沒有價值的,應該果斷甩掉,再比如說,很多人喜歡在商家打折時囤積東西,美其名曰未雨綢繆,雙11你有沒有成箱的?買衛生紙,買洗化用品,買零食,心裡想著反正以後總會用到,趁著減價買的多,省的多

但是按照斷舍離篩選東西的第2個標準,這也是不合適的,首先幾大箱東西買回來了,總要找地方放吧,這就佔用了本來就不寬裕的居住空間,其次因為囤積的多,在用的時候也不會很節約,想著反正還多的是,可勁用吧,反而造成了浪費

最後如果東西很久都沒用完。心裡上會產生煩躁的感覺。心想這個洗髮水。怎麼還沒用完?薯片還有這麼多,過期了怎麼辦?這就讓物品給我們的心情帶來了負面影響,

所以只有對當下的自己來說,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才能留在自己的生活空間裡,這就是斷舍離的要義。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斷舍離不就是收拾東西嗎?這誰不會呀,當然不是了,一般的收拾整理只能把房間變得整潔而斷舍離的目會說是通過重新篩選整理自己擁有的物品,了解真實的自己,因為只有認清了當下的自己,才能正確的篩選出與自己最相稱的東西,也就是說斷舍離的終極目標不是整理物品,而是整理自己的內心

真的有這麼神奇嗎?那是當然,因為物品可以反映出我們的自我認知

比方說家裡有質量很好的瓷器杯子,也有買酸奶贈送的廉價杯子,你更願意用廉價杯子喝水,把好杯子放進櫥子裡捨不得用

這種行為反映出的認知是自己和廉價杯子很相配,默認自己該過低品質的生活

所以要成為更好的自己,過上更高品質的生活,就從斷舍裡理清自我的關係開始吧!說到這裡你對斷舍離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麼開始斷舍離難不難呢

實踐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囤積東西是人類的天性,在遠古時代生活必需品供應極不穩定,人們總是儘可能的在物質富裕時多多儲存,才能度過缺衣少食的困難時期,時間長了對物質的渴望就寫進了我們的基因裡,即使現今一時無憂了,人們也總是傾向於擁有遠超必要的物品,但是我們不斷地向居住空間裡搬東西,卻很少讓東西出去,居住空間終歸是有限的,只進不出會讓物品擠佔了人的空間,有進有出才能實現空間平衡,踐行斷舍離就能讓物品流動起來,給我們騰出更多生活空間。

要開始斷舍離對三類人來說尤其困難

第1類是逃避現實的人,他們因為種種原因對家庭不滿,不願意呆在家裡,所以找各種理由讓自己忙碌起來,比如忙著加班忙著社交等等因為不回家,所以沒時間收拾。因為家裡到處亂七八糟,就更不想回家了。

第2類是懷舊的人,因為無法放下過去,他們無法捨棄那些承載著過去回憶的舊東西。明知道永遠不會派上用場,也捨不得丟掉,比如和戀人分手很久了,還捨不得丟棄對方送的小禮物,說白了就是還沒有放下這段感情,沒準備好,敞開心扉接受新的人

第3類是杞人憂天的人,他們總是為還沒到來的日子操心,經常腦補未來會陷入各種各樣的困境,想著萬一真需要這個東西時正好沒有可怎麼辦,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哪怕現在用不上也要買回來儲存在家裡,山下英子的母親曾經把15年前的藥品像寶貝一樣收在藥箱裡捨不得丟,即使告訴他早就出新藥了,效果更好呢,老太太也不願意把過期的藥丟掉,擔心萬一生病了買不到藥。好笑不好笑?

讓我們觀察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上述這些問題呢?沒有當然最好,如果不幸被嚴重了,更得克服這些心理障礙,堅定信念,把斷舍離進行到底。

最後送大家一首詩《當下》

號稱人生百歲,其實能活到七十頁就算是古稀了,其餘三十年是個虛數啦。

更何況這期間有十歲是童年,糊裡糊塗,不能算數,後十載呢?又不免老年痴呆,嚴格來說,中間五十年才是真正的實數,而這五十年,又被黑夜佔掉了一半剩下的25年,有時颳風,有時下雨,種種不如意。

至於好時光,則飛逝如奔兔,如迅鳥,轉眼成空。

相關焦點

  • 家庭斷舍離……
    童年時期,山下父母的關係並不融洽;少年時代時又因為人際關係而感到疲憊;大學時鑽研中國傳統文化並修行瑜伽,從瑜伽中的斷行、舍行、離行中悟道,寫下了系列叢書《斷舍離》。核心內容:1、家居環境的斷舍離:什麼是家庭斷舍離?如何實踐?2、家庭關係斷舍離:親離和子離的本質與精華。
  • 斷舍離,到底是什麼意思?
    斷舍離,強調的是內心。
  • 讀《斷舍離》有感,斷舍離是一種人生態度
    斷舍離是一種人生態度,是讓生活流動起來,是讓自己放下包袱輕鬆前行,是簡單的日子清爽的空間,是停止舊觀念追隨新思維。有時候斷舍離會覺得無所謂,有時候斷舍離會覺得心痛不已。無論如何,新的徵程已然開啟,有舍方有得!斷舍離,即出之美學。久聞大名斷舍離,這次卻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讀完原作。
  • 你以為的斷舍離,才不是真正的斷舍離
    偶然機會她在瑜伽中參悟到斷舍離的修行哲學,50歲寫下了風靡世界的《斷舍離》。通過對居家環境物品的收拾整理改變了世界數百萬的人生理解,使她們脫去執念,開始輕鬆自在的生活。而她本人,也被稱為史上最強人生整理概念的創始者。本版《斷舍離》是山下老師的最新版本,在以往人與物取捨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精深的人生理解。
  • 《斷舍離》|讀懂斷舍離,人生從此豁然開朗
    她把「斷舍離」的精髓內涵應用在家居收納方面,山下英子希望人人都能通過「斷舍離」,擺脫各種物慾和執念,過上「怡然自得」的人生。提到斷舍離你會想到什麼?斷舍離就是清理雜物或者是整理術、收納術,如果這樣想你就錯了。讓我們先從字面上看看斷舍離是什麼。
  • 三年的斷舍離,給我帶來了什麼?
    大概在14年的時候,我就接觸到了斷舍離的概念,也買了相關的書來讀。雖然我很嚮往書裡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但我這個人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做事拖延。總是想著等到周末有時間的時候,給家裡來次徹底地斷舍離,誰知道這一等竟然等了好幾年。
  • 人生哲學,斷舍離
    《斷舍離》這本書曾經風靡全球,它的出現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作者山下英子是一名雜物管理師,她從多年收拾家居的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一套理論,並上升到行為哲學的高度。這一套理論也適合用到我們的生活當中。那麼,什麼是斷舍離呢?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
  • 【幸福DNA娜塔莎公開課】| 斷舍離不容易
    我們暫且不提什麼是幸福DNA裡面的斷舍離,先來聊一聊娜老師所知道的斷舍離。這是斷舍離的「斷」,把危害生命的東西用一個強烈的動作斷掉,切斷,是會痛的。「舍」也會痛,因為你要把東西給出去。「舍」是什麼?把你愛的東西、喜歡的東西給出去,這也會痛。「離」更難。
  • 斷舍離:簡單的自由
    以前看過《斷舍離》這本書,也看過很多關於簡單生活的文章,開始好奇,試著踐行了幾次,都不怎麼徹底。所以既沒有體會到斷舍離的美妙,也沒有深解其內涵。終於有一次,我有了一次徹底的搬家,或者叫做離家。漸漸的,生活中又添置了一些東西,小屋開始變滿了,當我再次讀《斷舍離》的時候,想起剛到這裡時的簡單平靜,感觸頗深,我發現,這樣的生活方式不是在作秀,也不是宣揚什麼極端理念,而是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內心牽掛的外物在減少,每減少一樣,就少一分束縛,束縛越來越少的時候,就是內心自由的時刻。於是,我再一次踐行斷舍離,扔掉了將近一半的東西,那個時候,家裡基本不用怎麼收拾,因為沒有什麼能收拾的東西,乾淨的很。
  • 《斷舍離》|人生有舍才有得,極簡生活從斷舍離開始
    先來了解什麼是「斷舍離」?書中告訴我們:生活當中有觀念上的「斷舍離」(保養式斷舍離)和雜物上的「斷舍離」(清零式斷舍離)。心理狀態、為人處世都會用到「斷舍離」。斷舍離,可以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邊享受便掌握這種「間」之術。隨著斷舍離的深入踐行,已然習慣「斷舍離」,清除心靈,以及外在雜物。對自己人生有信心,這是一種人生新陳代謝的催化劑,亦是人放棄執念的新開始。
  • 《斷舍離》:告別邋遢和髒亂,斷舍離讓你過上更簡潔高效的人生
    ——《斷舍離》地上堆滿了雜物垃圾,連下腳的地方都找不到了。想找某一樣東西時,明明記得放在哪裡的,卻怎麼也找不到。明明衣櫃裡塞滿了衣服,卻總覺得自己沒有衣服穿。明明花了幾個小時整理的房間,卻在熊孩子一回家時就打回了原形。外表精明能幹,家裡卻是邋遢本尊,連自己都不想待下去了。有沒有覺得很熟悉?
  • 山下英子:「斷舍離」本人教你斷舍離|一刻·訪談
    」創始人,百萬暢銷書《斷舍離》作者。這是人生整理概念「斷舍離」創始人山下英子@一刻talks的分享。年輕時與瑜伽結緣,她從瑜伽和佛學的智慧裡,學到及時捨棄和放下執念,於是便創立了人生整理術「斷舍離」,通過收拾東西、整理空間來調整生活和人生。她說,斷舍離背後,人生就是和誰在哪裡相遇,這就是人生的全部。
  • 斷舍離不是簡單地扔東西,做好這三點,才是做到真正的斷舍離
    我認為學會「斷舍離」是很有必要的。一、斷舍離不是簡單的扔東西什麼是斷舍離?「斷舍離」這個詞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最先提出來的,是她很多年前一次高野山寺廟的住宿體驗。所以斷舍離不僅僅是單純的指「丟掉不需要的東西」,它更重要的是洗清人的內心。收納不是最終目的,而是達成的手段。就像山下英子所說:「斷舍離幫助人們擺脫了對現實雜物的執念,同時也在悄然無聲地清理著心靈的雜物,讓人們自在·自由·自我地過好『當下』。」
  • 「斷舍離」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斷舍離」顧名思義就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令人不舒適」的東西統統斷絕、捨棄,並切斷對它們的眷戀。「斷舍離」是一種生活態度,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過時的東西統統斷絕、捨棄,並切斷對它們的眷戀,「斷舍離」之後才能過簡單清爽的生活。
  • 《斷舍離》有益
    整理、收納是門技術活,哪裡有雜物管理諮詢師?我得去培訓一下。妹送我一本《斷舍離》。此書有益,很吸引我,邊看就開始行動了。斷舍離的精髓就是:精簡物品,把不喜歡、不需要的東西全部扔掉!我把床底下的紙箱拖出來,統統扔掉了。裝古箏的紙箱最大,它們做工精細,我一直保存著。
  • 「斷舍離」就是違背人性:你真的讀懂《斷舍離》了嗎?
    而「斷舍離」,根本就不是扔掉物品那麼簡單的層面。又有多少人,曲解了其中的含義。「斷舍離」什麼時候成了「丟與棄」?當一個人痴迷於外物的追尋時,未來的某一天突然回過頭,想起:我到底想要什麼?答案,卻無從得知。而斷舍離的意義是讓人們了卻物慾、斷離該斷的情慾,從而尋找到自身內心的平靜以及平衡。
  • 對於斷舍離,你的理解是什麼呢?
    對於斷舍離,有人說,是對過去的捨棄,對未來重新的開始。有人說,是山下英子《斷舍離》裡面的極致極簡生活。但我覺得,斷舍離,是一種情感割捨也許,不忍心丟掉一個小物件,那是某個人在某個地方為你帶來的紀念品,但那個人早已經與你分離,或者早已經消失在人海,放在抽屜裡,有時拿起來看一看,一懷念,心裡便疼痛得說不出來話。如果。選擇重新開始下一站幸福。那就只能割捨得了。斷了念想,舍了回憶,情意不再。
  • 「斷舍離」是反人類的:你真的理解《斷舍離》嗎?
    發呆的人你真的明白《斷舍離》嗎?在各種平臺上都能聽到這樣的說法:忘記江湖總比放棄,互相幫助好;想離開執念總比離開執念好;想離開執念總比離開執念好。你所看到的和你所想的都是回憶,你想什麼,你想什麼過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需要在時光認識你。
  • 斷舍離清單:扔掉世上的雜物容易,難的是斷掉內心的執念
    2009年,日本一名叫山下英子的雜物管理諮詢師,出版了家庭生活類作品《斷舍離》,斷舍離這個概念得以推行。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的收納術,斷等於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等於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等於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 《斷舍離》讀感
    最近利用空閒時間看了一遍《斷舍離》的電子書。很多人大概都聽說過斷舍離,但可能從未認真看過書裡到底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