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支教故事:18年青春接力聚螢成光

2020-12-14 大洋網

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本科畢業生徐玥瑩來到雲南省施甸縣支教已經三四個月了,作為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她將在這裡度過一年的支教時光,用一年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

2002年以來,西安交大研究生支教團已連續18年共派出162名優秀畢業生前往雲南施甸、西藏拉薩、內蒙古鄂爾多斯、陝西平利等教育欠發達的西部貧困地區支教,直接服務學生逾萬人。

把理想和信念帶進來

由於年齡差距不大,這些支教團成員在服務學校被學生們親切地稱作「哥哥老師」「姐姐老師」,他們一邊經受高原反應、草原風沙等生活環境的考驗,一邊傳道授業解惑。

剛到西藏職業技術學院時,第20屆支教團成員強偉高原反應較嚴重,經常講完一節課要出去吐一通再回來,晚上頭疼得睡不著。看到許多藏族學生普通話不太流利,他就自學藏語和他們交流,手把手教學生改簡歷、操作電腦等,很快和學生打成一片。

學校缺哪門科目的教師,支教團成員就結合自己專業主動「頂上」。17年來,支教團成員先後在服務學校承擔了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等課程的教學任務,所帶班級在當地學科檢測中均取得較好成績。同時,支教團成員還發揮專業所長,開設了工程製圖、希臘神話英語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能源與人類文明等選修課。

「把理想和信念帶進來,把夢想和力量送出去,就是我們來這裡的意義。」支教團成員倪蒙說。雲南施甸三中有兩個「西安交大班」,支教團成員擔任班主任並負責主要課程,最大限度利用優勢資源、發揮團隊協作能力,用榜樣的力量感染和帶動學生。

為幫助學生記住元素周期表,擔任化學教師的陳子璐用歌曲《青花瓷》的旋律為《元素周期表之歌》填詞。發現施甸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較弱,6名支教團成員在服務學校建起英語提高班。在西藏支教的忠憲增一年上了600餘節課,熬夜備課是家常便飯,只因「備課好不好直接決定上課的質量」。

點亮孩子們眼中的小星星

創立航模隊、組建辯論隊、設立校園文化藝術節……教書之餘,支教團成員將大學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移植」到服務學校,豐富校園文化,開闊學生視野。

支教團成員李經緯和王濤在施甸二中自發開展科技周課外知識講座,講解航模與飛機原理,進行高科技機器人展示。支教團與西安交大航模協會合作,向東勝六中捐贈了多種航模器材,為該校組建航模隊打下基礎。此外,支教團先後邀請服務地30多名學生走進學校,開展科技實踐、體驗大學生活……努力點亮孩子們眼中的「小星星」。

支教地處於西部欠發達地區,貧困學生較多,公益扶貧也是支教團成員的重要工作。魏曉東在西藏職業技術學院支教期間,為該院籌措到16萬元的校園活動贊助費。武澤成發起的公益項目「一杯熱水的溫度」,在全國募集善款及物資折合人民幣20萬元,解決了西藏7所鄉鎮小學3000餘名孩子的飲水問題……同時,西安交大還設立「騰飛獎學金」和「思源助學金」扶助支教地貧困生完成學業。

一連串的成績證明著支教團多年的努力付出。18年來,支教團曾先後榮獲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全國「活力團支部」等稱號,支教團獲得省級以上表彰數十人次。

接續的力量滴水穿石

從低矮的磚瓦房、土操場,到寬敞明亮的教學樓、標準塑膠跑道、現代化教學設施……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各項扶持政策的落實,支教地學校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一屆屆的支教團成員見證著這些變遷,並在其間留下自己的青春印記。

「壓力很大,必須辦得更出彩。」在東勝六中籌辦一年一度的「金話筒主持人大賽」時,支教團成員周哲偉和同伴不停地聯繫學長「取經」,絞盡腦汁策劃方案、設計舞臺、培訓小選手……幾乎每天凌晨三四點才休息。

讓他們如此費心張羅的「金話筒主持人大賽」,由西安交大支教團2004年創辦,至今已舉辦了16屆。

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強偉把西安交大「四個100」育人活動化為「五個30」引入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倡議學生在大學期間看30本書、認識30個老師、參加30場活動、聽30場報告、上臺演講30次。他還發起組織「追夢大講堂」,邀請藏族青年名歌手,北大、清華支教團成員等分享成長故事,深受學生歡迎,活動延續至今。

「一兩個人的力量或許改變不了什麼,但如果我們一批人持續努力地做下去,總能讓支教地發生一些變化。」支教經歷讓強偉對基層工作的想法從理想主義變成了看清現實後的堅定。(記者馮麗 通訊員黃宛晴)

相關焦點

  • 大學生支教活動變了?支教活動不再被歡迎,支教老師:理由太現實
    為了改變偏遠地區孩子學不上習的問題,國家貼心地推出了「大學生支教」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大學生得到鍛鍊,還能讓山村中的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政策剛發布的前幾年,支教活動確實極大提高了我國偏遠地區的教育水平,而去支教的大學生們也從中得到了不少寶貴的經歷。
  • 2020年「最美大學生」,生命短暫,輝煌一生
    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發布2020年「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先進事跡,展示了當代高校輔導員和大學生立足本崗敬業奉獻、矢志拼搏不斷奮鬥的良好風貌,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李莎獲評2020年「最美大學生」。先進事跡發布儀式於1月11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行。
  • 2020年"最美大學生":青春就是要經得起磨練
    近日,10名大學生被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評為2020年「最美大學生」。他們把青春夢融入中國夢,彰顯大學生的風採,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不懼風雨勇挑重擔「青春就是要經得起磨練」「我是一名『準醫生』,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請戰!」離開武漢,還是留下?
  • 哈師大為2020年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志願者「壯行」
    7月18日9時,哈爾濱師範大學舉行2020年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志願者座談會暨出徵儀式,通過線下與線上結合的方式與志願者們進行了親切交流,為他們加油、鼓勁、送行。校黨委副書記郭礫,黨委常委、宣傳部長姜玉洪出席。學生工作部(學生處)部(處)長王彥慶,學生就業指導處副處長張令彬,研究生學院副院長劉海龍,2020年西部計劃志願者代表、第五屆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代表參加。
  • 「一起雲支教」啟動 白巖松邀請大學生積極參與
    中新網1月7日電 1月7日,「一起雲支教」大學生服務鄉村教育公益行動在北京正式啟動,來自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十餘所高校代表和大學生加入到此次行動中。
  • 捐出支教獲得的獎金!山大支教學生李子麟的支教故事
    愛心接力,山巖人從未停下腳步。早在第二十二屆研支團剛剛組建時,山東大學團委曾向每一位新「山巖」徵集支教宣言。李子麟便寫下了「燃燈扶智,義無反顧」八字以自勉。「燃燈」二字源於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鄒碧華的稱號——「法治燃燈者」。2014年12月10日,鄒碧華法官因連日勞累,在趕赴司法體制改革座談會途中突感不適,送醫院搶救終告不治,將生命奉獻給了法治事業。
  • 天津援疆:創新大學生支教模式 探索團結穩疆新舉措
    【摘要】近幾年來,天津在教育援疆上不斷創新大學生支教模式,探索團結穩疆新舉措,緊緊圍繞到2020年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全覆蓋的總體目標,聚焦和田地區國語教師嚴重短缺等突出問題,選派市屬高校優秀大學生赴和田支教。
  • 「一起雲支教」在京啟動,白巖松邀請大學生積極參與
    1月7日,"一起雲支教"大學生服務鄉村教育公益行動在北京正式啟動,來自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十餘所高校代表和大學生加入到此次行動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著名主持人白巖松義務加入到"一起雲支教"活動中,並以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對鄉村孩子們赤誠的愛心,邀請大學生朋友積極參與到本次活動中來,以至少三年為一個支教周期,為邊遠山區的老師和同學們,提供有效的教學幫助和服務,切切實實的改變我國鄉村教育的現狀。
  • 一場特別的授位儀式:西華師大51名大學生在四川涼山支教一線榮耀畢業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杜剛 肖仵秦 封面新聞記者 蘇定偉 實習生 陳恩鳳7月8日上午,涼山喜德縣思源實驗學校報告廳,一場特別的畢業典禮和授位儀式在此舉行,西華師大51名在大涼山頂崗實習支教的大學生身著學士服榮耀畢業
  • 聚螢積雪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聚螢積雪,聚螢:晉代人車胤收集螢火蟲讀書;積雪:晉代人孫康映雪讀書。形容刻苦攻讀,勤學上進。出自:元·關漢卿《玉鏡臺》第一折:「守著那聚螢積雪看書窗,幾時得出為破虜三將軍,入為治國頭廳相?」近義詞有:集螢映雪、聚螢映雪、積雪囊螢,聚螢積雪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求學等。聚螢積雪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聚螢積雪(jù yíng jī xuě)成語釋義:聚螢:晉代人車胤收集螢火蟲讀書;積雪:晉代人孫康映雪讀書。
  • 「最美大學生」——「青春就是要經得起磨練」
    近日,10名大學生被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評為2020年「最美大學生」。他們把青春夢融入中國夢,彰顯大學生的風採,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不懼風雨 勇挑重擔  「青春就是要經得起磨練」  「我是一名『準醫生』,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請戰!」  離開武漢,還是留下?
  • 關注|這個女孩上榜了,21歲的青春永遠定格在龍勝山區的支教路上
    2019年7月,為響應「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時代號召,她在廣西龍勝開始了支教志願服務工作。然而,2020年5月份的一場意外,卻讓這個選擇「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的女孩,將自己21歲的青春永遠定格在祖國西部山區的支教路上。近日,共青團廣東省委、共青團廣西區委、分別追授李莎「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員」「廣西優秀共青團員」榮譽稱號。
  • 中外大學生線上交流環保支教心得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由中國國際青年交流中心和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第四屆「種子力量——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行動」大學生環保支教活動成果分享會,日前通過在線方式舉行。
  • 七載接力智志雙扶助鎮康脫貧
    中國農業大學研支團 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 李彥龍)2013年3月,中國農業大學結對幫扶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同年7月,雙方籤訂定點幫扶鎮康合作協議,將派遣碩士研究生到鎮康一線支教作為協議內容之一。
  • 你是青春最美的樣子
    ——記湖南省抗「疫」先進個人獲得者長沙環保職院大學生杜臻在11月30日召開的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剛滿十九歲的杜臻作為全省唯一一名在校大學生上臺領獎。在950名榮獲「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的抗疫英雄大合影中,他青春且稚嫩的笑臉格外引人注目。
  • 用青春澆灌綠洲!2020年「最美大學生」劉智卓:和「沙漠化」賽跑...
    日前,他被評為2020年「最美大學生」。「我要帶著隊伍繼續治沙!」劉智卓與沙漠的緣分,要從現實版的「老人與海」說起。在他就讀的上海交大,很多學子在新生入學第一課上都會聽到一個故事:任教於該校的孔海南教授堅守大理15年、只為守護洱海的水清月明。榜樣就在眼前,劉智卓選擇了追隨。「當時,很多人都戲稱環境科學是『天坑』專業。
  • 在線翻譯、直播帶貨 大學生"雲端"綻放最美青春
    近日,「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和「全國高校網絡教育優秀作品推選展示活動」獲獎作品公布。兩項活動共收到網文、音樂、短視頻等各類作品29032件,覆蓋中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國大學生充分發揮網際網路時代的優勢,在抗擊疫情、支教支邊、脫貧攻堅等方面貢獻力量,用「青春風暴」掀起踐行網絡正能量的新風潮。
  • 把支教當成一種鍍金行為,支教的意義何在?支教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支教的途徑有官方的支教活動和非官方的支教活動。非官方的支教就是由民間組織或者個人所發起的支教活動。如果想參加非官方的支教活動,可以到中華支教與助學信息中心報名。官方的支教主要就是在2003年由團中央、教育部等共同發起的「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
  • 讀研究生抬頭看清了,幾個捷徑:輔導員、支教、退役大學生計劃
    讀研還是有其他捷徑的,比如著名的輔導員計劃,支教保研。本校保研中輔導員是推免的一個渠道,一般是在大學學院做1到2年的輔導員後獲得免推資格,直接攻讀學院的學碩、專碩。一般情況下只能讀本校本學院的研究生。第二種是支教計劃,這個應該大家都知道了,東南大學那個學渣去直接踢學生被曝光,所以被取消資格,學生們要密切關注每年的這個支教政策,這個是國家組織的,官方文件是這樣的2020年,全國共有名額2284名,具體名額分配到每個大學,名額顯然是很寶貴的,如果獲得名額,去外地支教兩年回來就保送讀研究生了
  • 「慢火車」的扶貧故事丨微電影·壯麗70年
    在這個以「快」著稱的時代鐵路上依然保留著一些「慢火車」  方便鐵路沿線百姓出行  這些「慢火車」是邊遠地區人們的  交通線、生活線、脫貧線  求學線和希望線  「慢火車」上的故事  每天都不一樣  ↓↓↓↓↓↓點擊圖片查看視頻田佳雯是坐著「慢火車」從大山裡走出來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