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支教活動變了?支教活動不再被歡迎,支教老師:理由太現實

2020-12-16 天意媽媽談教育

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不能直視的,一個叫做太陽,一個叫做人心。——東野圭吾

文/天意媽媽談教育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從教育的質量上就能看出一個國家發展的程度。我國領土面積大,人員分布不均勻,這就導致了對在教育資源的分布上,也極其的不平衡,很多偏遠地區甚至都沒有學校。為了改變偏遠地區孩子學不上習的問題,國家貼心地推出了「大學生支教」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大學生得到鍛鍊,還能讓山村中的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

政策剛發布的前幾年,支教活動確實極大提高了我國偏遠地區的教育水平,而去支教的大學生們也從中得到了不少寶貴的經歷。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雙贏」的大學生支教活動,卻漸漸的變了「味兒」,網上關於大學生支教活動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大學生支教活動不再受人待見,具體都是因為什麼呢?

大學生支教活動不受人待見?

1、志願者素質參差不齊

現在大學的支教活動,對人員篩查的並不嚴格,甚至可以只要你是大學生,那麼不管是什麼專業的都可以去支教。這也就導致了,支教群體大多都是剛進入大學校門的「熊孩子」,他們並沒有相關的授課經驗,對待去支教的這件事也是盲目樂觀的。

這些大學生去支教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把將於帶到「山中」,大部分都是抱著新鮮、旅遊、學習、炫耀、體驗生活等目的而來。很多志願者都沒有認真的了解山區學生,對待支教這件事也並未重視,所以,在支教的時候經常會把一些不良的行為帶給山區的學生們。

除此之外,因為這些大學生並不重視支教活動,授課質量自然不會好哪去,這些大學生不僅缺乏實際的授課技巧,也不會制定學習計劃等等。實際教書的時候,課堂內容沒有連貫性,也不能掌握課堂的節奏,導致班級中的學生壓根聽不懂老師教課。

2、給當地帶來很多麻煩

曾經的大學生支教活動,非常受山區學生和村民的歡迎,但是隨著近幾年大學生支教的「功利心」越來越重,很多活動和講課都太「形式化」。再加上一些大學生穿著不良,和一些不好的習慣導致教壞的山區學生,有的甚至嫌棄自己父母太窮,想要脫離父母去外面闖蕩等等,這樣多加結果自然會不被「待見」。

大部分去支教的大學生,將支教看得輕而易舉,認為自己什麼環境都能適應。支教的大學生到了本地之後,需要當地安排大學生們日常飲食、居住、安全等問題。但是大學生卻覺得地區做得遠遠不夠,這對本就貧困的地區負擔進一步加重。

還有一些大學生,到了本地之後,並不會愛惜身邊的一草一木,甚至一些大學生會在支教期間破壞學校公物。除此之外,貧困地區的孩子通常要照顧家中的老人,還有一些農活等等,如果大學生來支教的話,那麼家中的老人和農活就沒有人做了。

3、對山區孩子的影響

山區的學生都非常的天真,對山外邊的地區幾乎是一無所知,性格也都十分單純。這些大學的支教老師在短時間內就能與學生建立感情,一些老師會跟學生約定好下次放假再來,但是這個下次卻變成遙遙無期的事情。久而久之,本來就缺少關愛的「留守兒童」再一次次地被「拋棄」過後,變得很難對人付出真心。

個人觀點:

大學生支教活動本意是好的,但是現在大學生支教的「功利心」是越來越重了。而且這類大學生支教活動都是短期活動,對參與人員的審核並不嚴格,這對本地山區學生的傷害是很大的。特別是最近層出不窮的大學生支教事件,前幾天某知名985大學的研究生,還在山區校園中體罰學生呢!

最後寄語:

我國教育資源水平傾斜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難改變的事情,而山區的學生只能通過自身的努力,才能從山區中大步大步地走出來。支教活動原本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它可以有效幫助這些孩子走出大山。所以,不要讓原本會成為山區孩子「翅膀」的事情,變成「阻礙」,山區孩子想出大山本來就不容易,所以大學生支教活動,還要靠各位學生認真負責才行!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你對大學生支教活動有什麼看法和經歷呢?請在下方評論區寫下來,我們大家一起互動探討!#支教#

專注分享教育那些大事小情!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用的話,不妨點擊、關注、分享!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期再見,拜拜~(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把支教當成一種鍍金行為,支教的意義何在?支教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支教,顧名思義就是支援教育,支教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落後地區、教育資源匱乏地區的鄉鎮中小學。通過支教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鄉鎮中小學或者教學點「有學生,沒老師」的問題,讓那些地區的孩子也能夠接受相應的教育。
  • 「一起雲支教」啟動 白巖松邀請大學生積極參與
    未來三年,活動計劃招募一萬名大學生,通過在線教育的專業培訓,為我國邊遠山區超過十萬名中小學老師提供信息化教學的遠程服務。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義務加入到「一起雲支教」活動中,並以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對鄉村孩子們赤誠的愛心,邀請大學生朋友積極參與到本次活動中來
  • 「一起雲支教」在京啟動,白巖松邀請大學生積極參與
    未來三年,活動計劃招募一萬名大學生,通過在線教育的專業培訓,為我國邊遠山區超過十萬名中小學老師提供信息化教學的遠程服務。活動還將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的在線教育科技手段,為數以百萬計的鄉村中小學生提供長期、免費、開放的網絡學習空間和優質的教育資源。雲南怒江州獨龍江鄉九年一貫制學校、西藏自治區比如縣教育局、四川昭覺縣支爾莫鄉勒爾村小學(懸崖村)等成為"一起雲支教"首批試點地區。
  • 中外大學生線上交流環保支教心得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由中國國際青年交流中心和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第四屆「種子力量——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行動」大學生環保支教活動成果分享會,日前通過在線方式舉行。
  • 大學生支教故事:18年青春接力聚螢成光
    把理想和信念帶進來由於年齡差距不大,這些支教團成員在服務學校被學生們親切地稱作「哥哥老師」「姐姐老師」,他們一邊經受高原反應、草原風沙等生活環境的考驗,一邊傳道授業解惑。剛到西藏職業技術學院時,第20屆支教團成員強偉高原反應較嚴重,經常講完一節課要出去吐一通再回來,晚上頭疼得睡不著。
  • 天津援疆:創新大學生支教模式 探索團結穩疆新舉措
    9月和田地區複課開學後,再次對第五批支教大學生組織有針對性的臨行培訓,並建立了正式開展支教後的常態化網上培訓輔導機制。 三是完善服務機制,加強保障力度。和田地委、行署圍繞提供更優質的工作、生活和安全保障,與天津市教委共同制定了《支教大學生條件保障標準》,天津援疆前方指揮部累計安排66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保障支教工作順利開展。
  • 吉首大學「星火智能」在湘西地區開展公益支教活動
    2020年12月1日下午,吉首大學公益支教團隊「星火智能少兒實驗室」熊明強、鄒濤、唐鼎、梁玲嬌、宋婉冰、劉鈺一行六人抵達本次公益支教的目的地——吉首市馬頸坳鎮中心完全小學。在同學們期待的目光中開始了主題公益實踐課。
  • 支教常青藤 「常綠」南理工
    「常綠」南理工  「大家好,我是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大一學生翁丹儀……我覺得支教不僅能幫助別人,對自己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和考驗。」因為疫情,今年的支教招募比往年晚,形式也不盡相同,但是同學們的熱情沒有減少,15個名額引來了150名同學的角逐。常青藤支教隊的歷史可追溯至10年前,2009年7月,就讀於南京各高校的8名同學組成常青藤支教隊,前往貴州麥博希望小學進行了第一次支教活動。10年來,支教隊總計選派25支築夢隊伍、287名南理工青年學子,教育關愛的足跡和身影遍布貴州山間小鎮。
  • 東南大學支教老師腳踢小學生結局,嚴厲了嗎
    但留給我們的思考是深刻的,有人說支教的大學生本來是帶著愛心而去的,但在教育過程中難免會發生一些對學生的懲戒現象,付出了青春和汗水,現在直接取消了推免資格,是不是過於嚴厲了呢?二、支教大學生腳踢小學生事件回顧在此前網絡流傳的一段視頻顯示,一名男教師在校園內連續用腳踹飛4名學生,隨後雲南南華縣發布通報稱是因為某校幾名男生違反學校管理規定,所以萬某對學生批評教育,但是萬某在批評過程中的方法不當,行為偏激,責令該老師停職檢查。
  • 捐出支教獲得的獎金!山大支教學生李子麟的支教故事
    早在第二十二屆研支團剛剛組建時,山東大學團委曾向每一位新「山巖」徵集支教宣言。李子麟便寫下了「燃燈扶智,義無反顧」八字以自勉。「燃燈」二字源於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鄒碧華的稱號——「法治燃燈者」。2014年12月10日,鄒碧華法官因連日勞累,在趕赴司法體制改革座談會途中突感不適,送醫院搶救終告不治,將生命奉獻給了法治事業。
  • 單眼最美支教老師陳曉婷:孩子的未來是我眼中的光
    單眼最美支教老師陳曉婷:孩子的未來是我眼中的光金羊網  作者:周聰  2020-05-12 大學生志願者陳曉婷,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
  • 山區支教亮亮老師
    他大學畢業,響應國家號召,去山區支教。兩年後,同行的夥伴回到了城市,而他選擇了繼續,這一堅持就是9年。他實地考察,了解當地情況,選擇條件最艱苦、最急需老師的學校支教。他不僅沒有工資,而且不被當地教育部門接納,一遍遍解釋才能留在學校,慢慢取得信任!
  • 藝術支教築夢未來 湖南環境生物職院赴衡東開展藝術支教活動
    1月13日,湖南環境生物職院的支教隊開展「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活動。支教活動現場。紅網時刻衡陽1月15日訊(通訊員 肖惠之 盛利 記者 石珊)「咚、咚、咚」鏗鏘有力的鼓聲響徹雲霄,未見打鼓人,先聞打鼓聲。
  • 心得體會範文:支教老師個人心得精選(5篇)
    我是4月8日來到x小的,轉眼間,一學期就要結束了,回顧兩個多月的工作生活學習情況,心中充滿喜 悅,因為支教工作鍛鍊了我,x小人的熱情感動了我,與x小老師的交流提升了我。支教工作是充實的,帶給 我的是沉甸甸的收穫。
  • 90後幼教老師帶著孩子去支教
    白吉米斯是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第十二幼兒園的一名教師,今年響應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的號召,申請到鄉村幼兒園支教。從今年9月份開始,她要在達拉特旗風水梁鎮敖包梁村小學附屬幼兒園支教一年。兒子尚幼,離不開媽媽,白吉米斯和家人商議後決定,帶著兒子一起去支教,同時讓兒子在支教的幼兒園就讀。  每周日下午開車從家到支教幼兒園,每周五下午從幼兒園返家。
  • 支教故事:認識你,從自我介紹開始
    12月11日,當大家還在忙碌著清空購物車和備考四六級的時候,我與武漢工程大學「學霸班」的其他成員相約在直播辦公室,為了一次特殊的支教,緊張地準備著!    本學期,我很榮幸參與了「一起學習 希望同行」希望工程雲助學之平安智慧小學在線支教項目,成為了「武工大微特之光」希望工程網絡支教組的一員。
  • 支教感悟:小別離,大期待
    支教老師給匯演的學生化妝。七天時間的支教生活圓滿結束,從一名機關工作者到一名支教老師,角色的互換讓我深入了解鄉村的教育,也更加熱愛教育事業。為桂東縣寨前鎮教育事業的發展儘自己一份綿薄之力的同時,也給我的人生增添了不平凡的一頁,這些美好的回憶將永遠珍存於時光相冊裡。
  • 繼承父志 揚州教師劉嘉援陝支教
    劉嘉給孩子們上課劉嘉是揚州市廣陵區育才小學東區校的一名語文老師。今年9月起,他和廣陵區同期進行支教的老師來到了陝西省榆林市佳縣,在佳縣第三小學進行支教工作,承擔三年級的語文教學。這段微信對話發生在劉嘉與女兒幼兒園老師之間。今年8月,為了積極響應國家「蘇陝協作」項目,進一步推進揚州—榆林對口幫扶工作,廣陵區教體局在全系統內發出號召,希望遴選出優秀的教育人才,赴陝西省榆林市佳縣進行支教工作。劉嘉心動了。
  • 杭州老師支教日記 激勵大山園丁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陳俊 通訊員胡建亮)從西湖畔到大山裡,杭州市德勝小學的語文老師雷美央到來鳳縣大河鎮支教兩年,去年8月離開後,心裡一直放不下山裡的校園。幾天前,她從杭州寄來自己30萬字的支教日記和美央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工作手冊。
  • 【支教心語】支教計劃像一道彩虹,為孩子們打開了解世界的通道
    因為這個選擇,我們的青春更添壯烈……」一首《到西部去》激勵無數青年投身祖國支教事業。作為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服務期滿後,我選擇留在新疆繼續工作生活。2017年我來到喀什支教,寒假時我回到了東北老家過春節,2018年3月,新的學期開始了,經過72個小時的火車旅程,我從祖國的東北部再次到達了西部邊陲城市——喀什。隨著緯度的逐漸降低,原本寒冷的天氣慢慢地變得溫和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