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感悟:小別離,大期待

2021-01-11 紅網

支教老師給匯演的學生化妝。

七天時間的支教生活圓滿結束,從一名機關工作者到一名支教老師,角色的互換讓我深入了解鄉村的教育,也更加熱愛教育事業。為桂東縣寨前鎮教育事業的發展儘自己一份綿薄之力的同時,也給我的人生增添了不平凡的一頁,這些美好的回憶將永遠珍存於時光相冊裡。

七天,經歷了太多之前沒有經歷的事,體驗了太多之前沒有體驗的情。七天,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懷想,有太多的感動值得珍藏,在這裡,選其中幾組畫面,和大家分享最真實的感受。

學生們進行匯演。

鏡頭一: 小相遇 大驚喜

支教老師給學生們上課。

她有著清澈的雙眸和柔和的聲音,像初秋的風,細膩而溫和。初相遇,知道了她的名字:許敏。身份:紅網記者。我親切地稱她小敏。接下來的幾天,我和小敏是配班老師,我們共同帶154班,也將共同完成匯報表演的節目排練。小敏有條不紊地備課、上課,深得學生喜歡。隨著深入了解,處女座、湘潭人、小潔癖、完美主義,這些共有的標籤把我們聯繫得越來越近。她像一塊溫婉的玉,需識玉賞玉之人,才能慢慢地走近她的內心世界。小敏的PPT做得很精美,細節處可見經典。尤其是看到她與我分享自己製作的新婚VCR時,給我帶來了大大的喜悅。仿佛看到喧鬧的都市中一盞皎潔的燈,照亮心靈深處,讓我們的支教生活更豐盈、更充實。夜晚,我們在露天陽臺上一起數星星,聽她用流利的英文講述去世界各地旅遊的見聞,驚喜生命中會出現這樣的夥伴:斯人若彩虹,遇見方知有。

 鏡頭二:小感動 大情懷

她是我在車站一眼就認出的女孩,大大的眼睛,高高的個子,一束馬尾,無處不彰顯出青春的活力。人如其名,候伶聰慧、伶俐、善良。這次來支教,她帶了兩個大大的行李箱,裡面裝滿了鉛筆、橡皮、卷筆刀、水彩筆,手工卡紙和剪刀以及薯片、餅乾等等。都是伶子自己給孩子們買的禮物和獎品。沒有當過老師的伶子非常珍惜這次支教活動,夜深人靜了,她還一個人在燈下做手工,只為第二天能把最好的作品呈現給可愛的孩子們。鄉村的孩子們有著淳樸而善感的心,他們懂得老師的愛,也紛紛繪製卡片送給伶子老師。其中一張卡片上,學生真切地寫到:謝謝你,老師,我們愛你!看到伶子老師念出這柔軟的文字的同時,眼角溼潤了……小小的卡片裡,記載著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大情懷。

 鏡頭三:小紙條 大關愛

學生送給支教老師的賀卡。

她是公司的高管,年輕而幹練、樂觀而自信。她是擔任第一批支教小組組長的強小娟老師。用一個「強」字形容她決不為過。此次她擔任的是舞蹈課,因為場地有限,小娟和配班老師一起,在太陽底下曬了幾個下午,硬是把一群零基礎的孩子教成了動作嫻熟的「舞蹈高手」。一曲《ci哩ci哩》響起,孩子們跳地有模有樣。細心的小娟下課後還去食堂陪孩子們一起午餐,看到孩子們安靜地午睡了才離開。回到我們居住的民宿,小娟老師發現背包裡,不知哪個孩子悄悄地塞了張小紙條,紙條上歪歪扭扭地寫著:「強老師,你也要記得按時吃飯哦!」話語雖然簡單樸素,但對老師的關愛之情溢於言表。是啊,小娟老師,你付出的是真誠,收穫的是孩子們的關心和理解,為你舉雙手點讚!

 鏡頭四:小別離 大期待

學生們寫的離別信。

她是歷屆支教隊伍中年齡最長的一位志願者,也是一線退休老教師。有著不泯的童心,有著教育者的情懷,可以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學貓叫」,她就是德高望重、樂於教學的易老師。匯報表演中,易老師所帶的150班孩子,活潑自信的表演了《學貓叫》,孩子們用心演繹的不僅是歌曲,還有對易老師深深的喜愛和濃濃的不舍。而易老師的一首《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道出了為師者的夢想和情懷。匯報演出結束了,支教老師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了寨前鎮,眼睛裡掩飾不住那份牽掛和離愁……還沒有登上開往長沙的高鐵,一個叫朱可好的學生電話就打了過來:「老師,你還會來寨前希望小學看我們嗎?」易老師閉上了眼睛,我知道她是怕眼淚留下來。小別離,多少有些傷感,但更多的是無限的期待,期待孩子們的明天更美好!期待下一次再相聚。

(支教老師:張依然)

相關焦點

  • 2020「快手支教之星」發布:盞盞繁星照亮鄉村孩子的夢想天空
    今天就請通過「快手支教之星」和鄉村孩子之間的溫暖故事,來認識一下我們溫暖有光的志願者們吧!「我們的綿薄之力雖不能改變鄉村小學,但莫以善小而不為,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種支持」「我不是巨人,但還是想讓孩子們站在我的肩膀上看的更高,走的更遠」
  • 浙商大教師搭起山區支教「雲平臺」,一對一輔導430名中學生
    得知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景洪市第二中學的孩子們推遲開學,落下了不少功課,身為老志願者的浙商大學生吳幻心急如焚,她準備再度參與西雙版納線上英語支教,通過「雲課堂」為當地孩子進行英語課程的輔導。打開小程序,浙江工商大學的大學生點擊「我想幫助TA」,填寫資料就可以報名參加志願服務。
  • 支教感悟:在松潘遇見你是我一生最美的風景
    圖為松潘縣的風景。沈笑 供圖  松潘這座小縣城,安靜地臥在大山的懷抱裡,穿城而過的岷江永不停歇地往前奔流。這裡安靜,以至於每天清晨都可以伴著松潘中學的鈴聲起床;這裡美麗,以至於我們來到這裡,手機裡多了很多不同角度的風景照。「山似相思久,推窗撲面來。」文人雅客總能把美景化為文字,讓人沉醉不已,這裡,太讓人心醉。
  • 大學生支教活動變了?支教活動不再被歡迎,支教老師:理由太現實
    我國領土面積大,人員分布不均勻,這就導致了對在教育資源的分布上,也極其的不平衡,很多偏遠地區甚至都沒有學校。為了改變偏遠地區孩子學不上習的問題,國家貼心地推出了「大學生支教」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大學生得到鍛鍊,還能讓山村中的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政策剛發布的前幾年,支教活動確實極大提高了我國偏遠地區的教育水平,而去支教的大學生們也從中得到了不少寶貴的經歷。
  • 把支教當成一種鍍金行為,支教的意義何在?支教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支教,顧名思義就是支援教育,支教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落後地區、教育資源匱乏地區的鄉鎮中小學。通過支教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鄉鎮中小學或者教學點「有學生,沒老師」的問題,讓那些地區的孩子也能夠接受相應的教育。
  • 紅花崗:「滬」上學子千裡支教 知識青春奉獻「紅」城
    下午4點,在遵義市紅花崗區第八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裡,一群孩子正圍坐在圓桌前,一邊聽支教老師肖靜講解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顓橋剪紙的傳承歷史和剪紙技巧,一邊觀看老師現場教授剪紙。不一會兒,一隻靈動的小貓便躍然紙上,孩子們紛紛躍躍欲試。
  • 最美支教女孩:22歲女研究生支教途中車禍,曾規劃64歲終老捐器官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李莎在廣西桂林支教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離世。父親回憶,他從小就激勵女兒,農民的孩子一定要拼搏,女兒也相信知識改變命運,走出大山學有所成後,回報家鄉。她參加支教,以愛心澆灌孩子們成長,她在支教孩子們中笑得格外美麗。
  • 支教常青藤 「常綠」南理工
    因為疫情,今年的支教招募比往年晚,形式也不盡相同,但是同學們的熱情沒有減少,15個名額引來了150名同學的角逐。常青藤支教隊的歷史可追溯至10年前,2009年7月,就讀於南京各高校的8名同學組成常青藤支教隊,前往貴州麥博希望小學進行了第一次支教活動。10年來,支教隊總計選派25支築夢隊伍、287名南理工青年學子,教育關愛的足跡和身影遍布貴州山間小鎮。
  • 阿壩師範學院吳昊書記帶隊回訪涼山州越西縣和昭覺縣97名支教師生
    教育扶貧,阿師先行——阿壩師範學院吳昊書記帶隊回訪涼山州越西縣和昭覺縣97名支教師生2020年12月5日早晨,阿壩師範學院黨委書記吳昊帶隊前往四川省涼山州回訪越西縣66名、昭覺縣30名共96名支教學生。
  • 華科大學生湘西山區支教 「大手拉小手」資助貧困學子
    「大手拉小手」公益支教團隊員在進行家訪  荊楚網消息 (記者 董育雄 實習生 唐蜜、歐嘯虎 通訊員 柯俞嘉)7月18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大手拉小手」公益支教項目團隊獲悉,該團隊在暑期支教活動中已為湘西州永順縣萬民鄉
  • 吉首大學「星火智能」在湘西地區開展公益支教活動
    2020年12月1日下午,吉首大學公益支教團隊「星火智能少兒實驗室」熊明強、鄒濤、唐鼎、梁玲嬌、宋婉冰、劉鈺一行六人抵達本次公益支教的目的地——吉首市馬頸坳鎮中心完全小學。在同學們期待的目光中開始了主題公益實踐課。
  • 捐出支教獲得的獎金!山大支教學生李子麟的支教故事
    早在第二十二屆研支團剛剛組建時,山東大學團委曾向每一位新「山巖」徵集支教宣言。李子麟便寫下了「燃燈扶智,義無反顧」八字以自勉。「燃燈」二字源於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鄒碧華的稱號——「法治燃燈者」。2014年12月10日,鄒碧華法官因連日勞累,在趕赴司法體制改革座談會途中突感不適,送醫院搶救終告不治,將生命奉獻給了法治事業。
  • 南寧海關陳青青:每天和孩子在一起,最能理解支教的意義
    教師節支教扶貧批次:第一批支教地點: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瓦屋鎮土橋村土橋小學、瓦屋中學支教時間:2016年9月—2017年2月授課項目:美術2016年9月初,我來到支教學校,為期半年。他還這麼小,未來會如何?有一次,我握著他的手,冰涼冰涼的,小小的鼻子不停呼哧呼哧吸著鼻涕。「今天你和老師一塊兒在桌子最前面畫畫,好嗎?」看到他歪歪斜斜的圖畫,驚喜又激動,原來他是可以安靜下來,好好畫畫的。下課的時候,感覺有人在背後拽我,回頭一看,是雷小識,「青青老師,你看這是我畫的小狗。」
  • 心得體會範文:支教老師個人心得精選(5篇)
    謝謝你們的善良友好,很 多東西是會一輩子溫暖著的,也是讓我感悟一生的。在這裡,回歸了淳樸――在那裡,生活很簡單,早早起床,認真完成一天的教學任務,課間和孩子們或 夥伴們伴在一起,吃過晚飯後去家訪,晚上可能和校長聊一會兒。這幾天裡,讓我脫離了那焦躁不堪的日子, 可以靜下心來做事情,去滌蕩那忙亂的心靈。日子過的井井有條,充滿著安定與樂趣。
  • 3個名校畢業生口述實錄:我的真實支教生活,比你想得燃多了!
    他也有很多方法走進學生心裡,誰考砸了,他的第一反應不是批評責罵而是引導分析找原因,誰的心情不好,他也能第一時間覺察並送上關心和寬慰……還有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的李薇薇老師,總是和學生打成一片,儼然一個「大孩子」。支教結束前,李薇薇老師帶學生去爬了一次山,那一次大家走了很遠,玩得特別開心,後來封山了要回家時每個人都非常不舍。
  • 讀研究生抬頭看清了,幾個捷徑:輔導員、支教、退役大學生計劃
    小編也研究生畢業15年了,當年小編也是學習不努力,沒能保研,只能硬著頭皮考研,隨便一努力,就考上了公費研究生,不掏學費,還有生活費,現在看到考研這麼難,真是慶幸生得早啊。那麼想讀研究生有哪些招數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只要對老鐵們有一點幫助,就算文章沒白寫。我想肯定對大家會有幫助。
  • 我為孩子們支教,孩子們為我療愈
    好奇的是,如果她如今好了,那麼,支教在其中起到了什麼作用?我知道有「公益療法」之說,想通過小林考證一下,是不是確實有效,以及限定條件是什麼?  帶著好奇和擔心,我聯繫上小林,來到了她支教的小學。小學坐落在村中心,白天是村莊最熱鬧的所在。傍晚,放學之後,喧囂散去,偌大的校園只剩下幾位外地支教老師和校長夫婦。這個群山環抱中的中國最基層的村小,顯出了空曠寥落的模樣。
  • 北大「學霸」走上支教講臺:我願做擺渡人
    女生猶豫了幾秒鐘,沒說出李鑫期待的答案。站在李鑫面前的這名愛笑的高中女生,個子不高,做起數學題來很用功。李鑫一看她,她就不好意思地笑笑。可是李鑫看到她做的數學題,就忍不住生氣。2018年,李鑫在北京大學法學院本科畢業後,參加了北大研究生支教團,到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支教一年。站上彌渡一中的講臺之前,她腦中曾冒出許多擔憂:自己忘詞怎麼辦?
  • 山區支教亮亮老師
    他大學畢業,響應國家號召,去山區支教。兩年後,同行的夥伴回到了城市,而他選擇了繼續,這一堅持就是9年。他實地考察,了解當地情況,選擇條件最艱苦、最急需老師的學校支教。他不僅沒有工資,而且不被當地教育部門接納,一遍遍解釋才能留在學校,慢慢取得信任!
  • 《小別離》劇組重聚:張子楓胡先煦見面好生疏,還提到了TFBOYS,遺憾
    張子楓和胡先煦是青梅竹馬的關係,兩個人一起拍攝過《小別離》,在劇中是好朋友,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但是在最新一期《嚮往的生活》中,兩個人見面像是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