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學習中,學生「聽不懂」「說不準」的根本原因是優質聽說資源的匱乏以及學生接觸英語聽力和口語的時間嚴重不足,學習環境缺乏影響學生的英文水平。如何提高英語教學效率,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喜愛並能學好英語?
江西省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利用教育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人機對話,電腦後臺檢測、評價和教學,打破了傳統的老師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講課,轉變了部分南方老師教學普通話不精準、學生跟讀出現走音跑調的現象,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口語、單詞和課文的跟讀訓練與測試,學得快、效率高。
蘇欣是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廬學校入職三年的新教師,英語教學有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她:學生大多數是留守兒童,英語基礎較薄弱,接觸英語聽說環境的頻率很低,發音不標準,加上教學資源的匱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都讓蘇老師十分頭疼。然而,在加入人機互動項目後,蘇老師通過實踐,逐漸解決了這些問題,優化了教學方式、提升了教學質量。
例如,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Colours顏色課,課前蘇老師通過人機互動軟體布置翻轉課堂:給垃圾桶塗色,讓學生在課前就能夠複習和鞏固顏色的表達,有效解決了學生接觸英語頻率低的問題。學校要開展傳統文化藝術節,就一起來為京劇節目製作臉譜道具並為臉譜塗色。在塗色的過程中,教學生塗色的表達方式:Colour it blue……再通過人機互動軟體裡的練習模塊讓學生們模仿跟讀、虛擬對話的方式操練單詞句型,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大量的標準發音練習機會。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英雄學校負責人表示,學校作為江西省南昌市經開區教文體辦開展「小學英語人機互動課堂教學改革」的試點學校之一,通過開展133英語課堂任務型教學模式,真正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教師在課程內容設計上利用「人機互動學習系統」所提供的任務型教學資源,從英語對話課型入手,通過確定教學目標、設置基本任務、設計融合課堂的方式建立任務型教學模型。在疫情這一特殊時期,學生通過每天20分鐘英語人機互動語言系統學習,完成布置的自主學習任務。這種短時高頻、且能在線上與老師和同學互動的學習方式,增加了學生的語言輸入和輸出量,還培養了學生們合作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習慣。
南昌經開區全區15所中小學參與項目實施,約3000名學生及家庭受益,小學生英語發音更加標準地道,2020年全區小學生英語口語測試平均分明顯比2017年提高,英語聽說能力有顯著提升。「人機互動技術與新型教與學模式為我區英語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教研平臺,我們將繼續推動全區英語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南昌經開區教育文化體育辦公室主任陳水平表示。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英雄學校)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05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