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誰發現了電?答案可能存在於兩千年前的一個陶罐裡

2020-12-14 句理pro

第二次工業革命將人類帶進「電氣時代」後,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時至今日,電被應用於各個角落,從海底的電纜到珠穆朗瑪的通信塔,從奔馳的高鐵到旋轉的木馬,我們已無法想像沒有電的世界會是什麼樣。

那麼是誰能有幸發現這改變世界的電力呢?作為一種能源,電是不能發明的。至於是誰發現了它,幾個世紀以來,許多科學家和歷史學家一直在研究。

一些人認為本·富蘭克林是第一個發現電的人,但是,正如我們將在本文後面了解到的,他的著名的「風箏實驗」,實際上只表明了閃電是電的一種形式。

電作為一種物理現象,可能早在富蘭克林之前幾千年就被發現了。

內容

關於電的簡介古代世界的電:巴格達「電池」的故事本·富蘭克林和他的閃電風箏實驗電的實用之路當前和未來的電力

01關於電的簡介

電通常指電流,從狹義上來說,電流指電荷在導體和半導體中的移動,如銅線、PN結等。

施加在電子上推動它們通過導線的力則被稱為電壓,電子的流速被稱為電流。

如果你把導線想像成一根有水流過的管道,那麼電壓相當於使水流動的壓力,而電流則是每秒鐘流過管道的水量。

在金屬中,電子可以自由移動,故而被稱為電的良導體。有些材料不導電——稱為絕緣體。

但是,不導電的電荷仍然攜帶有電荷。如果你把兩種不同的絕緣材料在一起摩擦,比如玻璃棒和絲綢,電子就會從玻璃棒轉移到絲綢上,絲綢就會帶負電荷。

02古代世界的電:巴格達「電池」的故事

據現有信息所知,生活在2600多年前的希臘人很可能是第一個發現電荷概念並利用電的人。他們觀察到,用動物毛皮摩擦樹脂或琥珀,會導致它吸引乾草。本質上,希臘人遇到了靜電。

我們還從古代文獻中得知,埃及人知道某些種類的魚會引發身體放電。事實上,古埃及人很可能使用尼羅河鯰魚來治療頭痛和神經疼痛——這種被稱為魚電鎮痛的做法一直沿用到17世紀晚期。

鯰魚木乃伊

但是,毫無疑問,古代最驚人有關電的例子是巴格達電池。這個奇特的小陶罐發現於一座安息時期的陵墓,目前收藏在巴格達伊拉克博物館,由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城郊外修建鐵路的工人們於1936年6月盛夏的一天發現並上報。

歷經兩個月的發掘,發現了大量古波斯時代的文物,包括金銀器、銅管、陶器等,而最令考古學家百思不解的當屬一個由粘土製成的陶器,高約14釐米,最大直徑為8釐米,裡面裝滿了瀝青。

斷代研究表明,這件文物大約有2000年的歷史,當時該地區被帕提亞帝國佔領。

雖然它看上去其貌不揚,但是科學家們很快就發現,這個陶罐的內部暗藏玄機,結構精妙。

這個陶罐裡有一個由高純度銅片製成的中空圓筒,圓筒的下端覆蓋著一片銅片,而圓筒的內部覆蓋著一層3毫米厚的瀝青,瀝青中還包裹著一根鐵棒,這一結構與現在的鹼性乾電池的結構類似。

巴格達電池仿製品

時任伊拉克博物館館長的德國考古學家瓦利哈拉姆·卡維尼格對「電池」進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並公布了一個震驚科學界的消息:「根據出土文物中共有可裝配10個電池的材料來分析,這些電池當時是被串聯使用的,串聯這些電池的目的則是通過電解法將金鍍在雕像或裝飾品上。」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一片譁然。

後來,另一位德國科學家協助卡維尼格使用仿製品進行實驗發現,將醋酸(蒸餾醋)和葡萄汁的混合物倒入罐中,連續幾天產生了0.87伏的電壓。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現代伊拉克的遺址周圍發現了更多這樣的人工製品,它們是由帕提亞人和薩珊蒂斯人製造的。

然而,考慮到沒有馬達、燈或任何類似的電氣設備,這些古老的電池有什麼用呢?

巴格達電池的一個可能應用是醫療,因為當時的希臘人和羅馬人通常使用普通的電子射線給病人電擊來治療疼痛。

沒有任何明顯的用途,這讓一些人質疑這些古老的罐子是否真的被用作電池。或者說,這些罐子可能只是用來儲存重要的文件,以防止溼氣損壞紙張。

此外,由於沒有記錄表明帕提亞人或古代世界的任何人擁有正式的電學理論,電池的發現很可能是一個意外。

快進到1600年後的未來十六世紀。在此期間,伊莉莎白女王的御醫、物理學家威廉·吉爾伯特發表了物理學史上第一部系統闡述磁學的科學專著——《磁石論》,並用拉丁文electricus來描述電。

不久之後,另一個名叫託馬斯·布朗德的英國人出版了一本關於物理學的書,書中他用「電」這個詞總結了吉爾伯特的工作。

03本·富蘭克林和他的閃電風箏實驗

許多人在小學就被告知,班傑明·富蘭克林,美國開國元勳和著名發明家,在雷暴中站著,通過把鑰匙綁在風箏上發現了電。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富蘭克林不是第一個研究帶電粒子的科學家,他也從未著手發現電——他的研究只是試圖證明閃電是電的一種存在形式。

在18世紀中期,遠在富蘭克林開始他著名的電風箏實驗之前,他就在擺弄他的朋友彼特·克林遜送給他的電子管。

正是根據這些經驗,富蘭克林提出一個假設閃電就是一個「巨大的電火花」,並提出了一個實驗驗證方法,用一根高杆從雲中「引電」。

富蘭克林很清楚其中的危險,他在給科林森的一封信中還提到,任何參與這個實驗的人都必須在類似士兵崗亭的圍欄保護下觀察這種現象。

富蘭克林的理論傳到了歐洲,法國人託馬斯·弗朗索瓦·達林巴德用一根50英尺長的垂直杆來吸引「電流」(閃電),並於1752年5月10日在巴黎獲得成功。

7月,英國人約翰·坎頓成功地複製了這個實驗。後來,俄羅斯化學家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在自己的實驗後也得出同樣的結論。

富蘭克林顯然沒有意識到大洋彼岸的這些發展,在1752年6月費城的一個雷電交加的日子裡,進行了他自己版本的實驗。

他站在室外的一個遮蔽物下,手裡拿著一個綁著鑰匙的風箏線。當閃電擊中高空中的風箏時,電流順著線流下,電荷被收集在萊頓瓶裡——這是一種古老的電子元件,可儲存高壓電荷,並釋放出來,功能上等同於電容。

許多人認為,風箏實際上是從大氣中收集電荷,而不是被閃電直接擊中——否則,富蘭克林可能會在那決定性的一天被烤焦。

富蘭克林本人後來在1752年10月19日的《賓夕法尼亞公報》上詳述了他的發現,並提供了如何重建實驗的說明:

「雨水打溼風箏線讓其導電,能發現電流不斷流向指旁鑰匙,用這個鑰匙可以給萊頓瓶充電。從中得到的電火花可以用來進行所有電學實驗,通常這是藉助橡膠玻璃圓罩或管子完成的;從而完整地證明了電和閃電的相同性。」

也就是說,富蘭克林沒有發現電,他甚至不是第一個真正進行實驗證明閃電是電並寫下發現的人。然而,他被認為是第一個提出假說和實驗條件的科學家。

富蘭克林的實驗被揭曉後,科學在所有領域蓬勃發展,包括電磁學。

04電的實用化之路

1800年,一位名叫路易吉·加爾瓦尼的義大利醫生發現,當一隻青蛙接觸到兩種不同的金屬時,它的腿會抽動。

基於這個發現,他的同伴亞歷山德羅·沃爾特得出結論,在兩塊金屬板之間存在一種電勢,導致電荷流過青蛙的腿。

沃打藉助這一發現發明了第一批現代電池——伏打電堆。為了紀念他,我們現在以他的名字命名電的屬性之一——電勢(或電壓)。

1831年,麥可·法拉第發明了發電機——本質上是一種原始的發電機——它利用一個磁鐵在一圈銅線中運動,產生微小的電流。

這為世界範圍內的電氣化革命奠定了基礎。1878年,美國發明家託馬斯·愛迪生發明了第一個實用的白熾燈泡,它能連續發光幾個小時。

後來,在19世紀後期,塞爾維亞裔美國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開創了交流電、感應電機和多相配電系統。

05今天和未來的電力

人類利用電力的那一刻是歷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如果沒有電,世界將永遠按照太陽系規則運行,日出而亮,日落而陰,我們今天認為理所當然的大多數發明也不可能實現。

今天,電力驅動著世界。與此同時,所有由電力帶來的驚人進步和繁榮都有隱藏的代價。

直到今天,我們的大部分電力來自於化石燃料的燃燒,如大型火力發電機中的煤,太陽能或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只佔世界能源需求的一小部分。如果我們要避免因人類引起的全球變暖帶來的全球性災難,這種情況需要改變。

作為改變世界的偉大發現,電帶著光明和力量,推動著人類和人類社會大步向前,它雖然肉眼不可見,但卻在無數科學家的努力下最終成為人類最偉大的僕人。

06寫在最後

一個其貌不揚的陶罐,可能蘊藏著古人的智慧,千百年來的事實證明,科學無處不在,就如同美好的事物一樣,只是缺少發現科學的眼睛。

電的發現之路,也不可能是由某一個人走出來的,畢竟科學之路是漫長且孤獨的,每一次前進的步伐都將為科學殿堂添磚加瓦。

相關焦點

  • 餘杭鎮發現普通陶罐,罐壁還刻著神秘符號,專家說:這些字誰認識
    在浙江省良渚博物館內,有一件令人感到詫異的「國寶」——陶罐。這件陶罐打破了人們對「國寶」的固有認知,並非華麗而又精美的文物才是「國寶」,而主要在於其包含的獨特文化價值。那問題來了,一件普通的陶罐又能有什麼價值呢?如果您也想知道問題的答案,那就讓小編來給您從頭揭秘吧。
  • 兩千年前謎團,今天終於有了答案
    他是我國歷代君王的集大成者,是秦國十幾代先人的夢想,最終完成了華夏的大一統,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自己「皇帝」的君主。可以說,秦始皇的這個稱號是名副其實的,沒有人可以去懷疑。但是他的身世卻一直備受爭議,按理說,秦始皇嬴政是秦莊襄王的兒子,但是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甚至是一些史學著作中都認為,呂不韋才是秦始皇的親生父親,而這個兩千多年前的謎團,今天終於有了答案。
  • 一個熬燉粉腸的陶罐
    滿意之餘,就注意到那個煮粉腸用的大陶罐。陶罐幾乎有半人高,圓圓鼓鼓,厚厚實實,釉面古陳厚重,一副長期燻煮、年代久遠的歷史滄桑感。        雖然極少到這裡吃粉腸,但知道這家店經營時間很長很長啦。我認為自己找到文物了,覺得這個罐可能有十多年的歷史,內心一陣狂喜。我從來喜歡歷史厚重之物,也熱衷淘寶。不過究竟有多少年呢,還是勾起我的好奇。遂隨口和老闆娘嘮嗑起來,說你這陶罐有幾十年了吧。
  • 蝙蝠的祖先是誰?考古家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或許能找到答案
    一直以來,蝙蝠祖先是誰?蝙蝠到底是由什麼進化而來的呢?都是古生物學家非常感興趣的問題,研究這個問題,也是在研究地球生物的大進化歷史。首先,蝙蝠不是老鼠進化來的,也不是翼龍進化來的。翼龍,這名字聽起來很像恐龍裡的一種,但人家只是跟恐龍同時代生活而已;不過翼龍是第一種可以飛的脊椎動物,和蝙蝠一樣體上有毛,有和鳥類相似的生活習性。
  • 是時候為陶罐酒正名了
    原來是一些酒商為創造標新立異的銷售噱頭,將劣質葡萄酒灌進了這樣異於傳統玻璃瓶的陶罐瓶裡,塗上花花綠綠的顏料,並稱之「陶罐酒」。這是一個優秀的市場宣傳手段,但這些酒與其說是葡萄酒,筆者更願意稱他們為葡萄酒工藝品。但陶罐酒真的就是裝在陶罐裡的酒嗎?
  • 《聖墟》中的「花粉帝」到底是誰?答案只有一個,不是女帝
    在第1537章《死後的世界》裡,辰東揭開了花粉路的源頭。儘管是通過楚風的修煉揭開的,卻也滿足了讀者的一定好奇心。不過,楚風卻看到比肩「那位」的一個女子,靜靜躺在花粉路的盡頭。這個女子從辰東的字裡行間推斷,她應該是花粉修煉一脈的創始人。又因為此人的境界比肩荒天帝,因此,讀者都稱她為「花粉帝」。這個「花粉帝」到底是誰?在讀者裡頭,絕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她就是狠人大帝,也就是女帝!那麼到底是不是呢?
  • 漢代銅鏡、鐵質短劍、青磚陶罐……寧陽發現漢代墓葬群
    6月下旬,韋周村南街自然村在修路過程中,意外發現了 漢代墓葬群,目前發掘出的文物主要有 漢代銅鏡、鐵質短劍、青磚陶罐等。據南街村董姓老人介紹,村裡一直存在關於墓葬群的說法,在幾十年前村裡進行農田基本建設的時候,曾經挖到過第一層墓室的墓道,夏天大膽的孩子還曾到墓道裡玩耍納涼,冬天鑽到墓道裡取暖。
  • 《山海經》中有一個記載,一旦被證實,會揭開兩千年前的彌天大謊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本奇書,該書具體成書時代不詳,作者是誰不詳,記載的世界不詳,但就這麼一本奇書,幾千年來廣為流傳過被人奉為經典,這本書就是《山海經》。為什麼說它是一本奇書呢?不少專家猜測:人類文明史與地球的悠久歷史相比,只是一個瞬間。宇宙存在了150億年以上,地球自轉了46億年以上,地球上的生物歷史也有33億年,最後我們的人類歷史也不過300多萬年,彈指一揮間罷了,或許人類之前曾有一個文明就是《山海經》中記載的那樣。經過懵懵懂懂的若干年後,人類才開始進入黃帝、炎帝和夏商周的時代。
  • 英國女子在花園裡挖出一枚未爆炸彈,還以為發現陶罐文物
    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4日報導,英國一名家庭主婦在自家花園裡發現了一枚二戰時期的未爆炸彈,剛開始這名女子還以為是挖到了維多利亞時代的文物,所幸後來這枚炸彈被拆彈專家帶走並引爆,避免了一出慘劇。據媒體報導,當地時間5月3日,英國多塞特郡韋茅斯49歲的女子露露·西裡洛在自家後院的花園裡清理樹根,結果露露·西裡洛在離地面約8英寸(約20釐米)的地方挖到了一枚不明物體。據露露·西裡洛說,剛開始她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就順手丟在一旁繼續清理樹根。直到忙完之後,露露·西裡洛才將這一物體拿回家中廚房的水槽裡清洗,想要一探究竟。
  • 白茶是原箱裝好,還是放在陶罐、紫砂罐好?你怎麼看
    收到一箱白茶儲存卻成了問題到底是原箱不動還是另外裝在陶罐、紫砂罐裡呢?喝白茶是件很享受的事,所以送茶禮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僅僅是茶葉,再配上一套精美的茶具,不僅是在送健康,還能感受到滿滿的誠意,多好啊。但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白茶的儲存問題。有位茶友提出了一個疑問,「收到的白茶是原箱裝好,還是另外存在陶罐、紫砂罐中?」
  • 1萬兩千年前史前古城竟是上古中國產物!中國才是美洲文明締造者
    在公元1868年的時候,某位英國的陸軍上尉偶然發現了一些帶著奇怪符號文字的黏土片,當地人稱之為聖物,因為這些東西過於神秘,這個上尉專門的開始研究。後來通過研究發現這些符號記錄的就是所謂的姆大陸文明。那麼這個姆大陸到底是什麼?它又存在於哪裡?姆大陸這個詞最早是在19世紀由英國人奧古斯都勒普隆所提出的。
  • 1981年杭州雞籠山挖出一陶罐,內裝女性屍骨,專家:秋瑾遺骸
    1913年6月,在孫中山的支持下,鑑湖女俠秋瑾的遺骨從湖南長沙嶽麓山辛亥烈士陵園第二次還葬至杭州西湖畔。 孰料50多年後,隨著特殊時期的到來,秋瑾墓被列入了「四舊」名單,在1966年的一天晚上又一次被拆除。
  • 兩千五百年前的情話
    兩千五百年前,情話怎麼說?《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記載了,晉文公重耳的一個情話。 重耳謂其妻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乃嫁。」 如果假設從他到狄,他們就在一起了,也大概十二年了。即使當年十幾歲嫁給他,如今女子也將近三十歲了。如果二十多歲嫁的,估計四十歲快,再過二十五年,也五六十了。所以她說,我墳上柏樹可能都大了,我未必能等到你二十五年,但我等。 七年後,重耳歷經艱難返晉,六十二歲為君,是為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 買兩千元吹風機的人,到底在想什麼
    一個吹風機要賣多少錢?你的預期答案可能是幾十、幾百,但不知不覺地,市面上有些吹風機已經叫價到兩三千元了。
  • 1979年在崑崙山到底發現了什麼?崑崙山為什麼常年重兵把守?
    關於咱們中國的崑崙山纏繞著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但是值得思考的是,這只是一個山脈而已,卻一直有解放軍駐軍看守!曾經的崑崙山事件究竟怎麼回事?1979年崑崙山到底發現了什麼?提起崑崙山就不能不說《山海經》,因為它是到目前為止對崑崙山描述最為詳盡、記載最早的一部巨著!《山海經》為夏初所作,距西漢武帝時已兩千年。
  • 東北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誰下的?晚年張學良的答案可能並非實情
    關於東北抗日的「不抵抗政策」到底是誰下的命令一事,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到2020年的今天,一直都是爭議不斷。甚至是在張學良自己寫下傳記,親口承認是自己下的命令的情況下,許多人都還是不肯接受這一現實。
  • 上古神話是真的存在?還是又一個沒發現的亞特蘭蒂斯
    流傳了幾千年的上古時神話到底是真是假,神魔到底有沒有,這個問題小魚兒還真不敢確定,相信也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準確答案。畢竟已經是幾千年以前的事情,有誰能說得上呢?而更為關鍵問題是,我們連當下很多事情都沒弄明白,對上古之事又做何定論?
  • 「文物醫生」讓兩千年前的漆木器煥然新生
    新華社武漢11月20日電(記者 喻珮、廖君)「好的變壞、整的變殘、大的變小、小的變沒」。這是中國出土數以萬計的漆木器所面臨的危險境況,也是中國文保界迫切需攻克的難題。    在位於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郢都,如今的湖北荊州,一批特殊的「文物醫生」長期與糟朽的、破損的出土文物打交道,傾注全部心力將文物「修舊如舊」。
  • 學習語文三下第6課《陶罐和鐵罐》,讓我們學會正視自己的不足
    D 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怎麼可能不再吵呢?⑵讀句子,用「____」畫出描寫陶罐和鐵罐神態的詞語,體會朗讀語氣,並完成練習。A「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B 「不敢,鐵罐兄弟。」陶罐謙虛地回答。
  • 犯罪大師行李箱裡的女人兇手是誰 行李箱裡的女人答案詳細解析
    犯罪大師行李箱裡的女人兇手是誰 行李箱裡的女人答案詳細解析 犯罪大師在10月20日開啟了新的突發案件——行李箱裡的女人,需要你在張喜丁、董梁才、劉珊、高仲中找出真正的兇手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