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誰下的?晚年張學良的答案可能並非實情

2020-12-23 騰訊網

關於東北抗日的「不抵抗政策」到底是誰下的命令一事,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到2020年的今天,一直都是爭議不斷。甚至是在張學良自己寫下傳記,親口承認是自己下的命令的情況下,許多人都還是不肯接受這一現實。有人堅持說下令的是蔣介石,有人則說:西安事變,張學良都敢綁架蔣介石了,為什麼「九一八」的時候,蔣介石叫他不開槍,他就當真不開槍了?

張學良軍隊「不開一槍」撤出東北的事,理由已經在他的傳記《張學良口述自傳》和現存史料中寫得明明白白。真相就是——「不抵抗命令」是張學良自己下的。然而,蔣介石的機要室主任洪鍅,卻寫回憶錄說:親眼見到「九一八事變」之前,給張學良拍電報要求不抵抗。最近解密的國民黨檔案,也有蔣介石下命令不抵抗的證據,這是為何呢?

一、張學良事實上有「不抵抗」的主觀理由

三十年代,蔣介石想通過「中原大戰」一統江湖,他提出所謂的了「攘外必先安內」的主張。而張學良當時才36歲,無論是政治經驗還是作戰經驗都十分欠缺,他完全認同了蔣的這一主張。從張學良的角度出發來看待東北問題,當時的東北軍雖然是全國軍閥中作戰裝備最精良,兵力上具有很大優勢的,但是張學良依然感到「東北軍無法單挑日本軍」。

張學良在1928年其父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身死後一個月,立即通電錶態「宣布服從南京政策」,「絕不妨礙統一」。他認為,中國要對抗日本,必須舉全國之力,這不是哪一家軍閥就能夠做到的。再加上張學良看到閻、馮兩家軍閥在作戰時的混亂狀態,更加堅定了他要站在蔣介石一頭的決心。於是,張學良接受了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1930年前後,張學良一直在調停中原的內戰。1930年9月,張學良在北陵召開東北軍最高會議上,提出了他的幾點看法,說明了他的抗日主張。他認為只有南京政府才能結束中國混亂的內戰局面,才能保證全國一體,齊心抗日。馮玉祥、閻錫山反覆無常,不可靠。蔣介石很有城府,假如不與他合作,將來必受其害。何況之前和蔣有約定,待他打下濟南,就要與他合作。

在明知蔣介石必定會取得「中原大戰」最後勝利的情況下,張學良於1930年9月18日出兵華北,用十餘天的時間,完成了對平津地區的佔領。一方面保存了東北軍自身的實力,另一方面,他也靠賣軍火大發了一筆橫財。然而,這並不代表他不想抗日。特別說明,他可能只是不相信東北軍可以單扛日本軍。就像他在傳記中自述的那樣,他做出了錯誤的抉擇。

二、張學良「不抵抗」的客觀原因

1930年東北軍出兵華北之後,張學良佔了一個大便宜,不光給兩邊賣軍火發了大財,還因為擁蔣被封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表面上看是老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無限風光。但是因為缺乏政治經驗,兵力被分散到各地,部分已經進入華北的兵力,無法回防東北。到了1931年9月18這一天,就吃了一個大虧。

據史料稱,張學良為支援蔣介石「中原大戰」調兵十餘萬進入華北,到「9.18」事件發生之時,東北實際兵力只有不足一萬人。這時,張學良錯估了局勢,以為日本準備開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不到一萬東北軍的兵力,顯然不足以與日本相抗衡。所以,當即下令士兵放下武器,避免因為作戰失敗,給日本人以「割地賠款」的藉口。

另一種說法是:事發之後,張學良聯絡到蔣介石談起東北的情況,蔣介石認同了他的主張,並且於22日、23日通電全國,要求「暫時忍讓」,然後寄希望於國聯的調停。

事實上,中國自清末八國聯軍入侵以來,已經多次遇到相似的局面。對於打不打,怎樣打,當時的政府一直分成兩大派。其中主和一派,最著名的理由就是:萬一打輸了,我們會被要求更多的賠款,割讓更多的土地。這種被動挨打還要割肉的局面,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31年,已經持續了近百年。所以蔣介石和張學良的慣性思維,就是這麼來的。

「九一八事變」五年之後,蔣介石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還是沒有收到效果,日本侵華的腳步卻越來越快了,舉國上下,群情沸騰。我黨發表「八一宣言」,告全國同胞書,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遭到蔣介石的拒絕,蔣介石甚至想派張學良去鎮壓遊行的學生。於是在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忍無可忍,和楊虎城策劃綁架了蔣,逼蔣抗日的「西安事變」。

三、張學良可能受到「記憶幹擾」

從邏輯上來講,張學良的東北軍至少在事變發生之前,一直都是獨立於蔣介石之外的部隊。儘管因為中原大戰,他的主要兵力接受了蔣的調遣,但是在東北老家的兵,除了他自己,誰也調不動。但是他下令不抵抗的事,難說不是因為被蔣介石灌輸了不抵抗的思想。洪鍅的回憶錄,以及近年來解密的國民黨檔案,都提到:當年提張學良詢問蔣介石是否抵抗,蔣介石的確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

那麼為什麼,張學良屢次面對社會媒體,一直說是自己親口下令「不抵抗」,並且一生都不曾改變過口吻呢?那有可能是因為張學良在「九一八」之後承受太大了社會壓力,最初他有可能是替蔣介石作掩飾,因為他們畢竟是一個政治共同體。但是長期下來,就對他自己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幹擾」,結果令他把並沒有發生的事,當作已經發生。

結語

「不抵抗命令」無論誰下達的,張學良和蔣介石二人都有責任,並且責任不分輕重。張學良後期可能迫於國民壓力,產生了嚴重的自責,「幹擾了記憶」。他事先詢問蔣介石要不要抵抗時,心中想的就是先不抵抗;蔣給了他一個肯定不抵抗的答案,堅定了他下命令的決心。當然,事後和歷史已經證明,「不抵抗政策」是極其錯誤的。

相關焦點

  • 九一八事變不抵抗究竟是不是蔣介石下的命令?誰才是不抵抗將軍?
    那麼到底是張學良不抵抗,還是蔣介石不抵抗呢?今天我們就通過張學良本人晚年的回憶以及一些史實來解開這個歷史的謎團。 1991年5月28日,張學良在美國接受紐約東北同鄉會的訪談時,有人提問:「大陸拍攝的電影《西安事變》說:蔣介石下手諭,令你對日本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究竟有沒有這道手諭呢?」張學良立即回答:「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
  • 張學良晚年採訪:「不抵抗」是我下達的,西安事變是我生氣導致
    張學良是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兒子,人稱「少帥」。當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之後,張學良就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王」。張學良一生中的兩件大事,讓他走上風口浪尖,人們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不放一槍一彈撤離東北,讓他飽受輿論壓力。自此,人人都稱張學良為「不抵抗將軍」,張學良未做解釋。
  • 探尋歷史懸案真相:「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誰下達的?
    多年來,圍繞著「九一八事變」的「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誰下達的問題爭論不休。今天,就讓我們來探尋這一歷史懸案的真相。是我下的指令,與蔣介石無關。」張學良在晚年談及「九一八事變」時「不抵抗」問題,他都是這樣說的。他不僅公開答記者問這樣說,即使在私下對他所信任的人也是這樣講的。按照張學良的自述,「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下達「不抵抗」命令的正是他自己,而非蔣介石和中央政府。這樣一來, 「不抵抗」命令是誰下達的好像已經有了定論。
  • 九·一八事變東北軍不抵抗,命令是誰下的,蔣介石還是張學良?
    一提九·一八,人們總會想到張學良不抵抗的懦弱。不過,近些年來的又一說法讓大家更為迷茫,因為很多人開始相信,當年張學良之所以不抵抗,是聽了蔣介石的命令。於是,這段關於國恥的成因便成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紛爭。那今天我們不妨一起來探秘一下,東北軍當年拒不抵抗,其源頭到底在誰身上。
  • 張學良晚年恢復自由後,被問不抵抗原因,沉默許久後,說出9個字
    張學良晚年恢復自由後,被問不抵抗原因,沉默許久後,說出9個字 張學良是中國近代史上比較有爭議的人物。有人說他比漢奸賣國賊更可恨,因為九一八不抵抗;也有人認為他是民族英雄和千古功臣,他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使國共兩黨共同抗日。
  • 張學良為何當年不抵抗日軍,晚年接受採訪他說了3個字,字字戳心
    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武力佔領了東三省,而作為東北主帥的張學良卻放棄了抵抗,導致大片國土淪喪,對此國人氣憤不已,張學良一直背負著罵名。那麼張學良為何當年不抵抗日軍呢?晚年他接受採訪時說了3個字,字字戳心。
  • 為何吳佩孚大罵張學良,張學良不還口?因為他還不了!
    官二代張學良對於張學良大家的了解應該比較深,當時也是多虧了張學良和楊虎城的鼎力協助,才成功逼迫蔣介石同意共同組建抗日戰線。而他的老爸是張作霖,是東北三省的大帥,早年間東北三省被日軍佔領,而張作霖也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是否要服從於日軍,張作霖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不服從!
  • 張學良:從不抵抗丟東北,到逼蔣抗日被軟禁,真正改變他的是什麼
    01 九一八事變1931年發生了九一八事變,張學良因為不抵抗,一夜之間丟失了瀋陽,後來4個月不到東北淪陷,三千萬東北同胞成為了亡國奴。一直到現在,到底是蔣介石還是張學良不抵抗,仍然爭論不休。那時東北的形勢非常複雜,自清政府和日本籤訂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後,日本的勢力漸漸滲入東北,並根深蒂固。後來發生了皇姑屯事件,張作霖因為不聽日本人話,被日本人處心積慮地炸死了。日本人鬼精的想嫁禍給別人,張學良當時派人秘密調查到底是誰炸死了他老爹,無疑最後各種證據表明是日本人幹的。
  • 少帥張學良到底是不是個東北純爺們?
    奉係為了增強自身實力,在東北招流民、修鐵路、開礦山、建工廠。在大帥張作霖的苦心經營下,東北地區的工農商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當時的東北 ,不僅有鋼鐵、煤炭等重工業,還有紡織、食品加工等輕工業,東北的國民教育水平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也是屬於佼佼者!經濟實力上去了,東北軍的軍事實力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 張學良晚年談西安事變,執意送蔣回南京遭反對,但已抱著必死決心
    提起張學良,想必大家都會想到那個風流倜儻的帥哥,同時也是西安事變的始作俑者之一,東北王張作霖的愛子,他擁有著傳奇的一生。不過,在晚年的時候,張學良表示,一生中最佩服一個人,而此人並非是毛主席也不是蔣校長。那麼,他口中所說的這個人究竟是誰呢?
  • 老蔣去世幾十年後,張學良才敢說出不抵抗的原因
    二戰時期整個世界都打成了一鍋粥,當時中國是最先受到法西斯國家侵略的,早在歐洲戰場還沒有爆發的時候,日本就開始發動戰爭,在1931年9月18號日本侵佔了中國的東三省,原本防守東北的張學良卻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
  • 張學良九一八事變不抵抗,判斷失誤還是不敢打?歷史責任不可推卸
    四個月後,擁有128萬平方公裡土地,面積等於日本國土面積3.5倍的中國東北地區全境淪陷,這便是充滿恥辱的「九一八」事變。柳條湖事件發生時,張學良正在請英國大使觀看梅蘭芳的戲劇。接到報告後,張學良知道日本人又想挑起事端,於是他馬上趕回家。多年後,張學良接受日本一家電視臺採訪時表示:「我剛回家,完全不知道情況,所以需要時間來觀察,所以我下令不抵抗。
  • 雙子座的張學良,東北不抵抗竟然找不到原因【論語與星座(15)】
    子路是個急性子,為此還曾受到老師的批評,所以他為了改正缺點,嚴格要求自己,在沒有把一件事情做到知行合一找到卻確定結果之前,不去想不去聽第二件事。這些提醒實際上都是對雙子座有益的,尤其在順境的時候。因為逆境往往逼迫人頭腦清醒,而順境反而會讓人失去警惕性、頭腦糊塗。皇姑屯事件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之後,東北有陷入混亂的危險。但由於張學良得到了老派張作相等人的大力支持,順利地當上了東北三省保安司令。
  • 晚年的張學良否認,他發動西安事變是為了將功補過,表示問心無愧
    提起張學良,就不得不說一下三件改變歷史的大事:九一八事變、東北易幟、西安事變。其中,九一八事變的不抵抗是張學良一生的汙點,而後面兩件事則是他為國家做出的巨大貢獻。在很多人看來,張學良不僅選擇不抵抗,將東三省拱手讓給日本,還將龐大的軍械工程和大量的武器留給日本,助漲了日本的野心,犯下了滔天大罪。所以,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的初衷,是為了將功補過,刷新群眾對他懦弱的認知。
  • 1990年張學良恢復自由,面對記者918事變的提問,他是如何回答的
    說起918事變在中國人的心中始終有一個大謎團,當日寇發動侵略戰爭的時候,在東北擁有正規軍20多萬,還組建有強大空軍的張學良,為什麼沒有抵抗?而下達不抵抗命令的到底是誰?是我們熟知的少帥張學良還是蔣介石?如果是張學良,是他自己的意思?還是只是遵照了蔣介石的命令?如果是張學良,他當時又為什麼要下令不抵抗?其實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切早已蓋棺定論。
  • 抱著必死的決心發動西安事變,張學良真的是不抵抗將軍嗎?
    張學良在和這些人接觸的過程中不免沾染了一些壞毛病,包括後來他染上毒癮,都和這段經歷脫不開關係。 郭松齡的教導實際影響了張學良一輩子,即使後來郭松齡反奉極大的傷害了張學良,但張學良後來三造共和,其實都是順著郭松齡的救國思路去辦事的。比如1928年的東北易幟,張學良拒絕日本的威逼利誘,宣布東北服從國民政府,改變旗幟,正式終結了北洋政府時代,使得國民政府完成了「形式統一」,這是一造共和。
  • 馬君武的哀瀋陽令張學良惱恨終生,張學良:我跟朱五根本沒有關係
    「我張學良如有賣國的行為,你們就是將我的頭顱割下我也是情願的。」張學良氣憤的說道。1931年9月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向駐紮在瀋陽的東北軍部隊大舉進攻。蔣介石事先下了不準抵抗的命令,東北軍將領一槍未發的將瀋陽拱手讓給了日本侵略者。
  • 揭秘九一八事變中,張學良奉行不抵抗政策的隱層原因!
    面對這樣生死存亡的關口,作為東北地區的最高統帥,張學良選擇了不抵抗,而這助漲了侵略者的氣焰,東北三省也就這樣拱手讓給了日本人。遙想三年之前,面對父親被日本人炸死,日本人不斷壓迫的情勢下,張學良果斷選擇了」東北易幟「,維護了祖國的統一,然而,在三年後的九一八,擁有30萬東北軍的張學良為何卻寧願背負」不抵抗「的罵名,也要選擇忍氣吞聲呢? 在比較官方的記錄中,我們知道,是蔣介石密電張學良不抵抗。然而這一說法有一定爭議,也並不一定是張學良不抵抗的根本原因。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九一八事變,日軍查抄張學良家產,八萬根金條立刻被運回日本
    當時駐守的北大營是奉軍第七旅,旅長是張學良的心腹愛將—王以哲少將。北大營當時有8000多名官兵,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整個東北有十幾萬東北軍還有十餘萬警察和地方民團,關內還有20萬東北軍精銳在張學良手裡,而日本關東軍在整個朝鮮半島和東北的部隊一共才兩三萬人。就是在這樣兵力懸殊的情況下,當看守奉軍老巢的參謀長榮臻向張學良請示的時候,張學良下令部隊不抵抗。
  • 「西安事變」,誰才是背後真正的主謀?張學良晚年終於給出了答案
    「西安事變」中張學良、楊虎城兩人誰是主謀?這個看起很清楚的問題,張學良自己也回答不清楚。大家都知道,楊虎城最終一家人被殺害,而張學良則軟禁了半個多世紀。1956年12月15日,張學良被幽禁20多年了,蔣介石讓他寫一篇關於「西安事變」的回憶錄。張學良寫道,「西安之變,楊虎城乃受良之牽累,彼不過陪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