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蔣去世幾十年後,張學良才敢說出不抵抗的原因

2020-12-23 騰訊網

二戰時期整個世界都打成了一鍋粥,當時中國是最先受到法西斯國家侵略的,早在歐洲戰場還沒有爆發的時候,日本就開始發動戰爭,在1931年9月18號日本侵佔了中國的東三省,原本防守東北的張學良卻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導致東北百萬國土淪陷,可以說張學良是難辭其咎的,但後世很多人都說張學良奉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那麼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今天我就和大家說說。

首先,日本策劃918事變是蓄謀已久的,當時中國的東北軍根本就沒有防備,而張學良也錯誤的估計了日本人的意圖,如果下令抵抗的話,那麼就會給日本以口實,然後全面發動戰爭,當時中國對於戰爭卻沒有任何準備,不管是武器彈藥方面,還是軍隊組建方面都需要時間,如果在1931年就和日軍全面開戰,那麼很多部隊都會白白犧牲。

但是下達不抵抗命令的卻不是蔣介石,是張學良擅自主張的結果,當時張學良的職位是非常高的,僅次於蔣介石,而且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真正能夠決定東北軍命令的是張學良,而他是錯誤的估計了日本人的意圖,認為日本人只不過是搞一次小規模的突擊,想藉此獲得更大的利益而已。

東三省淪陷之後,張學良自己也愧疚不已,很多東北軍都希望能夠打回老家去,在1936年12月12號,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兵諫,最後囚禁蔣介石,迫使蔣介石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雖然蔣介石同意一同抗日,但最後張學良也被蔣介石給囚禁起來,而這一關基本上就是一輩子,一直到了1990年張學良才被釋放,而這時候蔣介石已經去世十幾年了。

後來張學良才向媒體公布,當年下達不抵抗命令的並不是老蔣,而是自己,雖然他當時嚇到了錯誤的指令,但是他為了國家統一也曾經做出過貢獻,因此也算是民族英雄,但是很多東北人都不贊同張學良的做法,畢竟身為東北軍的張學良應該保護他們,最後卻讓他們被日軍奴役,至於張學良的對錯過失就讓後人來評價吧。

相關焦點

  • 張學良被老蔣軟禁54年,直到臨終前才告訴兒子真正原因,你知道...
    文/張學良被老蔣軟禁54年,直到臨終前才告訴兒子真正原因,你知道為什麼嗎 大家好,小編來給大家更新歷史故事啦,歡迎各位看官。 眾所周知,西安事變以後,張學良一直被蔣介石囚禁著,直到蔣經國去世以後,他才得以自由。
  • 張學良晚年恢復自由後,被問不抵抗原因,沉默許久後,說出9個字
    張學良晚年恢復自由後,被問不抵抗原因,沉默許久後,說出9個字 張學良是中國近代史上比較有爭議的人物。有人說他比漢奸賣國賊更可恨,因為九一八不抵抗;也有人認為他是民族英雄和千古功臣,他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使國共兩黨共同抗日。
  • 蔣介石過生日張學良送了他一個鐘錶,老蔣毫不生氣,回了兩件禮物
    在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其實張學良還是很支持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的,這點可以在他晚年口述的回憶錄中得到證明: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佔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儘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藉口。
  • 東北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誰下的?晚年張學良的答案可能並非實情
    關於東北抗日的「不抵抗政策」到底是誰下的命令一事,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到2020年的今天,一直都是爭議不斷。甚至是在張學良自己寫下傳記,親口承認是自己下的命令的情況下,許多人都還是不肯接受這一現實。
  • 張學良去世後,宋美齡送別的花圈上特意加12個大字,讓人淚滿襟
    關於張學良與宋美齡,不少人猜測這兩人之間的曖昧關係,不過兩人都各有了家世,張學良並不缺美人相伴,去世後,宋美齡送的花圈上寫著12個大字,字字揪心。
  • 被囚禁21年後見面,張學良一點恨意都沒,只因蔣介石說了這六個字
    民國初年,政壇風雲人物層出不窮。其中一些人物甚至改變了整個社會的面貌。假如民國時期的人是最任性的。筆者認為除了張學良之外,應該沒有人敢稱第一。民國時期,有許多人看老蔣不順眼,但真正能對老蔣動刀動槍的,只有張學良一人。
  • 蔣介石臨終時對兒子說了四字,張學良知道後,只好無奈地仰天嘆息
    他曾經是蔣介石最信任的部下,但在西安事變後兩人之間存在巨大的信任危機,蔣介石再也不願意見他,並且在臨終前還叮囑自己的兒子,絕對不能將張學良放出來。後來還是李登輝出面,張學良才有機會重獲自由。
  • 張學良九一八事變不抵抗,判斷失誤還是不敢打?歷史責任不可推卸
    由於利益受到威脅,日本人多次在東北地區尋釁滋事,面對各種挑釁,張學良都選擇了隱忍。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自導自演了一齣好戲,他們親手炸毀了自己修築的南滿鐵路,然後將此事嫁禍給中國軍隊,以此為由發起戰爭,進而佔領瀋陽。這次事件被稱為「柳條湖事件」,當時張學良採取了不抵抗政策。
  • 晚年的張學良否認,他發動西安事變是為了將功補過,表示問心無愧
    提起張學良,就不得不說一下三件改變歷史的大事:九一八事變、東北易幟、西安事變。其中,九一八事變的不抵抗是張學良一生的汙點,而後面兩件事則是他為國家做出的巨大貢獻。在很多人看來,張學良不僅選擇不抵抗,將東三省拱手讓給日本,還將龐大的軍械工程和大量的武器留給日本,助漲了日本的野心,犯下了滔天大罪。所以,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的初衷,是為了將功補過,刷新群眾對他懦弱的認知。
  • 老蔣去世後,蔣經國為何不放張學良?原來這和蔣的叮囑有關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張學良與楊虎城為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統一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起「兵諫」。兵諫變成了西安事變。經多方處理,終於和平解決,蔣介石接受了抗日的主張。此事辦妥後,張學良決定親自陪同蔣介石從西安飛往洛陽。
  • 揭秘九一八事變中,張學良奉行不抵抗政策的隱層原因!
    面對這樣生死存亡的關口,作為東北地區的最高統帥,張學良選擇了不抵抗,而這助漲了侵略者的氣焰,東北三省也就這樣拱手讓給了日本人。遙想三年之前,面對父親被日本人炸死,日本人不斷壓迫的情勢下,張學良果斷選擇了」東北易幟「,維護了祖國的統一,然而,在三年後的九一八,擁有30萬東北軍的張學良為何卻寧願背負」不抵抗「的罵名,也要選擇忍氣吞聲呢? 在比較官方的記錄中,我們知道,是蔣介石密電張學良不抵抗。然而這一說法有一定爭議,也並不一定是張學良不抵抗的根本原因。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張學良晚年說出蔣介石失敗原因:失去了一個人,又錯留一人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執意發動內戰,但是沒想到手握一手好牌的老蔣最終輸得一敗塗地,只能倉促間退守臺省,其實他之所以兵敗如山倒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失盡民心,然而他自己一直把過錯向別人的身上推,認為是張學良和楊虎城導致自己前功盡棄,而張學良晚年卻說蔣介石失敗的真正原因是因為別人。
  • 為何吳佩孚大罵張學良,張學良不還口?因為他還不了!
    官二代張學良對於張學良大家的了解應該比較深,當時也是多虧了張學良和楊虎城的鼎力協助,才成功逼迫蔣介石同意共同組建抗日戰線。而他的老爸是張作霖,是東北三省的大帥,早年間東北三省被日軍佔領,而張作霖也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是否要服從於日軍,張作霖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不服從!
  • 九一八事變不抵抗究竟是不是蔣介石下的命令?誰才是不抵抗將軍?
    九一八事發後,是張學良給蔣介石背了「不抵抗」的鍋嗎?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侵華戰爭的正式開端,人數僅在500左右的日軍居然輕鬆打敗了瀋陽北大營數萬名東北軍,次日就佔領了整個瀋陽城,瀋陽的老百姓一夕之間變成了亡國奴,電影都不敢這麼演的劇情,就發生在1931年9月18日,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無比恥辱的,而更加令中國人憤怒的是,並非東北軍的戰鬥力不如日軍,而是東北軍在九一八的當天,接到了撤軍以及不準抵抗的命令,所以才會兵敗如山倒
  • 蔣介石欽點看守張學良26年的人是誰?張學良視他為仇人,亦是恩人
    張學良被安置在溪口一家客棧之中,當時的劉乙光還以為自己的任務就是押送張學良,但沒想到這麼一送就是26年。 劉乙光,湖南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生。他曾經參加過北伐戰爭,擔任過老蔣侍從室警衛隊隊長和軍統局特工隊隊長等職位。劉乙光深得老蔣和戴笠的信任,他本可以在軍統之中搏出一個好未來,但仕途最為重要的26年,卻做了看守張學良的「牢頭」。
  • 張學良為何親自送蔣介石到南京去?他後悔發動西安事變了嗎?
    下面咱們來分析張學良如此行動的原因。一、負荊請罪張學良楊虎城二人學習古人兵諫,逼蔣介石答應停止內戰、共同抗日,這是以下犯上,多少有些罪過的。所以張學良親自到南京領罪,顯示個人不是為私事犯上,敢作敢當。二、為了老蔣的安全考慮。
  • 雙子座的張學良,東北不抵抗竟然找不到原因【論語與星座(15)】
    所以中原大戰後的張學良,實力和聲望達到了其人生的頂點。順境之後,人會膨脹的,而巧的是,厄運就會隨之而來。一年之後發生了九一八事變,徹底改變了張少帥的人生,從天堂一下子跌到地獄。九一八事變發生時,張少帥在北京,他下令不抵抗。東北軍未開一槍,日本人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輕鬆就佔據了整個東北。中國最大的地方軍閥奉繫結束了,從九一八那一天起,張少帥再沒回過東北的家。
  • 在蔣介石的葬禮上,張學良送出16字輓聯,蔣經國看後卻臉色蒼白
    張學良的來到立刻在現場引發了不小的轟動。隨後,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他送來的輓聯上。在蔣介石的葬禮上,張學良送出16字輓聯,蔣經國看後臉色蒼白。張學良和蔣介石的關係非同一般,可以說如果不是張學良,很難說蔣介石能取得北伐戰爭的徹底勝利和能夠迅速的在名義上統一中國。1928年12月29日,身負國讎家恨的張學良對日本人採取不合作的態度,毅然決然宣布東三省易幟。
  • 張學良被軟禁50年,為什麼10多萬東北軍沒有營救少帥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跟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之後,為了防止軍官們被蔣介石追責,於是就把責任都攬到了自己身上,願意跟蔣介石回去接受調查與責罰,為了穩固10多萬東北軍的軍心,蔣介石表面友好取消了對他們的處罰與囚禁,但由軍委會對他們實行了軟禁。
  • 張學良晚年採訪:「不抵抗」是我下達的,西安事變是我生氣導致
    張學良是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兒子,人稱「少帥」。當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之後,張學良就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王」。張學良一生中的兩件大事,讓他走上風口浪尖,人們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不放一槍一彈撤離東北,讓他飽受輿論壓力。自此,人人都稱張學良為「不抵抗將軍」,張學良未做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