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漢子不走尋常路,養殖白玉蝸牛走上致富路

2020-12-22 縣域觀察

中年漢子李運剛,是大武口區潮湖村小有名氣的白玉蝸牛養殖專業戶,村民都稱他為「蝸牛司令」。

潮湖村的一個農家小院,院內樹木蔥蘢,滿眼蒼翠。院內大棚裡,一個個用空心磚壘起來的小窩整齊地排列其中,走近一看,裡面全是一隻只精心培育的白玉蝸牛,這些雞蛋一般大小的「小精靈」伸出白玉般透明的觸角悠閒地伸著懶腰。李運剛穿梭其間,給蝸牛噴水、餵食、清理糞便,忙碌的他額頭上布滿了細密的汗珠。

「當初是無意中接觸到這個項目,發現西北地區蝸牛養殖市場是空白的,我當時準備創業,就下定決心養殖蝸牛。後來經過系統地學習,發現蝸牛養殖投資較少、飼養簡單、養殖期短、繁殖迅速、發病率低,適合在家養殖,就引進了一部分蝸牛開始養殖了。」談到養殖蝸牛的初衷,李運剛笑著說,「我目前養了一萬多隻白玉蝸牛,一隻白玉蝸牛4個月就能長成40克左右的商品蝸牛,一公斤白玉蝸牛能賣15元左右,年收益20餘萬元。」

然而,在幾年前,李運剛的養殖基地卻是另一番模樣。承包土地、搭建大棚、引進白玉蝸牛……2018年8月,外出考察學習近一年的李運剛信心滿滿地開始創業之路。「一開始,我購買了4000隻白玉蝸牛。因為白玉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溼、疏鬆多腐殖的環境中生活,所以,我按照學習的養殖經驗在大棚中加裝了暖氣,並不停地給大棚裡澆水。但由於西北地區氣候炎熱乾燥、溫差較大,地域性差異也大,外加經驗不足,7個月後,第一批試養的白玉蝸牛『全軍覆沒』,一下子損失了10多萬元。」李運剛回憶說。

問題出在哪了?難道本地就養不了蝸牛?看著一隻只死去的蝸牛,李運剛一籌莫展,他把自己關在蝸牛孵化室整整一周。「思路決定出路,別人能幹成的事我也能幹成。」不服輸的李運剛重振精神,又接著去全國各地學習借鑑養殖蝸牛的經驗。

2019年5月,李運剛把大棚重新修整,將地面鋪上草墊用於保溼,用空心磚和泡沫壘起小窩讓蝸牛有了自己的「家」。「學習一圈回來,我發現養白玉蝸牛要因地制宜。白玉蝸牛喜歡溼熱的環境,溼度要達到90%以上,且白玉蝸牛是散養模式,溫度和溼度很難掌控,我們根據本地氣候條件對大棚進行了改良。」李運剛說。

隨著大棚改造完成,李運剛再一次購買了6組1.2萬隻白玉蝸牛,他像照顧孩子一樣精心照顧著這些「小精靈」。「菜葉是蝸牛的最愛,我們就在大棚空餘的地方全部種上了蔬菜,每天採摘下來餵食一次。」

李運剛說著,順著蝸牛窩中間的通道,拿著青菜葉,掀開泡沫板,一片一片放到蝸牛窩內。只見一隻只蝸牛把身體伸出來,兩個觸角向四周伸出打探,探到新鮮菜葉後,爬到菜葉上,開始大快朵頤。

「蝸牛的飼料很容易得到,菜葉、水果皮、冬瓜,都是它們喜歡吃的,只要你掌握它們的生活習性,養殖起來就非常簡單。」對於如何科學養殖白玉蝸牛,李運剛講起自己的經驗頭頭是道。

對李運剛來說,他的致富秘訣並不神秘,就是勤奮和吃苦。經過兩年來的辛勤打拼,李運剛養的白玉蝸牛遠近聞名,遠銷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白玉蝸牛肉質肥嫩,營養豐富,高蛋白、低脂肪,膽固醇基本為零,含20多種胺基酸,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李運剛說。

今年,李運剛又嘗試以「公司+基地+農戶+研發」的模式,在白玉蝸牛的深加工上做文章。「目前我們已與華南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進行蝸牛原液研發萃取,可廣泛用於化工生物製藥、農業飼料、美容保健等領域。」

「一人富不算富,今年,我有了新的計劃,就是帶動潮湖村更多村民加入養殖蝸牛的隊伍中,共同走上致富增收的道路。」看著一排排長勢良好的白玉蝸牛,李運剛滿懷信心。

相關焦點

  • 平涼崆峒:養殖牛羊走上致富路
    多年前,由於養殖技術的限制,陳永奇日子過得窘迫,只能養幾隻牛、羊維持家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在地裡探尋脫貧之法。、新建牛棚暖舍,自繁自養的致富模式在他家拉開了序幕。奶山羊同時哺乳其他品種的羊羔,生產後的羊羔養成後能繼續出售,再用回籠金繼續擴大養殖規模。  起初,給牛羊餵藥、打針、配料……從沒養過牛羊的他從一點點學起。由於經驗不足,碰到養殖難題,他就向村裡有經驗的牛倌、羊倌虛心求教,積極參加鄉裡定期舉辦的養殖技術培訓,一心要把牛羊養出名堂。  在老陳兩口子的辛勤付出下,牛舍槽頭上的紅肉牛和西蒙塔爾牛,個個膘肥體鍵。
  • 伊寧市養殖戶靠鴕鳥走上致富路
    這幾年,鴕鳥養殖在伊寧市部分鄉鎮開始發展起來,克伯克於孜鄉園藝村養殖戶尹秋成就通過養殖鴕鳥走上了致富路。  這幾天,尹秋成正在通過抖音直播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他養殖的鴕鳥。尹秋成是2010年開始在霍爾果斯養殖鴕鳥的,當時他花了數萬元從深圳買回6隻種鳥,經過近兩年的摸索和鴕鳥品種改良,慢慢開啟了鴕鳥養殖致富的夢想。
  • 靠著梅花鹿 走上致富路——張家川縣大陽鎮梅花鹿養殖基地見聞
    靠著梅花鹿 走上致富路——張家川縣大陽鎮梅花鹿養殖基地見聞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陳義宏夏日時節,遠遠看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大陽鎮梅花鹿養殖基地廠房時,卻發現前方公路正在維修道路受阻小鹿不怕人,大鹿卻不一樣。記者走進養殖基地時,成年梅花鹿看到來了這麼多陌生人,瞪著警惕的眼睛紛紛後退。天水聖慈藥業有限公司大陽分公司總經理黨永珍告訴記者,大陽鎮梅花鹿養殖基地是在當地政府大力支持下,由天水聖慈藥業有限公司大陽分公司負責修建和運營。
  • 不走尋常路,卻走上了荷花的路,原來你是這樣的月季
    有一種月季,不走尋常路,卻走上了荷花的路,而且比荷花還美,還能多季開花,簡直讓荷花無路可走。莫妮卡戴維株高70-100cm,分枝性好,枝條粗壯,適合盆栽,但抗病性不太好,新手慎入。迷籬株高45-70cm,分枝性好,豐花,花瓣不外翻,抗病性也不錯,適合盆栽。但是夏花偏小,不容易開標準。三、天荷天荷,別名繁星,是一款來自日本的微型月季,具體培育時間和培育人都不可考。
  • 樂至打工女 回鄉養蝸牛
    全再瓊說,她最初並沒有想到搞特種養殖。一個偶然的機會,全再瓊在收看了一系列蝸牛養殖的電視節目後,她決心選擇白玉蝸牛作為發家致富的路子。  全再瓊不打沒有準備的仗。她開始四處參加蝸牛養殖的相關培訓,打下了堅實的科學養殖基礎。但在她母親生病花了一大筆錢之後,創業的資金成為了她的絆腳石。
  • 涉縣小夥養殖梅花鹿,開啟特色致富路
    涉縣合漳鄉黃龍口村小夥兒任志方創辦了恆茂養殖場,通過人工飼養梅花鹿走上致富路。任志芳的恆茂梅花鹿養殖場位於神頭鄉前寬漳村,從2017到現在,他已投資200多萬元,養殖了120多隻梅花鹿。在現場記者看到,整個養殖區是相互隔開的,每個養殖區100多平米,有休息區和活動區。
  • 【單條回放】邱玉葉:八年創業走上生態養殖連城白鴨致富路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邱玉葉:八年創業走上生態養殖連城白鴨致富路 記者:童小燕 楊超 近日,在文亨鎮富塘村,邱玉葉正在白鴨養殖場裡拍攝小視頻,準備放到新媒體平臺宣傳自家養殖的白鴨。
  • 鴕鳥養殖託起返鄉致富路
    鴕鳥養殖託起返鄉致富路 農村要發展,產業是關鍵。近年來,我縣大力支持鼓勵優秀農民工引商引資、帶資帶技術返鄉創業,讓他們成為助推農業農村發展的帶頭人,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增添了新活力。 鏡頭前的這位大哥叫黃金火是龍津鎮基頭村人。早些年,他下海經過商、幹過會計、在國外做過餐飲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但是,隨著年齡慢慢增長,思鄉情緒越來越濃。
  • ...蝸牛爬出致富路!沒想到蝸牛還有這麼大價值 壽光老闆租大棚養蝸牛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2日訊 在山東壽光沙阿村村南的一個大棚裡,掀開覆蓋在地上的草簾,裡面是一隻只大個頭的白玉蝸牛,養殖戶陳繼廣正在嫻熟地給蝸牛噴水。陳繼廣介紹,中華白玉蝸牛全身是寶,肉質肥嫩、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另外蝸牛粘液可加工成護膚品,深度加工大有可為。說起蝸牛養殖,陳繼廣是偶爾在網絡上看到的,他看中的就是蝸牛的綜合利用價值和市場需求量,後經過考察,他便下定決心養殖白玉蝸牛。
  • ...擔當實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記託克託縣古城鎮西黑沙圖村...
    【五級書記抓扶貧】擔當實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記託克託縣古城鎮西黑沙圖村黨支部書記孫潤曼 2020-11-08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告別泥巴路 走上致富路
    「我們村的路修好了,水果收購商進村方便了。」河村村主任黃若景說,2011年他從廣東回到家鄉後種植砂糖橘。那幾年,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泥巴路,種植的砂糖橘口感雖好,但只能用摩託車一筐一筐地拉到鎮上去賣,費時費力。近幾年,在中石化廣西石油梧州分公司駐村扶貧隊員的接力幫扶下,黃若景家門口通向果園的泥巴路變成了平坦的水泥路,砂糖橘種植面積也從10多畝擴大到30多畝。
  • 【蝸牛養殖】白玉蝸牛習性和養殖管理,肉類消費多樣化,特種養殖潛力大需防騙
    白玉蝸牛雌雄同體,在全球所有食用蝸牛品類,可謂首屈一指。  白玉蝸牛具有獨特營養、獨特價值、獨特風味、獨特用途,肉質肥厚,低脂肪,高蛋白,膽固醇幾乎沒有,僅胺基酸就有20多種,同時也是太空人和運動員最佳滋補品。  國內蝸牛菜品目前已開發出十大系列200多道、近40類,經過精加工、深加工,兼具養生、強身等產品。
  • 【千村千戶脫貧故事】姜黎明:念起「養羊經」走上致富路
    姜黎明:念起「養羊經」走上致富路每天早晨,天剛蒙蒙亮,姜黎明就已起身在羊圈裡忙碌起來。今年54歲的姜黎明是科右中旗額木庭高勒蘇木興隆屯嘎查農牧民,原本家境還算殷實,一場大病卻讓他陷入困境。由於姜黎明家經濟來源單一,沒有致富產業,缺乏發展資金,2018年在駐村工作隊和嘎查「兩委」的幫助下,姜黎明將3萬元產業扶持資金入股獺兔基地,按照12%的分紅比例,每年每人就能得到1200元,這讓全家人喜出望外。在二次產業幫扶下,姜黎明利用1萬元的補貼資金,購買20隻杜泊羊基礎母羊和1隻種公羊,開始念起「養羊經」。有自己的產業,脫貧有了保障,姜黎明對生活燃起新希望。
  • 玉泉區:養殖「扶貧雞」踏上致富路
    玉泉區:養殖「扶貧雞」踏上致富路 2020-12-19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潮州: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扶貧讓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
    潮州: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扶貧讓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 2020年03月24日 16:35   來源:潮州日報
  • 積極建設「信用村」郵儲銀行助力農村走上致富路
    圖為「加郵儲力,共奔小康」媒體採訪團採訪草莓種植戶為促進地方特色經濟發展,提升地方產業市場競爭力和郵儲銀行普惠金融影響力,郵儲銀行濟南市分行圍繞農村地區優勢產業,積極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圖為客戶經理定期走進草莓種植戶交流生產情況近幾年,郵儲銀行濟南市分行緊抓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加強與農業農村廳局合作,獲取新型農業主體名單,增強與省市各級農業擔保公司的合作,精準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 責任肩上扛 致富路越走越寬
    5年來,青海氣象部門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不斷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利用部門優勢,多措並舉,在2020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所幫扶的4個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致富,貧困戶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根據部署,省氣象局對口幫扶西寧市湟中縣李家山鎮陽坡村,海東市化隆縣阿什努鄉羊隆村、塔加鄉塔一村和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保安鎮雙處村4個貧困村。
  • 大路通到村口,村民走上致富幸福路
    平河村以脫貧攻堅為契機,在省公安廳幫扶下,大力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平河村村民更是依託交通、氣候、土地等資源,大力發展傳統種植業和養殖業,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幸福路。  通路,幾代村民的夢想  「我們村在鄉裡的位置最偏遠,辦事不方便,產業項目進不來。村民進城需繞道隔壁兩個村,先走土路,再搭摩託車到五老山路口才能坐上客車。
  • 小拖鞋「走」出致富路!
    小拖鞋「走」出致富路!「我歲數大了,又沒啥技術,一個人帶三個孩子,以前打點零工掙不上錢......」在生產車間務工的貧困戶趙彩梅回憶說,自從丈夫去世後,趙彩梅一人維持一家4口的各項生活支出。
  • 四川:養好小龍蝦 自貢市大安區貧困戶走出致富路
    四川:養好小龍蝦 自貢市大安區貧困戶走出致富路2020-04-13 11:3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這是一個曾經在貧困線上苦苦掙扎的農村青年,經過四年的辛苦拼搏,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發展龍蝦產業。現在,廖春已發展40餘畝稻田小龍蝦養殖,年產龍蝦約7000斤,成為全村家喻戶曉的致富能人。&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廖春家有兄弟二人,母親常年患病,是村裡出了名的「藥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