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拖鞋「走」出致富路!

2021-01-10 澎湃新聞
小拖鞋「走」出致富路!

2020-10-19 17: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嗒嗒嗒、嗒嗒嗒......」

一圈細密整齊的針腳

在縫紉機下「流出」

彈開壓腳,取出拖鞋

迅速剪去多餘線頭......

在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

興凱服飾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

20多名縫紉工

正熟練地加工著拖鞋

這是一個家門口的扶貧車間

用當地貧困戶的話說

就是家門口的脫貧「戰場」

不僅幫他們增加了收入

還讓他們開闊了眼界

增長了見識

這家公司是北京市大興區集設計、生產、研發、銷售於一體的拖鞋出口企業,得益於北京市大興區與察右前旗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開闢的「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就業扶貧模式,2018年底,該公司落戶烏蘭察布,將其生產車間全部轉移到了察右前旗,助力當地脫貧攻堅。

「這是前段時間接到來自日本的訂單,工人們正忙著趕工呢。」該公司生產車間主任於懷雲手裡拿著訂單介紹說,除了生產車間外,該公司還在察右前旗其他鄉鎮建設了6個扶貧車間,共解決了140餘人的就業問題,其中貧困戶共40人。此外由於就業帶動效果較好,該旗土貴烏拉鎮、烏拉哈鄉也正在籌劃設立扶貧車間。

「每個來這工作的工人,來之前都要進行一個月的培訓,由手工嫻熟的師傅手把手指導,能夠熟練生產後,採用計件的方式發放工資。上手很快,收入還不錯,對於技術沒有太高的要求。」於懷雲告訴記者,該公司和日本一家企業有20多年的合作關係,訂單量一直很穩定。

「我歲數大了,又沒啥技術,一個人帶三個孩子,以前打點零工掙不上錢......」在生產車間務工的貧困戶趙彩梅回憶說,自從丈夫去世後,趙彩梅一人維持一家4口的各項生活支出。來到扶貧車間後,她終於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每個月能掙3000多元,每天上下班也方便。「這個車間剛開的時候我就來了,每天7點30從家走,騎車15分鐘就到單位了,中午不用回家,這邊管飯。」

大興區與察右前旗探索建立的「龍頭企業+扶貧車間」的就業扶貧模式,不僅整合了農村閒散勞力,還實現了實體產業由城市向農村拓展,在農村就地安排貧困戶就業,有效解決了貧困人口穩定增收問題,為脫貧致富提供了強有力的產業支撐。同時,把扶貧車間設立在村民家門口,人多時大批量生產,人少時也能正常運作,勞動力短缺現象得到有效化解,提高了經濟效益,達到了「企業想留留得住、村民願做做下去」的良性循環。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小拖鞋「走」出致富路!》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小煎餅「攤」出致富路
    原標題:小煎餅「攤」出致富路   寒冬時節,筆者走進山東省陽穀縣七級鎮辛莊村村民劉思光夫婦的傳統石磨煎餅坊,金黃色的煎餅散發著撲鼻的香氣,屋裡等著不少前來買煎餅的客人
  • 小玫瑰開出致富「花路」
    新華社瀋陽6月26日電題:小玫瑰開出致富「花路」新華社記者於也童、李宇佳「這批花再有三四天就能成了,到時候希望賣個好價錢。」「用時髦的話說,玫瑰讓我們一家走上了致富『花路』。」瀋陽市遼中區種植玫瑰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所產玫瑰花色鮮豔、花姿優美、香氣濃鬱。張大娘一家所在的六間房鎮正是遼中玫瑰的主產地。從最初簡單的「支部+農戶」經營模式,到現在的「支部+合作社+電商+農戶」經營模式,六間房鎮的玫瑰花產業正不斷發展壯大。
  • 個舊賈沙鄉:小竹 「編」出致富路
    個舊賈沙鄉:小竹 「編」出致富路 2020-06-24 2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小藤條編出致富路
    小藤條編出致富路 2020-12-21 10:21:53   來源:黃山日報
  • 背著縫紉機「縫」出致富路
    從背著縫紉機上門找生意,到開公司,這條路,貢井區艾葉鎮檬坳村村民趙興元和楊正華夫妻倆,走了30多年,他們用勤勞的雙手,白手起家,搭建起了一座致富金橋。下定決心 踏上外出求學路8月13日,細雨紛紛,自流井區馬吃水新堰塘小區內的一家汽車內飾加工坊裡,一片繁忙,八臺新式縫紉機馬不停蹄,幾名工人忙而不亂,開邊、磨皮、裁剪,一塊塊面料在縫紉機板上來回穿梭,正在為一批新訂單加足馬力。
  • 致富路,越走越寬
    改善生態,發展產業,貴州畢節海雀村——  致富路,越走越寬  高原、高山、高寒,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一度被認為不適宜人類生存。地是種到了山尖尖,但卻廣種薄收:一個村民組50餘人挖一天土豆,兩個人一次全抬走。  海雀村老支書文朝榮提出造林: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養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能多打糧。「國家幫我們,我們也要爭氣!」文朝榮的兒子文正友回憶,當一批批救濟糧湧向海雀時,父親坐不住了,開始動員大家上山種樹。
  • 周娟娟:返鄉創業,帶領姐妹小藤椅「編」出致富路
    秋高氣爽、天氣漸涼,在陵城區義渡口鎮五虎莊社區的文化中心廣場上、柏油路兩旁樹蔭下、社區一棟棟高樓旁,處處可見說說笑笑、手裡舞動著藤條編織藤椅的村民。
  • 贛州鋪好「產業路」老百姓走上致富路
    S548省道上猶縣境內旅遊公路(李巍/攝)人民網南昌10月17日電(張志斌)金秋十月,開車行駛在S548上猶南河湖旅遊公路上,一路繁花,步步皆景,平坦的舒適感會讓人產生走在高速上的錯覺近年來,贛州把公路作為產業發展的「命脈線」,紮實推進「交通+產業」,路變寬了,路好走了,老百姓種的臍橙等水果由「賣不動」到「不愁賣」轉變,鋪就了百姓致富路。產業發展到哪裡,公路就建設到哪裡。「現在道路又寬又平整,到了採摘季節,我能第一時間把橙子運送出去賣。」贛州市南康縣十八塘合江村村民楊立軍望著自家果園高興地說道,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 豐寧葦子溝村:蹚出脫貧路 打開致富門
    原標題:豐寧葦子溝村:蹚出脫貧路 打開致富門6月的壩上綠意蔥蘢,位於接壩地區的豐寧滿族自治縣土城鎮葦子溝村更顯得生機勃勃:一排排紅牆紅瓦的小葦子溝新村鑲嵌在綠色原野中,村民徹底告別了泥土房,笑意盈盈;西瓜大棚內,瓜秧已經竄到兩尺來長,布滿花苞;非遺「北京絹人」項目工廠內,村裡的婦女用精巧的雙手創造著美好生活……短短幾年內,葦子溝村民和「無基礎無產業無信心
  • 菏澤巨野:老布鞋「納」出致富新路,網銷過百萬
    「從家到這兒也就一裡地,走著就來了。家裡的孩子也在這附近上幼兒園,送完孩子上學就過來幹活兒,方便。」正在納鞋底的張樓村村民白秋蘭說。現如今,崔化雷和鎮扶貧辦結合,在周邊村裡成立了「老布鞋扶貧加工車間」,工人多時有將近百人,年齡大多都在50歲以上。
  • 菏澤市單縣:「牧羊人」朱西坤的幸福致富路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1日訊 朱西坤是菏澤市單縣郭村鎮破樓角村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原本一直無固定收入的他,看準了青山羊養殖,經過不斷努力,他的青山羊養殖業發展得有聲有色,也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致富能手。
  • 脫貧她力量 | 劉茂菲:帶領貧困婦女繡出一條「五彩斑斕」致富路
    脫貧她力量 | 劉茂菲:帶領貧困婦女繡出一條「五彩斑斕」致富路 2020-08-12 13: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香瓜 開闢「甜蜜」致富路
    多年和香瓜打交道的他,還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種瓜「秘訣」。「每年,我都把黃豆烀熟了再加白糖做底肥,這樣種出來的香瓜不但保持了香甜氣味,還增加了脆度和甜度……」聊起自己的「種瓜經」,李凱滔滔不絕。瓜好自然就不愁賣。3畝瓜地就在賓白公路邊,守在瓜棚門口,李凱家的香瓜,就能以每斤三四元錢的價格被搶購。來李凱瓜地裡買瓜的人大多是回頭客,有的甚至開車走好遠的路專程來選購。
  • 頭條丨一元一串的燒烤,烤出了芒杏村新的致富路,你打卡了嗎?
    頭條丨一元一串的燒烤,烤出了芒杏村新的致富路,你打卡了嗎?久聞傣族人家善於做各種美味燒烤,但像芒杏村這樣的,白天賣燒烤成為家家戶戶增收致富產業的,還真不常見。
  • 伊寧市養殖戶靠鴕鳥走上致富路
    這幾年,鴕鳥養殖在伊寧市部分鄉鎮開始發展起來,克伯克於孜鄉園藝村養殖戶尹秋成就通過養殖鴕鳥走上了致富路。  這幾天,尹秋成正在通過抖音直播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他養殖的鴕鳥。尹秋成是2010年開始在霍爾果斯養殖鴕鳥的,當時他花了數萬元從深圳買回6隻種鳥,經過近兩年的摸索和鴕鳥品種改良,慢慢開啟了鴕鳥養殖致富的夢想。
  • 愛「折騰」的楊亞忠 為全村趟出致富路
    致富「秘籍」:只要能吃苦多難都不怕 在回家創業的道路上,楊亞忠並非一帆風順,也遇到了不少困難。 「就拿資金來說,剛開始手頭沒多少錢,而且農業投資不是立馬見效,還有自然災害損失,前期可以說光投資沒效益。還好村裡大力支持,給幫忙聯繫貸款,還協調著給園區裡通水通電通道路,聯繫技術指導員,我總算熬了過來。」
  • 金沙縣:菜籽油加工讓群眾致富路走的更穩
    陳雪 攝 金沙縣新化鄉天橋村大力發展菜籽油加工,帶領群眾走出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實現了「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群眾得實惠、集體增收入」發展目標。 為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拓寬群眾增收路子,增加村集體經濟收益,天橋村村支兩委經過考察學習、聽取群眾意見後,決定發展菜籽油加工產業。
  • 翟天臨去災區做公益,穿著夾腳拖鞋和短褲,走個泥巴路還要村民扶
    翟天臨去災區做公益,穿個夾腳拖鞋和短褲,走個泥巴路還要村民扶著翟天臨自從被曝出學術造假的問題後,幾乎就消失在了大眾眼前,很長一段時間都聽不到他的任何消息,就如同人間蒸發了一樣。可就在今天,有網友曝出了他的最新消息,翟天臨去宜賓做救災公益了。
  • 新疆沙棘林養出「沙棘鴨」 探索致富「新路」
    原標題:新疆沙棘林養出「沙棘鴨」 探索致富「新路」 中新網新疆阿克蘇9月23日電(苟繼鵬 王安妮)23日上午,記者走進新疆阿克蘇烏什縣亞曼蘇鄉尤喀克亞曼蘇村「沙棘鴨」養殖場,3000多隻鴨子在水中嬉戲覓食,養殖場的女工正在忙著餵鴨子。
  • 河北武邑:小芽菜「生」出致富路
    芽苗菜是各種穀類、豆類種子培育出的可食用的「芽菜」,屬於「活體蔬菜」,作為富含營養、無汙染的綠色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韓莊國英家庭農場負責人李治國說,芽苗菜完全利用種子自身的養分生長,生長過程不需要化肥和農藥,每天定時澆水,保持適宜的溫度,大致5-6天就可以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