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間惆悵客:這首詞,道出了生命永恆的孤獨

2020-12-09 好書天天伴

孤獨,這兩個字看起來讓人無助,因此很多人想盡各種辦法去避免孤獨,但是內心依然彷徨在迷茫之中。

又是一個寒冷的冬夜,街道上萬籟俱寂,這樣的季節,很容易讓人陷入孤獨的情緒中。孤燈之下,一杯清茶,靜下心來,徜徉在素雅清新的詩詞中,讓人享受孤獨的美好。

浣溪沙納蘭性德(清)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穿過時光的隧道,鏡頭轉向三百多年前,一場雪後的夜晚,一位詩人,表情憂鬱,手捧一本詩書,獨自在書房中徘徊。

這時,月亮從雲中探出了一點頭,淡淡的餘暉映著院子裡的殘雪,照射在房間的畫屏中,讓屋裡也變得悽清冰冷。

夜,漸漸深了,他卻難以入眠。

他拿出了笛子,吹出一首憂傷的樂曲,瓣瓣梅花在雪光下靜靜飄落。

不知不覺,已是三更時分,嗚咽的笛聲,讓小院顯得更加靜謐,月色也變得朦朧起來,顯得愈發清冷。

詩人抬望天空,嘆息一聲,天地悠悠,我只是世間一位惆悵的過客罷了。

他拿出來筆,想寫下自己的情緒,淚水卻難以自持,順著臉頰滴落到紙上。

回首這一生,幕幕難忘的往事,在眼前如落花般飛逝,讓他肝腸寸斷。

這首詞,是納蘭容若抒發個人感情的一首動情之作,也是他多情善感性格的真切體現,讀後讓人為之動容,心有戚戚焉。

上闋,詞人勾勒了一幅悽清冷寂的畫面。畫中,有殘雪、冷月、畫屏、落梅、橫笛,這幾個唯美的元素,不僅生動地描繪出了冬夜的冷清寂寥,也襯託出詞人感傷迷惘的情緒。

下闋,詞人因景生情,抒發了強烈的個人感情。「惆悵客」三個字,形象地概括出了詞人的哀怨之情。世事浮沉,歲月匆匆,人如過客,讓他惆悵無比。可是,誰又不是天地間的惆悵客呢?

接著,詞人轉主為客,從「我」變成「君」,意思是說,我太了解你為何落淚了。有人說,這是納蘭與一位朋友在深夜對話,其實,這就是納蘭自己在與自己對話。「我」是一個肉身的納蘭,「君」是一個靈魂的納蘭,他們互為知己,可以真正讀懂對方的心靈。

這一生,他是孤獨的,但是心底卻有一個人能讀懂他,能不讓他潸然淚下嗎?

作家賈平凹說:「生命是孤獨的旅程,孤獨才是生命的答案。」

人在經歷了很多事情後,就會發現,孤獨才是人生本來的底色。孤獨中,人可以真正地回歸真實的自我,找到心靈的棲息地。

孤獨,如同一朵盛開在野外的花,無人知曉,卻不影響它綻放自己的美麗。

習慣了孤獨,你就可以拋棄那些無謂的煩惱,平靜地接受上天賜予的一切。

孤獨,是一種簡單的豐富,是一種充實的寂寞。學會享受孤獨,就可以擁有更加精彩的人生。

相關焦點

  • 納蘭性德一首詞,寫出世上真正的孤獨,無盡的惆悵,讓人讀來心酸
    孤獨是來自於思考的一剎那,在繁華落盡之時,在春花秋月之後,那一切都輕輕地落在心頭,如梅間落雪,卻又時已黃昏。納蘭性德才華出眾,出身世家名門。高處悲風,高處不勝寒,也是陽春白雪的意思了,納蘭把情與愛的生活看得忒重,那如花美眷,那似水流年,都化作了淡淡的惆悵,在納蘭的心中隱隱不去了呢。
  • 我是人間惆悵客,離人心上秋意濃
    秋意漸濃,紛飛的黃葉唯美了這座陌生的城市。 無論在這呆了多久,都沒有一種歸屬感,我的心早已飛向那座有你的城市。 一樣的山水如畫,一樣的深邃蒼穹,一樣的秋意漸濃,而在我的眼中,除了黯然一片之外,便是無邊的惆悵。
  • 痴情一生只活31歲,筆下情詩卻驚豔300多年——我是人間惆悵客
    我是人間惆悵客而他,卻顧自低語:「我是人間惆悵客。」是啊,短短三十一年的生命裡,經歷了廟堂之高與江湖之遠,意氣風發與一蹶不振,琴瑟和鳴與生死離別。經歷了這些的人,該如何不惆悵。相傳,在納蘭容若還是個心事眼波難定的青澀少年時,就與自己的表妹青梅竹馬,互生情愫,然而命運弄人,表妹入宮為妃,從此宮牆一道,如隔關山。
  • 納蘭 |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塞上風雪悽迷,苦寒的天氣引發了納蘭對北京什剎海後海家的思念,這首詞即在這個背景下寫成。風雪交加夜,最幸福的莫過於一家人的團聚。浣溪沙:我是人間惆悵客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納蘭容若《浣溪沙》我是人間惆悵客,只這一句,納蘭的哀愁都溢了出來。正因為飽嘗人間離愁別苦,才情不自禁,潸然淚下。
  • 古來聖賢皆寂寞,蘇軾這首詞,道出了自己內心深處的孤獨
    也只好「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我想,此詩也只有借酒消愁,以尋求精神上的解脫,來慰藉自己孤寂的心。這時期蘇東坡的作品既有「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悽涼孤寂之作,也有「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這樣曠達樂觀的詩文。
  • 月亮月亮你別睡,憐我人間惆悵客——納蘭性德
    耳畔是《不過人間》這首歌在循環,歌詞通俗,沉吟時滄桑無限,加上海來阿木渾厚遼遠之嗓音,一遍遍地心生悲涼。中秋倏忽才過,重陽已是在望。這如梭一樣的時光,總不待人靜聽。此詞曲與此情此景最為相配。窗外是綿綿秋雨,月兒已沉沉睡去,窗內是更漏聲殘,伊人輾轉難眠。腦海裡唯復現這樣幾處語句: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 《宋詞三百首》裡最美的10首宋詞,詩情畫意,人間絕美
    這首詞抒寫了歡聚的疏狂,別後的孤獨,流露出詞人對離別的無限傷感。醉中拍拍春衫,依然愛著,衣上昔日的芳香。上天故意和我作對,用離恨惹惱我的疏狂。一年年秋草滿原野,一日日窗口灑夕陽。雲渺渺,水茫茫,徵人的歸路,不知有多長!相思本來就沒有憑據,請不要在信中灑淚,訴說衷腸。
  •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這首詞讀懂已是過來人
    他曾化身閨中思婦,寫下一首婉約詞,道盡相思之苦,碎了多少女子的心。這首詞名為《鷓鴣天·代人賦》。這首詞寫於1181年,當時的他被人彈劾,丟了烏紗帽,回到了曾經居住過的上饒,開啟了中年隱居的生活。從標題就可以看出,這首詞是為一個閨中思婦所寫,道盡了離愁之苦。而詞牌名「鷓鴣天」又名「思佳客」,多寫閨情和人生感懷,宋朝很多詞人都曾寫過《鷓鴣天》,尤其是晏幾道,他留下了十九首作品,其中不乏經典名作。
  • 《百年孤獨》:百年瞬間即逝,生命的永恆是在輪迴中體味孤獨
    莫言把它當作是引路人,他說"我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第一個感覺是震撼,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緊接著感覺到遺憾,我為什麼早不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呢?"而在網上,很多人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如果這一輩子只能讀一本書,那我選《百年孤獨》。到底這本書有多優秀才會讓眾人給予這麼高的評價?
  • 納蘭性德逝世335周年:我是人間惆悵客,斷腸聲裡憶平生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傳說明珠罷相後,在家中讀起容若的《飲水詞》忍不住老淚縱橫,嘆息道:"這孩子他什麼都有了啊,為什麼會這樣的不快活?"幼抱捷才,仕途雖平順,卻不受大用的容若,恐怕也心知肚明——自己這御前侍衛的榮銜只是皇帝御座前的擺設。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下句是什麼?僅8個字,道出深藏於心的孤獨
    這首詩中,有七個字,可以說是十分經典,「知我者,謂我心憂」,實際上,這一句的下句,才更加令孤獨者淚流。本期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來品一品這來自2000年前的孤獨:《黍離》先秦:佚名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闌幹,杜牧這首詩很美,也很令人惆悵
    這首《初冬夜飲》便是寫於他被貶謫期間。寒冷的的冬夜裡,圍爐煮酒,本是很溫暖愜意的樂事,然而若是獨自一人,自斟自飲,那麼該是多麼孤獨寂寥。「淮陽多病偶求歡」,開頭一句引用了汲黯的典故。這一句值得玩味的是「求歡」一詞,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男女歡愛,而是單純指尋求快樂。前面我們講過詩人曾為了排遣心中的愁苦,而寄情於青樓歌姬,但是這首詩裡,根據標題來看,詩人「求歡」的對象是酒,就是所謂的「借酒消愁」。他心中的愁苦是否因此便消除了呢?我們接著往下讀。
  • 22首含有人間的經典名詩,值得一讀,感受人間百態
    第二層意思就是「塵世」,白居易的詩:「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就是用了這個意思。第三層意思就是「民間」。關於詩人詩中含有人間的詩非常多,以下22首詩中含有人間的詩是比較經典,今天和大家一起來欣賞。
  • 蘇軾有一首最精妙的詩,全詩無一孤獨字眼,卻成為孤獨的最高境界
    這首詩,很精妙。但這不是他最精妙的詩詞。最精妙的是這首臨江仙。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帳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這首詞是蘇軾謫居黃岡時所寫,反映他苦悶、孤獨和憤激的心情。表達了他渴求自由生活和精神解脫的願望。
  • 納蘭性德最經典的一首詞,開篇7字便是名句,道出愛情最美的樣子
    我與盧氏自比李清照與趙明誠,一起過著賭書喝茶,猜詩詞,賭頁碼,玩得不亦樂乎。盧氏溫婉可人,深得納蘭性德的喜愛。當納蘭性德寫這句詞時,也表達了其對於盧氏的思念。賭書潑茶,這看似平淡的生活細節,才是他從內心所喜愛的。美中不足的是,盧氏最終沒能在漫漫人生路中陪伴納蘭走到最後,為他的人生留下了諸多的遺憾。
  • 蘇軾的一首唯美相思詞,短短10句,道盡惆悵和憔悴,讀之心酸無比
    其實,蘇軾也是凡人,一首唯美相思詞,短短10句,道盡惆悵和憔悴,讀之心酸無比。全詞如下: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裡。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羈舍流連歸計未。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
  • 《寂寞空庭春欲晚》:我是人間惆悵客,斷腸聲裡憶平生
    匪我思存的文筆優美是大家公認的了。看她的文字是一種享受,從《芙蓉簟》開始,到後來的《碧甃沉》,如果僅從文字的角度來看,無疑是優美而華麗的。這是對思存文字的最精確的讚美,那種滲透到骨子裡的悽涼通過文字傳遞出來,卻也因著這種悽涼而讓人不安。她的故事擅長於塑造這種悽涼而惶恐地,讓讀者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的絕望感覺。其實對於琳琅和玄燁這樣的結局也怪不得誰,說不上誰對誰錯,都是情之所至,只應了那句「過潔世同嫌」琳琅這樣至淨的女子,本不適合在這是非深宮中生存下去,死於她而言大概是最好的結局了。
  • 納蘭容若|我是人間惆悵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仙島瓊花,ID:hxxxgz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原是天上痴情種不是人間富貴花還記得上次讀它還是五年前;再次細細翻來品讀,還是其中那段青梅竹馬的描寫最得我心,是啊,誰能不想要那樣一段青澀而又美好的初戀呢?縱然是秋風悲畫扇的結局,也不枉只如初見的開始吧。
  • 戲說納蘭容若:侯門貴公子,江湖惆悵客!
    《蝶戀花·出塞》惆悵多思,融情於詞納蘭看慣了山河戰亂留下的斷壁殘垣,看到百姓流落的民不聊生,他遍讀聖賢書早已通曉歷代興亡,可滄海桑田不過四個字,哪比得上親眼所見來的真切,來的震撼,納蘭多情卻也多思,悲天憫人成了他詞篇的底蘊。又到綠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 《百年孤獨》丨永恆的孤獨中銘記著生命的燦爛
    「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多年以後,當我開始梳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巨著《百年孤獨》的時候,將會回想起初次閱讀這本書時,被布恩迪亞家那些重複多次的名字搞得混亂不堪的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