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穎 圖/Google
優秀設計作品需要的不僅僅是色彩、文字、層次的協調,更不可或缺的是構圖的形式美,毋庸置疑均衡與對稱、對比與重複、比例的分配、色彩的均衡、變化與統一,這些都是設計構圖中的一些重要法則。
為了使構圖更好的表現自己的構思,往往要做無數的探索和嘗試。一般的構圖,都以對稱或均衡來達到畫面的統一,而在構圖藝術中通常設計師儘量避免對稱的構圖形式。對稱意味著秩序統一,非對稱意味著自由多樣。
表現嚴肅性的主題時,通常是用對稱的構圖形式。所以構圖形式就要根據所表現的內容來選擇。在非對稱構圖中形與色的分量通過偏離中心軸線來得以補償,取得平衡。比如說當畫面中左邊的重量略顯的偏重,而右邊則空白比較多,這時我們就要在右邊加一個物體,就像天枰一樣,要讓整幅畫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成功的構圖是一幅優秀作品的奠基石。
均衡與對稱
均衡與對稱是構圖的基礎,主要作用是使畫面具有穩定性。均衡與對稱本不是一個概念,但兩者具有內在的同一性和穩定性。穩定感是人類在長期觀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種視覺習慣和審美觀念。因此,凡符合這種審美觀念的造型藝術才能產生美感,違背這個原則的,看起來就不舒服。均衡與對稱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種合乎邏輯的比例關係。平均雖是穩定的,但缺少變化,沒有變化就沒有美感,所以構圖最忌諱的就是平均分配畫面。 推薦閱讀:打破構圖平衡!增強設計作品感染力
比例的分配
形體之間的大小安排,一般把大的、高的物體安排在後面,低的、小的物體安排在畫面的前面,深色和淺色的物體不能等量大小,而且數量也不能等同,三個以上物體的安排,其位置不能在一條直線上,其間距離也不能等量等等。
對比與重複
對比有畫面中物體之間的大小對比,有色塊之間的大小對比,有明暗光線的對比,有色彩之間的冷暖對比。重複的物體使人感到生命的活力,重複加深印象。如大海浪花的重複使人感到力量的偉大與無窮。但是,一旦重複的物體出現後,要注意物體之間的差異,不能畫的過於單調、死板。多個重複的物體同時出現在畫面中,我們就要讓他們在大小、距離、分布位置等方面上要有一定的變化,否則畫面講會失去生命力,顯的單調。
色彩的均衡
同一色彩以中軸線為準線,左右兩側的色量不能取得平衡時,那麼,在人的視覺中將感到不安定。色彩的平衡,其原理與力學上的槓桿原理頗相似。在色彩構圖時,各種色塊的布局應該以畫面中心為基準向左右、上下或對角線作力量相當的配置。如從整個畫面來看,大塊較暗較重的色塊偏於中心一方而顯得發悶,而在較輕較亮的色塊偏於另一方顯得空虛時,那麼較重較暗的色彩應用較輕較亮的色彩來調劑,而較輕較亮的色彩應用較重較暗的色彩來調劑,從而達到一定的平衡的關係。
一幅黑白二色配合的圖案,可以用黑白交替,白中有黑,黑中有白的方法來取得平衡。但色彩構圖的平衡,並不是各種色彩佔據均等的量。還包括面積、明度、純度、強弱配置的平均的布局,並且依據圖案的特點,取得色彩總體感覺上的均衡。但這裡面的均衡關係是很複雜的,比如前面講到的重量。那是在淺底色上而言,如果在深底色上,亮色就構成了重量。在灰底色上,豔色就成了重量。在冷底色上,暖色又是重量。
變化與統一
這一法則在上述法則中可以算做中心法則,這也是設計中必須注意的一點。畫面有限,而變化則無限。如若我們在設計中僅有統一而無變化則呆板,另一方面,若變化有餘而統一不足,則顯的散亂。設計時必須嚴格把握原則,如運用正確,可在構圖中少犯或不犯形式美感上的錯誤。 推薦閱讀:設計構圖原則!變化與統一
構圖藝術是最基本的,傳統的規則之一,「構圖變化統一和均衡的法則,對構成畫面各個元素進行組織的過程,以實現畫面的豐富統一,主題突出,布局穩定的目的」。
一定要吸取前人的經驗長處,把大師們的、好的一些構圖方法運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合理的構圖非常重要,構圖的確定有時要經過多次的裁剪才能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在我們構圖的時候不但要考慮畫面中物體之間的位置,還要考慮後期畫面中的色彩之間的關係,這樣才能使設計作品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