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做事有智慧,祂被高升成為至高者。許多人因為祂的面貌比別人憔悴而覺得驚奇。祂作為僕人從卑微受辱的境況高升,是人未曾想過、未曾見過的。地上的偉人站在祂面前將心懷敬畏,默默無言。今天也是一樣,因不曾傳與他們的,他們必看見;不曾聽見的,他們要明白。
【賽五十二13】「我的僕人行事必有智慧(或作「行事通達」),必被高舉上升,且成為至高。」
本書前面預言過基督的降生(七14;四十九1~7)。這裡開始描寫基督如何作耶和華受苦的僕人。五十章作了一般性的描寫。五十三章則具體直接描寫(五十三1~3),說明基督是為替代別人而受苦(五十三4~9),他救世之功必成功(五十三10~12)。五十五章宣告因著基督的犧牲,人可得著救恩。五十三章是主耶穌和新約作者廣泛引用的一章聖經。「智慧」:作「行事通達」較貼合文意,指出僕人工作有成。彌賽亞的苦難與得勝的意義。以賽亞著名的第四首僕人之歌,稱為「受難僕人之歌」。以賽亞的彌賽亞預言主要集中在僕人之歌,第四首最完美地刻畫出神的僕人彌賽亞的卑微(腓2:7,8)、受難與高升(腓2:9-11)。每句經文直接勾畫出耶穌基督卑微的一生、十字架上受難的場面(約19:17-25)、借著受難除去我們的罪孽、最後獲得勝利。
經文可分為以下部分:①序論,論及彌賽亞藉苦難獲得勝利(52:13-15);②彌賽亞遭受不予理採與拒絕(53:1);③彌賽亞降卑,受到人的藐視與虐待(53:2,3);④彌賽亞令人淚下的受難場面,及面對苦難的態度(53:4-9);⑤作為彌賽亞受難的結果,神賜下勝利(53:10-12)。耶穌卑微地來到世界,是為要解決神人之間的隔絕——罪。神為滿足自己的公義,親自承受死亡。神借著此番苦難,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的尊嚴與自由,也保存了自己的公義法度。正如約3:16的記載,神惟借著愛成就這一切(太3:9)。僕人的受難與榮耀,並非以打動眾人為目的,乃是作為解決人類之罪的惟一方法。僕人的榮耀並非是殘忍徵服者的榮耀,乃是公義、真理、慈愛成就的純潔榮耀。行事通達:「慎重處事」、「繁榮」。此動詞表達的含義是成功、智慧(詩2:10;94:8)。基督作為僕人,總是與神息息相關,他擁有領會神啟示的智慧,深知自己承受苦難的意義(50:4-9)。如此,他才能夠忍受苦難,並藉苦難完成拯救人類的使命,最終成為被萬人尊崇的對象(箴9:10,11)。
我的僕人,這句話引出一個新的段落,延續到賽53:12。這個新的段落描寫彌賽亞為受苦的僕人(見賽41:8;42:1)。在聖經裡沒有其他地方比本段更加生動地描寫基督的死亡所具有代人受過和贖罪的性質了。神的旨意是開始於被擄回歸的恢復工作要繼續下去,隨著彌賽亞的降臨而達到高潮,借著祂在髑髏地的犧牲,把人從罪的奴役中拯救出來。古列徵服了巴比倫,把以色列人從巴比倫拯救出來(見賽44:28;45:1),預表基督戰勝黑暗和死亡的權勢,使人脫離罪惡控制的更大拯救(西2:14,15;啟1:18)。隨著時間的流逝,猶太人越來越重視有關以色列戰勝外邦人的預言,直至他們單單注重於以色列作為一個民族在物質和屬世方面的得救。其實以賽亞的意思是,彌賽亞首先要拯救他們個人脫離罪孽的權勢和懲罰(見路4:19)。但以色列所要的,不是幫助他們戰勝罪惡的彌賽亞,而是一位能率領他們戰勝外敵的軍事統帥。行事必有智慧(或作行事通達),受苦的僕人彌賽亞的使命一定會取得成功(見腓2:10,11)。被高舉上升,彌賽亞自我降卑,但神會高舉祂(腓2:6-10;見路14:11)。
地上的偉人將會感到奇怪:一個按人的標準如此卑微的人,竟會對人類的思維,生活和歷史的進程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見賽52:14,15)。今天數以百萬計的人以被稱作基督徒為榮。13~15 受苦僕人的卓越超群。「被高舉上升」(13節),這些用語在第六章1節也用來描述神(比較腓二9~11)。彌賽亞被彼拉多的士兵虐待之後,「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14節),甚至不象人形。由於祂的犧牲,祂能「洗淨許多國民」(15節),正如祭司潔淨他們一樣(比較彼前一2)。13-15神親自論及僕人的成就與高升。
五二13~五三12 這是舊約裡最珍貴和最重要的經文。經文講述那位僕人代替人類為罪受苦。傳統猶太人的解釋認為,本段經文是談到彌賽亞,而早期的基督徒當然也有這種看法,他們相信耶穌就是彌賽亞(徒八35)。直到十二世紀,才有不同的見解產生。有人認為受苦的僕人是指以色列民,而這便成為猶太教裡主要的見解。然而,經文把這位僕人與「百姓」(五三8)加以區別,而且受苦僕人是無辜的受害者,但百姓卻不可以為是無辜受害的(五三9)。
本段分成五個部分,每部分有三節經文:(1)第五十二章13至15節;(2)第五十三章1至3節;(3)第五十三章4至6節;(4)第五十三章7至9節;(5)第五十三章10至12節。52:13-53-12受苦的僕人:這裡第四首僕人之歌,扼要地描述了僕人的面貌、事奉、受苦、受死、復活和勞苦的功效,可謂僕人之歌的最高潮。【賽五十二14】「許多人因他(原文作「你」)驚奇(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
「形容」:即形體。整節表示僕人受盡羞辱與苦楚,不似人形,令許多人詫異。許多人因他(原文作你)驚奇。人們驚奇是因為基督貴為神子,竟自願卑微,實行祂在地上的使命。耶穌以人性遮蓋祂的神性(見路2:48),使人能被祂吸引,不是因為外表的榮耀,而是因為祂品格之美。猶太人所困惑的是這位毫不講求榮譽,過著卑微生活的耶穌,竟是預言中的彌賽亞。他們見祂「無美貌」和外表的榮耀令他們「羨慕祂」(見賽53:2)。
他的面貌。耶穌在曠野迎戰撒但的試探回來以後,以及祂的客西馬尼與黑暗的勢力進行更艱辛的鬥爭時,祂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連祂的朋友都難以認出祂來。14~15原文的描寫更為深刻,他的面貌毀損,不成人形,這正是《馬太福音》二十六67~68;二十七27~30所記,基督受虐待後情形。「洗淨」一字,在摩西五經中,是描寫祭司用水或血,灑在會幕中的器具和人之上(例如出二十九21;利四6)。
【賽五十二14 被擊打的王】巴比倫阿基圖節慶期間(新年時),國王必須要「牽貝爾(瑪爾杜克神)的手」,宣告自己為清白正直的國王。節慶為期十一日的第五日,國王在祭司面前,祭司拿下國王身上的皇室標記(令牌、寶環、寶杖),擊打其面頰。祭司接著拽住國王的耳朵,迫使他在瑪爾杜克面前伏於地,再次宣告自己的清白。
【賽五十二15】「這樣,他必洗淨(或作「鼓動」)許多國民,君王要向他閉口。因所未曾傳與他們的,他們必看見;未曾聽見的,他們要明白。」
「他必洗淨許多國民」:七十士譯本譯作「他必使許多國驚異」。本節指僕人從卑微受辱的境況高升,是人未曾想過、未曾見過的。他必洗淨(或作鼓勵)許多國民。原文含義不明。稍微改動希伯來原文,就成了「使列國凝視」,與七十士譯本相同。世人將因卑微受苦的僕人彌賽亞而吃驚。祂將「被高舉上升,且成為至高」(第13節)。君王要向祂閉口。地上的偉人站在祂面前將心懷敬畏,默默無言(見伯29:9;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