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的三重境界——你在那重境界呢?

2021-02-07 新商業盈利模式

一個簡單的故事卻隱藏了生意背後的一切玄機!

話說,老農家的一頭牛跑出了牛欄,當時只有老太太一個人在家,老太太顯得無能為力,只好坐在家裡等牛回家,不一會老農和兒子從地裡回來得知了這件事情後,很快順著牛的腳印找到了牛,父子倆推的推、拉的拉,勉強的把牛往家趕,這時小孫女高興的拿著一根竹竿吊著一把青草跑過來放在牛的面前,輕鬆的引著牛走回了牛欄。

一個簡單且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卻把做生意的三重境界一一呈現:「坐樁派」「推銷派」「吸心派」。

老太太代表了生意人中最典型的「坐樁派」,這類生意人每天都坐在店裡等顧客上門,顧客上門之後任顧客徘徊,顧客的種種疑慮無力招架,顧客來了就來了,走了就走了,從來不知道顧客從哪裡來,也從來不知道顧客接下來要到哪裡去,這種聽天由命的心態,讓他們把做生意與命運的安排掛上了鉤,賺了錢是命好,沒有賺到錢是因為財運不佳,當然,整個生意圈裡面最容易夭折的就是「坐樁派」。

老農和兒子的做法正是現在生意場上「推銷派」的慣用,這種生意人從不甘心命運的安排,客戶進來,他們會通過一切手段去推銷自己的產品,熱情洋溢、甚至把死纏爛打,發揮得淋漓盡致,沒有顧客的時候,他們會到處地毯式的找尋顧客,通過一對一的不斷溝通或者酒桌上的阿諛奉,最終辛苦的搞定顧客。

當然「推銷派」是現在生意圈內的主體派系,最大的特點正像老農和兒子趕牛一樣,需要「力量」,有力量就能勝利,但汗水是勝利的成本,最後,也有無數的「推銷派」成員因為「體力」不佳,用力過度,最終虛脫而「亡」。在整個生意圈裡,卻有不到1%的生意人成為了「吸心派」的代表這類人群有著「推銷派」的信念,他們從不聽天由命,但是跟「推銷派」不同的是,他們學習的是小女孩的做法,他們懂得抓住人性,通過巧妙的策略布局順應人的本性規律,零投入、輕鬆快速且大規模的吸引顧客主動購買產品,並且他們追求的是打造全自動的生意系統,他們從不以汗水為成本來開拓市場。

這類人群早以成為市場上令競爭對手聞風喪膽,讓創業者鼎立拜的智者,他們就像宇宙的黑洞,有著無比強大的吸引力,卻又讓人捉摸不透,市場引領者的寶座也當之無愧的成為「吸心派」的囊中之物。

相關焦點

  • 做事的三重境界
    做事的三重境界 2020-12-14 19: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服裝搭配的三重境界,讓你找到真我
    服裝搭配的三重境界服裝搭配有三重境界:和諧、美感和個性。什麼是和諧?首先是搭配出來不能彆扭,尤其不能把自己身體的不足之處都暴露出來。個人與環境相和諧,為第一重境界。就可以很輕鬆地穿出自信和美感,它會使你閃閃發光!
  • 王國維的三重境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到了第幾重?
    王國維有云:「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人生來便註定了要成長、要追逐、要反思、要前行……這條旅途你已經一個人走了很久,累的時候不妨停下來,看看自己的目標是否還在自己的正前方,看看自己是否還依然守著最初的那顆心,看一看人生這條路,你究竟到了哪一重境界。
  • 【心靈訪客】兩性關係的三重境界
    朋友披衣起床,自言自語:「不知杭州下沒下雨?」我說:「不會吧。」3.朋友嘆口氣,說:「我老婆特別怕雷,只要雷雨天,她肯定失眠。」朋友的電話打通後,我聽他在說:「杭州有沒有下雨?」接著,朋友說:「那就早點睡,別看那些婆婆媽媽的電視連續劇。」他合上手機,對我說:「杭州沒下雨。」前前後後,通話時間不到一分鐘。
  • 中國書畫的三重境界
    (導讀:中國書畫的欣賞者與藝術的創作者一樣,有三重境界:其一是「形與技」的層次,即物象與技法、技巧:它完整、唯美、悅目,是視覺享受。
  • 臨武農村捉泥鰍的三重境界
    捉泥鰍有三重境界。如果重了快了,泥鰍受到驚擾,跑了,消失在河水中就再也找不到了。然後在原來那隻手的配合下,另一隻手將泥鰍藏身的一大坨泥巴輕而慢地從下往上託舉送上河岸中間。扒散泥巴,將泥鰍捧入臉盆……這樣操作,有時一上午下來,可以捉一斤多甚至兩斤泥鰍呢!
  • 喝精釀啤酒的三重境界,你到了第幾重?
    下面我來說說喝精釀啤酒的三重境界,你可以看看自己到了第幾重。精釀啤酒第一重境界——壓抑後的放縱。對於一個剛接觸精釀啤酒的人,因為過去長期沉浸於口感寡淡、十八碗不醉的綠瓶工業啤酒,突然有一天從這種壓抑性寡淡中解放出來,他往往會投奔生活的對立面——比利時啤酒。
  • 瑜伽的「三重境界」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 愛情的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在《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一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  其實是修心的過程。儒家講修心養性。什麼境界擁有什麼人生的高度。愛情同樣如此,只有心性靈通至純的人,才能得到純美的愛情。
  • 互動設計的三重境界 | 境界一:穩紮穩打,4項基本功
    如何定義互動設計?互動設計中需要掌握很多能力,按照能力進階的過程,我將他們歸納為互動設計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穩紮穩打,4項基本功;第二重境界:提升洞察,思維進階;第三重境界:大局出發,產品Owner。一、第一重境界:穩紮穩打,4項基本功產品從抽象到具象的設計過程中,互動設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高手做事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層?
    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在做事的三重境界裡乘風破浪,逐級而上。第一重境界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多數人做事存在「半途效應」,也就是俗稱的「三分鐘熱度」。面對這個不良習慣,無數人倒下了,但也有人克服了。第二重境界無論要做什麼事,周密細緻都十分重要。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不留下任何一個死角。足夠周密,才能成全事業;足夠細緻,才能迴避危機。
  • 語文教學的第三重境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治學經驗,列出了三重境界,語文學習也遵循王國維所言的三重境界,三重境界層層遞進,就一個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而言,一般都會經歷教技巧、教文本、教素養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教技巧」,你常常能聽到:「記熟這8種開頭,教你輕而易舉寫出精彩文章」「掌握這3步寫作法,化腐朽為神奇」「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教你4個方法」……隨手打開網頁,輸入「語文」等關鍵詞,鋪天蓋地都是這種極具煽動性的廣告。教技巧的做法不能說絕對不好,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這些所謂的讀寫技巧,有可能暫時提高語文成績,但並不利於徹底解決語文學習之痛。
  • 模仿的三重境界是什麼?
    被模仿者也不妨讀讀奧斯卡·王爾德的話以寬己懷「Imitation is sincerest form of flattery——模仿是最真摯的恭維」模仿第一重境界那些哀鴻遍野的往往是產品沒有被超越,總是被模仿的或直接「原汁原味」複製粘貼ENTER尤其對於個人的原創產品幾年乃至幾十年嘔心瀝血的付出瞬間成了模仿者滿血復活的救命稻草在這一境界混著的模仿者
  • 美食的三重境界
    都說人生有三重境界,美食又何嘗不是呢。剛開始,誓要吃盡天下美味、品嘗各種珍奇。打聽、搜羅,驅車前往(別處沒有特色也就罷了,有人則是覬覦各類珍稀,實屬不該)。接下來自然是衣帶漸寬終不悔。口腹之慾滿足了,體重也義無反顧增加了。最終,坐下來開始思念各種土菜、家常菜。確實有許多打著這些旗號的菜館口味有做的不錯的,有別於大酒樓。但始終離不開商業技術的領域。
  • 學習中醫的三重境界
    種種不同,其實反映了我們在中醫學習中所處的境界上的差異。我的體會是,學習中醫可分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把握中醫知識,第二重境界是養成中醫思維,第三重境界則是提升人生智慧。一、把握中醫知識準確把握中醫知識,這是學習中醫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醫學習的第一重境界。這裡的中醫知識,主要包括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知識體系三個層次。準確把握中醫知識,就是要在中醫學習中吃透核心概念,理解基本原理,並在此基礎上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 人生的三重境界,你到達了第幾個層次?
    枕邊一直放著著名的史學家、美學家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其中第二十六章有雲「古今之成大事業著、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
  • 孔子人格修煉的三重境界
    概言之,孔子以君子、仁者和聖人三重人格境界來定位歷史人物和評價自己的學生。君子重在「修身」,道德修養是進階入善最為重要的標準,是個體獨善其身的入門功夫,是社會秩序良性發展的大眾要求。仁者立足「齊家與治國」,在君子個體人格修煉之上,進而以自己的修養關注身邊人事,從入門進而登堂影響周圍更多人。聖人放眼於「治國與平天下」,以自身更大的政治能量造福天下蒼生,從登堂進而入室為萬世開太平。
  • 人的一生應有三重境界,被馬未都的語錄道出,富有哲理,警醒世人
    以上的抗壓境界,很多人都扛不住,會直接崩潰的,崩潰了,可能就要離婚,最後生活過得更不如意。人生還有一種境界,那就是耐寂寞的境界,因為我們這個年代,很多人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三四十歲了,還是個處,還沒有結婚,沒有生孩子。為什麼很多人三四十歲了還沒有結婚,還在耐寂寞呢?
  • 喝酒的九重境界,你喜歡哪一重?
    人與人之間,喝酒是有區別的,有區別就會產生境界。飲者可以分九重境界,快來看看你喝到過哪一重吧。第三重:淺醉身體開始發熱,腦袋開始發沉經過了熱場,終於步入實質性的階段紅色的臉蛋,迷離的眼神,不打草稿的吹牛皮時刻都在召喚著你速來看戲
  • 賴高淮-窖父特曲:喝酒的四重境界,你是哪一種?
    中國社會凡事都講究個「境界」,那提到喝酒,有沒有「境界」一說呢?必須有!喝酒有四重境界,絕大多數人只「修煉」到第三重,你到了哪一重?一 沒有酒量,不懂酒美這是喝酒的第一重境界,沒有體會到喝白酒的樂趣,也沒有喝白酒的習慣。如果有人前來敬酒,則會以「不會喝酒」為理由生硬拒絕。如果遇上了實在拒絕不了的場合,也會淺淺的抿上一口,表情瞬間發生變化。很多人在真正認識酒的美妙之前,都屬於這種境界。